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5-30 07:41李勤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

李勤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从学术影响力、稿源地区分布、数字出版与传播方面,将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3种中国统计学期刊和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统计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和世界知名统计学期刊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影响力较低。因此,文章从创新办刊思路,坚持开放办刊;克服语言障碍,提高期刊国际显示度;积极加入国际文献检索数据库,提升国际化办刊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知识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中国统计学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关键词]学术期刊;统计学期刊;国际影响力;世界知名期刊;一流期刊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术期刊建设工作,将期刊工作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紧密联系在一起。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团。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工作的高度重视。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科研的主力军,但是在科研平台(特别是期刊平台)的建设上仍落后于欧美国家,并没有掌握世界主流的学术话语权[1]。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存在很大的差距[2]。中国缺乏体系化的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和平台,与学科发展相比,学术期刊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承担起服务学科发展和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重任[3]。安琪对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进行研究,从开放获取、国际平台海外推广、运用多媒体平台等方面提出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建议[4]。黄英娟等人对中国16种SCI收录的中英文化学期刊的影响力进行研究,发现英文期刊比中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明显[5]。宋启凡等人认为可以从组建国际化编委会、加入国际著名文献检索数据库、开展国际化的选题策划方面来提升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6]。2020年,中国主办的期刊被SSCI收录的仅有12种,被A&HCI收录的仅有5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弱,即便是核心期刊,其主要影响力也集中在国内[7]。学界已有研究集中在英文期刊和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方面,对统计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关注不够。建设世界一流的统计学期刊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统计学科发展和统计理论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有10多种中文统计学期刊和两种英文统计学期刊。韦忠明对我国2007—2016年统计学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认为《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和《统计与信息论坛》是中国统计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8]。从2012年开始,这3种期刊多次被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文章选取这3种中国统计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世界知名统计学期刊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以探索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统计学期刊的路径,为提升中国统计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笔者选择世界知名统计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Annals of Statistics、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B作为比较对象。选择这3种统计学期刊的依据是其不仅被全球统计学界和期刊评价机构认可,而且被中国学术界和期刊评价机构认可。它们是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库2021年收录的统计学与概率论Q1区的期刊,也是2021年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中统计学与概率论1区的期刊。Vasilis等人对全世界2190名统计学家进行调查,发现最受学者欢迎的统计学期刊有40种,其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Annals of Statistics、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位居前列[9]。因此,选择这3种世界知名统计学期刊作为中国统计学期刊借鉴学习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文章研究的中国统计学期刊的发文量、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量效指数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期刊国际影响力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2—2021年)。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相关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2021年)。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文献查阅,查询《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2—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1年)、《期刊引证报告》(2019年)相关数据,比较这6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稿源地区分布、数字化出版和传播,分析中国统计学期刊和世界知名统计学期刊的差距,并针对我国统计学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统计学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二、中国统计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分析

(一)学术影响力

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学术界对期刊的品牌及其刊载论文学术价值的认可程度,通常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来表示。在一个学科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都是最高的。

第一,影响因子。其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份内被某统计源引用的篇均被引频次,代表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办刊质量。影响因子是反映期刊发表论文质量的测度指标,论文的学术质量越高,创新性越强,被关注的机会就越多,被引用的可能性越大,期刊影响因子也就越高。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1年),可知在3种中国统计学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统计研究》,为4.081;其次是《统计与信息论坛》,为2.530;《统计与决策》的影响因子排名第三,为2.320。

第二,总被引频次。其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份内被某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即将某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相加,度量各个期刊的总体被认可程度。总被引频次反映期刊连续出版产生影响的长期性、学术质量的稳定性,与期刊的发表论文规模、所在学科、论文类型和内容质量等因素直接相关。总被引频次是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之一,反映论文的质量和被关注程度。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都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截至2021年12月,《统计与决策》总被引频次最高,为20466;《统计研究》次之,为8716;《统计与信息论坛》排名第三,为4296。

第三,量效指数。其是指期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表示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期刊量效指数越大,表明其声誉越高,更易吸引作者投稿[10]。2020年,《统计研究》的量效指数最高,为16.456;《统计与信息论坛》排名第二,为6.504;《统计与决策》最低,为1.099。

(二)知名数据库收录期刊分析

第一,国内数据库收录。1998—2021年,《统计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与决策》都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第二,国外数据库收录。上述3种期刊中仅有《统计研究》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

(三)中国统计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首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对我国学术期刊进行国际影响力评价,按照国际影响力指数排序,将排名在TOP5%之内的期刊称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将排名在TOP5%—TOP10%的期刊称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这两类期刊简称为TOP期刊[11]。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数据是衡量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2—2021年)数据,《统计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与决策》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这表明3种统计学期刊具有较高的国际认可度。

三、中外统计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对比

(一)学术影响力

由于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和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被不同的期刊数据库收录,因此,各自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不能直接比较。为了客观评价中外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制了新的期刊评价指标—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orld 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简称WAJCI),便于期刊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跨学科比较和跨年度比较。WAJCI反映期刊在学科内学术影响力的相对位置,WAJCI=期刊影响力绝对值/学科期刊影响力中位值。当WAJCI为1时,表示该刊影响力指数恰好等于学科中位数,WAJCI数值越大,代表该刊超越学科平均水平越高。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和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2019年)数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Annals of Statistics和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Series B在世界125种统计学期刊中影响力排名分别为第2名、第3名和第4名。《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统计与信息论坛》在世界统计学期刊中影响力排名分别为第53名、第87名、第93名。在中外统计学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对比中(表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的影响因子最高,为3.471,约为《统计研究》的2.764倍;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的总被引频次最高,为36768,约为《统计研究》的17.857倍;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的WAJCI指数为7.571,约为《统计研究》的6.180倍。

(二)期刊稿源分析

在表2中,笔者分析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在2018—2020年的投稿情况,得出这3种期刊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三者的投稿单位分布于全世界,也受到我国学者青睐,我国学者是其主要的投稿者。以往中国期刊的评价以是否被SCI、SSCI收录和影响因子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发表SCI论文数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个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12]。在这种科研评价制度的引导下,中国大部分高质量的统计学论文流向国外SCI、SSCI期刊。陈协玲选取2011—2017年统计学科SCI、SSCI论文产出最高的6个国家进行对比,其中中国与美国的论文产出数量居前两位,中国学者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统计学论文9319篇[13]。

中国统计学期刊的出版语言是中文,较难吸引国外的学者投稿。通过对我国统计学期刊2018—2020年投稿单位的分析,笔者发现高校是我国统计学期刊的主要投稿单位,这与韦忠明的研究结论相一致[8]。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数据(表3),笔者发现中国统计学期刊的投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例如,《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统计与信息论坛》的出版地分别在北京、武汉、西安,因此,各自对应地区内的高校投稿数量较多。

(三)期刊数字化出版和传播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使用的是先进的投审稿系统(ScholarOne Manuscripts),该系统和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关联,不仅可以快速检索和联系国际学者,还可提升学术期刊网站的国际显示度,已被6200种期刊采用[14]。Annals of Statistics使用的是电子期刊管理系统(Editorial Manager),是國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投稿和审稿系统之一,其与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普若凯斯特数据库(ProQuest)等关联,该系统能从ProQuest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家,已被6000多种期刊采用[15]。《统计研究》使用的是玛格泰克采编系统,《统计与信息论坛》和《统计与决策》使用的是中国知网腾云采编系统。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都被WoS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强的数据链接能力。WoS是世界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其收录了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目前收录核心期刊3500多种。Scopus是全球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其收录了15000种期刊,为学者提供了收录文章的引文信息,还可以直接链接浏览全文、图书馆收藏信息及其他应用程序如参考文献管理软件[16]。目前,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均未被WoS和Scopus数据库收录。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都有独立刊号的电子期刊,可以实现在线发表。《统计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与决策》参加中国知网的网络首发项目,可以实现论文优先出版。这6种期刊都有自己的网页,但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均没有相应的英文网页。这6种期刊都不是OA期刊,但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均被国家哲学社科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读者可以免费获取。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第一,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还远低于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其主要原因是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很难吸引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的年发文量比《统计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和《统计与决策》都少,但是它们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都远高于中国期刊。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办刊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办刊经验,以及成熟的品牌建设体系、编辑运营模式和学术出版系统。它们具有国际化、数字化、产业化的运营优势,编辑、出版和传播效率较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而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的编辑理念、出版水平、学术影响力和世界知名的3种统计学期刊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国际显示度较低,稿源主要集中于国内高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是中国3种统计学期刊的主要投稿单位。第三,中国统计学期刊媒体融合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出版和传播发展较为滞后。中国统计学期刊数字化传播主要依靠中国知网等商业期刊数据库,期刊数字化出版和传播处于初级阶段,投审稿系统未和国际期刊接轨,缺乏和国际知名学者合作的经验以及和国际知名数据库链接的能力。

(二)建议

第一,创新办刊思路,坚持开放办刊。中国统计学期刊通过刊发世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高中国统计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办刊人的积极努力,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期刊编委会国际化程度、主编、编辑的开放办刊理念密不可分,因此可以邀请国际知名的学者作为期刊的编委、学术顾问,在组稿、约稿、选题策划等方面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中国统计学期刊要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吸引国内外学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上。期刊编辑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业务培训,坚持开放办刊,以提升中国统计学期刊国际影响力。

第二,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国际显示度。首先,中国统计学期刊应加强英文网站建设,方便国外读者浏览和关注。其次,中国统计学期刊应重视论文英文长摘要的写作,通过正确规范的长英文摘要,增加中国统计学期刊被世界各国学者搜索的概率,增加中文研究成果被国外学者引用的机会。再次,中国统计学期刊要经常举办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最后,中国统计学期刊积极参加中国知网双语出版项目,通过期刊数据库的外文项目和国际学术界建立链接,从而提高国际显示度。

第三,积极加入国际文献检索数据库,提升期刊国际化办刊能力。首先,中国统计学期刊要从期刊编辑出版规范和出版伦理建设方面与国际学术标准接轨,出版论文中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参考文献规范格式等符合国际标准要求,努力达到国际知名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标准。其次,中国统计学期刊要在网站上公布中国期刊出版伦理规范,为作者、审稿专家、编辑等提供行为规范,杜绝学术不端事件。最后,中国统计学期刊要按照国际期刊数据库的要求进行DOI注册,为每一篇论文编制DOI数字化标识码,发挥DOI系统在电子文献跨平台检索的优势,提升中国统计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知识服务水平。在互联网时代,移动化、智能化对学术期刊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此,中国统计学期刊的出版工作重心应转移到数字化出版工作上,以内容建设为基础,积极应用先进技术,采用网络优先出版,缩短期刊出版周期。中国统计学期刊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选题策划工作,通过多渠道向高水平作者约稿;使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及时发布选题、出版内容;采用视频号、抖音号等为作者和读者介绍期刊栏目和选题内容;通过网络会议让审稿人和作者面对面交流,以便指导作者写作,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丁以绣,苗伟山.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现状、发展与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20(06):65-69.

[2]吴领叶.我国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1(08):40-46.

[3]朱剑.鉴往知来:五年来学术期刊研究的十大热点(2017—2021)[J].编辑之友,2022(04):42-54.

[4]安琪.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发展新探索[J].中国编辑,2017(07):57-61.

[5]黄英娟,孟令艳,翁彦琴.我国中英文化学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评价指标分析与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3):371-381.

[6]宋启凡,段鹏丽.英文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路径探索[J].科技与出版,2022(04):71-78.

[7]臧莉娟.论学术期刊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2021(11):41-46.

[8]韦忠明.我国统计学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统计与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9(03):118-120.

[9]Vasilis Theoharakis ,Mary Skordia. How Do Statisticians Perceive Statistics Journals? [J].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2003(02):115-123.

[10]中國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9.

[11]《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学科分类体系[EB/OL].[2022-09-01].https://wjci.cnki.net/Downfiles/WJCI%e5%ad%a6%e7%a7%91%e5%88%86%e7%b1%bb%e4%bd%93%e7%b3%bb2021.pdf.

[12]张小强,刘文斌.国内外英文科技期刊社交媒体类替代计量指标比较及启示[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0(10):52-60.

[13]陈协玲.我国统计学科SCI/SSCI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9.

[14]李媛.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与出路[J].出版广角,2019(05):15-20.

[15]朱令军.Web视域下国外学术期刊主流稿件处理系统审稿设计比较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72-77.

[16]王婧,张芳英,何晓燕,等.着力提升学术引领能力 持续推动期刊繁荣发展:2021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解析[J].科技与出版,2022(03):84-93.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