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3-06-04 14:28郭津廷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创课程思政高校

郭津廷

摘要:文章创新性地将“三创”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联系起来,简单叙述课程思政理论内涵和“三创”教育,分析培养“三创”型人才的现实意义,并从课程建设目标、师资力量培养等角度,论述“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三创”型人才;课程思政;高校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强化“三创”型人才培养的逻辑

(一)课程思政理论内涵

课程思政内涵丰富,核心在于立德树人与以德为先,属于隐性思政教育,也是“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关键因素。根据新时期对课程思政的定义,无论高校和专业具体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教育机制,均需确认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的问题。

(二)“三创”教育

一方面,“三创”教育可以实现创造、创新、创业的全面统一,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虽然都强调“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创造注重原创性,创新在于“推陈出新”,創业则是将前两者变为现实,建设成可见的事业。“三创”教育中包含的三个要素,既在总领方向上保持统一,又环环相扣,所以“三创”教育各环节充分对接、有效联系,才是教育之道。

另一方面,“三创”教育具有因材施教的特征。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复杂、明显,在自我辨别、独立思考、三观等方面均有其独特性。教育则要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若要培养出“三创”型人才,高校与教师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讲,对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应开展创造层面的教育,侧重于精神与能力的双重引导,促使其探求新知与技术,挖掘创造潜力。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进行创新教育,让他们主动结合环境变化,改变当前事务。对创新能力强、拥有组织能力、勇于奋争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

二、培养“三创”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高校培养“三创”型人才的意义在于:首先,“三创”型人才符合时代前进需要。现代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层面上的比拼,即创新能力的较量。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努力强化学生的“三创”能力,显然是比较贴合时代特点的选择。高校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意识及习惯,强化学生探究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业意愿,为市场输送有用的人才。

其次,“三创”型人才满足当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有所提高,促使各大高校进行教育改革,以期培养出综合实力更强的人才。而在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查阅、搜索,找到新的佐证信息;借助细致化调查,力求找到新问题;通过深层次分析,尝试新的理解;通过整理汇总,力图形成新观点;通过持续论证,力争产生新结论;通过动手制作,期待可以建立新模式。上述这些实践环节均可以强化学生创优能力。然而,在参与课题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各司其职,并能协同互助,共享成果,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最后,“三创”型人才的培养应顺应教学改革趋势。教师将“三创”教育元素和理念运用到专业课堂,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控、驾驭课堂,并注重调整自身的思维定式,根据课程专业方向尝试创新。在常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逐渐向培养“三创”型人才倾斜,注重课程之间的融合,持续更新、拓展知识储备与专业探索范围。在强化“三创”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作为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以及学生研究课题的“参与方”和“合作方”,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培养“三创”型人才的途径

(一)确立课程建设目标

为合理优化教学模式,高校要尝试在人才培养中加入课程思政理念,巧妙创新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实践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通过现代化技术拓展教学渠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本位”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自我成长。

(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培养“三创”型人才的主体是教师,高校应合理提高各个专业“三创教育”的实效性,丰富人才培养成果,在注重教育特征的同时,把握“三创”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高校还要针对教师队伍实施课程思政理论教育,保证教师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运用到专业教育中。在培养教师课程思政水平的过程中,高校需落实下述几点工作:

第一,高校需合理提高课程思政的培训频率,聘用各类专业、各种级别的专家,从不同视角对“三创”教育的授课教师进行多轮培训。值得注意的是,高校要尽可能预防机械性的重复项目,保障培训活动的吸引力。

第二,高校应强调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效果,更新培训模式,避免授课专家“填鸭式”的培训模式和形式主义的训练方法。如借助项目引导、交流讨论、撰写论文与课题研究等形式,深度激发参训教师的自主性。

第三,对在外兼职、实训指导的教师群体,高校需进一步增强培训力度,不仅要组织到校培训活动,还要采取“上门服务”的形式,将相应培训工作安排到参加人数相对更多的基地与单位。另外,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签到与合同等强制方法,要求教师参与培训,或选择课时报酬与参训证书、礼物奖励等手段,吸引广大教师参与。

(三)明确培养“三创”型人才的方法

从高校教育层面来讲,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重点应放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高校与教师应根据“三创”教育的特点,运用启发、研究、讨论等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三创”能力。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能够强化学生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创新认识,实现个性化、综合性成长。

第一,灵活把控课堂,优化学生思维认识。在专业课堂中,教师与教材、方法、情境需要实现协调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认知、意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实现整体性发展。简单来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收获以下成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激发学生情感,优化学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第二,注重课堂延伸,提高学生创新力。教师需尝试把原本扁平化的培养模式调整成立体化的教育形式,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学生的判断与分析能力。比如,教师运用典型案例、咨询服务等形式,丰富课堂学习环节,也可举办新闻发布会、演讲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

第三,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在创设特定情境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并非单纯让学生记住已知信息,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未知信息的方法,实现“授人以渔”。课堂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研究重要理论与现实现象,还要主动了解、分析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以此创建更优质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深化教学的理论性、针对性与现实性,增强教育活动的实践意义。

(四)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三创”型人才培养除了课堂渠道以外,实习实训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阵地。很多高校的“三创”型人才实训基地一般安排在校外,根据不同专业分布在不同的单位与岗位上。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包含广告营销中心与文秘室、创客服务园、杂志社等。为保证“三创”型人才的实训效果,高校通常会安排部分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实地指导。但实际上,因为实习实训的实践性、分散性与多样性较强,不管是由高校在职教师提供指导,还是由实习单位提供帮助,学生都是在缺少课程思政的環境中实训。指导教师倾向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岗位技能,以及如何革新负责的工作,从何处着手走向创业道路等,没有将课程思政相关的元素渗透到指导实践中,导致“三全育人”落实效果不明显。

为提高“三创”型人才培养效果,高校需主动和实习实训单位联系,除了对相关指导人员提供课程思政方面的教育,还应配备相应的督导机制,筛选出优秀人员,为学生提供实地指导,确保学生在参与实训期间可以接受思政教育。

(五)完善专业教育链条

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并非是向学生传授仅能在生产车间中会用到的工艺操作,而应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在“三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创”的能力,还需打好知识教育的基础。同时,知识教育体系应包含与知识“生产”、拓展、转移有关的单位和机构组织,体系骨干则由科研机构与高校构成。其中,前者主要开展科技研究、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高校则负责“生产”与推广知识,培养各种专业领域的人才。双方的人力资本掌握权威理论内容、前沿科技、深厚实践经验等,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并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

为完善教育链条,高校应落实以下工作:成立“三创”积极性高、专业素养佳、人员构成合理的教育团队;强化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注重学科建设,顺应社会变化趋势;优化办学环境,提高科研能力;注重对外交流,吸收先进教育经验。

(六)注重课程思政评价作用

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指引调整方向、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三创”型人才培养教学评价中,大部分高校会将创新与创业两个方面的能力当成评价重心,关注教师专业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以及学生创新认知和创业素养,评价视角则向学生掌握应用专业知识能力与创新方面倾斜。教学评价标准落在激活学生创新自主性与创业能力上。但从实际教学评价来看,高校未曾注意到课程思政在“三创”型人才培养中的现实作用,指导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不够,没有主动将其渗透到“三创”教育中,导致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很难有效交融,这样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高校需抓紧推动“三创”型人才培养教学评价变革,巧妙平衡专业能力和思政教育的比重,把原本过于强调专业性的评价体系扭转成专业性和思政并举的机制,把育人目标融入常规教学评价范畴。

参考文献:

[1]石柏胜,王小燕,王序,等.课程思政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2(10).

[2]魏永青.“三创”型人才培养的茶旅文创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2).

基金项目:教育部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就创融合“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0104182。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三创课程思政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