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导入实效的策略

2023-05-30 04:12蔡军伟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初中化学信息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针对当前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环节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导入,通过巧借生活元素、温故知新、趣味实验、巧用故事等方式提高初中化学课堂导入实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4-0119-03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为学科教学增添了活力。信息化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特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优化课堂结构,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实现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会对教学大有裨益。

一堂好课应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积极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把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动画、图像、声音和文字信息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构建高质量的化学课堂。

一、初中化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

传统的课堂导入形式单一,往往是教师用简单的几句话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其实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功效,教师将课堂教学与丰富的课外资源相分离,导入缺乏创新,无法有效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单调的课堂或枯燥的书本上。初中化学知识点繁杂、零散,许多基础实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程不免感到困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未能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经常以单一形式导入新课,既缺乏趣味性、新颖性,又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疲劳,久而久之,便会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导入偏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衔接不当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新课导入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课堂导入应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保持密切的关联,以便顺利推进新课教学。然而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没有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衔接不当,使得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课堂要学习的化学知识点。因此,偏离教学目标且脱离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尽管形式新颖、气氛活跃,也是不可取的。

(三)导入缺乏师生互动,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的关键。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洞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另外,教师还要强化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基于互动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但从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不少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导入,常常将导入变成教师单向的独白或课前的随意发挥。这些课堂导入中的“无效互动”行为,不仅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难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四)忽视导入的简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因此,课堂导入要简单明了,直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用最少的语言文字、最短的时间,巧妙地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化学课堂的导入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导入的简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为了追求导入形式上的活泼,将课堂导入设计得过于冗长,这样会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思考,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

(一)巧借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处处助生活。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學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巧借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服务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作为基础性学科,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初次接触往往觉得晦涩难懂,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如果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化学学习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巧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新课内容。

例如,在“燃烧和灭火”新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生活中有关燃烧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观看后知道燃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在学生对燃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提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灭火的方法”等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拉近了化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距离,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展开新课教学。

(二)温故知新,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原理,各知识点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借助已有知识搭桥铺路,建构新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采用温故知新导入法,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复习旧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层层推进教学,使学生由已知到未知,逐渐实现知识的转化和渗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巧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新课,以利于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内容,同时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或顺应,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首先运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然后教师利用虚拟化学实验室仿真软件模拟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为接下来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做好铺垫。温故知新导入法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趣味实验,培育智慧课堂

实验是化学教学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石,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借助身边物品设计化学趣味实验,通过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实验法常被作为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趣味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好实验现象,然后根据新课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了“沉浮的鸡蛋”趣味实验:往装有稀盐酸的量筒里轻轻放入一只新鲜鸡蛋,鸡蛋随即沉入筒底;不久,鸡蛋壳上产生了许多小气泡,鸡蛋渐渐浮起来;鸡蛋上升到液面后又沉入筒底;再过一会,鸡蛋开始缓缓上升……在上述实验中,鸡蛋如同潜水员一般上下浮沉。面对在稀盐酸中鸡蛋表面快速产生气泡、而后出现上下浮沉的奇特现象,学生感到十分困惑,急于探寻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提出导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内容。这种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的方式,不仅让化学课堂充满趣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动画故事,酝酿精彩课堂

初中化学虽然基础概念和知识点较多,但也不乏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巧妙选材,将有关化学的奇闻轶事、人物传说、典故、谜语等编辑成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微故事,利用Animate CC(矢量动画软件)、TV painter(电视画家)、万彩动画大师等软件制作成MG动画向学生展示,以一種新颖、有趣的方式导入新知,既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又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化学奥妙的课堂活动中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教师在设计化学故事导入新课时,要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不能偏离新课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将意大利那不勒斯著名的“屠狗洞的秘密”的故事制作成MG动画,利用教学一体机向学生进行展示,巧设悬念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为教师构建精彩化学课堂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具象微课,发展学生的化学认知

直观导入法是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导入与新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既能增加学生对化学新课知识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掌握化学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点较多且零散,既包括宏观概念知识,也有微观理论的涉入。而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是化学课程最基本的研究对象,这些粒子的相互结合、重组,是构成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展示微观粒子的3D结构模型,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图像、视频等信息工具向学生呈现不同分子、原子的3D结构模型,并利用Flash软件进行动画演示,直观展现出不同温度下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粒子间距的变化情况,这种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的导入方式,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微观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增强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化学观念。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导学导思。导入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哪一种导入方式,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巧用信息技术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课堂导入,提高化学教学实效。另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不可滥用,也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展开化学思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导入中收获新知识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刘红丽.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7):101.

[2]余桂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新课程学习(下),2012(2):64.

[3]于冰.课堂教学中“互动”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4):130.

[4]徐良斌.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J].化学教学,2015(3):43-45.

[5]闫永芳.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学园,2014(34):131.

作者简介:蔡军伟(1986— ),山西长治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化学教学。

(责编 韦榕峰)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初中化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