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札记

2023-05-30 23:40王平
湖南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如厕公厕屁股

王平

友人冯君从微信里转来一则趣文,说读来令人捧腹。作者是长沙人,叫杨逢彬,问我认得不。我不认识此人,但与他父亲曾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晓得他是杨树达的嫡孙,武汉大学语言学教授,学问做得好,闲散文字写得似乎不多。

但此文题目《被遗忘的厕筹》,使我来了兴趣。读毕,仍意犹未尽。且想,此等下里“?”人之事,教授写得,那我也写得。

趁机会现学现卖。据查,?(bǎ),粪便也。方言“屎??”,多用于幼儿语。先前我往往将其误为“粑”,与长沙美食糖油粑粑的“粑”字混同,总觉不妥,果然。此“粑”非彼“?”。虽同音,形状亦神似,其含意却恰恰相反,吃时更不宜细想。

至于如厕,属雅称。长沙人的口语直截了当,叫屙屎。从修辞的层面而言,虽同为动宾结构,“如厕”听去雅乎其哉,“屙屎”听去却俗不可耐。但长沙人并不在意,照说不误。这种直白,反倒也叫人喜欢。

何况长沙人还有“解大溲”一说,介乎雅俗之间呢。

先说说“厕筹”。此乃旧时如厕必备之器具,功能与手纸无异,但材质不同,且颇为环保,可重复利用。早先年我在乡间也见过,简陋茅房内有一草垛,上头插满如令箭一般的篾签,此即厕筹。亦有幸见过妇人捧一大把,在池塘石阶边上涮洗。如今的年轻人可能闻所未闻,但说穿了就叫作“刮屎篾”,亦称“搅屎棍”(参见《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王磊著,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这便人人皆知了。

厕筹当然与刮屁股休戚与共。刮屁股没有厕筹断乎不可,厕筹没有屁股可刮如用武之地无英雄(至于乡人翘起屁股,利用土砖墙角上下摩擦揩拭,应该属无奈之举)。且“厕筹”一词雅,“刮屁股”一词俗,如此这般,恰可雅俗共赏了。杨教授儿时曾寄居乡村,他在文中回忆了乡居时猜过的一则谜语:

手拿令牌,走上戏台,眼睛一鼓,唱起戏来。

令牌属篾质,当指刮屎篾无疑。

我小时候,长沙闾街陌巷中也流传过一则类似谜语:

远看像座庙,近看像座灶。灶上蹲个鬼,手里拿张票。票一丟,鬼一蹓。

票属纸质,当指手纸无疑。

但此两则大同小异之谜语,亦显然昭示出彼时的城乡差异。即农村人如厕尚用刮屎篾刮屁股,而城里人已然用手纸揩屁股了。但随着物质条件的优化,如今即便在农村,刮屎篾也被手纸完全取代。如厕最后之规定动作“刮”,业已演变为“揩”。

切莫低估小小一个动作的深刻含义,一滴水可照见万千世界。由“刮屁股”一举而变为“揩屁股”,恰巧从精微之处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螺旋式进步,时代精神的正能量变迁。

当然仍有不足与遗憾。小时候,即便城里人也无专用手纸。虽说有黄草纸按人头凭票配给,但亦属妇女同志生理期间专用,用来揩屁股未免太过奢侈。所以旧作业本子、废报纸之类,便派上了用场。但亦得小心为是。记得某年,有回去东风广场参加万人批斗大会,忽然屎涨。胡乱捡起半张报纸揉做一团,径奔公厕。甫一蹲定,运气丹田,打算飞流直下。谁料随手展开报纸,却吓得菊花一紧。上头竟是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

此事终归狼狈收场,细节莫提也罢。

另外有一则与如厕有关的轶事,发生在同一年代。黄兴南路双燕馄饨店的隔壁,有一条逼仄小巷,叫益仁巷,里头藏有一座公厕。某日,女厕里突然发现一条打倒某某某的反动标语。这还了得。公安部门立即将其定为当年的“一号大案”,务必从速侦破。有刑侦专家果断推论,这个反革命分子必系女性无疑,因其作案地点在女厕內。该专家进一步指出,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而言,罪犯很可能会用同样手段重复作案。这个推论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许。如此这般,对长沙市的重点厕所进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就势在必行了。

具体措施也颇为科学,即按区块划分(类如现今之网格化),对女厕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由附近单位每周一轮,承包该片区女厕,定员定时,严密监控。监控者以各单位的基干民兵为主,根红苗正的革命群众为辅。而益仁巷里的那座厕所,恰恰由我谋饭的那家街道工厂负责监控。有幸入选者出没入于益仁巷时,无不昂首挺胸走鹅步,委实在情理之中。

巷子里的监控点选址颇为隐蔽,在厕所正对面一栋公馆的围墙内。取一最佳位置,抽去半截砖头形成窥孔,值守者立于一废弃柴油桶上,居高临下,以四十五度夹角透过女厕窗格俯视,內中动静饱览无余,尽收眼底。

整整两个月风雨无阻。其间所有值守者毫无怨言,无不爱岗敬业。可惜再过月余,全市公厕仍无半点蛛丝马迹,这场全民动员、声势浩大的破案行动终究不了了之。

先前我所居住的倒脱靴巷,周边曾有两座公厕。一座在晏家塘横街,规模较大,拥有两排蹲坑,背靠背每排八坑,每次可供二八一十六人同时如廁。但即便如此,每天早晨高峰时期仍僧多粥少(恕用词略有不当),须排队候厕。队伍往往逶迤十数米,一径排至蹲坑前面。虽然两侧均有木板隔断,但候厕者往往立于你的正面等待,其裆部逼近你的头部不足半尺。此情此景虽已过去多年,仍让人唏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爱国卫生运动均搞得如火如荼。有灵泛人搞了个新发明,即在晏家塘公厕两排蹲坑中间砌了个长条形的水泥槽,蓄满清水,备有竹端子若干只,以供人如厕后自觉舀上数端冲洗粪坑。结果形同虚设,无人问津,倒是给街上的细伢子提供了一个在厕所里打水仗的场所,你一瓢来我一瓢去,玩得不亦乎乐。自然,我也玩过。

另一座厕所在一步两搭桥。初次听到此巷名者无不充满好奇。尤其近些年来,长沙成了网红城市,因巷名古怪而专程前来寻访者亦不乏其人。可惜皆令人败兴而归。除巷名之外,一步两搭桥确实乏善可陈。但这个厕所,却是我以前去工厂上班下班的必经之地。做晚班半夜归家,经常撞见乡下人在此厕偷粪。从理论上说,来城里偷粪并无伤大雅。既直截了当地支援了农业,还能替正规淘粪工人省去不少工夫,其实不然。这些偷粪者只要干货。用大木勺从化粪池內舀上来粪便,竟然要放入菀箕内滗尽液体,至淋漓尽致后巴酽一坨,再一担担挑走,哪里顾得上麻石路面粪水横流。有次半夜里,两班偷粪人竟然为争地盘发生械斗,各执扁担一顿乱打。我刚好下班路过,只见在昏暗路灯的投映下,老墙上变形的憧憧黑影扭做一团,像极了电影里面的镜头。

这两个厕所一东一西,与我所住的倒脱靴巷几乎等距离。但恰恰是最令人纠结之处。年轻时候我的生活毫无规律,偏偏屙屎极为准时。每天早上公厕高峰之际,必是我屎急之时。每每扪腹奔至巷口,我总要东张西望——究竟投奔何方?

这个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困惑了我多少年啊。晏家塘横街的厕所蹲位虽多,但排队的人必定多。一步两搭桥的厕所排队的人虽然少,但蹲位亦少。我是否做出过哪怕一次正确的抉择,也永远不得而知。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进入两座厕所屙屎。如同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

但若论如厕者感受独特之最,当属昔日友人徐君。某年一日,我陪徐君去长沙火车东站接他的女友。那时候我刚刚爱好文学,尤其对诗歌情有独钟。看见广场上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不禁诗兴发作,张口来了一句:啊,车站的广场,汇聚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正打算来第二句,不料被刚从公厕里拱出来的徐君劈头打断,说:啊,车站的厕所,汇聚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屙屎人。我好不容易产生的灵感,就这样惨遭徐君扼杀。不过徐君独到的感受,至此刻仍令我折服。

回到小时候去。若论厕所形制之独特性与如厕时之舒适性,当以我外婆家那个厕所为最。

外婆家住在学院街东学巷,离我家所住的倒脱靴步行不过十几分钟。童年时候我最为美好的愿望,就是去外婆家吃泡菜,以及屙屎。记得有一回,我刚有屎意,母亲说快点快点,跟我到外婆家吃饭去。我当即夹紧屁股一路小跑,为的就是忍住这兜屎,把它屙到外婆家里去。

我宁愿将外婆家的厕所称为茅厕(máo si),以强调其私密性,与外头的公厕迥然有别。公厕必定有数个甚或十数个坑位。既脏且臭,底下无数蛆虫翻涌,让人憎恶。幸亏捂鼻时亦可给人启示。长沙有俗语形容自不量力之辈,曰“蛆婆子拱磨子”,诚哉斯言。蛆婆子纵有万千,终归也掀不翻磨盘。屙屎的时候居高临下这么一想,不免对蛆婆子又产生了深切的怜悯,对世界的看法也就不那么悲观了。

而外婆家的茅厕,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坑位,贵在独享。

儿时的外婆家颇有几分清雅,竹篱粉墙,院子里有个葡萄架,还有一棵无花果树。进门右侧有一偏屋,即茅厕所在。并且偌大一间茅厕,居然不是蹲着屙屎,而是坐着屙屎。一个高约尺许、长宽三尺有余的方形木台,被厚厚一层桐油涂得泛亮。中间一葫芦形木盖,盖住一葫芦形木孔,严丝合缝,如厕时方才揭开。

何况外婆并且喜欢在里头燃一炷线香呢。

我最初看到的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则是舅舅随手搁在茅厕台子上的。如此境界,其乐何如!

人生如厕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附:

多年以后,我供职于某出版机构,经历了出版业由繁荣至萧条的过程。有回在如厕之时忽发奇想,构思了一本标新立异的另类杂志,企图为挽救出版颓势尽绵薄之力。随后与同事兼友人周君商量,周君也觉得蛮妙。两人遂合谋写了个创意,杂志名字就叫《如厕雅读》。虽然最终因“毕竟不太正经”之理由而胎死腹中,但创意文本如今尚存。考虑到近二十年过去,这本杂志形式之特异,仍无出其右者,禁不住还是想显摆一番。

全文如下:

中国大陆独一无二千家万户定点阅读

《如厕雅读》杂志策划书

小康生活大众趣味雅俗共赏男女有別

缘起

古人读书有所谓“三上”:枕上、马上和厕上。现在虽然已步入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厕上阅读仍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习惯之所以成自然,轻松(心理因素)和私密(环境因素)是两大原因。随着小康生活的全面发展,各类厕所(私宅、公寓、宾馆和街头)越来越没有异味,而厕上阅读相反就会越来越有趣味。何况,作为一种忙里偷闲的阅读方式,厕上阅读对当今忙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遗憾的是,中国大陆至今尚无专供厕上阅读的读物。

期刊VS报纸、书籍

厕上读物以期刊为佳。报纸太大,折来叠去的,麻烦;书籍太厚,手累,眼也累。如厕一次其实是看不了多少内容的,而且一次阅读的内容最好具有独立性,以适应现代人的阅读节奏,特别是厕上阅读的节奏。三五分钟,拉完,读完,走人。期刊在这方面无疑具有优势:与书籍比,期刊有一定的时效;与报纸比,它又有一定的深度。大小和厚薄介于书报之间,所刊图文均易一次读完。

定点阅读

《如厕雅读》是一本以刊名来提示阅读地点的杂志。在中国大陆,这似乎是第一家,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它能出现在客厅或者卧室吗?答案是肯定的。它能出现在书房或者办公室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如厕雅读》当然主要放置在卫生间,但更多的时候恐怕是从卫生间以外的其他地方带入。从风格上来说,这就对刊物本身提出了要求:大俗大雅。

大俗大雅

一本雅俗共赏的刊物,一本以大俗达到大雅的刊物。一本偷着看、偷着乐的刊物,也是一本能登大雅之堂的刊物。一本不追求传阅率的刊物,但也是一本能够传阅、能够分享并且不会带来尴尬的刊物。阅读本身是一件很私密的事,但由于出版业的COPY特质,决定了每一次私密阅读其实都是在与人共享。既然是公开出版物,又有什么羞于示人的呢?

生活+时尚

《如厕雅读》面向城市读者,是一本带有时尚气息的生活类杂志。它也许经常放置在一个非常私密的狭小空间,但它应当是一本让你的心灵充满阳光的杂志。清洁的精神、健康的生活,是它所提倡的。用大白话说就是,讲卫生,讲精神卫生和生活卫生。对应精神卫生的内容是:能够帮助城市人排解精神郁闷的轻松幽默的图文。除了各类闲文之外,包括心理医生的漫谈之类。对应生活卫生的内容是:下半身的医卫知识。提高生活品味,身心两方面都要抓,《如厕雅读》只不过提供了一个特色平台。

原创+文摘

稿件组织,既有原创,也有文摘(含图摘)。不定期策划专题。

先生版+女士版

针对男女读者不同的阅读兴趣,错期推出先生版(上半月)和女士版(下半月)。可以预期的一个好结果是:先生也会读女士版,女士也会读先生版。

刊期、开本、纸张

半月刊。小16开。特制专用香纸。先生版檀香型,女士版玫瑰香型。

广告

由于《如厕雅读》杂志既特殊又精确的阅读定位,它无疑具有诱人的广告潜力。但《如厕雅读》拒绝一切低俗广告的进入,以保持其健康的格调和品味。

我们的推广词是:

1.《如厕雅读》,随便翻翻!

2.《如厕雅读》,吐故纳新!

營销

我们的口号是:占领每一个卫生间!占领每一个卫生间!

如果自办发行,突破口是打入各大城市的各大宾馆,让它成为替入住客人免费提供的卫生间一次性读物。此口若开,事成矣。

责任编辑:易清华

猜你喜欢
如厕公厕屁股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城市公厕的人性化设计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打针要扎在屁股上
善待屁股
神奇屁股在哪里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关于“报屁股”(外一章)
“酒鬼公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