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艺思想管窥

2023-05-30 10:48李兵田旭中
现代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艺工作者文艺

李兵 田旭中

编   前

为帮助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更好地践行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和人民立场。《现代艺术》本期“要论”栏目特别刊发李兵、田旭中同志撰写的《习近平文艺思想管窥》一文。文章在探索习近平文艺思想形成及特色基础上,对习近平文艺思想进行了归纳,概括为十个大的方面,即文艺的地位作用、文艺的路线方针任务、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使命、文艺的人民立场、文艺作品的质量、文艺的守正创新、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文艺的生态营造、文艺的世界交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并对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作了阐发。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对文化事业、文化道路、文艺规律的深邃思考,就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肩负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描绘了新时代文艺梦想的蓝图,擘画了新时代文艺事业的未来,成为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仲呈祥.习近平文艺思想:时代的召唤 人民的需要[N].光明日报,2017-11-20[08].)

一、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形成及其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2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非常重视党的文艺工作,把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习近平深入总结新时代文艺工作面临的新实践、新要求,深刻回答事关社会主义文艺、事关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开启了崭新局面。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1942年毛泽东主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延安文艺座谈会72年之后,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主持召开的又一次文艺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就文艺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文艺深入人民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工作者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重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过了两年,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又对文艺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的文艺思想,并且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深刻闡发了艺术与人民的关系。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习近平这一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了新的论断。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文艺创新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提出了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又对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在谈到文化文艺工作时,习近平特别强调文艺质量问题。他说,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放在突出位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继续重申了此前的文艺观点,还明确提出“守正创新”“弘扬正道”,用情用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特别是提出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这个讲话连同以前的历次讲话,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主体内容。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形成于2014年至2021年八年之间,涵盖了文艺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到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方向任务,再到文艺工作者的人民立场、创作方法、传承创新、道德修养,最后再到面向世界、党的领导,站位很高、阐发精深、见解独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可谓用情至深,思虑至密,见解至透。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改革的情境中形成的,是在反思和直面问题中铺展开自己的理论画卷的。这是习近平文艺思想体系性地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

只要认真梳理习近平文艺思想,就不难发现它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鲜明的时代性。习近平文艺思想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伴随着时代足音,反映了时代心声,回应了时代挑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二是强烈的针对性。习近平文艺思想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或是一般文艺问题的表象罗列,而是从当代文艺实践中提炼出来,它解答的是顽疾之苦,问题之痒,症结之痛,因此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三是科学的体系性。习近平文艺思想不是对某一文艺现象的泛泛论述,或是对某一文艺工作的具体要求,而是涵盖文艺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文艺理论到文艺实践,从指导思想到创作方法,从道路问题到个人修炼,从中国气派到世界话语,从完善组织到党的领导,构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三个特点不仅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文艺事业的深谋远虑,而且深刻体现了习近平自身深厚的文艺理论素养。习近平文艺思想无疑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全面继承和科学发展。

二、习近平文艺思想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文艺工作、文化事业等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内涵十分丰富。笔者通过梳理,归纳概括为以下十个大的方面。(以下所引习近平关于文艺的论述见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不再注明出处。)

(一)文艺的地位作用。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艺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文艺工作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具体说,新时代的文艺具有以下两个方面作用:

一是振奋民族精神。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当文艺一经与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时,就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能够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二是引领社会风尚。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二)文艺的路线方针任务。

面向新时代,文艺向何处去?迈向未来,文艺应当举什么旗?如何才能让文艺成为时代的号角?这个问题事关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面向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如何?责任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文艺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为此他提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一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要把艺术创造向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萃取题材、提炼主题,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要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上。

二是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三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传播。文艺要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四)文艺的人民立场。

如果说,毛泽东同志最先提出文学艺术的人民立场,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并把文艺的人民立场提到新的高度,他指出,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在强调文藝的人民立场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如何坚持人民立场,如何检验人民立场的成效。

第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是文艺之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推动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创造历史的史诗。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第二,文艺工作者如何坚守人民立场?一是在思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二是在行动上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要了解人民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第三,如何检验人民立场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五)文艺作品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上都讲到文艺作品的质量。他认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习近平还以他深厚的文艺修养讲到文艺作品的终极价值。他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六)文艺的守正创新。

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怀正气,行事正当,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创新是指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懂得变通,不断推陈出新。守正与创新共生互补,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守正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要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创新的三个维度:

一是提高质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二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创新贵在独辟蹊径,不拘一格,但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不可能成为上品,而很能流于下品。

守正创新,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广阔的创作天地。为此,他提出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二是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进而推动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三是拓宽领域。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七)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涵养人之神思”。文艺能够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由此发挥着引导社会价值、引领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而文艺创作者扮演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其人格与作品的思想价值与社会影响息息相关。因此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绝非个人小事,而是事关作品质量高低、影响好坏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维度阐发这一问题。

第一,文艺工作者必须弘扬正道。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实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

第二,文艺工作者必须顾及社会影响。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第三,文艺工作者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性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八)文艺的生态营造。

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负面影响,文艺界乱象丛生,各种不良风气饱受世人诟病。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净化文艺生态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煙。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他进而指出: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九)文艺的世界交流。

这一部分论述生动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广阔视野与博大胸怀。他指出,为了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文艺工作者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其途径是: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文艺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交流。

(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此都有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时,特别强调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这就对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他特别提出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他要求文联、作协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向基层文艺工作者倾斜,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除了以上十个方面外,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的其他方面,例如对新文艺组织的关注,对各种文艺形式的融合发展,加强对新的文艺形态的有效管理,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等,都有明确的阐述。涉猎范围之广,触及问题之深,语言表述之切,可谓关爱备至,语重心长。

三、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有时代条件的。习近平文艺思想也是一样。它的许多命题只能在当下这个时候提出,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的;它经历了文艺多方面的检验,积累了充分的经验,摸清了文艺活动的规律;它坚持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和解决文艺问题,因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

事实上,中国的文艺实践在经历了七十多年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观念和认知已大大有别于前人。在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亟待总结和创新。显然,只有从问题出发,从破解痼疾入手,把我们几十年的丰富文艺实践经验科学化,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习近平文艺思想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不难发现,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各个时期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都是从现实需求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切与期盼中孕育和提炼出来的;都充满了探讨和破解文艺难题的“问题意识”。无论是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文艺与市场、文艺与理想信念,还是文艺与历史经验、文艺与文化传统,抑或是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文艺的风格和创新、文艺的价值观、作家的创作状态、文艺家的道德情操、作家的素养和感情、批评的标准与态度、文体与网络传播方式、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党的领导与文艺工作,等等。无一不是在文艺实践中亟待解答的矛盾与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就会极大影响党的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矛盾与问题”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紧紧抓住的“牛鼻子”。有了这些切入点,才有他一篇接着一篇的精彩论述。这些论述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层层展开,目光如炬,切中肯綮,既回望历史又紧贴现实,既高屋建瓴又娓娓道来,不仅创造出许多新的理论话语,而且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勾勒出一个新的发展纲要,搭建出一个逻辑严密、特色鲜明的框架结构。习近平文艺思想,破解了种种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这就是它理论价值之所在。

综上所述,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构建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文艺实际结合的最新产物。习近平文艺思想观点系统、判断科学、学理深厚、视野开阔、切合国情,业已成为完备透彻、深入人心的文艺学说体系。(董学文.充分认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7-10-27[24].)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列宁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毛泽东同志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也讲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澤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全面继承经典作家思想,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理论创新。他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思想正是理论上的创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话,2020年5月29日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文艺思想正是根据时代变化和文艺实践发展,通过深化认识,积累和总结经验,从而实现了文艺理论创新发展。当我们用这些理论去指导新时代的文艺实践,就一定会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指引文艺工作健康发展,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做出特殊的贡献。

李  兵: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田旭中:中国书画产业研究基地主席团成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艺工作者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