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30 15:41雷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开课

雷拯

摘 要: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民众共享优秀文化成果,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开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公开课建设的特色,指出了公开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实践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3-0105-03

图书馆公开课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借鉴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理念,将传统的讲座服务进行移植,转化为在线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1],国家图书馆于2015年启动了公开课建设项目。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以下简称“大同市图书馆”)紧跟国家图书馆的步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了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

1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实践与成果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始于2019年。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所承担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职能,传承与保护大同地区优秀地域文化与特色馆藏资源,大同市图书馆主动申报了“国图公开课”专项项目,并录制了公开课程17讲,加上大同市图书馆高端文化品牌“平城讲坛”讲座中录制的13讲讲座,大同市图书馆共制作了30讲国图公开课课程,递送至国家图书馆。这些国图公开课一经上线,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乘着国图公开课制作的契机与东风,2020年大同市图书馆立足文化特色与文明传承,推出了图书馆自己的公开课——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系列,力图打造可以与“平城讲坛”齐名甚至有所超越的新文化活动代表与特色文化品牌。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对标国图公开课标准,以让大众共享高端优质精品文化课程为目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及现代文化成果为内核,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手段,以图书馆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同市图书馆共推出了50讲公开课,课程内容涉及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宗教艺术、游学研学、名家名著、大同方言等,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喜好、不同群体读者的需要,广受赞誉。

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弘扬与保护,让公众共享非遗文化盛宴,2021年12月大同市图书馆与大同市文旅局、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推出了以非遗弘扬宣传为核心内容的线上非遗公开课。线上非遗公开课邀请大同市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以及非遗传承人为主讲人,讲授中药医学、地方戏曲、地方民俗、传统文化等课程,极具地域特色与文化魅力,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大同非遗文化的宝贵机会。大同市图书馆通过推出图书馆公开课与线上非遗公开课,成功打造了图书馆自身的公开课讲座品牌,为其他地市打造特色公共课讲座提供了模板与借鉴经验。

2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的建设特色

2.1 对标国图,标准严格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的制作高度对标国图公开课制作标准,对主讲人员、课程时长、现场环境、课程录制、灯光画质等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在主讲人员选择上,邀请大同市具有高知名度、高成就的学者、作家、资深导游、武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组建了专业化的主讲团队;在录制环境上,选择了馆内安静整洁、古色古香的古籍研究室作为拍摄场地,增强了公开课的展现效果;在制作团队上,聘请专业影视制作公司以及资深摄影师承担拍摄任务,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拍摄服务,确保了公开课的制作效果。公开课负责人、主讲教师以及课程拍摄制作团队聚集一堂,对公开课制作的内容、标准、呈现效果达成共识,以求最大限度地为公众展现高水准的公开课。

2.2 多元兼顾,融合创新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的制作在课程内容上下了真功夫,图书馆公开课的目的就是传播优秀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推送优质学习资源,让公众共享文化成果。为此,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内容强调多元兼顾的总方针;内容选择上兼顾公众可接受度以及研究价值,达成了学术性与普及性、亲民性的统一,既能为公众提供有吸引力、通俗易懂的文化盛宴,又能够将优秀文化的学术价值蕴含其中,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着重强调优秀文化的传播,为此将丰富的馆藏资源、特色资源、地域文化作为重点内容,力图将其展现在公众面前,同时兼顾创新理念,将优秀文化宣传与当今时事热点紧密结合,抓人眼球,突出特色。

2.3 精品课程,打造品牌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的制作在展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大众传媒特征、观众观看特点等进行开发设计,采取系列专题的形式,推送精品课程,涉及非遗、经典鉴赏、社会制度等专题领域,如:结合国学文化热潮推出了《走进近代国学大师》系列讲座,发布了《时代呼唤士精神》《读书乃天地间第一人品》等四期课程,引领国学潮走進大众视野。历经三年的不断创新与改进,目前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已经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一块金字招牌,其更新频率稳定,内容优秀,已经与“平城讲坛”一起成为大同市图书馆的特色文化品牌。

3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需要拓展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的内容以图书馆与主讲教师制定内容为主,对于公众的文化、知识输出是单方面的,二者之间缺乏互动。一方面,虽然目前已有公开课的内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介绍、非遗传承、国学热潮等,尽可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但读者无法通过固定平台或渠道向图书馆提出意见和建议,导致一些公开课对读者的吸引力不足,观看量下降;另一方面,图书馆公开课的讲授内容以主讲人的自身关注、研究领域或擅长领域为主,对馆藏资源的结合不够深入,缺乏对知识的整合与利用[2]。

3.2 课程展示形式单一

当前,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的展现形式沿袭了传统的讲座模式,以主讲人单向讲授录播为主,主讲人坐在古籍研究室进行口头简述与课件展示,没有观众在现场聆听,更无法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以致课程活跃度与灵活度不足,同时也使主讲人感到约束,无法进行更为生动直观的展现,致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一些读者也反映,在观看公开课时,对于主讲人单方面讲授的授课方式感到视觉疲惫,有时候无法集中精力观看课程,课程体验度有待提升。

3.3 课程服务需要加强

笔者点击观看了大同市图书馆的50讲公开课,发现大同市图书馆为其公开课观看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渠道,读者无须注册与认证就能通过公开课专栏直接点击观看,充分体现了MOOC公开共享的理念,但公开课的管理服务需要加强,一部分公开课需要跳转到微信平台进行浏览,课程管理平台不统一;一部分公开课缺少对主讲人以及课程内容的简介,导致读者无法根据阅读爱好与兴趣快速定位所需课程,制约了公开课吸引力的提升与功能的发挥。

3.4 课程推广力度不足

大同市图书馆作为市级图书馆,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可观的读者关注量,但大同市图书馆在公开课宣传推广上忽略了普通群体的需求,推广途径单一,力度不足,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站途径宣传公开课,关于图书馆公开课的相关报道寥寥无几。微信以及网站推广方式只适用于固定用户以及已有粉丝群体,致使公开课推广效果不明显,如何有效利用传统媒体与新传媒,实现公开课的大规模建设理念,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使学习资源真正走向大众,成为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4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建议对策

4.1 推进大众互动,注重资源整合

大同市图书馆应通过问卷调研、公开课互动、线上留言等方式,为大众提供一个可畅所欲言、表达意见建议和课程观看需求的平台,借助后台数据捕捉技术,了解大众对公开课建设的兴趣偏好与知识需求,细化核心主题,延伸选题范围,尽可能满足大众的多样化需求,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与资源的利用率。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图书馆负责人应与主讲人积极协调,着重课程设计,将馆藏特色与公开课主题相结合、重组,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利用。

4.2 创新讲座形式,提升课程体验

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作为面向公众的大讲座,既要高端,又要亲民,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现,必须主动打破传统、枯燥的固定讲座模式[3],增加课程的灵活度,允许主讲人选择合适的讲座风格与展现形式;增加观众现场互动、现场交流讨论等环节,拉近主讲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提升观众的整体体验度。

4.3 实施统一管理,强化服务效果

公共图书馆公开课不仅要重建设,也要重管理,大同市图书馆公开课建设应将后续管理纳入工作重点,在打造统一公开课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公开课资源库,开拓公开课访问渠道,使大众能够通过网站、掌上图书馆、微博链接等访问课程;完善课程简介与主讲人讲解模块,使读者能够通过简介了解公开课内容,快速定位并选择目标公开课,提升服务水平。

4.4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推广渠道

公开课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在线、共享”的建设目标,就要摒弃重建设、轻宣传的传统推广模式,将公开课通过多种渠道对外推广,坚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大同市图书馆既要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也要通过线下海报、活动预告等形式进行发布展览。此外,大同市图书馆还可以与电视台开展合作,定期在相关栏目播出公开课,让更多公众了解图书館的公开课。

参考文献:

[1] 童忠勇.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及运营策略研究:以国家图书馆国图公开课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22(5):7-11.

[2] 孟然.资源共建共享下的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研究: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图书馆公开课项目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3):19-22.

[3] 于琳.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数图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5):30-33.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公开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从0到1 的公开课有多远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如何把听公开课变成研究活动
从一节失败的公开课说起:列表尝试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探讨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四要诀”上好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