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软不寻常

2023-05-30 00:31何己派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商业智能客户企业

何己派

南京大学旁一间经营不善的咖啡馆,江苏小伙薛宝租下一个小包间,月租金1000元,拉上在南大读书的几个盟友,帆软的创业故事开始了。

17年过去,逼窄的小间变成窗明几净的办公楼,这家软件公司每年进账十多亿。

2022年,帆软销售额13.6亿元,客户超2.6万家,在其深耕的中国商业智能市场,连续5年市占率第一。

这家“二线城市BAT”有点奇葩:宣称绝不融资和上市,常年盈利;数次搬家,原因是得让员工买得起房;创始五人组有4个是南大学生,没背景、没大公司履历,发展全靠自己摸索。

2022年以来,企服赛道寒风吹拂,是拆解这家2B厂商经营奥秘的好时机。

内生增长

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igence),指由数据仓库、查询报表、数据分析等组成的数据类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商业决策提供支持。帆软软件CMO袁华杰打了个比方,“如果企业是路上行驶的汽车,BI就是车上的导航仪、仪表盘和后视镜。”

成立13年里,帆软只有两款核心产品,FineReport和FineBI,都是数据分析类工具,侧重点不同。

报表工具FineReport,主要面向IT开发者,用于快速开发业务报表,侧重报表展示,适合处在信息化建设阶段的企业,帮助其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业务数据化;

商业智能工具FineBI,零技术基础的业务人员也能用,支持在dashboard 面板中简单拖拽操作,侧重数据分析,适合处在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助力数据业务化,辅助长期战略决策。

以两款产品做到1万家客户,帆软花了13年。“确实有点慢,尤其起步期。”薛宝向《21CBR》坦言。

最早的帆软工作室,没有专业销售,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人员,极缺人脉和客户资源。创始成员们白天跑销售,晚上写代码。最困难时,公司账上只剩2900块钱。

曾有个国外软件大厂的外包实施商,让帆软团队做了半年的项目,一个合同也没签,结款时只给了1万块,薛宝形容,“被坑惨了。”

第一家大客户许继电气,让帆软赚到第一个2万块。现在,中国500强企业里,帆软合作的已超过350家。

不融资、不上市的理念,自帆软成立便确定。给的理由是,不差钱,利润每年都涨;担心上市融资后,重心会从产品与服务转到资本收益和股价,不想分散精力。

2017年的帆软,就已符合创业板上市的所有财务指标。

薛宝记得,2014年资本热钱涌入To B领域,融资发布会不断,公司内部也开始有引入外部融资的提议。当时公司意识到水大鱼大,而只有不到200人规模的帆软,发展使命里只有增长,没有“规模”这个选项。

“风险投资能带来啥,我们决定主动出去见投资人,做些研究。花了大半年,想明白了,在我们这个领域,投资并不能完全加速一家企业的成长。”他说。

理想主义

帆软的经营,有种朴素的理想主义。

领导没有独立办公室,实习生吐槽坐在后排工位的家伙,老是远程视频跟人吵来吵去,一个星期后发现是公司创始人薛宝。

一直到2022年初,客户投诉电话留的是创始团队的私人手机号,后来为了提高客户体验,转给其他员工并开放极高权限。

公司有“生存金”制度,確保即使收入为0,现金储备也能支撑公司至少10-11个月的正常运转;设计了类似华为的原始股和虚拟股激励计划,除生存金外,每年的毛利,员工“按贡献分配”。

帆软搬家过两次,从南京到无锡,再到无锡锡东新城,一大原因是房价涨得太快,而公司希望人人都能用最多五年时间,靠自己攒够买房的首付。

理想主义与现实经营存在的磨合冲突,随着公司规模增长而放大。薛宝和《21CBR》的采访约在2023年春节临近时,他正为利润分配头疼。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约20%。结合企业IT支出下滑的大背景看,数字不错,但未达成预设的30%预期。

“新招的人不少,各项成本上来了,就导致利润分配变难。”

帆软主攻的市场有两块,BI与低代码,分别对应FineReport、FineBI,以及简道云。

低代码业务“简道云”,2015年上线。彼时,由于担心帆软作为传统软件公司,会被时代淘汰,公司决定组建两个团队做SaaS,分别将数据分析和数据录入SaaS化,简道云属于后者。

最开始,团队只有不到10人,成本不高,2017年启动商业化时,没设销售岗位,当年就有上千家企业客户静默下单,年营收500多万,实现盈亏平衡。2022年,简道云销售额1个多亿。

帆软占据BI领域C位,市场份额17.5%,是第二名国产BI的3-5倍。帆软CMO袁华杰表示,公司看重人均产值,该指标目前在60万元的水平,较其他厂商高出近一倍。

BI业务贡献了公司总营收的近九成。通过FineReport、FineBI,帆软已覆盖233个细分行业,主要卖给中大型企业的IT部门,客单价较高,在20万左右。

据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2亿美元,未来5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20.8%。

出于数据安全、行业监管、合规等因素,短期内中国大部分企业依然会选择本地部署模式的商业智能产品。在性价比、产品本地化和理解中国客户需求方面,本土BI玩家优势明显。

做一家健康增长的百年企业,是帆软的长期目标,距离成为企服“老店”,它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做减法比加法要难。过去的一些产品,做的不好的,孵化规模还比较小的,慢慢就砍掉了。我们一定要深耕主航道,聚焦再聚焦,对行业保持敬畏。”薛宝说。

2023年,帆软的营收目标,暂定为超16亿元。

猜你喜欢
商业智能客户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什么是商业智能?它的定义和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关于实时商业智能的文献综述
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综合信息商业智能系统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