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情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3-05-30 10:48王敏
成才之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举措就是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当前,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是其主流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德育目标融入语言目标、深挖教材育人价值、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创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究线上线下融合情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人文英语;线上线下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01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外语信息化专项“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中思政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20WZX01-16)阶段性研究成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超星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jxgg02)阶段性研究成果;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外语信息化专项“基于多數字平台的英语写作交互式教学和评价研究”(项目编号:GD21WZX02-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中包括将思政理念融入各类课程中,与思政课程如车之双轮,形成协同效应,逐步建构和完善“三全育人”体系。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大学英语课程亦应在课程信息化改革的作用下,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抓住网络育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与作用,实现育人成效和课程质量的双向提升。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课程具有核心通识课程定位和兼具工具与人文的课程性质的优势地位

2020年末,《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再次修订后出台,其中提到,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及核心通识课程,是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必学的内容之一,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是《指南》增加的重要内容,这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指导性纲领。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双重课程性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广大外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语教学工具性、人文性与思辨性相统一的学科优势,逐步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

2.英语教学属意识形态领域

Widodo et al(2018)指出语言教学是一种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关联的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行为。徐锦芬(2021)亦认为英语课程本质上具有较强的思政属性,蕴含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思政内容时应当结合学科属性设定目标,挖掘思政点。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如同中西方文化互鉴的桥梁,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语言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且会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带着使命和责任去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及时代精神。尤其对于跨文化交流,高校要高度重视,使中国文化不断得以丰富,不断走向创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欣赏中国。

3.依托高校办学特色,加强师范生师德师风教育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明确规定,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其中之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职业精神,并践行和落实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感。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教师。

而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不断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职业伦理道德,是德育的目标所在。因此,高校要依托本校办学特色,加强师范生师德师风教育,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

本世纪初,“课程思政”一词应运而生,并高频出现在国家颁布的通知、文件以及领导的讲话中,掀起了相关研究的热潮。2020年之后,将研究集中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学者越来越多,并且研究成果颇丰,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成为热门课题。从目前的研究内容来看,大多以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框架为主体进行总体、宏观的阐释,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基础理论研究、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的架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构建与完善,以及提升教师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

笔者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到19716篇相关论文,涉及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包括文史哲课程及理工科课程,亦包括公共基础性课程和专业课程;而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关键词仅检索到906篇,占总数的4.6%,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为38篇,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总篇数的4.2%。发文数量很多,但是高质量文章数量少,这些成果大多以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宏观性研究为主要方向。其中包括课程思政基础理论相关研究(文秋芳,202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框架分析(黄国文,2021;蔡基刚,2021;刘建达,2020)、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与修订的相关研究(孙有中,2020)、微观教学设计(叶俊、盘华,2020)、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构建与完善以及提升教师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刘戈、凌杰,2021)。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从宏观角度提供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且多为理论性和纲领性的研究,而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观角度的教学实践性研究甚少。高校外语教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应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并以课程思政为契机,有效推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鉴于此,本文将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新师范”建设为依托,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在线上线下融合情境下,从以下方面探究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深入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四、线上线下融合情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1.德育目标与语言目标双向融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多元人才培养目标

《纲要》中明确规定了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涉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及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指南》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使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拥有人文精神和良好的思辨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在,无论是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还是个人的发展,都建立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之上。

肖琼等(2020)的观点是教师应在良好价值观的指导下传授语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价值观的引领应排在语言教学的首位。因此,高校要将思政育人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将德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结合,并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与重塑。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A课文Heroes among us为例,具体阐释德育目标与语言目标的有机融合。本单元以时代英雄为主题,教材中的精讀课文以平凡英雄故事为主线,通过具体实例,解释英雄所具备的高尚品质。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教学内容和U校园资源中提供的思政教学素材,继而设定单元德育目标和语言教学目标,语言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多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同时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语篇分析能力、篇章写作能力及演讲能力等。本单元的德育目标是先通过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完成口语和写作两大产出任务。接着以张桂梅校长为教育奉献一切的感人事迹,在情感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强调师德师风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然后对比英雄观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英雄品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这样,就能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多元人才培养目标。

2.深挖教材育人价值,有效增补思政素材,丰富大学英语课程人文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教材建设的重要载体,教材则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文本形式。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学科教材中。以文史哲类课程教材为例,主要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目前,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外研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听说教程》。教材配有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U校园平台中配有读写思政数字课程资源,其Moral Education版块提供了与单元主题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设定,深挖教材的育人价值,分析现有的思政素材,遵循适当选取、有机融合、使用得当的原则,亦可适当增补相关思政素材,给学生提供多模态的教学资料,以期实现单元的语言目标和德育目标,以人文英语教学内容为途径丰富语言教学的人文内涵。

仍以上述的单元内容为例,课文中的英雄事迹是思政育人的直接素材,教材配套的相关练习以及U校园资源,亦为教师提供了思政育人的直接素材。而选取时事热点时,教师可通过学习强国英文播报、China daily、CGTN等渠道获取相关素材作为间接素材对主题内容进行增补,并以多模态的方式呈现语言训练材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思政内容的补充材料,教师可采用中英双语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另外,为加强师范生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可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检索相关素材,并布置“我心中的英雄———张桂梅”为题的英语演讲任务,以完成单元的语言目标和德育目标。直接或间接的思政素材,只要合理、恰当使用,就可以有效促进课程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3.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融合育人,完善基于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

2018年教育部提出“金课”工程,聚焦课程教学的“两性一度”,面对大学英语学分及学时双向缩减的境况,大学英语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信息化外语教育背景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则逐渐成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新特征。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新形态。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和创新性,要通过以内容渐进式、难度递增式为原则的教学活动设计加以充分体现。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融合,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导向为理念,并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课程设计的最大挑战就是以实现课程价值引领为目标,思政素材与语言技能训练相融合,在任务设置上体现多样化的特点,不仅要在课内外展开,还要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因此,教师要以“金课”标准设计教学,以语言技能训练材料为思政育人途径,细化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以相同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要基于单元德育目标,深挖教材思政素材,增补拓展思政素材,具体阐释线上线下语言技能训练与思政素材的融合途径与形式,以实现既定的语言目标和德育目标。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单元整体设计原则,则以口语产出任务和写作产出任务为主线,要求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和运用不同的技能训练材料,凸显课程育人的效果。

4.创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多元评价体系,主动反思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所能达到的育人效果,应作为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标准。因此,教师要以协同育人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多元评价标准检验育人成效,以德育目标的达成度为标准创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将育人成效作为课程评价的首要内容,即课程“德育目标”的达成度影响整个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而学生对思政素材的知行合一,能真正检验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潘海英(2021)认为,大学外语教学在传授核心知识和技能时,要将思政功能顺利植入其中,应具体化思政的教学目标及评价,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升华学生的价值观念,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

課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应逐步加快,使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厘清评价的内容、标准、主体、方式四方面,是全面实施课程评价的前提条件。评价的内容应以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德育目标亦是评价的内容,德育目标的实现是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评价的标准要以思政育人效果为前提,以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为主要评价标准,可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可以是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文明、法治道德等思政内容。而能很好地展现创新评价体系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元化评价主体,在大学英语线上线下融合的情境下,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已全面展开,学生成为评价的重要主体。因此,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完善中,高校应把教师、家长、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纳入评价的主体,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高校还要不断创新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内外部评价等方式。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外语教学成效,通过主动反思持续改进线上线下外语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成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

五、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关键环节。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模式也应不断创新、顺应时势,使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高度契合,助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与建设。一线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者,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应秉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从而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Adamson B. Chinas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 [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Widodo H P et al. Situating Moral and Cultural Values in ELT Materials: The Southeast Asian Context[M].Cham:Springer,2018.

[3]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J].外语研究,2021(03).

[4]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 2019(10).

[5]刘建达.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 2020(06).

[6]潘海英.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21(03).

[7]孙有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 2020(06).

[8]王敏.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J]教书育人,2022 (15).

[9]王卓.课程思政对外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导向性与媒介性[J].山东外语教学, 2021(01).

[10]叶俊,盘华.“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Wang 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303, China)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d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is task i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n an all-round way. At present, the cor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the way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is its mainstream development trend.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by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goals into language goals, digging into the valu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educating people, designing the teaching tas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with two-way interaction online and offline, and innovating the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so a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English;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