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特色研究

2023-06-04 23:01肖黎明刘竞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青春高中语文

肖黎明 刘竞飞

内容摘要:“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探寻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材编写特色,本文将从“关注青春作品的育人价值,引发学生对青春价值的思考;注重诗歌作品之间的对比,将阅读诗歌与写作诗歌深度融合,为写作打下基础;重视个性化审美体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要求;借助特定时代/历史背景,在跨学科领域中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四个方面具体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 青春 审美体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围绕这一主题,教材精心选取了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这七篇文章都是诗人对青春的吟唱,学习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及引导高一学生体会青春时代独特的人生价值,树立更为正确及高远的青春理想。

一.关注青春作品的育人价值,引发学生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围绕着“青春激扬”这一时代人文主题,以五首現代文学诗歌、两篇我国当代小说为载体,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目的是让高一学生通过单元语文学习活动,从“青春的价值”主题角度深入思考文学作品蕴涵的深刻内涵,从中受到启迪,理解青春的意蕴和价值,理解每个青年人在青春时期该有的责任。

“青春”主题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学习的第一个单元,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带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踏入“青春”的大门,迈进人生的新阶段,有些同学可能对未来充满期待,有些同学可能正处于青春的迷茫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将“青春”主题单元安排到了入学的第一单元,恰好对应了他们的年龄阶段,通过“青春”主题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物的青春故事,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对青春的吟唱,从而点燃学生的青春激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青春观念,拥抱美好的未来[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取了七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诗人对青春的高度赞美。五位诗人写下这些诗歌时全部都处于青春时期,他们的青春透露着时代的气息,读了这些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青春的奋进、拼搏,体会到青春的价值。《沁园春·长沙》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诗人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诗的上阙部分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所看到的壮丽秋景,寄托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下阕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蓬勃,每一句话都表达着对青春的赞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写下的又一首关于青春的短小诗歌,它以更加全新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写作形式,表达出了在“五四”时期积极进取、探索救国的青春时代精神。诗人鼓励时代的青年们要努力挖掘自身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独特的光彩。《红烛》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诗句中,青年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为祖国而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拼搏的青春之歌。面对困难,诗人汲取生命的力量,不畏艰难,勇敢地去攀爬。诗人主动征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将时时激励着青年学子不断拼搏、不断前进。《致云雀》是一首关于赞美云雀的诗歌,通过云雀这一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勇于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青春风采。品读这首诗歌,青年们将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风采。《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则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青春风采。作为青春小说的《百合花》,它着重表现了解放战争年代青年人之间的一些特殊思想情感,让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青年人之间情谊的美好和在青年人们身上的那种质朴。《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火车的新开通给偏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选取的几个小清新的乡村生活场景,再现出了香雪等这几位年轻姑娘内心深处的那些纯真美好和简单质朴,让无数人深刻感受到了生命应有的本真美好。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所选取的中外诗歌名篇和特殊时期的小说,都紧紧围绕着“青春”这一经典人文主题,使得高中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又得到了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也让高一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青春风采。学习本单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对青春的思索,对理想的追寻,体悟青春的价值。

二.注重诗歌作品之间的对比,将阅读诗歌与写作诗歌深度融合,为写作打下基础

统编教材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具体的学习任务落实到实处,同时也是整合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把阅读、鉴赏、写作、表达交流等统统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学习的任务二中也特别提到: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作品进行反复地朗读,围绕诗人选取的“意象”和诗中的“诗歌语言”和同学一起探究、欣赏经典诗歌的正确方法,分析诗歌作品包含的思想意蕴和文化情感,感受其中不同的审美风格。通过对比阅读五首诗歌,学生能够了解到诗歌的写作离不开意象的选择,五首诗歌选取的意象各不相同,作品所包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沁园春·长沙》选取了“湘江”“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营造了辽阔、宏伟、自由的意境氛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白云”“北冰”“地球”“滚滚洪涛”等意象的选择,表达了诗人郭沫若对重新改造旧生活、旧社会,创造出新的美好生活图景的迫切渴望和决心。在《红烛》这首诗歌作品中,诗人精心构思并选取了“心”的意象、“光”的意象、“火”的意象和“脂膏”等四个意象,塑造了一个甘愿为理想而牺牲一切的红色蜡烛形象,赞美了红烛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高尚精神。昌耀诗人在其作品《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诗歌中,通过“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的选择,营造出了一种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量。雪莱在作品《致云雀》中,还特别赋予了云雀以“精灵”“轻云”“明光”“诗人”“少女”“玫瑰”等各种象征意义,通过语言的表达,表现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对光明、自由、理想的热切向往。单元学习任务二中还特别提到:“五首诗歌风格各不相同,但每位诗人都通过选取自己喜欢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歌使用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又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呢?”每首诗歌所选的意象不同,自然作品所包含的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对同是“青春”主题的五首诗歌的对照、分析、鉴赏及学习活动中,仔细推敲与品味五首诗歌的深层意蕴和情感,从中获得审美上的体会,感悟不同诗歌的魅力和风格,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学习创作,这部分内容也为写作诗歌打下基础。

单元学习任务中增加了诗歌写作指导部分,里面详细指出了写作诗歌的路径,例如:“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学生阅读后能够明白写作诗歌时,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而不只是物象的简单罗列”;“诗歌需要形象”,在这里形象即是“意象”,意象是在具体的物象的基础上,加入诗人的独特的情感所形成。“诗歌富于音乐性”一句,则主要提示高一学生在诗歌写作时要更注重诗歌创作的内在韵律变化和诗歌节奏,韵律和节奏的安排要和情感的表达相统一。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借鉴本单元现代诗歌篇目的写法尝试写作实践,将写作落到实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真正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阅读与写作两方面全面提升的目标。

三.重视个性化审美体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2]。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也提到学生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文学作品,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单元导语,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诗歌,获得审美体验,感悟作品的美学价值。

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和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它还承担着学生审美素养能力提升的重任。现代诗歌类文本教学便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能引导学生实现“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的课程目标。诗也是善和美的一种化身,是人类文化智慧的最精华所在。诗人们对现代诗歌美感的不懈追求,使得诗歌有了语言之美、形式之美、情感之美,也为高中学生“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感悟能力和和审美创造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滋养[3]。

诗歌的内容美表现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上,也表现在诗人寄托在诗中的情感上。诗歌的形式美主要包括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等内容上[4]。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体味诗的双重美感。举例来讲,《沁园春·长沙》分为上、下两阙,整首诗歌以四字短句为主,与长句搭配,使整首诗歌句子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上阕部分选取“湘江”“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图景,营造了一种自由与活力的意境。下阙回忆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的壮志豪情。

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形式上,还体现在音乐美上。与其它文学体裁不同,诗歌语言中的音乐美是与生俱来的。“诗歌”中的“歌”即是音乐的成分。音乐美是古今诗歌的通性,现代诗歌的音乐美则主要表现在诗句的声音具有一定的高低、強弱、轻重等规律。音乐美可以通过排比或者复沓修辞来实现。例如雪莱的《致云雀》一诗中: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简直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这就是复沓修辞所带来的效果,它给予了自由体的现代诗歌如同音乐般的旋律。

现代诗歌类文本的学习,能够充分让学生们从文本语言、立意、意蕴、形象、情感体验等多个方面欣赏经典文学作品,领悟现代诗人独到的审美创造,从中获得审美体验,领悟作品蕴含的审美价值,提升个人审美欣赏能力。

四.借助特定时代、历史背景,在跨学科领域中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也就意味着语文学科必然会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依据[5]。高中语文课程开展跨学科学习,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理解,促进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能提升教师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单元学习任务二中提到:“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时,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学生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学生认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了解他所身处的时代,这能够加深高一新生对《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的理解。《毛泽东自传》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童年读书的故事,以及如何走向革命生涯等有关内容。它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毛泽东的人生历程轨迹与时代领袖风范,对于当代读者进一步了解毛泽东光辉的一生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学生能够阅读《毛泽东自传》这本书,那么他们将会对毛泽东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能够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一代历史伟人毛泽东正是一步一步在艰辛摸索中走向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最后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可怕的大山,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当学生学会了知人论世后,便能自然而然地知道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会有怎样情感?不同时期,诗人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进而能够主动品析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理解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中的那种心怀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跨学科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提高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百合花》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物资十分匮乏短缺的动荡年代,一个新婚的中国媳妇把她唯一的嫁妆物——新百合花的被子,借给了部队里受伤的人员,一个十九岁的通讯员为了救其他人的生命而选择了牺牲自我,这些动人的事件都表现出了战争年代里人们平凡朴实而又纯洁的美好品质,以及人和人之间纯粹的人际关系。理解了《百合花》发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战争年代人们身上特有的崇高精神。《哦,香雪》中姑娘们天真可爱、阳光向上的美好形象,再现了她们自尊自爱的品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从封闭、落后的历史中走出来,走向了开放、走向了文明、走向了进步。《哦,香雪》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产生的,写出了大山里的姑娘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阅读时,如果学生能够结合历史学科深入了解《哦,香雪》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作品的现实意义,那么学生就能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清晰、更加深刻,也能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协同解决问题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高阶段思维方式,综合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6]。

相较于人教版,统编版的教材体系更符合当下教育的特点,也更科学。教材内容方面也更关注作品的育人价值,引导我国当代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更注重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教材编写时更强调诗歌之间的对比,从而指向深度阅读、深度写作;新时代的语文教学,需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进而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思维。以上内容只是笔者个人的粗浅思考,怎样将语文教材的新特色分析清楚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媛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青春”主题单元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孔智诺.统编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2.

[4]夏玉庚.从知识到审美的突破——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向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6).

[5]刘丰,徐鹏.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2022(2).

[6]赵小光,周玉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与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05).

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高师中文专业研究生文化自觉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LJY2023925921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指导老师:刘竞飞)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青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童心 童眼 童耳
青春不打烊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