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建构中的幼儿教师介入研究

2023-05-30 03:17桑文英
考试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介入自主游戏幼儿教师

桑文英

摘 要: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介入,不僅可以作为游戏的主导力量,引导幼儿感知游戏的乐趣,带领幼儿从游戏活动中汲取技能与素质的发展,还会因为游戏介入时机、介入次数和介入时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指导引领价值。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建构价值,使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文章从幼儿教师介入自主游戏的必要性、介入时机以及介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入手,展开对具体介入指导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幼儿教师;介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6-0154-05

自主游戏主要以幼儿为主体,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权利和游戏空间,其建构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收获自主意识的强化、自主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认知、社会、情绪等方面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但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各方面发育还不够成熟,完全放任自流式的自主游戏引导难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仍需要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机,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从而使幼儿既能够遵照自己意愿参与游戏活动,又能够在与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的互动中,切实感知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推进幼儿自主与独立意识的发展。基于此,笔者便从自身的教育指导经验出发,展开对幼儿园自主游戏建构中幼儿教师的介入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 幼儿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游戏热情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主要组成,同时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内容,但在实际的游戏参与中,幼儿很容易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游戏问题,不仅影响幼儿的游戏心情,还不能保证游戏建构质量。进而,在自主游戏的建构过程中,幼儿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与游戏空间,又要做好游戏观察、做好游戏介入指导,在为幼儿提供适宜且感兴趣的游戏材料的同时,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用不同的方式介入游戏,给予幼儿差异化的游戏指导。从而使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下,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游戏参与中,激活对自主游戏活动的参与激情,切实推进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有助于启发幼儿的游戏思维

即使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成熟,而且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支撑,对外部世界仍然比较陌生,以至于他们在面对一些生活化自主游戏主题,或者参与一些与自己的生活认知比较远的游戏内容时,如果没有幼儿教师的介入指导,幼儿很可能会陷入游戏“瓶颈”。这也就使得幼儿教师在为幼儿精心筛选游戏内容、游戏主题的同时,做好对游戏过程的观察、对幼儿游戏参与过程的指导,从而使幼儿顺利地参与自主游戏当中,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充分感知游戏乐趣的同时,更加明确游戏目标,也能够在有效拓展幼儿游戏思维的同时,推进自主游戏建构质量的发展。

(三)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主要是对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但其在自主游戏的参与和建构过程中,幼儿能够从与游戏材料、游戏伙伴以及教师的互动中,收获多方面能力的增长。但如果只让幼儿自己参与,在有限的游戏空间、游戏材料中,很容易消磨他们的游戏兴趣,不能切实体现自主游戏的真正价值,仍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游戏指导。而且幼儿教师在具体的介入中,也会根据幼儿游戏中的反应、遇到的问题,进行临时性的游戏调整。比如,在幼儿用废旧纸盒制作小汽车时,教师可以为其投放涂色颜料,让幼儿的创造丰富多彩;当幼儿在自主游戏时间比赛叠飞机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在广阔的空间试飞自己的作品……从而可以在多元化的自主游戏指导中,推进幼儿环保、动手、审美、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 引发幼儿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具体情况

(一)出现安全隐患时

安全是保证幼儿顺利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幼儿园和幼儿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一项教育内容。但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即使教师在自主游戏开始之前会给他们一再强调安全问题,会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但在实际的自主游戏中,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攻击行为、争抢玩具、不安全环境、不遵守规则……),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做好游戏观察与游戏记录的同时,及时发现幼儿的游戏问题;并在尽量保证幼儿游戏连续性的同时,及时介入并消除游戏中的安全隐患,让幼儿能够继续在安全的游戏环境中,安心、开心地参与活动、增长知识。

(二)反应消极内容时

幼儿园的幼儿学习能力强,对周边环境、事物变化的感知也非常敏感,但同时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教师和家长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而且现在是“爆炸性”信息化时代,幼儿从社会生活中接收的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在具体的自主游戏指导中,教师要能够从幼儿的游戏表现中及时发现他们的消极反应(过家家游戏中离婚,让女生干活男生歇着,认为小女生没有能力……),并及时介入,通过语言或者平行游戏的指导,让幼儿发现自己游戏中的问题,在改正的同时,引导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难以继续延伸时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虽然可以给幼儿带来非常多的快乐情绪体验,但也正是因为整体游戏过程的自主性,很容易给幼儿带来游戏难题。比如,在小组游戏中没有获得相应的游戏角色分配;原本热闹的“餐厅游戏”突然没有人来了;本来扮演交警的幼儿被别的游戏吸引走了,整个“交通主题”游戏一片混乱……这些游戏问题的出现都会造成游戏过程的无法继续与深入,需要幼儿教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给予幼儿适当的介入指导。启发幼儿换个角度、换个方法去调整游戏过程,重新唤醒幼儿的游戏热情,在丰富幼儿游戏经验的同时,促成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 幼儿教师在具体自主游戏介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介入过度

是不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越多、知道越多,幼儿的游戏过程就能更高质量呢?恰恰相反,而且在现阶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幼儿教师在游戏介入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介入过度”,他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设计游戏主题,会不自觉地以“家长”姿态去指导幼儿的游戏参与过程,认为幼儿年龄较小,不能完全理解游戏内容,不能自主建构游戏过程,甚至会因为某些幼儿不遵守规定、某些游戏不符合设定预期而随意终止游戏,这不仅影响幼儿游戏参与过程的完整性,还不能让幼儿的游戏兴趣得到满足,大大降低了幼儿日后对自主游戏的参与兴趣。

(二)角色偏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获得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但是,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不难发现,部分幼儿教师虽然可以在思想上认同《纲要》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游戏介入实践中,还是会不自觉地站在游戏引导者的角色去控制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容易忽视幼儿的自主游戏意愿與自主游戏节奏,会更多地考虑自主游戏的进展与结果是否与预期创设目标一致。这不仅会忽视对幼儿游戏兴趣和游戏倾向的感知,不能作好游戏过程的适时调整,还可能会造成幼儿的“不领情”,使得最终产生的游戏价值与预期目标相悖。

(三)不够精准

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介入,往往比较关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关注游戏的建构价值,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介入价值,但事实上这种介入方式并不精准。幼儿会因为年龄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产生不同的游戏认知,形成不同的游戏反馈。比如,小女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也喜欢在游戏中帮助别人,与人分享,而小男生则好胜心强一些,喜欢建构创造性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介入时机选择上,作好对幼儿和游戏过程的精准分析,利用差异化的介入指导来保证自主游戏质量,推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成长。

四、 幼儿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主要指导策略

(一)给予幼儿语言启发

语言是我们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并积累知识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指导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实际的自主游戏介入性指导中,幼儿教师可以在把握游戏介入时机的同时,尝试利用不同语气、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语言来给予幼儿游戏引导、游戏启发,使幼儿可以顺着教师的指导顺利地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也能够在边玩、边想、边听的过程中,找到游戏方向,收获丰富的游戏经验积累。

例如,在以“小记者”为主题的幼儿语言教育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过程中,虽然幼儿对教师准备的话筒道具、摄像道具、小记者服装等都非常感兴趣,都想要参与其中,感知“小记者”身份的趣味性。但是,部分幼儿在这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这个职业,不知道该如何践行“小记者”工作,除了话筒道具,对其他“小记者”道具的使用方法、人员安排都一无所知。因此,在具体的自主游戏指导中,教师便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语言提醒:“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游戏主题是小记者,什么是小记者呢,小记者主要承担的是采访任务。比如,这边有一个新饭店开业了,小记者可以带着自己的摄像机去采访一下饭店的老板,去拍摄一下饭店的就餐环境,去问一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开业优惠活动;也可以去那边的积木建构区,采访一下那里的小朋友正在搭建什么内容,问一问他们为什么要搭建这个……”从而让“小记者”的工作内容可以在幼儿脑海中慢慢清晰,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采访任何自己喜欢的主题,使幼儿可以在边玩边学的游戏过程中,不断丰富社会经验,认知记者这一职业,产生对社会不同职业的探究好奇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语言介入指导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进行游戏引导,以免增加幼儿的游戏压力,影响幼儿的游戏参与积极性。

(二)给予幼儿材料支持

材料是幼儿园各项游戏活动建构的重要物质保障,更是保证自主游戏正常开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在为幼儿精心筛选自主游戏主题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分析幼儿的自主游戏参与过程,能够根据幼儿的游戏反馈,在具体的游戏介入中,为幼儿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游戏材料,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支持。

以笔者本人的具体教育经验为例,在班级自主游戏的建构过程中,笔者与配班教师合作,为幼儿建构了他们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海底捞小餐厅”,并且为了让游戏场景丰满,我们还为幼儿专门配备了与海底捞工作人员相似的工作服,在环境建构上也增加了主题墙、吧台等生动场景材料,这让“海底捞”在开业的第一天就非常受幼儿欢迎,不光是餐厅内人满为患,餐厅外也有很多幼儿排着队打算去“海底捞”大吃一顿。这种比较疯狂的场面,让“海底捞”的小服务员们大惊失色,他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种茫然的态度让等待的“客人”又着急又生气:“你们这个饭店还开不开啦?”“有没有人管呀?我们等了好久了?”于是笔者便搬了几把小椅子放在餐厅门外,提醒“服务员”让门外等位的幼儿坐着等,这一提醒他们也马上联想到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外出用餐的等位场景,不仅让客人们坐下,还去玩具区拿来了“五子棋”“跳棋”“飞行棋”等,让等位的幼儿一边玩一边等。与此同时,笔者还拿了一些硬卡纸过来,指导小服务员们制作等位牌,引导他们按照顺序给每一位等位的客人都发一个等位号,可以先让客人们去忙其他的事情,等轮到他们“用餐”时,再叫他们过来……从而在介入游戏,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的同时,给予他们生活化的活动启发,帮助他们切实解决眼前的游戏问题,让游戏变得更加有序、更加有趣。

(三)给予幼儿角色引导

教师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建构过程中,不只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更应该本着“以幼儿的成长为根本”新型幼儿教育改革理念,在认知幼儿游戏主体地位的同时,做好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因此,在具体的自主游戏建构中,幼儿教师便可以尝试以“角色”的身份去参与游戏,用自己的游戏行为,让幼儿的自主游戏建构过程更加丰满;用自己的游戏反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启发,以让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是自主、快乐、高质量的。

例如,“过家家”是幼儿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自主游戏内容,他们在想象和角色扮演中,可以逐步收获情感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日常的游戏观察中,不难发现基本上每一次“过家家”游戏,幼儿的践行内容都是带家里的“宝宝”玩,给家里的“宝宝”做饭,给家里的“宝宝”喂饭,并没有过多的游戏拓展。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自主游戏的建构质量,幼儿教师便可以尝试以新角色的方式,主动参与幼儿的“过家家”游戏当中。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扮演他们的“家庭医生”,到家里给生病的“宝宝”看病,引导幼儿描述病情,再现生活中看病的过程;可以扮演他们的朋友,到家中去邀请他们下周来自己家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引导幼儿在践行待客之道的同时,思考该给自己的朋友准备什么生日礼物,并积极制作;抑或以快递员的身份去给幼儿送快递,引导他们模拟收快递、验货、发快递等流程……切实通过角色的丰富、活动的介入,让幼儿的自主游戏建构过程可以更加充实,让幼儿可以在新鲜的游戏体验中,在教师的介入引导中,收获更多的生活经验积累、生活认知拓展,切实展现事半功倍的游戏建构价值。

(四)给予幼儿自主空间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离不开幼儿教师的观察、介入,但同时幼儿教师也要清晰认知自主游戏的建构价值,在悉心进行游戏观察的同时,科学把握介入时机与介入方法的同时,还要在解决完问题与各种游戏隐患之后,好好把握退出的时机,将对幼儿游戏过程的干预减小到最低,也及时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可以继续在以自己为主的游戏空间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游戏参与和游戏创造。

例如,在以滚筒为主要活动材料的户外自主游戏建构过程中,一些胆子比较大的幼儿并不局限于对滚筒的“钻”“推”,开始尝试探究滚筒游戏的新玩法,他们想要站上滚筒,还想像杂技演员一样在滚筒上行走。只见其中一名幼儿小脚一蹬,一只脚站上了滚筒,当他想要抬起另一只脚的时候,滚筒滑走了,他也顺势掉在了地上。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爬起来继续,想要直接两只脚蹦上去,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笔者便马上走过去,站在他旁边,在他马上就要摔倒时给予他支撑,保护他的安全。就这样,在笔者的保护下,他顺利地站上了滚筒,还能在滚筒上走上几步。其他幼儿也效仿我们,一个在下面扶着,一个在滚筒上站立。看到幼儿互相帮助的样子,笔者也适当退出,将游戏机会让给了其他幼儿,成为一名观察者。再如,在自主性积木搭建游戏中,开始的时候幼儿可能会在搭建图纸的观看与使用上出现问题,那我们教师便可以用集体讲解的方式指导幼儿学习图纸的使用方法,并在幼儿初步掌握,着急想要践行自己的图纸使用技能时,及时退出,让幼儿自主进行图纸细节的研究,以能够在及时的介入和及时的退出中保证游戏质量,尊重幼儿游戏权利。

(五)给予幼儿科学评价

“评价”是幼儿教育改革以来幼儿园各项活动建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也不例外。因此,幼儿教师要在进行游戏过程观察、游戏问题介入、及时对游戏问题进行拓展与延伸的同时,作好游戏记录,能够在自主游戏结束时,以集体评价的方式带领幼儿再次“回到”出现游戏问题的环节,使幼儿可以在具体的回忆、思考和总结中,收获问题解决策略的积累,使其再遇到同类游戏问题时,可以不再抵触、迷茫。

例如,在自主游戏活动结束之后,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集合到一起,以聊天的形式问一问幼儿:“今天的游戏过程开不开心?”“今天在整个游戏过程的参与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之后你是怎么解决的?”“下一次还想不想参与这样的游戏?想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身份参与?”与此同时,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在问题提出之后退到幼儿身后,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为他们创造一个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请幼儿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集思广益去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主意识。除此之外,在游戏评价环节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参与美工游戏的幼儿,可以将自己创造的美工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表达自己的创造思路、创作主题;参与搭建主题的幼儿,可以带领小伙伴参观自己的搭建成果,并讲解自己的搭建过程;参与角色扮演的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的职业、表述自己的职业内容……从而在多元化的游戏总结评价中,引领幼儿真正实现“玩中做”“做中学”的游戏互动目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介入,对游戏活动过程的建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价值,但同时也需要幼儿教师在清晰认知自我价值的同时,认真观察、及时分析游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作好总结的同时准确把握介入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对游戏进行干预,对幼儿进行引导,在保证幼儿园自主游戏建构质量的同时,让幼儿可以在教室的引导下,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秋瑜.幼兒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探析[J].读与写(中旬),2021(2):349.

[2]汪兴.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介入[J].文学少年,2021(29):345.

[3]余雅丽.幼儿自主探究式活动中教师有效介入的反思[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5):192-195.

[4]蔡方婷.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5):71-72.

[5]李嫄.中班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研究[J].环球慈善,2021(4):51.

[6]罗兰.学会观察,学会评价,学会介入——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个别指导策略探究[J].今天,2021(4):260.

[7]代毅.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行为研究[J].家庭·育儿,2020(8):6-7.

[8]张秀丽.你不玩,我不走——幼儿自主性游戏教师介入的策略[J].家教世界,2020(3):51-52.

猜你喜欢
介入自主游戏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