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发挥生力军作用的路径探析

2023-05-30 15:02杨可心姚旭
科学导报 2023年29期
关键词:生力军高校共青团大思政

杨可心 姚旭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共青团;生力军;路径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征程上共青团以及青年的使命和任务提出了更多创新性、时代性要求。高校共青团是“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最具群众性的组织,必须争做伟大课题之问的答卷者,以团结、组织和动员高校青年为突破点,探索“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生力军作用的创新路径,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以满足多样化精神需求为基础,发挥团支部思想引领力

新时代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1],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共青团责無旁贷。思想引领是共青团工作中处于战略引领地位的内容,也是满足青年多样化精神需求的必要手段。高校共青团要解决好高校青年多样化精神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高校发展之间的矛盾,发挥好思想引领作用。

(一)思想引领的统一化与个性化结合,满足青年共性与个性精神需求

高校青年年龄相仿,成长环境相似,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同辈群体,其精神需求具有普遍性,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精神面貌、人生理想等内容,需要高校共青团进行统一化和个性化的思想引领。一方面,统一化的思想内容不仅是发挥党支部思想引领的行动指南,还是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共青团必须引领高校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深入学习科学的理论,领悟具有共性的主流思想,为满足青年最普遍化的精神需求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在关注青年共性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关注青年的个性精神需求,关注个性,因材施教。高校共青团要充分重视到青年的主体地位,走近、走进高校青年内心,正确认识统一化的思想引领和个性化的思想引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意识到两者缺失任何一方都是行不通的,将统一思想引领与个性思想引领相结合,坚持做到统一中有个性,在个性中有统一,不断满足青年多样化精神需求,增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力。

(二)青年精神需求多样化,进步人生有规划

随着青年的精神需求日益多样化,有限的辨识能力导致他们难以辨别自身的精神需求是否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高校共青团应自觉担当尽责,帮助其树立积极的精神取向。一方面,高校共青团要以团的实践活动影响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团课、团日活动等丰富实践,让青年认识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符合社会需要,怎样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在此过程中,青年会逐渐摒弃那些不符合个人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精神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人生理想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指导未来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引导青年做好职业规划,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青年个人精神需求具体化的必要手段。有些大学生对于未来比较迷茫,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为此高校共青团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组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教师公招模拟面试大赛,公务员模拟面试大赛等有职业规划导向的活动,帮助青年在竞赛中探索职业兴趣,激励广大青年学生踔厉奋发。总之,青年的人生有理想,有奋斗目标,有规划,才能辩优劣、识真伪,才能在奋斗的青春中不迷茫,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

二、以灵活的策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建设服务型共青团组织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社会环境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其复杂性表现在社会环境的主体、内容的丰富性,多变性表现在社会环境本身随时间推移,实践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高校共青团有能力、有义务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弘扬正能量,要采取灵活的策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建设服务型共青团组织。

(一)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中一个兼具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的组织,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力量。第一,团委必须定期有目的对团员进行培训。共青团委要定期培训团员,以外部灌输的形式,增强团员的服务意识。第二,共青团员主动内化与外化个人服务意识。团员必须从个人做起,不忘团的初心、职责和任务,积极内化服务意识,外化服务行为。第三,必须把高校共青团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着力点。高校要贯彻落实“青马工程”要求,培养新一代青年骨干,2007年以来,“青马工程”已经为团支部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政治骨干和人才,有效提升了高校共青团的服务能力;未来,高校共青团还可以扩大“青马班”的培养规模,以培养更多、更高质量青年政治骨干为目标,增强个人服务能力与团体服务能力。高校共青团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服务型团组织的必然性,只要继续在提升服务意识和增强服务能力上采取积极措施,就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上取得可观成效。

(二)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法

丰富服务内容与创新服务方法是“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点问题。“大思政课”独有的丰富性和时代性,为高校共青团丰富服务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提供借鉴。在服务内容方面共青团要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即共青团服务内容的根本方向不能变,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为党培养后备军,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共青团服务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时代发展对高校青年提出的新要求。比如,在建党百年之际,共青团的服务活动中应当包含党史教育的内容,党史朗诵、党史征文等都应当融入到共青团的服务实践中去。另一方面是服务方法创新,俗话说:“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方法”,比如,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掌握宣传时机,给予参与奖励,授予参与荣誉等,这些都是吸引高校青年注意力,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总之,“大思政课”内容与时俱进的特点对高校共青团的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共青团必须不断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上创新,以提高高校共青团为青年服务的实效性。高校共青团必须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的前列,适应新变化、运用新载体、创新工作方法,培育新一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接班人。

(三)优化奖励机制,催生服务动力

在“大思政”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巧妙灵活地运用到共青团服务型组织的建设中,是发挥高校共青团生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激励法是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常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干劲。一方面,以丰富的物质激励提升共青团服务动力。比如以服务时长作为素拓评价尺度,与奖学金制度挂钩。另一方面,以精神激励坚定共青团服务信念。俗话说:“精神激励最为扣人心弦”作为一种内在激励方法,共青团组织可以从荣誉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关怀激励等方面丰富精神激励内容。

三、以共青团系统化理论建设为指导,构建长效育人机制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重点不仅在于理论的论述,更在于实际工作的机制构建。因此,高校共青团既要抓好顶层设计又要打通底层逻辑,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的格局,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地位。

(一)抓好顶层设计,健全高校共青团理论体系

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只有建立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推动实践的发展。“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要因时而化、因时而新,厘清高校共青团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内在邏辑,进行理论创新,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顶层设计要根据“大思政”格局下共青团的发展目标,结合新时代高校团员的新特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最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感召力,提高共青团组织和服务青年的能力。

(二)打通底层逻辑,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

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打破固有思维,破除僵化的工作机制。理论的构建终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共青团生力军作用的发挥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必须重视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高校共青团承担着为组织培养人的职责。因此,在开展工作前应切实把握“大思政”格局下的教育重点、难点,系统解读团中央的指示,深入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现状,全方面系统化地考察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从而优化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为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源源动力。比如,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体制机制,激发青年活力,培养青年自我管理能力,增强青年的主人翁意识,发挥青年首创精神,为高校共青团注入活力。

(三)统筹推进上下联动,保障高校共青团长效运行

高校共青团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的相互促进,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才能保障高校共青团生力军作用的发挥。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指导团实践活动;同时,以团的实践活动为尺度,检验顶层设计的合理性。第一,以党建工作的经验为借鉴,开拓创新团支部工作新道路,坚持建设经验上的上下联动;第二,借鉴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如“三会一课”等,开展党团融合的教育活动,推动组织生活的上下联动;第三,通过高校党委领导讲思政课,指导共青团思政活动等形式,促进党团思政工作的上下联动。高校共青团应在工作中加深对共青团员特推进点和需求的解读,不断提升凝聚力、组织力、服务力。

高校共青团的潜力是无限的,其发挥生力军作用的路径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顺时、顺势而发展创新,助力“大思政”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引领广大高校青年团员争做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2]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第217页.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002).

[4]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前进,2017(01):4-9.

[5]张耀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6.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生力军高校共青团大思政
“教”出青年生力军
图表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新农人:新农业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