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元素在古筝作品中的运用

2023-05-30 00:56吕飞燕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筝戏曲融合

吕飞燕

[ 关键词] 古筝;戏曲;融合

一、戏曲文化与筝乐文化

(一)戏曲文化概述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滑稽戏、民间歌舞和说唱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戏曲于先秦时期萌芽,在唐代中后期以后,戏剧艺术逐步形成。经宋、金两个朝代的发展,在元代趋于成熟,并于明清时达到戏曲的繁荣期。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剧种繁多,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戏曲音乐是中国汉族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主要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

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五大戏曲剧种,即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其中,京剧,又叫京戏,它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因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故被称为“国剧”。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表演唯美典雅,有中国第二大剧种之称。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戏种,其唱腔淳朴流畅,表演细致质朴,主要代表作品有《天仙配》。评剧是北方著名的传统戏种之一,流传于河北一带。它的形式自由活泼,唱词通俗易懂,极具生活气息。豫剧,又称为河南梆子,它粗犷豪放,质朴通俗,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既保护着各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的标志。

(二)筝乐文化概述

古筝,又叫汉筝、秦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我国古筝艺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故而被称为“东方钢琴”。自秦汉以来,古筝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至全国各地,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步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流派。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浙江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这五大流派。而当代筝派则被分为九派,分别是陕西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浙江筝派、福建筝派、朝鲜筝派,以及日本筝派。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众审美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古筝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变。在演奏技法方面,最初演奏者大多以右手为主,而左手通过揉弦、按弦、颤音等技法以求达到以韵补声的效果。后来经过多位古筝演奏者的探索,逐步解放了左手,将左手加入主旋律的演奏中去。同时扫摇、弹摇、轮指等新技法,以及快速指序体系的出现,更是将古筝的表现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古筝作品创作方面,创作者最初大多采用五声音阶定弦的方法,而在现代乐曲中,则根据作品所表达的风格特点去重新定弦。同时古筝也开始与古诗词、戏曲等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内涵。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古筝既保留其传统特色,重视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又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表现力与内涵,使其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探索戏曲与筝乐作品的融合

(一)筝曲《夜深沉》

1.《夜深沉》创作背景

《夜深沉》本身是一首京剧牌子曲,它以昆曲《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经过专业人士加工创作而成。原曲唱词为:“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而唱词中的第一句则是该作品名称的来源。该曲极具浓郁的京韵风格,常用在京剧《霸王别姬》虞姬舞剑的片段中。筝曲《夜深沉》是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通过同名的京剧曲牌《夜深沉》改编而来。在这首筝乐作品中采用大鼓作为伴奏乐器,形成古筝与大鼓对话的场景,展现了《霸王别姬》中的场景。同时,筝曲中采用了古筝特有的演奏技巧来模仿京胡的音效,既保留了浓郁的京腔京韵的音乐风格,又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筝的演奏技法及特点,使整首曲子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2.《夜深沉》音乐分析

《夜深沉》全曲共144 小节,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子、慢板、快板、急板,分别对应着京剧中的“唱、念、做、打”。

乐曲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6 小节的引子,此处有一段大鼓的独奏,鼓点自由变换,渲染出深沉的气氛。随后鼓点停止,两组干脆利落的琶音类似于京剧中主角的亮相,由此古筝进入慢板部分。该部分由第7 小节开始,至64 小节结束。在这一部分中,左手揉弦、按弦、颤音等行韵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彰显出京剧的韵味。同时,附点节奏和三十二分音符的多次出现使得音乐律动感有所加强,三指摇和左手刮奏的出现更是推动着音乐的继续发展。而在慢板即将结束时,八个和弦音使乐曲完成了由慢板到快板的过渡。快板部分从第65 小节开始,共58 小节。在这一部分中,速度较快,旋律层层递进,一连串的快速指序使得乐曲一气呵成。加之有大鼓的伴奏,重音完全凸显出来,鼓点衬托着古筝,使得乐曲情绪更加热烈高昂,将乐曲推向了急板。在急板的最后,多个扫弦使乐曲气氛达到最高点,最终一个刮奏结束全曲。

3.《夜深沉》中京剧音乐元素的应用

腔调是体现戏曲的精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戏曲的韵味。而在器乐演奏中要想将戏曲的韵味体现出来,主要就是看器乐如何模仿戏曲的唱腔。京剧中有“润腔”这一说,指的是京剧唱腔中的一个技巧,即演奏者在演奏中国民族特色音乐时,对其音色、速度等加以润色的二度创作过程,从而达到丰富作品的听觉感受的目的。润腔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颤音、倚音、波音等。而在筝曲《夜深沉》这首作品中,演奏者王中山首先将其旋律移植过来,借用古筝左手按滑、揉弦、颤音等技法以韵补声,并加入大量的装饰音,对京剧中的潤腔进行模仿。

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打击乐和管弦乐两类,其中打击乐主要是为了渲染戏剧情节,烘托气氛。在筝曲《夜深沉》中,鼓作为伴奏乐器贯穿乐曲始末。刚开始鼓的独奏渲染了肃穆深沉的气氛,紧接着鼓点的密集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快板阶段与古筝中音保持一致,直接将乐曲推向高潮。鼓的伴奏使得整首乐曲一气呵成,鼓乐相和的形式也向听众展现了楚霸王和虞姬二人的艺术形象。而正是因为鼓的使用,才更能展现浓郁的京剧风味。

(二)筝曲《晓雾》

1.《晓雾》创作背景

《晓雾》是2006年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创作的,是一首极具浓郁的北京风味的现代筝曲。乐曲以充满诗意的旋律,描绘出北京清晨的朦胧。同时,该乐曲以京剧唱腔音调作为创作的素材,意图能够引起听众对北京各处景色的联想。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时,采用固定调定弦的方式,使得《晓雾》整首作品富有现代意识,旋律自由、朦胧,更能使听众充满幻想。

2.《曉雾》音乐分析

《晓雾》由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尾声五个部分构成,属于“复合乐段的主题变奏”。全曲共301 个小节,第一部分为1 到27 小节,引子部分多为十六分音符,给听众一种似雾一样舒缓、飘渺的感觉。第二部分为慢板,其中28 至45 小节为慢板主体部分,整体稍微自由一些,而46 到51 小节是慢板连接中板的部分。第三部分为中板,大致从第52 小节到第116小节,从117 小节开始至147 小节则为中板与快板连接的地方。第四部分从148 小节开始,至281 小节结束,属于快板部分,整体速度较快,使整首曲子的情绪达到最高点。剩余的20 小节则是引子的再现部分,即尾声。

《晓雾》这首曲子中所含技法较多。首先是擦奏,指的是摆出摇指的手型,用大指指甲内测由前岳山向筝码处摩擦后发出声音。其次是止音刮奏,即右手刮奏结束后,左手用侧面捂住琴弦,快速止音。最后是拍板,拍击琴盒用以模仿京剧中打击乐器的声音,渲染气氛,使得乐曲更具老北京韵味。

谈及《晓雾》这首曲子的定弦,作者采用固定调,以人工定弦的方式展开创作。其中,中国筝乐似乎代表着北京这个极具历史底蕴的城市,人工定弦则代表着现代化的发展,二者相碰撞,形成极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3.《晓雾》中京剧元素的应用

筝曲《晓雾》全曲结构可划分为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尾声,与京剧中的“唱、念、做、打”相对应。

京剧的板式通俗来讲指的是唱腔节奏,通常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京剧有两个主要声腔,分别是西皮和二簧。在这两个声腔中,有着原板、散板、流水板、快板等板式。在《晓雾》中,散板所对应的部分为前27 小节,整体节奏为4/4 拍。但在原有节奏的基础上,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演奏,去模仿清晨雾蒙蒙的那种朦胧感。流水板节奏较为紧凑,每个乐句之间的间隔不太明显。这种板式叙述性更强,适用于表达轻快或激动的情绪。在《晓雾》中,第三段中运用了“快速流水板”,与流水板相比节奏更快。这一部分采用1/8 拍的节奏,乐曲整体情绪更加轻快。

在《晓雾》中,第四部分为快板,是整首曲子中的高潮段,情绪十分激动。在京剧中,伴奏乐器的使用是渲染气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晓雾》中,创作者通过拍击琴头,来模仿打击乐的声音。而正是因为这一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乐曲走向高潮,丰富了该乐曲的表现力。

三、戏曲元素与筝乐融合的价值与意义

(一)戏曲元素与筝乐融合的基础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因其受各地方言、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九大筝派。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同样受各地区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戏曲形成了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豫剧这五大剧种。同时,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中,京剧与筝乐同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因此,京剧与古筝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筝演奏中,左手做韵是十分重要的,即通过左手按滑、揉弦、颤音等技法来展现古筝的韵味。而在戏曲音乐中,韵味所指的可以是戏曲的唱腔,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古筝与戏曲对于韵的重视可以说是十分一致。

综上所述,古筝与戏曲都是我国影响力大且具有重要地位的传统音乐,二者对于音乐的表达具有相似性。现阶段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不仅要保留其原有民族特色,还要与时俱进。因此,戏曲元素与筝乐的融合就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二)戏曲元素与筝乐创作融合的价值与意义

1. 有助于古筝的发展

随着古筝艺术的成熟发展,筝乐作品无论是从音乐风格韵味还是创作手法上,都演变得极为丰富。近年来,一大批作曲家开始尝试戏曲元素与筝曲的融合,通过古筝左手做韵和一些特有技法去展现戏曲音乐的韵味,从而使得古筝更具艺术表现力。同时,在筝乐作品创作方面也开拓了新的领域,使得古筝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2. 有助于戏曲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古筝已经成为大众十分熟悉的乐器,并深受大家喜爱。然而对于当代部分年轻人来说,戏曲仍然是很少愿意去触碰的艺术。如今将戏曲元素融入古筝创作之中,能够借用筝曲将戏曲带到大众面前,对于戏曲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而将古筝的韵味与戏曲的腔调结合起来,将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 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古筝和戏曲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范畴,二者的结合类似于如今我们常说的跨界合作。就以往来说,古筝只是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在戏曲的周围。而将戏曲元素融入古筝创作中去,不仅为古筝的创作开辟了新天地,也使得戏曲音乐得到了有效的宣传。由此可见,双方均达到了双赢的目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而这种结合方式正是对传统创作方式的突破,是一种创新的手段。如此成功的案例,也将会为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筝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作曲家们一直在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而作为国粹的戏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当今社会提倡要对传统文化既要发展创新,又要保留其原有特色。为响应号召,古筝作曲家开始进行戏曲元素与筝乐作品的融合探索。而筝曲《夜深沉》《晓雾》正是戏曲元素与古筝创作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为今后古筝与戏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古筝戏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