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23-05-31 11:39蔡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双减作业

蔡敏

摘要:“双减”等一系列文件下发以来,教师们围绕“提质、增效、减负”展开系列教研,并贯彻落实于课堂中。本文从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讲评辅导、诊断应用展开阐述,谈一谈笔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与实施提质

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依次出台或下发“五项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质、增效、减负”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教育主管部门的聚焦点、学校工作的核心点。这些指导性文件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给学校现阶段工作指引了方向,规范约束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笔者所在学校数学组的老师围绕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针对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讲评辅导、诊断运用等环节开展了教学研究,现谈一谈研究成果。

一、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路径

设计作业可以围绕选编、改编和创编的路径展开。所谓选编作业,就是从教材及配套的教学资源中选取适合班级学情的作业。改编作业就是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上的作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可以是改编问题情境、增加条件或转换题型等。创编作业就是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设计探究问题,注重作业方式的多元建构、选择与运用,鼓励设计跨学科主题式作业,注重信息技术在作业设计中的应用。

(二)作业类型

作业的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作业的形式,可以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阅读作业、实践作业等。口头作业考查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书面作业是最主要的数学作业类型,通过解答问题来直观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作业包括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作业。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可以对教材内容有更完整、连贯地把握,对其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关键点有更深的理解;阅读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可以提升学生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了解更多的数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而领略到魅力数学。

(三)作业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首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要遵守科学性原则,即题目清楚,知识点准确,文字图表规范。其次,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自身情況。最后,要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精选作业内容,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合理安排。

2.生活性原则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设计作业时要从生活出发,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六年级复习“数与代数”时,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小明的妈妈每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共享单车的具体收费标准是起步价2.5元(20分钟内2.5元),超时费2元(超过20分钟后每多20分钟加2元)。某共享单车公司有骑行套餐,标准如下表:

小明的妈妈每天上下班共需要使用共享单车2次,从家到公司所需时间在15分钟以内。假设9月份共计22个工作日,妈妈选择哪种方案更划算?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道题的设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层次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例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内容,设计实践体验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层次一:模拟购物场景,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购物”的游戏。家长当顾客,孩子当售货员,再互换角色。

层次二:让家长带学生去超市购物,在买东西的过程中理解“应付的钱”“付的钱”“找回的钱”“贵”“便宜”等概念。

层次三:让学生体验购物经历,思考为什么在生活中只有1、2、5等面额的人民币,里面藏着什么样的数学道理。学生根据题目难度以及自身基础灵活选择作业,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

4.德育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将德育贯穿于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之中,让学生在充满吸引力的数学作业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实现数学作业的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性原则与其他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在数学作业设计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生态文明意识。

5.趣味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作业设计要生动有趣,让学生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可以适当融入有趣的活动,一步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下面这个有关“数的奇偶性”作业设计就来源于学生平时所玩的游戏,教师围绕作业目标进行了一些改编:

首先,准备5张正面为白色,反面为蓝色的卡片,分别写上相应的数字。

其次,打乱卡片,并放至桌上,说出此时所看到的5张卡片上数字的和,最快答对的为赢家。

6.探究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关于数学思考维度的学段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对于数学作业设计来说,内容的可探究性也就是可以通过什么形式的作业来体现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把自己的思考过程体现出来,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在动手来表达自己思考问题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通过外在的表达方式呈现学生的思维,从而让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可见”。

如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一课时,可围绕“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模拟、判断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感受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的作业目标,可设计如下作业。

观察下图的变化,想一想应该在第四幅图上画怎样的图形?

这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思考等一系列思维运动,找出图形变化的特点,探究图形变化的规律,学生从原有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者,其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以及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究热情。

二、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之前教师应先感知作业难度、作业时长,提升作业有效性。鼓励教师分层布置作业、弹性布置作业。

同時培养学生自主记作业的习惯,即通过简洁的符号、汉字与拼音结合的方式记作业,继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面向学生布置的作业,我们通过教研组、年级组两条线进行公示,即发在教学校长和教科室主任分管教研备课组长群。每月教研组根据教学进度、学情在群中公示、补充、调整《学科作业标准》,备课组负责细化每天作业;而6位教导主任分别管理各校区的6个年级组群,该年级所有学科教师入群,每天教导主任定时推送作业公示表格,供每一位任课老师填写,填写内容包括作业内容、形式、预估时长,同伴互相学习、监督、协调作业量。这样的机制有利于教研组管理作业的质,年级组管理作业的量。

三、作业批改

(一)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每天课程结束后,教师要适当布置作业。相比较之前作业批改由教师包办,小学高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鼓励师生共同批改,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在学生批改后教师还需要二次批改。

(二)作业批改及时规范。作业批改要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有规范工整的批改符号、评价等级、批改日期,针对错题要有恰当的订正要求。

(三)注重收集具有亮点、典型的作业。批改作业的时候要注意记录典型错误以及不同的解题方式。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要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采用不同的方式辅导学生。

4.引入丰富的数学批改评语。数学批改引入一些数学批语,可以是圈画关键信息或者是写一些提示语言,引导学生自我纠错,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指出学生的不足,也可以评价肯定学生、鼓励学生,拉近了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交流。

四、讲评辅导

(一)精准分析学情。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实际完成情况,对作业批改、评价的结果开展精准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着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讲评辅导做足准备。对于学生的作业可以按照不同的作业目标进行分类。

(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情况。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

(三)设置作业订正要求。在作业讲评时应提前规定好要求,比如订正的形式和内容,错题旁边标注错题原因,随时回顾自己做错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按时回顾旧题和错题。对学生进行抽查,口述错题的解题过程,强化学生对错题的认识。

教师在讲评辅导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

五、诊断应用

(一)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作业的诊断和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反思课堂教学,针对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改进,做好补缺补差,实现减负增效。

(二)注重学生发展

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诊断结果,引导学生和家长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如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与学生共同梳理和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三)创设校本作业

学校应鼓励教师梳理学生作业档案,形成个性化的校本作业体系,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业话题历久弥新,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加强作业研究,让学生愉快地完成作业,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史宁中,赵欣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特色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0):4247.DOI:10.19877/J.CNKI.KCJCJF.2022.10.003.

[2]孔凡哲,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活动标准解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6):2125.DOI:10.16826/J.CNKI.10097228.2022.06.004.

[3]史宁中.核心素养统领的数学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理念与要点[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Z1):412.

[4]孔凡哲.让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落地生根——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教学标准”的理解[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7):3032.

[5]苏明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解读与教学启示[J].福建教育,2022(18):1315.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双减作业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