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师角色转型研究的共识分析

2023-05-30 10:48李鑫  易凯谕  钟志贤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角色转型智能时代教师角色

李鑫  易凯谕  钟志贤

摘要:教师角色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随时代发展而变迁。智能时代对教师角色转型提出了新要求,角色转型对教师发展具有引领意义。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关于教师角色转型的研究,但研究共识尚在形成之中。探讨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研究的共识,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转型研究态势和推进相关研究发展。对国内二十多年来学界有关教师角色转型的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学界对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的共识表现为七大角色:引导者、学习者、设计者、组织者、研究者、心灵塑造者和评估者。这些角色既是智能时代对教师发展的诉求,也是教师角色转型的具体指向。

关键词: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角色转型;共识

21世纪以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并将人类推至“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教育变革必将接踵而至。与此同时,作为教育系统中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的教师,面临着如何胜任“智能时代的教师”这一角色的全新挑战。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角色是不同社会时期对教师身份和行为的期望,会随时代变革而不断调整。关于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型,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见仁见智”的思考与见解。如何在已有的教师角色转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共识,并为共识画像,是当下教师角色转型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共识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助分析软件,以编码的方式对从2000—2021年(截至2021年5月)国内有关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

(一)研究样本选取、编码及检验

研究团队以教师角色、智慧教师、未来教师、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等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库中进行检索,并根据智能时代与教师角色的相关性,共筛选出7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施特劳斯的扎根理论,研究团队借助Nvivo 12软件先对篩选出的文献进行编码,再自下而上地对文献进行归纳,形成具有从属关系的各级节点。各节点即不同学者对教师角色转型的相关描述,节点的编码则是对各类节点进行归类统计。其编码过程如下:一是将所选的文献资料导入分析软件,形成初步分析资料。二是对所选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和开放式编码,得到345个参考点。三是进行轴心式编码,归纳得到21个三级节点。四是在三级节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编码,归纳确定7个二级节点,即研究者们所认为的智能时代教师最主要的角色,如表1所示。

研究团队又对预留的8份样本文献,按照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及选择性编码的方式重新编码,发现并没有出现新的初始概念、初始范畴和主范畴,各类范畴之间也没有出现新关系。这说明,在理论上教师的七大角色达到了饱和状态,具有较高的共识度和较好的可信度。

(二)词频分析

词频查询可在一定的搜索范围内帮助我们列出文本中最常见的词语或概念。词频越高,表示该词语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越高,显示的字号也会越大,反之亦然。为找出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词,研究团队对导入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词频查询(显示字词选择“1000”,最小长度选择“3”,分组为“留存的字根”),形成教师角色转型词云图(如图1)。

如图1所示,“人工智能”“学习者”“个性化”“设计者”“教育者”“研究者”“组织者”等词显示的字号更大,这说明它们出现的频次更高。研究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扮演的主要角色包括引导者、学习者、设计者、组织者等,并且愈加强调教师的个性化及创造性的特征。

(三)角色共识

结合上述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选择性编码以及编码检验,并对文献内容进行词频分析,研究团队确立了智能时代教师的七大主要角色为:引导者、学习者、设计者、组织者、研究者、心灵塑造者、评估者(如图2)。

图3是各个角色所占比例情况,可以看到智能时代的角色共识中占比最高的是引导者,比例达到25%;其次是学习者,占比为18%;设计者占比16%;组织者占比13%;心灵塑造者和研究者均占比11%;评估者占比最低,为6%。其中,引导者、学习者及设计者这三类角色是占比最高的教师角色,因此,未来教师专业发展中须重点关注这三类角色。

二、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特征分析

每个教师角色都代表着教师的某一项职责,不同角色下的教师形象和教育行为各有特点。为帮助教师们明晰未来教师角色转型的具体指向,研究团队梳理了各教师角色的编码及占比情况,逐个分析七大角色的主要特征。

(一)引导者

知识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递进式上升的过程。教师要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引路人。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更多体现在学习品质、学习效率与学习方法上。为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体悟、掌握和执行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意愿和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激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人生导师、个性化指导者(见表2)。智慧教育时代,精准化、伴随式的数据收集,以及能准确描绘学生特点的学习画像,为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奠定了基础。教师可根据测评数据驱动、过程数据驱动和档案数据驱动来实现差异化教学、适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更重要的是,教育是一种不断实现生命自觉的实践活动。教师要以教育智慧来引领学生的人生发展,为每个独特的个体提供个性化指导,成为独特生命的培育者。

(二)学习者

学习者是智能时代教师最显著的角色之一。为适应时代潮流和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自主或合作的形式不断地去发现、探索最佳实践的方式。教师不仅要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成员,是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和知识的领航者,引领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共同成长(见表3)。

(三)设计者

学生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可接触的信息源纷繁复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库的价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促进学生开展探索或创造性活动的学习环境。因此,智能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信息资源的整合者及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见表4)。教师应主动地为学生建构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情境,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并积极协调和利用可能的资源建构学习环境和情境资源库,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智能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在线课程、开发生成性课程、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的能力。

(四)组织者

智能时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创造性活动的践行者、社会活动的服务者(见表5)。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建议和支持。作为社会的一员,教师还必须策划社会性活动服务社会,践行主流价值观,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五)研究者

智能时代的教师还要成为教育行动研究者、反思型实践者、专家学者型研究者(见表6),在教育过程中主动探索学生的发展潜力,尝试新型教学方式,开发学习资源,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修正教学行为。教师即研究者,要富有研究精神,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思考怎样把各种原则性的要求具体化、可视化和精细化,以实现精准施教。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研、学术水平,从知识传授型教师转变为知识创新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六)心灵塑造者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当前,教育内卷下的师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问题,学者们呼吁,智能时代要更加重视“有温度的教育”[13]。这种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文的交流、人的素养及团队的合作,特别是对文化的自信、对社会的理解。智能时代的教师应懂技术、懂方法,更应不忘教育初心,始终做一个有灵魂、有感情、有温度的教育者。教师要在技术架构下的教學形态中注入人文精神,将未来工作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的精神引领、情感关怀和心理呵护上。如此,教师才能做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者和塑造者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丰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命(见表7)。

(七)评估者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评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教师克服传统教育评价的主观性,成为学生发展的评价者、应用评估者、多元评价者(见表8)。学生发展评价者角色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问题的诊断、学习过程的监督、学习效果的评估等。在“人工智能+教育”环境下,教师可即时分析教学过程产生的数据,实时改进教学决策,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完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学习,还要对学生的品德、心理素质、体魄等进行多元评价,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提出建议,对其学习过程及结果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当然,教师还要以专业水准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符合教育实践。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归纳得到国内二十多年来对教师角色转型研究热度最高的七大角色:引导者、学习者、设计者、组织者、研究者、心灵塑造者和评估者。这七大角色是当前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型研究的共识,可看作社会对智能时代教师角色或形象的期待,同时,亦可作为引领教师角色转型发展的理性认识和行动参考。

教师角色转型对教师自我身份具有重新建构的功能。智能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自觉转变角色身份,主动更新自身适应智能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与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航者。教师角色转型对教师培养还具有定向的作用。正确而清晰的角色期待及成长路径,是教师发展的风向标,直接影响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和质量。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而是变成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学”和“习”。或许,我们更应当明了的是,智能时代促使教师工作回归“育人”本质。教师要以育人为核心,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在探究实践中体悟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担当。后续研究还将扩大样本采集范围,综合多种研究方法,聚焦不同教育类型、阶段、学科开展具体研究,更具针对性地探讨教师角色转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注:本文系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赣教高字〔2014〕60号】自主专项“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发展的机制研究”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教师政策特征演进研究”(JD19060)、“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发展研究”(D20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R].北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2018:11-21.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 吴云.从技能师傅到知识导师——模糊定位下教师的角色转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38-41.

[4] 鲍静.“线上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0(8):28-30.

[5] 冯永刚,陈颖.智慧教育时代教师角色的“变”与“不变”[J].中国电化教育,2021(4):8-15.

[6] 祝智庭,彭红超.创新发展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访我国智慧教育开拓者祝智庭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1(4):21-29.

[7] 叶澜,王枬.教师发展:在成己成人中创造教育新世界——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1(3):1-11.

[8] 冯仰存,钟薇,任友群.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新标准解读与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11):19-25.

[9] 刘金松,李一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育人角色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21(Z1):95-101.

[10]祝智庭,魏非.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发展创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7(9):21-28.

[11]林德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2):78-82.

[12]王蓓颖.现代教师角色心理的培育[J].當代教育科学, 2012(23):23-24.

[13]林格.教育的温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44-272.

[14]怀进鹏.视野、勇气、心态:成就梦想[J].北京教育(德育),2014(Z1):32-33.

[15]宋灵青,许林.“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7):73-80.

[16]王健.疫情危机下的教师角色、行为与素养[J].教师教育研究,2020(2):27-31.

[17]范国盛.AI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向[J].教育学术月刊,2020(7):66-73.

[18]程姗姗,孔凡哲.“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角色重塑[J].人民教育,2020(Z1):115-116.

[19]朱宁波,曹茂甲,刘建新.“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探析[J].教育科学,2016(6):34-38.

[20]祝智庭,雷云鹤.翻转课堂2.0:走向创造驱动的智慧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6(3):5-12.

(作者李鑫系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易凯谕系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钟志贤系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通信作者)

责任编辑:牟艳娜

猜你喜欢
角色转型智能时代教师角色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转型发展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