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思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3-05-30 10:48石伟华
教育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情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石伟华

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学校倡导“源教育”理念,强调“回归育人原点,顺天致性,激发学生生命内生力”。从“源教育”出发,结合“双减”背景,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应立足核心素养,倡导极简思维,给课堂留白,给学生思维留白。

极简语文课堂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追求极简的语文课堂,要深刻理解“简”字的内涵,笔者认为可概括为四个字——减、拣、俭、笕。

简,减也。这里主要是针对课堂体量的精减。教学目标上,要聚焦一个重点目标,主次分明,从点到面,一线穿珠;教学流程上,要着重一两个环节,深挖细掘,有序有节;教学设计上,要精减项目;教学语言上,要做到准确、干净;家庭作业上,要减少总量,控制时长。

简,拣也。这里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要吃透文本,找好角度,精拣知识点和辅助素材。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拣”教学内容。面对俯拾即是的教学点,拣什么来教;面对五花八门的辅助素材,拣什么进课堂,都值得教师思索权衡。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把握“拣”的度和原则,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应该秉持专业精神,慎重周全、精益求精。

简,俭也。这里主要是针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本质,秉持俭朴化、实用化思维,非必要不运用,非必要不设计。语文学科的本质是语言文字本身及其承载的文化,我们的教学需围绕这一本质展开。比如培养语言能力,最俭朴的手段就是读诵和对话,有时脱离影音和多媒体,反而更能接近语文本真。

简,笕也。这里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即教师应该像笕(引水的竹筒),学生的知识和情感构建就像竹筒中流动的清泉,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摆正了位置,学生才能灵动,教学惊喜才能不断涌现。怎样做好“引水筒”?笔者认为,要因势利导,借势引流;要相信学生,发现学生,赞赏学生;要把原本属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师的好方法教给学生,把学生的好经验分享给更多学生;要甘于站在学生身后,做他们的陪伴者、合作者、成就者。

极简语文课堂的尺度与原则

极简二字,核心是“简”,关键是“极”。“极”就涉及尺度问题,笔者认为,要深刻理解“极”的内涵:极是极点,但没有尽头,就是要在一定原则范围内,把“简”做到极致,永无止境。

“简”并不是一简了之,而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简”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包括吃透目标、吃透重点、吃透难点、吃透教法、吃透学法、吃透背景、吃透文本等。如何才能吃透?这就要求教师用学习的心态研讀教材,用研究的态度钻研教材,用求真的精神探索教材,用务实的作风解读教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教材,用朴素的视角审视教材,用开阔的视野活用教材,用广博的知识丰富教材,用广泛的阅历丰实教材,用个性的风格再生教材。

“简”的关键是熟悉学情。学情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的心理情绪状态,是学生的心性志趣发展样态,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的互助合作机制。学情的另一面是教情。教师的专业水准、兴趣特长、意志品格、研究能力、组织水平、师生关系都影响着学情。教情和学情直接决定着简的程度、简的特色、简的效果。

“简”的支撑是内外兼修。课堂要“极简”,课外要“无边界”,只有课堂与课外结合,极简与无边界合力,语文教学才能爆发更大效力。将自然引入语文,让大自然滋养学生心灵;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融合,为语文蓄能;把生活引入语文,做生活大语文;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有兴趣读书;让劳动教育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双减”之下,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源教育”视域下,将极简思维引入初中语文课堂,让课堂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学情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