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剪纸艺术图案造型的艺术特征

2023-05-31 04:07陈浩川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
关键词:傣族

陈浩川

【摘要】 傣族剪纸艺术是傣族人民日积月累所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它凝聚着傣族人民的劳动成果,展现着傣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优秀的艺术创造力,并作为一项精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一直延续至今。在傣族剪纸艺术中,各色各样的图案造型以精致优美、匀称美观的方式出现,它们记录着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展现出傣族人民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对傣族剪纸艺术图案造型的研究分析,来探索剪纸艺术中傣族人民所蕴藏的文化艺术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民族艺术的了解,并领略其中所蕴藏的艺术魅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傣族;图案造型;民族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09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30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各个地方的剪纸艺术都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在这其中,对于云南德宏州傣族剪纸艺术的研究并不是很多。除了相关的文献之外,在多数与剪纸艺术相关的书籍中,谈及的内容大多与我国民间剪纸的三大派别有关,也就是南派、北派和江浙派,甚至关于云南的剪纸艺术介绍,也大多简要干练。作为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对于傣族人民而言,傣族剪纸艺术是一笔不可估量的重要财富,其中的图案造型更是蕴藏着傣族人民长久以来的劳动与智慧。因此,对于了解傣族剪纸艺术、深入探究其图案造型的所蕴藏的含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傣族剪纸艺术概述

傣族剪纸又称作“刻纸”,是傣族特有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主要流行在云南德宏州芒市,主要以纸张为主要材料,依靠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等为工具进行制作而成,制作出来的图案形象生动,十分精美。傣族剪纸一般多用于装饰门楣和供品等方面。

傣族剪纸是我国西南地区剪纸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我国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剪纸艺术不仅图案丰富,造型优美,而且还蕴藏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剪纸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傣族人民往往在其图案造型上融入了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例如,他们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剪纸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歌舞、表演、劳动场景,又或者是他们所崇尚的孔雀、大象,所信仰的佛等等。同时,傣族人民崇尚佛教,在他们所制作的剪纸作品中,大多也带有和佛教相关的元素,这在傣族的“贝叶经”中有着很明显的体现。据“贝叶经”的记录,古时候,傣族人民通过将树叶修剪成一些吉祥寓意的图案,来供奉佛像。

傣族剪纸这項民间手工艺技术,既带有艺术的风格,又具有文化的意蕴。这种文化与艺术的碰撞产生的结果,不仅体现出傣族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还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傣族人民的奋斗努力地生活方式。

二、傣族剪纸艺术图案造型类别

傣族剪纸艺术图案带有强烈的傣族民族特色。由于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傣族的剪纸艺术中,大多数剪纸图案围绕着傣族人民的生活而进行创作,其中包括大象孔雀等被傣族人民视为吉祥和丰收含义的动物纹样,还有傣族人民所崇尚的祭祀纹样,以及他们劳作、舞蹈等生活纹样等。

(一)寓意动物类

以动物类为题材的图案造型在傣族人民的剪纸艺术中有着很广泛的运用。傣族剪纸艺术中动物的图案造型,以常见的大象、孔雀等为主要题材。这些动物题材,大多与傣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例如,孔雀一直被云南傣族人民视作是能给傣族人民带来安康的吉祥鸟。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都存在着对于孔雀的敬意,一直把孔雀作为是一种善良、美丽的象征。著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正是傣族人民通过模仿孔雀优美的姿态而创作出来的杰作,这凝聚着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一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极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

除孔雀外,大象也格外受到傣族人民的喜爱。在傣族,大象被视作是丰收的象征。在古代,傣族先民便已开始驯服大象,与大象和睦相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以象为题材的傣族艺术地出现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象文化渗透到傣族人民生活的各方各面,成了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娱乐劳动类

傣族剪纸艺术中的娱乐劳动类图案,也是傣族剪纸艺术纹样的一大特色。从古至今,傣族都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民族,他们亲近自然,崇尚自然,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生活其中。正因对生活的这种热爱,使得他们的剪纸艺术作品中,也存在着许多和他们日常方面相关联的点点滴滴。例如,在他们的剪纸艺术作品中,有傣族少女头戴花环,欢歌笑语的舞蹈的场景,也有傣族人民在房前辛勤劳作的场景等,这些场景,将傣族人民的日常展现出来,成为傣族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三)建筑佛像类

公元七八世纪左右,小乘佛教传入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对傣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随着小乘佛教的快速传播,以及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小乘佛教对傣族人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佛教元素逐渐融入傣族人民的生活中。在小乘佛教的影响下,傣族建筑逐渐开始兴起,各种傣族建筑类图案造型出现在傣族剪纸艺术作品之中。

在傣族剪纸艺术建筑佛像类的图案造型中,绝大多数以佛塔和佛像为主。而在这些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中,皆以佛像在建筑中央打坐的形式呈现出来。作品中的佛像生动形象,整体画面构图完整,充分体现了傣族的民族特色。

(四)祭祀装饰类

在傣族的剪纸艺术中,也含有祭祀装饰类的图案存在。其中主要以佛幡为主要代表图案。

佛幡是小乘佛教传入傣族地区的伴生产物,作为祭祀赕佛用品,有着装饰佛寺的实用功能,功能在于它是“灵魂通向天堂佛国的阶梯”,具有满足傣族人民精神需要的作用。傣族剪纸中的佛幡,除了装饰佛寺以外,主要还是以宣扬佛教思想为目的。

佛幡剪纸做工精细,形式多样。在图案造型元素的使用中,包含了植物、佛寺等傣族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这种生活与艺术相结合,不仅使得佛幡显得光彩华丽,还充分展现出傣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傣族剪纸艺术图案造型特征

傣族剪纸艺术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的高超的艺术才能。傣族人民结合本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巧妙地将各种民族图案融汇在剪纸艺术中,以这种方式赋予了剪纸艺术新的生命,向人们展现剪纸艺术独特的魅力,使得剪纸艺术作品不仅充满生动性,又不失民族性与审美性。

(一)生动性

傣族剪纸艺术作品这种纪实性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中的图案造型显得逼真肖似。以傣族剪纸继承人邵梅罕的作品《幸福傣家》(如图1)为例。在《幸福傣家》中,作者主要描绘出了傣族人民日常辛苦劳动的场景。在这幅剪纸作品中,既有手持工具在耕地收割的傣族女子、挑水的傣族男士,還有拉牛车的劳动工作者等,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都在邵梅罕高超的技艺下刻画了出来。正是这种精细而又写实的表达,将作品中地各个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在造型上,《幸福傣家》不同于一般西方的艺术绘画作品所采用的焦点透视法。在这幅作品中,无论是各种人物的形象,还有右上方建筑等,都没有按照正常的透视关系进行刻画。例如,右下角挑水的男士的脸部的刻画。画面中,这位挑水的男士是以侧面的方式进行刻画,但却在脸部刻画了两只眼睛,这从焦点透视法的角度来讲是不合理的。右上角的建筑亦是如此,按正常的透视方法,是无法看到建筑的侧面的,但在画面中却刻画了出来。但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尽管并没有严格遵循正确的透视关系,但挑水男子和建筑的刻画在画面中却显得十分和谐,富有生动性,完美符合了作品画面所呈现的构成关系。

其次,《幸福傣家》中植物的刻画方式,也是剪纸作品生动性的一种表现。画面中的植物,大多是以镂空的锯齿纹样和线纹样的方式来进行修剪。这两种镂空的刻画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凸显植物,它更是为了将植物所在区域的整个大色块区分开,起到一种分割画面的作用,并将整个画面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起来,达到一种构图丰满、和谐统一的效果。除此之外,画面中牛车和牛所刻画的镂空,亦是如此。

(二)民族性

傣族的剪纸作品极富鲜明的民族性特色。一直以来,受小乘佛教的影响,几乎全部的傣族人民都崇尚佛教,并为此建寺造塔,这在各个村村寨寨都可以看到。而这些代表傣族民族性的佛教元素,在许多傣族的剪纸作品中都有体现。除此之外,节日也是作为展现傣族民族性的一项活动。以堆沙节为例。堆沙节是傣族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是傣族的一项礼佛、敬佛仪式。在堆沙节当天,傣族的长者会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每家每户的收集的细沙垒成若干个大小沙堆,并在沙堆上插上松树和芭蕉,寓意着全寨人像松树一样长青不老。最后,由老者用洁净的水向沙堆倒去,以表示驱走旱魔和五谷丰收。这样的一个富有傣族民族性的节日,在剪纸作品中也可以见到。

在著名的剪纸作品《傣族“堆沙节”》(如图2)中,刻画了许多击鼓舞蹈、跪地拜佛的傣族人民、傣族的植物以及佛塔佛像。其中众多场景的精致刻画,将傣族的这种民族性特色完美地呈现出来。《傣族“堆沙节”》与上述提到的《佛传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皆是通过线与面的连接将不同的场景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画面。

虽然在《傣族“堆沙节”》这幅作品中,作品构图布局的整体画面会给人一种十分紧凑的感受,但若仔细看,也能发现每个场景似乎也都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场景和故事而存在。例如,作品中存在的左侧中间傣族人民演奏歌舞的场景,又或者是右下角傣族人民跪地祈拜的场景,还有众多的傣族元素,如花草树木、大象、佛塔的元素所构成的场景等。这种傣族人民特有的歌舞形式、带有傣族特色的拜佛场景还有花草树木,正是傣族生活文化民族性的充分体现。同时,这些场景又都可以脱离整个画面,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讲述傣族人民的生活日常。而且,有一点十分有趣的是,这幅作品中所有的这些单独的故事或者场景组合在一起,又可以呈现出完整的的节庆仪式活动。也就是说,不管是单独欣赏,还是整体领略,都能从这幅作品中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生活氛围,了解傣族人民极富民族性特色的日常活动。

(三)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尤为注重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傣族的剪纸作品中也体现了出来。首先,在形式方面,傣族剪纸作品,是以线条、色彩,还有比例等各方面因素相结合来构成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创作出来的。剪纸作品正是通过这种优美的外在构成形式来凸显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吸引人们的目光,展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其次,在内容方面,傣族人民在进行创作时,把生活的各方各面地呈现在剪纸作品中,使得傣族的剪纸艺术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充满故事性。在这些带有故事性的作品中,一个个细心刻画的图案造型,不仅展现出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展现出傣族浓郁民族气息与民族特色,展现出傣族剪纸艺术独特的美。这在上述的《傣族“堆沙节”》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傣族剪纸艺术的这种审美性,主要表现为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所展现出了一种形式美。在《傣族“堆沙节”》这幅作品的右侧,刻画的有傣族人民跪地拜佛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人物刻画的规整、有序,并以重复的方式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感。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傣族“堆沙节”》中,作者在这些拜佛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没有将每个人物都刻画的一模一样,从而使得人物显得呆板,缺乏活力,缺乏真实感,相反,作者在人物的动作、姿态的刻画上进行了些许改变,将每个人物的动作、姿态等进行了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作品中人物的描绘在重复的基础上增添了些许生动,在出现了丰富多变的效果的同时也会带来了节奏与韵律,从而使欣赏作品的人获得美感。

除此画面整体的感受之外,在这幅作品的细节之处也透露着剪纸艺术审美性的特点。图案中孔雀的脚部,并没有按照平时生活中孔雀脚掌着地的方式进行刻画,没有与地面处于统一平行线上,而是通过略微抬起的方式来进行刻画。这种刻画的方式,摆脱了原始孔雀双脚着地平行的常态,使得孔雀形象在这幅作品中如同现实生活中那般,充满着生机,而不是作为图案死死地刻在剪纸之上,显得死板。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方式,才让孔雀不再局限于画面之中,而是能够作为一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给人带来审美感受的存在。

四、小结

剪纸艺术作为傣族人们宝贵的财富,是傣族人民文化与生活的一个汇聚点,是傣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傣族剪纸艺术中所描绘的图案造型,是傣族人民日常的一种绘写,是傣族人民情感最真实的流露,也是傣族人民对于生活、对于理想的一种寄托与向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傣族剪纸艺术绝不是仅限于用于观赏这一表面现象,其中图案所蕴含的傣族人民千百年来所积累的民族文化与含义,也是需要切身感受体会的。因此,面对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做的是对它进行仔细地揣摩,感受傣族文化的精髓,并将这一艺术和傣族文化不断地发扬下去,让更多人领会到傣族剪纸艺术的所囊括的韵味。

参考文献:

[1]甘玉贵.试论小乘佛教的传入对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影响[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02).

[2]桂莉梅.融汇宗教与艺术的傣族佛幡[J].今日民族,2002,(03).

[3]叶松青.云南民族民间剪纸图案中的生命意象[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4]骆鋆墁,王羿.傣锦佛幡的图案纹样及其文化内涵浅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3,(12).

[5]晓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傣族剪纸[J].中国工会财会,2017,(01) .

[6]蚌小云.芒市傣族剪纸工艺发展变迁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

猜你喜欢
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云南傣族节日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灵魂与空间:金平傣族的叫魂仪式
金平傣族多重信仰文化探析
傣剧与德宏傣族的文化记忆
论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的创新
——以傣族舞为例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当代傣族舞蹈风格特点探析——以杨丽萍的《雀之灵》为例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