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要义、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

2023-05-30 10:28周浒
新闻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实践路径

【内容提要】红色基因是指引民族前进方向的明灯,对青年发挥着精神引领、理论熏陶、思想启迪、知识积淀的作用。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与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在价值遵循、实践主体、行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中,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是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引领传媒学子成长、成才的关键举措。有鉴于此,需要厘清红色基因作用于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运行机理,通过深化教材内容改革、重塑教育教学空间、创新育人方法等路径,推动红色基因成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使之在传媒人才培养体系中根植并得以传承。

【关键词】红色基因  传媒人才培养  运行机理  实践路径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公器,发挥着耳目喉舌的功能。传媒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培养专业传媒人为己任的高等院校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思路、模式与效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完成传媒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指引,需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播撒进一代代青年传媒学子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孕育形成并得到传承的精神力量,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本质底色与思想因子,蕴含着共产党的坚定信仰、根本宗旨和使命追求。基因喻指政治组织或者个体所独具的并能“保持其政治本质和基本特性的内在因素”[1]。红色基因对青年具有精神引领、理论熏陶、思想启迪、知识积淀的作用。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与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在价值遵循、实践主体、行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耦合性。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既是根植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传媒新人之必然要求。[2]

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这为高校传媒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传媒人才描绘了成长发展的路径。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中,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是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引领传媒人成长、成才的关键举措,亦是应对传媒格局变化,实现人才培养守正创新的重要策略。

(一)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抓手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具有正确舆论导向、具有正确新闻志向、具有正确工作取向的高素质新闻传媒人则是高等院校传媒教育的根本旨归。

教育部、中宣部出台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在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红色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总结、提炼出的“文化基因”。[3]基于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以红色文化武装头脑,用生动鲜活的红色历史与实践启迪青年学子,可以增强广大青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促使他们弘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有鉴于此,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教育体系是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的应有之义,亦是传媒教育工作者践行培根铸魂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应对传媒业变革的有效策略

如今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大变局”。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AI、元宇宙为表征的信息传播手段迭代更新,由此催生出诸多内容产业和媒介形式,驱动传媒生态格局的变革。传媒业在变,受众用户的需求在变,这些因素塑造着传媒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时代特征,传媒教育自然要顺应变革的趋势,积极应对冲击与挑战。

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在一定的传媒学科理论、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实施传媒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探索新技术与原有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推进学生在“术”的层面掌握新媒介知识技能,构筑专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对“道”的培育与熏陶。“道”是事物运行的总规律。对传媒教育而言,“道”关乎育人的底层逻辑,是对学生立身做人的培养。“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4]这要求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在传媒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红色基因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是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亦是增强传媒新人政治定力的路径。红色基因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让传媒专业学生具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优秀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工作作风、积极的精神风貌。

(三)培养卓越传媒人的重要举措

确立卓越传媒人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之需,是契合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之需,是推动新文科发展的教育之需。新时代要求锻造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具备精湛传媒技术和饱含浓厚家国情怀的传媒人才。要完成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推动传媒教育转型升级。红色基因的注入是推动教育教学范式变革的重要举措。

首先,红色基因助力塑造卓越的传媒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传媒专业学生在行业安身立命的基石,也是彰显个体竞争力的表征。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催生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众声喧哗场景。面对自媒体的冲击,社会尤其需要专业、理性、权威之声。“一锤定音”的出现源于价值观的养成。在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中所形成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5]红色基因蕴藏着共产党革命斗争、建设改革的经验智慧。这种价值观念与经验智慧的结合能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助力其打造坚强有力的专业技能。其次,红色基因助力构建内涵丰富的传媒知识体系。卓越的传媒人意味着广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完善的知识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人应该广泛涉猎与传媒相关的文史哲内容,建构广博、丰富的知识体系。红色基因承载于报刊、书籍、遗址、纪念馆等多元的物质载体中。红色基因作为革命精神的一種传承,是厚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6]借助红色资源,可以丰富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实践与历史的认知,从中汲取多学科的丰富智慧与营养。再次,红色基因助力培养传媒专业学生的思维品质。传媒行业需要其工作者具备有深度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见微知著、高屋建瓴,去粗取细、去伪存真。阅读、研究红色历史人物的事迹故事是启迪心智、润泽心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理论修养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运行机理

实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需要厘清红色基因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动力与机制,分析其运行机理。红色基因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与思想意识,根植于共产党肌体之中,它通过“繁衍”机制把信息“刻制”给下一代。[7]传媒专业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素质在新时代尤其需要坚强有力的思想火炬和精神价值来指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基因天然成为引领传媒人才培养的思想资源。

(一)基于红色基因的价值引领,强化传媒人的使命担当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在党的血脉中渗透、沉淀而形成的政治因子,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承性的特点。将这一特点应用于传媒人才的培养,可以发挥红色基因的价值引领功能,深化对传媒专业学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的浸润,强化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育人成效。

新闻传媒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表现在传媒业及其工作者的立场、态度与倾向。“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新闻宣传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政治原则和基本立场。否认政治原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态度的宣示。”[8]可见,政治是新闻传媒事业的统帅、灵魂和底线。传媒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传媒事业的接班人。对传媒专业学生而言,要坚定不移地讲政治,在学习中提升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对形势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才能保证立论公正、观点鲜明、内容深刻,同时自觉抵制西方的文化入侵与错误思潮。红色基因为提振传媒专业学生政治担当与理想信念注入动力。理想信念彰显着个人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与精神支柱。立足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培根铸魂,切实发挥红色基因的思想引领作用,可以铸牢传媒专业学生的政治意识,坚定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心与决心,教育引导他们成长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精神的践行者。

(二)基于红色基因的文化功能,构筑传媒红色课堂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能助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场域、教学形式的转型与改革,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与原有人才培养体系中要素的融合,能极大丰富教学资源的可供性,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与完善,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课堂,更好地发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教学功能,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蕴含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是中华文化和精神资源的重要内容。这些鲜活而生动的内容对传媒教育而言是强心剂、定心丸。有学者指出:“高校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普遍较为传统,其中弘扬红色文化的内容极为有限。”[9]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媒教育存在的问题,更突显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塑的必要性。实则,红色基因可以深度与传媒专业教学中的史论类、实务类课程结合。让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之上发挥出感染人、浸润人、教育人、引导人的功能。其次,依托红色基因的实体空间实现传统课堂的延伸。借助蕴含红色基因的场所,构建红色传媒课堂,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回到历史场域中,更深刻地理解、把握红色文化的精髓。

(三)基于红色基因的粘合作用,形塑传媒专业认同

红色基因凭借强大的道德感召力、精神影响力,在融入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粘合剂作用,促进传媒育人共同体的建构。共同体的协同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传媒专业认同感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是推进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入脑入心入行的过程,其中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是建立在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10]传媒教育同样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既需要强有力的教学保障,也需要管理人员、辅导员团队、校外师资等多维参与。“共同体内成员通过共同生活而具有的相互一致的、结合到一起的信念,是一个共同体特有的意志。”[11]红色基因作为精神价值与信念基础,集知识形态、审美形态和规范形态于一体,能促进参与教育的主体形成共同体。红色基因以价值观念的指引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保障共同体的协同,使得多元参与者各司其职,做好学生的管理、服务与引导工作,践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用鲜活的案例、细致的关怀、精准的管理和系统化的服务帮助学生建立对传媒专业的认同。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与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内在耦合性,以及红色基因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与价值,决定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性。从实践路径上看,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需要遵循科学严谨的思路,从推动红色基因“入教材、入课堂、进头脑”三重维度着手,不断优化融入的路径方法,使红色基因在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实效。

(一)挖掘红色传媒历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基因入教材

面对日益变化的传媒格局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传媒人才培养体系要在把握课程针对性、融合性、实用性等特征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变革,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与实用性,切实发挥教材的指挥棒作用。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核心依托,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关乎培养出什么样青年的关键问题。有学者指出,大中小学教材领域面临着“西化”“分化”“丑化”的意识形态风险。[12]高校传媒专业应用性强,知识的迭代速度快,部分理论范式来源于西方。这就造成了教材在形式上停留于纸质教材,吸引力与互动性不足;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缺乏与时代的呼应;尚未建立自主性的知识话语体系,部分教材内容依赖外来的理论资源,缺少本土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这些现状与问题提醒着传媒专业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教材建设,充分发掘承载着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学科历史、理论范式、方法理路等视角推进教材改革。红色基因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中,红色报人、媒介、传播实践蕴含丰富的经验与智慧。在教材编写中需要立足继承优良传统,賡续红色血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以红色新闻实践经验为基础来推进内容更新,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方法,深挖红色传媒实践历史中鲜活的育人元素使之成为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生动的传媒案例故事讲清历史史实、讲明逻辑脉络、讲清本质道理,寄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传媒专业知识体系与教材体系。

(二)打造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空间,驱动红色基因入课堂

红色基因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或者观念形态,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得以激活。[13]在传媒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中,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构筑契合红色基因传承、传播的教育空间与场域,利用各种新兴教学手段与资源,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沉浸式交互教学空间,提升学生对红色精神文化的吸收。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建立专业认同、获得专业技能的核心场域。课堂的形态与授课的方式影响着育人的实效。传媒专业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需要紧扣自身的专业特色与优势,发挥红色基因对课堂的引导力,以问题和活动为引导,强化对学生的中国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四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借助音频、视频、AR、VR等信息技术新手段,融入红色精神元素,设计制作具有较强科技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教学环节,创造沉浸式的课堂体验,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探讨、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与领悟。与此同时,可以借助户外实景教学等方式实现传统课堂向实践课堂的延伸。利用红色历史场景,打造知行合一、多元互动的课堂形态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者变成课堂的主动建构者,让课堂教学切实产生实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采取“滴灌式”育人方法,实现红色基因入头脑

红色基因融入传媒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关注教育方式、方法的适用性与有效性。相较于其他专业,传媒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技能水平较高,更善于驾驭各种媒介工具并能快速运用不同形态的媒介来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因此要求在知识的传授中构建出新型的师生互动模式。

红色基因进头脑就是要发挥红色精神文化培根铸魂的功能与作用,从精神意识、思维方法乃至行为方式上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滴灌式”教育的特征是追求点滴指导、细致入微的精细化教育;是循序渐进、持续滋润的渗透性教育;是对症下药、求真务实的高效化教育。[14]运用“滴灌式”方法契合“因材施教”的要求,可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这要求教师在传媒人才培养中注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点滴渗透与持续浸润相结合,对承载红色基因的文化资源、内容文本进行分析,通过红色传媒文化研讨、课后“点对点”推送等方式精准育人,让学生有效地消化知识,科学辩证地理解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让红色基因内化进头脑。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为新时代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在传媒人才培育中需要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炼和弘扬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卓越传媒人才。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近代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项目编号:21XWD001)、淮阴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红色基因融入地方院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GJYB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彭正德、江桑榆.论红色基因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J].湖南社会科学,2021(01):13.

[2]崔海教.厚植新时代传媒人才的红色基因[J].传媒,2022(05).

[3]陈怀平.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J].红旗文稿,2020(16):43.

[4]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87.

[5]李霞.论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J].求实,2014(03):93.

[6]李瑤曦.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72.

[7]罗心欲.红色基因:科学内涵、作用机理、传承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6):20.

[8]张昆.新闻传播教育导论[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21.

[9] 郑振锋、徐健、张雨楠.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现实难点与实践路径[J].传媒,2022(05):23.

[10]王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功能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0):58.

[11]陈娜.论思想共识凝聚及其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1):85.

[12]陈改君.大中小学教材领域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8):43.

[13]蓝贤发、郑春玥.红色基因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6):40.

[14]李维意、赵英杰.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核心理念和实现方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9):29.

作者简介:周浒,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编辑:白  洁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实践路径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红色基因”孕育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