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东坡美食文化荟在海南省海口市启幕

2023-05-30 17:32
餐饮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东坡常州苏东坡

2月16日下午,2023东坡美食文化荟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军,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海南旅游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铁军,眉山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剑东,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刘平均,眉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鲁力,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符宣国,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惠平,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刘凤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一级巡视员汤德辉,海口市副市长黄舸,儋州市副市长朱江,眉山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周强,眉山市政协秘书长胡建辉,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北京眉州东坡餐饮集团董事长王刚,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海南龙泉集团董事长符史钦,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陈恒,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食政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续炳义,以及十个东坡旅居城市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海南省内外餐饮行业协会与企业、新闻媒体等代表与会。

陈铁军董事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世界文化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苏东坡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他的作品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口的美食,也通过美食表达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淡然达观的格局。东坡先生一生的言行中,充分展现了优秀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所到之处关心百姓疾苦,劝耕劝学劝医劝和,深深体现了体恤民情、敬畏民心、以民为本、割爱为民的民本理念。特别是谪居儋州期间,他不仅在文化、生产和生活上,为海南带来了中原文明的火种,其超然达观的思想境界,更留给后人永恒的精神宝藏。今天活动开幕后,我们还将持续举办东坡旅居城市东坡美食文化研讨交流会、“东坡菜美食周”、中华名小吃暨海南地标名菜名小吃美食展以及配套路演、文创市集、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努力把2023东坡美食文化荟打造成一场精彩纷呈的美食盛宴、文化盛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与各位同仁一道,不断研发东坡美食菜品,进一步弘扬东坡文化精神,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将东坡文化、东坡美食向更广大的地区和国家推广,走向世界,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邢颖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要求与新部署,海南自贸港建设迎来发展的新高度与新机遇。举办2023东坡美食文化荟活动,与十座东坡旅居城市的代表共襄东坡文化盛宴,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东坡先生不仅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亦是流传千古的美食家,一生起起伏伏的他,辗转游历中国30多个州县,踏遍祖国大好山河,尝尽祖国南北佳肴,在海南,他吃起了生蚝;在惠州,他爱上了荔枝;在黄州,他炖上了猪肉,才华横溢的他更是将这些美食写进诗词,真所谓诗中有食,食中有诗,让不少美食被冠以“东坡”之名。东坡佳肴背后的饮食典故和诗文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亦留下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时代烙印。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搭建东坡美食文化发展交流平台,将东坡文化置于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以“东坡文化”为核心,“东坡美食”为载体,与各位来宾一起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东坡文化,共创东坡文化品牌,共商东坡文旅合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东坡文化和东坡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亦期待海南聚自贸港东风之势,赋东坡文化发展之能,携手各大东坡旅居城市将“东坡美食文化”品牌擦亮,实现文化交流和对外输出,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注入发展新动能。

△开封东坡美食展

佛印住持镇江金山寺时,每烧猪肉以待其来。有一日,佛印烧好的猪肉却被人盗食了,东坡戏作小诗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眉州东坡制作的“东坡肉”,精选五花肉,配以多种调料香料精心烹制而成。成菜皮薄肉嫩,色泽红亮,汁浓味醇,香糯可口。

东坡鱼

苏东坡有诗云:“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实际上,他的家乡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的地方,就是“东坡鱼”出产的地方。用四川的四大酱腌菜之一——冬尖入菜,鱼肉肥美,酱香浓郁,当然也包含着对家乡美食的回味。

东坡豆腐

将老豆腐煎至两面金黄,加上腊肉和青红椒圈细心地烹烧,带着浓郁的家常味汁,佐酒拌饭两相宜。

东坡山竹笋

苏东坡对竹最经典的评说,无疑是“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眉州东坡为了增加东坡竹笋的家乡风情,又在竹笋炒肉里加入了冬菜、芽菜,使其于清香之间更有回味。

眉州东坡甜烧白

四川九大碗的一道名菜,逢年过节宴席上必不可少,意味着甜甜蜜蜜。

东坡元修菜

生长在四川的一种野生豌豆,当地称之为大巢菜、紫萁、野豌豆、元修菜、野苕子、野鸡头、扫帚菜。现代名称“薇菜”。受苏东坡的委托,巢元修从四川带来野豌豆种,在黄州东坡的田间地头上随意播撒,这不但满足了苏东坡的思乡之情,还满足了他俩的口腹之欲。苏东坡向黄州人介绍此菜时,称其为“元修菜”,亦称“巢菜”,书《元修菜》并叙。

丹棱冻糕

四川省丹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丹棱冻粑由优质籼米、糯米、大豆等原料,利用发酵原理,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有花生、芝麻、红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种不同口味,味道鲜美、甜而不腻、香而不粘,入口化渣,易于消化。既可作佐餐佳品,又可用于消闲食品,老少皆宜。

常州

常州的秀麗风景与人文环境,一直是东坡先生的一份特殊情怀。据记载,东坡到过常州竟有14次之多。早年他在此遇友人,就有居住常州的“鸡黍之约”;后来在常州赈灾,半年间,归老常州的心愿又萌发了。“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这首广济桥头“情缘常州”的诗词碑刻,足以看出居住常州是他的终生追求,后来他还两次上书朝廷《乞常州居住表》,说明常州已根植他心中。

东坡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成就深深打动着常州人。1101年,他带家人从海南长途跋涉回到常州,乡民闻知,万人沿运河两岸随行。他逝世的消息传出,常州民众在街头相告痛哭,商铺自动停业三天致哀。

也许,是常州自古的儒风蔚然,人文鼎盛,吸引着东坡先生这样的文坛巨星,使他的毕生夙愿是得此地终老,一生中与常州有关的诗66首、词10首、散文103篇,给常州留下了一大笔无价的精神遗产。

常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联合江南美食研究院携东坡名菜出席盛会。

常州东坡宴

常州东坡宴,是以苏东坡美食文化思想与常州传统菜为根基,将苏东坡人生际遇与其美食诗文和常州特色食材、淮扬菜烹饪技艺融合而传承的一套仿宋创意宴席。

苏东坡的一生十四次造访常州,与常州有着密切的交往,曾两次上表请求居住常州,最后从海南北归时终老于常州藤花旧馆。他写下的传世美食名著《老饕赋》,经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效仿,逐渐形成系列,在常州得以流传和发展。

常州东坡宴品种丰富、食材多样、制作讲究、特色鲜明,主要有茶点、宴酒、菜肴三大部分。常州东坡宴,既是苏东坡文学遗产的分享,又是其人生经历的浓缩。常州东坡宴是中国文人宴席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对研究古代江南地区的风土民俗具有重要价值,也将为常州“江南美食之都”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增光添彩。

出水凤尾虾

杭州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想要了解这个地方,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苏轼,苏轼对杭州有着很深的情怀和影响,一生为杭州留下了400多首名诗。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职,第一次担任的是杭州通判,并没有太大的实权,作为文人,写了很多赞赏杭州的诗词。第二次担任的是杭州太守,作为地方的最高长官,他关心人民,赈济灾民,兴修水利方面政绩十分昭著,深得杭州人民怀恋和爱戴。

苏轼热爱杭州和西湖,杭州人民也深深地怀念和爱戴这位造福于民的“老市长”。九百多年来,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冲淡杭州人民对苏轼的美好记忆,反而这种美好记忆早被溶进民俗文化之中,而得以世代相传。

杭帮菜研究会携杭州富阳瑞莱克斯大酒店等东坡名企呈现了部分东坡精选菜品。

武林东坡肉

相传,(宋)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州,他发动民众疏浚西湖,在大功告成时,他把百姓馈赠的猪肉、绍兴黄酒等礼物,命厨师按照他总结的烧肉经验:“少著水,慢著火,火候足时它自美”,以酒代水,烹制成酥糯油润、味美异常的红烧肉犒劳民工,令人难以忘怀,后人为纪念他特将此肉称为“东坡肉”。其特点为色泽红亮,入口酥而不烂,油而不腻,鲜香可口,有杭州第一名菜之誉。

西湖醋溜鱼

它是一道杭州传统风味名菜,这道菜选用鲜活草鱼作为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尽杂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非常严格,仅用三四分钟烧的恰到好处,胸鳍竖起,鱼肉鲜美,带有蟹肉滋味,别具特色。这道菜很受欢迎,有食客吃完后竟然在菜馆墙题诗一首“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

片兒川

传说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 将倒笃菜、冬笋、肉丝这三种食材切成片,然后在沸水中氽一下,因“氽”与“川”同音,“片儿氽”就叫成“片儿川”。如今,“片儿川”是杭州的一道著名汤面,也是杭州市民最喜爱的日常小吃之一。

南宋蟹酿橙

选当季成熟的大橙子,把顶部四分之一处切下,留用毋弃,挖掉内瓤(剜橙肉时用剪刀剪断橙瓣筋膜),保留一些橙汁;挑选优质阳澄湖大闸蟹,剔取蟹黄、蟹肉,并肥膘丁、荸荠、蛋液、姜末、料酒、醋、盐等放到挖空的橙子中,用切下的橙子顶部盖好,封口;然后放到蒸锅或笼屉里,约蒸30分钟即成。

龙井虾仁

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整道菜清新软嫩,虾仁玉白、鲜嫩,芽叶清香、色泽雅丽,虾中有茶香,茶中有虾鲜,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

黄冈

黄冈,古称黄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革命传统光辉灿烂。尽管苏东坡仅在黄州谪居四年又四个月(含两个闰月),称得上匆匆过客,但他却在当今黄冈的历史上,留下了最浓墨的一笔。

他在黄州共创作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达到了他一生创作的巅峰。其文学代表作“一词二赋”享誉世界;书法代表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大行书”。在黄州的岁月里,苏东坡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不仅仅是增添一点情趣,以获得快感;也不仅仅是赏心悦目,以获得美感;而是对流经黄州的长江,以及黄州和周边的赤壁、西山、天峰山、五祖寺等自然物象或人造景观,进行着睿智的思考。

因为有了黄州,这才有了苏东坡这个名号;因为有了苏东坡,当今的黄冈也才得以在全国以至世界扬名。真可谓,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当今的黄冈。

黄冈市餐饮酒店行业协会带来的东坡名菜赏析。

东坡素什锦

苏轼对素食颇有研究,其有诗曰:“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蔬菜比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东坡素什锦是一道结合苏轼素食理念的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通常使用芹菜、胡萝卜丝、笋丝等多种蔬菜制作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可均衡人体膳食,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东坡羹

苏东坡将大白菜、大头菜、萝卜、野荠菜混煮,“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诞生了美食东坡羹。

煨芋头

苏轼写的《记惠州土芋》一文,其中有记:“芋当去皮,湿纸包,煨之火,过熟,乃热啖之,则松而腻,乃能益气充肌。”意思是芋头应当去皮,用湿纸包裹,在火上煨熟才能吃。这样热芋头就软而腻,能益气充饥。

盘游饭

盘游饭,又名团油饭。是用煎虾、炙鱼、鸡、鹅、猪、羊肉、灌汤等配料,调以姜桂盐豉,与饭一起合成的一种饭品,类似今日的什锦饭或盖浇饭。

东坡醋鱼

相传苏东坡有意改良东江菜的“肥、咸、热、香”,下厨烹鱼时,特意滴了几滴惠州陈醋,以解油腻,成就了这道与杭州“西湖醋鱼”齐名的佳肴。

东坡琵琶虾

东坡以虾为原料,自创这道“琵琶虾”菜肴,以示知音、美景与雅乐同韵。

开封

苏东坡成名奠基在开封。苏轼一生66岁,为官42年,其中入京8次,在开封前后共计12年左右。

汴京,北宋的国都,现在的开封,是北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苏轼从眉山到开封是求功名考进士,他试开封府举人名列第二,制科考试入三等,是有宋开国以来的第二人。

开封,是苏东坡成名地,也是屈辱地;是文采风流雅集地,也是政敌频仍是非地。开封,让苏轼初露锋芒、声名鹊起,也让苏东坡濒临绝命、向死而生。

开封的夜市让苏东坡念念不忘,留在他《牛口见月》的诗文里“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开封还有流传至今的宋菜“清汤东坡肉”“东坡槐花饼”等东坡菜 ,一直让人们津津乐道和垂涎三尺。

开封市餐饮行业协会携开封大梁楼酒店等东坡名企呈现了部分东坡精选菜品。

清汤东坡肉

清汤东坡肉是开封市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此菜特色是味鲜肉烂,肥而不腻,清醇利口。相传为宋代文豪蘇东坡所首倡,故名。北宋初年,京都(今开封)不尚食用鲜笋,但是苏东坡却深知竹笋之妙。他称竹笋为“玉板和尚”,赞美烧笋是“禅悦味”,将竹笋奉为“素中仙”。在一次诗文酒会上,苏东坡信笔戏诗一首“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不肥又不瘦,竹笋加猪肉。”一经他的提倡,这种“笋加肉”的制作方法不胫而走,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争相食用的名肴,故以“东坡肉”命名,渐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京冬菜扒羊肉

京冬菜扒羊肉是一道传统肴馔,起源于五代时期的东京。美食大家苏东坡在汴京城接触到这道菜时也是大加赞赏,称其荤素搭配,韵味深长。而京东菜烹羊肉一馔也物随名人流传至今。后经庖人不断改进,遂成了现在的京冬菜扒羊肉。

此馔用汴京酱腌的“京冬菜”做配料,用肥羊肋做主料,以小火煨扒至酥烂。羊肉香醇软烂,滋味鲜美;京冬菜酱香浓郁,清淡爽口。羊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食疗功用,是一道冬季佳品。

扒酿古城豆腐棍

陈留豆腐棍是饮誉全国的地方特产。因始创于古镇陈留,故名陈留豆腐棍。陈留原是东汉末年诗人蔡邕和蔡琰的故乡,据说蔡邕父女就十分喜爱这道家乡名菜,并留有赞美这一名菜的诗句。

苏东坡特别重视饮食养生,特别是素食养生。他曾经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狂吟醉舞知无益,粟饭藜羹问养神。”他还在一篇题目为《养生难在去欲》的小记中写道:“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因此,他对豆腐棍也很是喜爱。

金齑玉脍

“金齑玉脍”是隋唐时期名菜,亦名“松江鲈鱼脍”。以鲈鱼为原料,配以香柔花、叶制成。制法是:八九月下霜季节,选择三尺以下的鲈鱼,宰杀、制净,取精肉细切成丝,用调味汁浸渍入味后,再用布裹起来挤净水分,散置盘内。另取香柔花和叶,均切成细丝,放在鱼脍盘内与鱼脍拨匀即成。霜后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此菜“紫花碧叶,间以素脍,鲜洁美观”,谓之金齑玉脍。直到唐、五代、宋时仍是名肴,隋炀帝认为这道菜是东南佳味。苏东坡后来发明了“玉糁羹”,并写诗赞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他认为“金齑玉脍”比不上“玉糁羹”。

汴梁槐花饼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这是大文豪苏轼描写槐花的一首诗。他还写过另一首七律,其中有两句:“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槐芽饼”就是用尚未绽放的槐花做的槐花煎饼。

徐州

徐州,在历史上古称彭城,江苏省辖地级市,兼善南北,并贯东西,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因其拥有大量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在徐州的历史文化中,苏轼是不能被忘怀的。

苏东坡是徐州人民心中的丰碑,徐州也是苏公功绩辉煌之地,至今在徐州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事实上,苏东坡在徐州当任知州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仅仅两年的时间里,东坡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多次挽救彭城于危难之中,可谓功绩卓著:抗洪水,筑苏堤,解除水患;救春旱,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苏东坡广施仁政,根据徐州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做了一系列实事,促进了徐州的稳定与发展,给徐州带来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1082年他才自称东坡,后世也叫他苏东坡居多,而“苏徐州”,是在他自称东坡之前另一个最典型的代称。

徐州市餐饮酒店商会带来的东坡美食名菜名点赏析。

东坡回赠肉

“东坡回赠肉”是“东坡肉”的原型。宋神宗熙宁十 年,苏轼在徐州知州任内遇上黄河决堤,他率领老百姓抗洪,当地民众感念其功纷纷杀猪宰鸡送到知州衙门。苏轼作风廉洁,却又拗不过民众好意,只好先收下这些肉,烹调后又回赠给当地民众,故而得名。

东坡龙门鱼

苏东坡平生最爱吃鱼,当年他吃鱼常常是自己动手烹制,故他深得制作各种鱼肴之妙法。他在《鱼蛮子》一诗中记述了他做鲤鱼的方法,整道菜以鱼身弯曲腾跃之姿为菜色展现,鱼肉鲜酥,汁浓酸甜,不仅色如玛瑙,而且菜式极具立体感,鲤鱼在徐州的菜谱中颇为重要,因为徐州人的席桌有个习俗——无鲤不成席,来到徐州,此等美食可不要错过。

東坡醉青虾

徐州典故名菜,因为在北宋时期的徐州正处于与汴泗交流的地方,因此盛产鱼虾,而苏轼在徐州当知府时就十分喜欢吃水鲜,经常亲自烹调料理不亦说乎,还曾称赞徐州“彭城佳山水,鱼蟹佯江湖”,醉青虾这道菜就是将活虾酒腌酱渍,领略生醉青虾带来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

东坡蜜三刀

这道菜是一道甜点,徐州地方特产八大样之首,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常常诗酒相会。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苏东坡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做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他见糕点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随口答:“蜜三刀是也。”

东坡蝴蝶馓

据史书记载,馓子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古时便有“寒具”“粔籹”“细环饼”“捻头”等名称。把馓子描绘得活灵活现,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足以令人垂涎欲滴。

东坡五关鸡

“东坡五关鸡”是“徐州地锅鸡”原型。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云龙山捕得野鸡,烧柴架锅烹煮,鲜香无比,但是愧意犹生,苏东坡一边吃鸡,一边为所吃之鸡做法超度,既不耽误鸡升天,也不耽搁自己成佛,同时还能满足口腹之欲,还给出了一个“凡鸡皆有一死”来宽慰自己。

扬州

苏东坡不仅是大文豪,而且也是一位美食家。据说历史上以苏东坡命名的菜品有66道,不愧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吃货。扬州的时鲜让他大快朵颐。

苏东坡到高邮看望秦观,在文游台上,一边观湖景,一边吃螃蟹,一首《扬州以土物寄少游》道出了他对尝新的见解:“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可见当时扬州的物产丰饶。宋代诗人曾几曾写诗盛赞:“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杯酌,彩笔银钩入唱酬。”

苏东坡爱吃鱼,尤其喜爱江鲜。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每年暮春初夏上市,肉味极其鲜美,因出水即死,历来被视为水族珍品。每年清明前为食用鲥鱼的最佳时节,上市时间仅有20天左右,错过便要等下一年。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的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所以,苏东坡称它“惜鳞鱼”。宋朝开始,鲥鱼已列为贡品,江南飞骑,疾驰京城,鲥鱼成了御膳之珍。瓜洲一带盛产鲥鱼,东坡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姜芽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这首诗不是苏轼写的,是他品尝鲥鱼时,赞美江南鲥鱼和镇江香醋的一时有感而发。

河豚美名“扬子江中第一鲜”,扬州人有“拼死吃河豚”之说。苏东坡的“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成为千古名句,原本是指明吃河豚的时间,或是因为对美食的深度理解,东坡先生才可以将诗句写得如此唯美、经典。他曾冒死品河豚。河豚有毒,处理不当,有性命之忧。苏东坡有一位擅长烹饪的朋友请他吃河豚。当河豚烹好后,朋友的妻儿们躲在屏风后偷窥,见苏东坡半天无语,他们大失所望。随即,苏东坡忽然把筷子一放,赞叹道:“美味,真是美味,值得一死!”

蜀冈新茶在唐代就已出名,及至宋代被列为贡品。这年端午,东坡本来身体欠佳,但有朋友送来蜀冈的好茶,再配上天下第五泉的好水,让东坡霍然病愈。他挥毫写了一首《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戏作一诗为谢》,咏道:“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杀猪宰羊,煮泉品茗,端午的美食让苏东坡忘记了病痛。

宋朝为预防官员在任职之地结党贪腐,推出了官员任职某地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的政策,因此苏轼在扬州主政前后也就半年时光。苏东坡在扬州为官时间虽短,但他为民务实、清廉守正、开放创新的精神,给世代扬州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扬州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携扬州望潮楼文化主题酒店和扬州市聚贤饭庄等东坡名企呈现了精美菜品。

长沙

元丰七年,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经金陵,作《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宋代·苏轼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

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

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

才疏又缀。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带队宴长沙等东坡名企携名菜出席盛会,部分东坡精选菜品赏析。

猜你喜欢
东坡常州苏东坡
常州的早晨
苏东坡《献蚝帖》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