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3-05-31 19:04张文晶
学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提升策略中职学校

张文晶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基本的幼儿教育能力,还要求他们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舞蹈素养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关键点,文章将以现阶段舞蹈素养的培养现状为基准,从编制校本教材、制定分层方案、创设鉴赏情境、创建舞蹈社团、建设实训场地和签订实习协议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探寻提升学生舞蹈素养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进步、综合性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舞蹈素养;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校;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8-004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13

舞蹈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中职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只有他们具备鉴赏舞蹈艺术的能力,并能依据幼儿教育的实况编创舞蹈,他们才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职业素养。因而,优化舞蹈教学的模式、提升中职学生舞蹈素养,便成为中职舞蹈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根据学生舞蹈素养的培养现状,从校本化、分层化等多个角度入手,创建新型的舞蹈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完善性和优化性,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舞蹈知识、技能,并不断深化舞蹈素养,提升艺术感知能力。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现状分析

舞蹈素养包含了舞蹈动作的展现能力、身体的柔软度和协调度、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意识等多项要素,经过一系列的学情调研工作可知,现阶段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师生过度关注舞蹈动作的展现能力和身体的柔软度,忽视了审美能力、编创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学生仅仅能够掌握舞蹈技术和动作,却难以从审美的角度将舞蹈动作中的意蕴展现出来,也难以根据幼儿教育的需求,编创出契合幼儿审美特征的舞蹈作品,由此,中职舞蹈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无法精准对接,学生迟迟无法提升舞蹈素养[1]。学生的实践意识不强,既没有将其与学前教育的知识融合起来,也没有自主编创舞蹈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始终都会停留在原地,学生自然很难提升舞蹈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编制校本教材,丰富课程内容

纵观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的情况始终存在,在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沿用多年来流传下来的陈旧教学方案和教材,而这些教学内容显然不符合当代中职学生的需求,这就极易出现教学内容与真实需求脱节的现象。为有效地改善此种情况、丰富舞蹈课程的内容,教师要秉承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现有舞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将不同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编制校本教材,按照基础理论、动作技巧、舞蹈历史、幼儿舞蹈发展现状等不同的要素,正确地划分校本教材的单元和板块,并依据教材板块展开教学和训练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地学习和掌握舞蹈知识,并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化的舞蹈训练活动[2]。此外,为加强校本教材的时代性,教师也要为校本教材配备专门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等等,让学生能够将教材中的文字材料与图文化、视听化的课外素材结合起来,从而真正理解舞蹈知识、掌握舞蹈技能,并能于溯源幼儿舞蹈历史的进程中,深化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制定分层方案,精准对接需求

受到舞蹈训练环境、舞蹈基础、身体素质等主客觀条件的影响,在舞蹈实力、表现能力等方面,不同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假若教师未能准确认识到差异的重要性,仍旧采用统一化的舞蹈教学模式,将很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学习热情。由此,为规避上文所述现象、精准地对接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制定分层教学的方案,以此驱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依据学生差异合理分层。基于分层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采用课堂观察、随机检测等不同的方式,检验和考查学生的舞蹈实力,按照综合实力的差异,科学地划分层次,据此分成优秀、中等和学困生。从这一层次划分的标准可看出,学生的舞蹈实力呈现出递进式的特点,对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对舞蹈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分层;针对优秀生主要设计和布置编创类的教学内容,中等生则要在基础动作的基础上,适当地添加一些情境类的学习任务;针对学困生,则以基础动作和理论知识为主,从而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采用的评价标准也要有所不同,如针对优秀生,既要考查他们的基础动作是否标准、理论知识记忆得是否牢固,还要考查他们能否依据幼儿教育的需求,创新化地编创出符合需求的舞蹈作品,而针对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便要放宽要求,如此,中职舞蹈专业的教学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学生也能更好地提升舞蹈素养。

2.依据舞蹈类型合理分层。结合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内容,教师可依据舞蹈类型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层,按照舞蹈的难易程度,划分为简单的肢体律动、模仿动物的肢体动作、根据场景编创动作等层次,让学生立足于幼儿的立场,从简单的律动开始,过渡到模仿动物的肢体动作,再到根据场景编创舞蹈动作,使得他们能够依据幼儿的思维成长规律,完成舞蹈学习任务,以此教学模式为主,既可使学生的舞蹈能力呈现出递阶式上升的态势,还可让他们明确幼儿的思维成长规律,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实训、实习乃至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创设鉴赏情境,激活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舞蹈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想提升中职学生的舞蹈素养,就要激活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从审美的角度审视和解析舞蹈作品,进而使其从欣赏美过渡到创造美。

1.利用音乐素材创设鉴赏情境。舞蹈和音乐是两种相互交融的艺术形式,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同时出现在同一时空环境内,而优质的音乐素材有助于让学生产生审美鉴赏的灵感。对此,教师可利用音乐素材创设鉴赏情境,依据舞蹈的类型、内容和动作技术,选择恰当的幼儿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判断舞蹈动作是否规范、舞蹈律动是否自然等等,并在视觉与听觉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获得别样的审美体验。另外,单单欣赏美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具备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因而,教师也要以音乐素材为载体,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依据音乐素材的节奏、旋律或者歌词,展开身体律动,赋予舞蹈动作特定的含义,将一些无意义的动作串联起来,与音乐素材相融合,将其创编为一套完整的幼儿舞蹈作品[3]。

2.利用舞蹈视频创设鉴赏情境。针对一些学生舞蹈动作不标准、舞蹈技术不专业的情况,教师也可利用专业化的舞蹈视频创设鉴赏情境,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屏幕,展示知名舞蹈家、幼儿舞蹈教育专家的表演视频,灵活地运用暂停、缩放等功能,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审视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思考“如何才能表现出动作的美感”“怎样才能契合主题地表现舞蹈的内容”等主题,让学生在欣赏和品味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也能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审视,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练习活动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动作,既要保持动作的正确性,也要展现出舞蹈动作的审美性。

(四)创建舞蹈社团,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训练的原动力,只有他们真正意识到舞蹈的乐趣和魅力,他们才能主动地加入学习阵营、积极地参与训练活动,这样方可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真正价值。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教师可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创建舞蹈社团,将其作为舞蹈教学的课外延伸体,让有兴趣、有目标的学生加入社团之内,积极参与院级、校级以及地区级别举办的幼儿舞蹈创意大赛,引导他们在课堂之外展开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舞蹈训练活动,并在以赛代练的模式下,不断精进舞蹈技能、提升舞蹈素養,促使他们将学前教育的知识与舞蹈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起来。而且,为了将学生的舞蹈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舞蹈社团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和练习幼儿舞蹈,他们也应该广泛地涉猎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国标舞等多种类型,开展多元化和创新化的社团活动,经过系统化的练习,他们不仅能够夯实基础的舞蹈技术,还提高了审美能力,这也会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编创、鉴赏幼儿舞蹈的能力,由此达成提升中职学生舞蹈素养、审美素养的目标。

(五)建设实训场地,锻炼舞蹈技能

实训是中职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学科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中职教育的整体发展皆有重要影响。因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为锻炼学生的舞蹈技能、提升其舞蹈素养,教师就要高度重视实训教学,通过建设专门的实训场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维度的学习、实践平台,驱使他们在学前教育的职业场景中精进舞蹈技巧、提升编创能力。

1.借助实训场地布置编创任务。在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将编创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极少针对编创能力设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这极易导致学生掌握了舞蹈技术,却不知道怎么用、用在哪里,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此类情况,教师要利用好实训场地这一元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发展需求、舞蹈教学的进度和内容等,针对性地布置舞蹈编创任务,以主题化的形式,让学生围绕着主题将不同的舞蹈动作串联起来,比如,教师以“春姑娘悄悄地走来了”为主题,要求学生编创出一套与幼儿认知能力相符、创意十足的舞蹈作品,根据任务的要求,学生展开舞蹈编创活动,利用实训场地中提供的服饰和道具,以轻柔、俏皮的步伐体现出“春姑娘”的特征。当学生完成舞蹈编创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鉴赏评析,从是否具备创新、是否与幼儿的审美认知能力相符合、是否融合了课内所学知识等不同方面,展开客观、全面和公正的评判,以此提升实训教学的实力以及学校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

2.借助实训场地展开自主练习。教师结合学前舞蹈教学的需求,将实训场地布置成仿真化的幼儿园,提前投放多种类型的舞蹈教学材料、服装道具等等,创设了模拟教学情境。综合实训场地的主要特征和内容不难判断,实训场地不仅具有集体教学的功能,还具备自主训练的功能,对此,教师要在班级内建立轮换制度,要求学生以周为单位,负责实训场地的开放、清扫等工作,当学生有自主练习、小组练习的需求时,便可随时向负责人申请,而后进入实训场地展开练习活动,于真实的幼儿教育情境中,运用课内所学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促使他们可及时地巩固基础知识,这样既有助于深化他们的舞蹈素养,还能强化他们的自学意识[4]。此外,为检验学生的练习成果,教师也可在实训场地内展开月评、期中测评、期末测评等活动,考查学生的舞蹈编创、舞蹈鉴赏等能力,以及他们的身体柔软度、开合度等客观条件,确定他们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进而针对不同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即可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职业素养。

(六)签订实习协议,提升舞蹈素养

相比于普通初高中而言,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略有不同,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或者技能运用到真实的职业场景之中,这样方可完成中职学校的培养计划。由此入手,在结束课堂教学任务和校内实训活动后,教师可充当桥梁的作用,与本地区的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专项化的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定岗实习和师徒结对式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一真实的环境中,了解现阶段幼儿喜爱的舞蹈形式以及一线幼儿教师编创舞蹈的风格、技巧等等,将其与学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舞蹈技能进行对比,由此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向。在学生展开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幼儿园的负责人、一线教师等保持联络,及时了解学生的舞蹈教学、舞蹈编创情况,观察他们是否能够在实践场景中积极地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确定他们是否具备实践的能力、是否提升了舞蹈素养和职业素养,而后对其展开公平客观的评价,以实习总结会、实习评鉴会等不同的形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和沟通,从而真正了解他们的诉求以及他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展望,历经此过程,学生不仅提升了舞蹈素养,他们还能做出正确且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皆起到了关键作用。

基于全文分析和研究,在明确学生舞蹈素养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编制校本教材、制定分层方案、创设鉴赏情境、创建舞蹈社团、建设实训场地和签订实习协议等方式,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将学生的需求放到首位,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练习的平台,让他们于现代化环境中,展开高质量的舞蹈练习和实习活动,这样既能夯实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成果,还能使他们将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与舞蹈技能融合起来,以此推动其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娇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8):86.

[2] 孔文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21(2):70.

[3] 张越沫.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舞蹈的融合探索[J].成才之路,2021(19):72.

[4] 覃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艺术评鉴,2021(5):115.

[责任编辑 吕 媛]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提升策略中职学校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