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百年实践启示与新时代发展路径探析

2023-05-30 10:48陈晓曦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2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新时代

陈晓曦

摘  要:中国共产党先后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拓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历程与党的百年发展史密不可分。在这四个时期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分别在先锋引领能力、探索攻坚能力、现代化组织能力、高质量发展驱动能力四个方面得到了实践提升。正确理解、深入探析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新时代任务内涵及其发展路径,对于服务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实现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等顶层设计,源源不断贡献创新动力和人才引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着力构建以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四维发展体系,旨在聚力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全方位能力,形成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6-0030-04

高校是知识思想发源地、人才培养主阵地、精神文化策源地,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高校党组织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先锋堡垒作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致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下,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历程,探寻新时代的任务内涵和路径选择,对于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百年实践历程

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对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形势和主要任务,不断加强自身组织执行力的建设,在不同时期发挥了关键积极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可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锋引领能力(1921—1949年)

1919年,高校学生发起“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先进知识分子率先在高校秘密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和策源地”。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深入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曲折艰辛的奋斗中不断发扬壮大。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党支部已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有力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随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大批革命青年广泛加入,我党创办的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陕北公学等院校快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了大批有信仰、有文化、素质高的党员干部,为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输送了骨干力量。在革命斗争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主要围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需要进行,核心关键在于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在思想引领、骨干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革命斗争取得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攻坚能力(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下大力气改革原有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教育部于1961年颁布《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2],明确了以“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机构领导管理机制,为校党委领导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逐步开展奠定了基础。在自强立国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大量先进知识分子投身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精神传承,在新中国自强自立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攻坚能力建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所展开,在教学、科研、生产方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以一流探索攻坚能力服务新中国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事業培养了大批信念坚定的人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拓展时期:现代化组织能力(1978—2012年)

1977年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又迈入了发展新纪元。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帷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不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指导高校党组织建设[3],包括199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以及1996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高校领导体制、高校党组织设置规范和具体职责,以及对高校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具体规定。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和比例也在同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作用愈发显著,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助力中国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高校形成了规范的基层党组织制度,党员学生组织发展工作不断加强,为高校改革、发展、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组织保障,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一大批现代化人才。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驱动能力(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正式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同样迎来了新征程和新挑战。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党组织在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创新驱动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高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和发扬的主战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校基层党组织新时代能力建设需要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贯彻好党对教育工作“全面、系统、整体”领导这一本质要求[4]。全面加强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提供重要驱动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新时代任务内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持续加强党的全面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的根本路径。

(一)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是根本

首先要明确,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独特优势和政治资源,不仅是我国高校参与世界一流高校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根本,推动广大师生党员在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的重大教育方针落地,找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是初心

高等教育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于此,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履行求真、立德、育人的初心使命,提高站位,把握方向,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担当改革创新先锋是时代任务

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持续深入,科技强国战略成为中华民族逐浪世界潮流的立身之本,高校成为国家各领域改革创新的源动力。高校基层党组织更加需要具备一流的改革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不断推进内部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提升党员创新能力,尤其需要继承并发扬老一辈党员的“两弹一星”精神,通过担当新时代改革创新先锋,助力党和国家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辉煌。

(四)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关键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校的任务无法照搬西方经验。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校支撑,需要其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创造力和各行各业人才。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能力,积极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党组织成员的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努力将学习成果的软实力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的硬实力,面向社会输出质量更高、内涵更丰富的高等教育成果,主动对接服务经济社会科技高质量发展需要。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新时代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使命,以高标准党组织能力建设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旗帜领航是前提,内嵌融入是关键。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等顶层设计,需要构建以高校党建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动态发展体系,更有力践行高校基层党组织时代使命,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抓政治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

政治建设是党组织的根本性建设任务。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必须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对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上来[5]。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把切实贯彻党中央重大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高校发展愿景和高校党员干部、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建设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党建工作体系,确保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落到实处,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鲜明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和育人导向。要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工作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核心要务,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群众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把党组织活动嵌入教育日常管理中,实现党的领导和高校发展的内在有机统一、高度融合。

(二)抓组织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推动力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强化高校党组织建设,要紧紧抓住教育领域党的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紧紧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推进教育领域中党的建设。高校应注重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制度,优化夯实党组织阵地,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建设标准化党支部,按照有利于开展组织生活等原则,不断优化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模式,面向院系、班级广泛深入建立基层党支部,推动基层党支部高效运转。在教师和学生中积极培养党务干部,加强跨院系、跨专业交流互动,不断促进党组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要丰富临时党支部,服务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重大活动等关键任务,积极创建临时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延伸的重大任务,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攻坚克难的作用。通过建设共产党员突击队迎接各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挑战,如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临时党支部阵地凝聚合力。要积极推动管理创新,贴近高校实际工作,细化各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管理、组织生活、活动阵地等方面的任务,不断树立先进典型模范,丰富教育宣传形式,依托信息化等先进手段提升支部工作效率,实现支部基础管理更加规范、活动开展更加有序、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的目标。

(三)抓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力

推动建设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突出、自身本领高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使命。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视作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键基础,持续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注重激发学生主体活力,增强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科学引导学生党组织健康发展,主动融入青年、时尚、向上元素,从关注学生成长的根本利益出发构建学生党支部,激发青年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成长,发挥学生党组织带头引领作用,以积极正向激励服务学生成才成长。

(四)抓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凝聚力

高校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发扬的主阵地。高校党组织能力建设应注重文化驱动,结合办学发展历史和现实发展背景,依托党组织能力建设构建差异化、特色化文化阵地,打造百花争艳的“文化印记”[6],引导高校师生积极传承、发扬文化精髓,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感染力和向心力。要构建高校文化阵地,引导党员师生在正面文化氛围中践行时代使命担当,广泛建立各级文化阵地,深入开展文化宣教活动,推动国家战略、优秀文化在高校落地生根。要深入推动创先争优,积极开展模范创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广泛认可、影响力卓越的先锋群体,营造积极奋发、争先创优的氛围,使“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常态。要打造特色品牌,总结实践经验,加强学习交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大力培育党建特色品牌,做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工作,构建多方协同、争创党建硕果的良好氛围。

四、總结与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进行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百年发展历史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和深厚基础。新时期,应围绕“一二三四”的发展主线,构建以高校党建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态发展体系:一是培养一批党性坚定、专业突出、业务精湛、管理优秀的教育系统党务工作者;二是全力锻造“学校特色+业务特色”两大元素融合,即把高校的专业特色、历史发展特色、办学定位特色等与基层党组织的专业业务和职责职能相融合,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事业发展;三是积极推动师资队伍、学生成长、业务管理三项关键指标提升,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反哺作用;四是实现“四个服务好”,对标争先、见贤思齐,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服务好党员教育”“服务好立德树人”“服务好师生关切”“服务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形成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

[2] 邱杰,张瑞. 建国以来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及路径选择[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2011,29(02):25-27.

[3]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处. 高校新时期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31.

[4] 陈希.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J]. 求是,2019(22).

[5] 刘复兴.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J]. 教育研究,2021,42(04):4-10.

[6] 刘佳. 激发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索[J]. 北京教育:德育,2017,10(02):62-65.

(荐稿人:钱雄,中国矿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新时代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