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泉:不仅仅是诗人

2023-05-30 10:48彭斯远
文史杂志 2023年2期

彭斯远

摘  要: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梁上泉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他不仅长于新诗创作,还擅长写旧体诗。他的书法也颇有功底,自成一格。他同时还是一位戏剧家,其歌剧《红云崖》受到广泛欢迎。

关键词:歌词集;六行诗;诗书合璧;儿童音乐剧

作为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的一名馆员,梁上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在全国读者心目中,梁上泉当然首先是一个诗人。但即使在作家行当的诗人里,他也是一个追求艺术形式多样化而取得不凡成就的突击手。

梁上泉在20世纪50年代,就因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高原牧笛》《雪地炊烟》《吻》等清新明快描写边地生活的抒情诗而震动全国,从而引起诗坛的高度关注。譬如诗人兼评论家沙鸥,便在1956年《人民文学》第1期发表《成长中的青年诗人》一文,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而这篇万字长文便奠定了梁上泉在我国诗坛的杰出地位。收入梁上泉代表作《梁上泉诗选》中的《长城内外》《彩色的河流》《喧腾的高原》《闪耀吧,夜明珠》和《月亮里的声音》等诗,都体现了作者在诗歌取材上,主要集中于老(老革命根据地)、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境和边远地区)、贫(贫困地区)地带的风光、风物、风景、风貌的浓墨重彩描写,因而他的诗歌往往被简称为“四风”诗。

梁上泉不仅长于抒情诗写作,同时也擅写歌词,如大家熟知的《姑娘是藏族卫生员》《茶山新歌》《峨眉酒家》和《小白杨》等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应读者的要求,诗人从1951年至2005年创作的歌词中,精选出143首编成了题为《森林女神》的歌词集。该书中还有首题作《俏皮的姑娘》的歌词,生动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富有情调的女主人公,文字幽默而耐读耐看,请听:

有个姑娘兰斯尔玛,聪明活泼哪个不夸,小伙子提起她的名字,嘿!都说她是带刺的野花,烈马撒野又踢又踏,终于把小伙子摔到地下。姑娘轻快地跨上那马背,哈!谁有本领就去追她。小伙子从此被姑娘驯服,心里又爱又有些怕,姑娘手里的套马杆啊,哎!已经牢牢地套住了他。

诗人通过层层叙事,对女主人公那活泼而充满野性的个性特征,给予活脱脱地展示。作者笔下进行得如此含蓄而又张扬的爱情倾诉,令许多年轻读者格外向往。

除了抒情诗和歌词,梁上泉还爱创作以短小精悍为特色的六行诗。诗人于1993年出版的《六弦琴》收诗228首,每首篇幅均为6行,所以诗集被命名为《六弦琴》。收入该书中的诗,就像唐人绝句,每首虽然仅只6句,但蕴含着浓郁的诗情,所以很耐人寻味。排在《六弦琴》首篇的《爱的默契》,一开篇就开宗明义把六弦琴所倾诉的情感基调,定在作家心灵荧屏的展示和探索上:

我从你的背影,猜知你的面容;

我从你的沉默,听见你的歌声;

我从你的眼睛,走进你的心灵。

诗歌抓住诗人由表及里的心灵探索,三言两语便把“爱的默契”这一诗歌主旨,极其形象地予以了烘托渲染。梁上泉力求透过含蓄的字面,把古人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匠心,予以淋漓尽致地展示。

纵观梁上泉诗歌创作,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诗人曾以新诗创作名满天下,但殊不知,他却是以旧体诗为根基而后才成就了自己新诗创作的巨大成功。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30余年间,读者只知梁上泉是著名的新诗作家,而不知道他在此前还是爱写和擅写旧体诗词的行家里手。

原来,诗人早在其家乡——达县(今达州市)读中学时,就已在老师李冰如指导下开始旧体诗创作了。以后,到新诗创作被文坛边缘化了的20世纪80年代,旧体诗在我国文坛异军突起般地复苏和繁荣起来。而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段,梁上泉不仅开始公开地、而且是大规模地创作和出版自己的旧体诗作品。

为此,诗评家赵心宪在1997年出版的《梁上泉诗词手书选》序言《两栖路自宽》中说:“梁先生学生时代研习旧体诗词亦作新诗,50年代中期以新诗成名,旧诗创作并未中止。80年代以后,更孜孜以求,亦新亦旧诗体的尝试,这样的诗美创作过程可谓典型的‘两栖诗人所为。”

梁上泉的诗歌紧贴现实生活,在内容上朴实清新,在表现形式上则体现对于我国民族诗歌基因的大力弘扬和继承,使其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因而为他们喜闻乐读。梁上泉的《六弦琴》表现了他对带有现代格律风格的六行独节体短诗的把握,诗歌评论家万龙生因而不但把他称为“准格律诗人”,而且还把他的那些既适合朗诵,又适合音乐家谱曲的诗作,称为会飞的“歌诗”。总之,不管准格律诗也罢,其他歌诗也罢,这都展现出梁上泉诗歌创作的民族特色。这些评价,也得到了梁上泉本人的认可。

梁上泉曾说过:“在诗艺上,我主张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尽量吸取古典诗词、民间歌谣和外国优秀诗歌的养分,力求开出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意识的诗花。”这应该看作是梁上泉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和他创作成功的主要原因。

还有,《梁上泉诗词手书选》和收有旧体诗词220余首的《万物有情》于2006年的出版,不但证明梁上泉既是杰出的新诗和旧体诗词作家,同样也表明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关于梁上泉的书法,西南大学评论家李子曾以“诗书合璧,妙趣无穷”为题,对于诗人手书自己诗作的书法艺术,予以了较为全面地评价。他认为,梁上泉的诗词书法艺术可概括为三大特色:

其一,从整体看,梁上泉的字粗犷苍劲,行笔迅疾,飘逸奔放,跌宕多姿。苍劲与飘逸本是矛盾对立的,但书家却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挥洒自如,光彩灵动。

其二,从行笔艺术看,梁上泉的字错落有致,一气呵成,节奏明快,注重虚实、轻重、疏密、枯湿、连断、粗细、大小和聚散的安排;且还讲究飞白、颤笔、空白的运用,笔画转折多变,气韵生动。

其三,从诗书关系看,梁上泉很注意书法艺术与诗词内容的紧密配合,不同内容的诗词,其书写处理全然不同,从而达到了诗书合璧、和谐共美的最高境界。

应该说,这是对于诗人梁公之书法艺术的较为公允的评价。

作为一个现代作家,梁上泉不仅是诗人,同时还是一个戏剧家。除了创作新诗和旧体诗词,梁上泉还创作了不少走上舞台和荧屏的戏剧,其中包括儿童戏剧。说到梁上泉的戏剧,首先不能不提到他的歌剧《红云崖》。该剧根据1959年刊于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的同名叙事长诗改编。直到1985年经27年反复修改,这一部反映川北革命历史题材的多幕歌剧,才由中央实验歌剧院和重庆市歌舞剧团分别排演,得到全国观众的欢迎。定稿后的《红云崖》剧本,于1985年8月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我在为该书所写题为《从长诗到歌剧》的序言中,对于该剧取材内容的重大意義和作家呕心沥血的艰难创作过程给予了具体介绍和阐释。除《红云崖》外,梁上泉还创作过儿童音乐剧《小萝卜头望着我》,创作过音乐风光电视剧《媚态观音》,创作过被北京戏剧界盛赞为“具有儿童心理情趣的童话歌舞剧”《熊猫咪咪》。可见,梁上泉也是一个关心孩子们成长,常为人类的未来而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家。

综上所述,梁上泉的艺术成就是特别值得总结和进一步发扬光大的。重庆市记者周芹、匡丽娜曾于2008年4月17日在《重庆日报》发表了综合反映梁上泉创作成就的《心路历程的诗话纪录》。该文通过对文学批评家赵心宪和我的采访,说明了作为杰出军旅诗人的梁上泉,不仅在重庆文坛,而且在我国当代文苑,都是留下浓墨重彩的杰出作家。

作者: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