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微笑使人年轻

2023-06-04 03:47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护士医院护理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这是一个“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的群体。多给她们一点,她们就多灿烂一分。

“5·12”前夕,记者采访了一批护士。

其中,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外病区护士站前,该病区的六朵金花和一棵草留下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花花草草都开放得生机勃勃,有着与她(他)们实际年龄很不相符的模样和精气神儿。

这些花儿,都在医院和岗位上生长了10年以上。包括过往3年的艰苦历练,多年间,在曾经沾染的风霜和更富营养的土壤里,他们开放得更加绚烂。

不止盛京医院,记者此间采访的更多医院中,无论是资深护士,还是刚入职的小白,他们当下的整体状态昂扬向上,珍惜当下,正视未来。

她们曾经这样开放

范玲经常会想起自己刚上班时的那些个夜晚。

新生儿病房里,一个个小摇篮里的孩子,多数时候是安静地睡着。偶尔有一个乱动的,都会吓范玲一跳。“宝宝你是哪里不舒服吗?快让阿姨看看你,不会有事的噢”,她快步来到宝宝身边,心里默念平安。说给孩子,也给予自己安慰。

范玲是照片中,盛京医院六朵金花中开得年头比较长的那一朵,在医院已绽放了30多年。1985年,她成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届护理本科生。同年,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等8所院校设立护理本科。

事实上,范玲的高考分数很高,是可以学医的,但她服从了分配,成为当届新生中被挑出来的,25名被调剂到护理专业的学生之一。“当时之所以服从分配,是老师说我们以后大有前途,是‘拓荒者’,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范玲笑言。不过事实上,范玲的同学们,现今确实也都成了全国各大院校和公立医院护理事业的带头人。她自己,则于2002年成为盛京医院的护理部主任。

王艳梅,现为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是范玲的同班同学。王艳梅回忆,1984年全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1985年中国医科大学本科层次护理专业开始招生,1986年正式成立护理系。班里25个姑娘,和护理系的创建者们一起,从一桌一椅开始,建起教研室、实训室,开启了护理本科层次的学习之旅。“这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王艳梅介绍,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将护理专业教育列为中级专业教育,到1952年后取消了高等护理教育,再到1984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起起伏伏,时至1984年,终迎来春天。

1990年,与王艳梅毕业后被“强行”留在大学任教不同,范玲毕业后便被分配到盛京医院(医院时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入最难最苦的新生儿病房。从事儿科临床护理的12年间,她护理过胎龄不足30周的早产儿,也护理过体重不足10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998年开始,她先后担任婴儿室护士长及新生儿病房护士长。2002年,成为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并很快“转正”。

“那一代的很多护理人,成为科室带头人是偶然中的必然。”1985年,现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主任邓宝凤,已经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校毕业,进入北京老年医院(医院时名为“北京结核病医院”)工作。与同年进入大学读护理本科的范玲和王艳梅不同,邓宝凤当时的学历为中专,是北京老年医院代培(委托培养)护士。她当然也想象不到,38年后,在她的带领之下,医院在运用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做好老年综合征管理等方面竟作出了行业瞩目的开拓性贡献。

想法单纯,踏实工作,精研专业,这是与那一时代背景同步,范玲和邓宝凤等这一辈护理人朴素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护理工作就像是空气,看不见,离不开。”

在去年“512”护士节庆祝活动上,邓宝凤在讲台上说的这句话,引发了北京老年医院领导和所有护士的共鸣。邓宝凤回忆,其实这么多年,自己一直也想为护士这一群体进行一个概念性的总结,直到疫情发生后,身边发生的一幕幕,给了她这个灵感。

刚参加工作时,邓宝凤是个傻姑娘,反应慢,也不大能引起他人的注意。但她工作勤恳、认真、肯付出、不计较的劲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逐渐赢得了更多人关注。她每天早早地来到医院,帮医生整理好诊室。虽然不聪明但认真,虽然上手慢但掌握了一项技能就会发挥“稳定”,在多位前辈的帮扶下,邓宝凤很快成为了一病区的骨干,承担起以女患者为主的这一病区,更多繁重的护理工作。

“当时,结核病患者住院时间很长,情绪非常不稳定,很多患者还有生活困难。护士们每天要完成大量的药物治疗,特别是要完成大量的甘露醇加压输注,配合医生完成胸穿、腰穿和胸腔闭式引流,除此之外要经常与患者交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战胜疾病。”1992年,邓宝凤升任该病区护士长,工作7年后,正式进入管理岗位。

2003年,邓宝凤成为护理部副主任后不久,医院护理团队遭遇了严峻的考验:非典来了,作为主战场之一的北京胸科医院(北京老年医院),第一波便有数百重症涌入,当全北京市多路护理大军杀到,邓宝凤担起了重要的协调和指挥之责。

邓宝凤现在不想细数过往,但经历过这一次洗礼,她坦言对人生的很多事情都看淡了,甚至能更从容地面对死亡。也正因此,在2020年年初,响应号召,主动出战,在湖北“战场”上,医院派出包括一位总护士长在内的6名护理精英。临行前,邓宝凤讲,“不要怕,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心里有底。

范玲同样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考验,也同样是在成为医院护理部带头人的这一节点。和邓宝凤一样,虽然“心里有底”,对自己的团队有信心,但心疼部下总是有的。她的头发,就是在那段时间白起来的。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初起,动员令一发,盛京医院马上有1000余名护士报名,占了医院全部护士的1/3强。最终成行的,先后有9批,131人。其中,包括护理部副主任齐向秀,护士长7名,院级重症专科护士91名,出色地完成了相关救治任务。

“9次在路边送他们去机场,9次在隔离宾馆前迎接她们,所有人都泪流满面。”过往3年间,疫情反复,盛京医院组建了由2200名护士集成的4支应急队伍,多次驰援辽宁省内外多家医院;承担社会面核酸采集任务百余次,在2022年年底,再次与新冠疫情近身肉搏,倾尽全力,护理部选派486人次重症专科护士,完成院内多点位支援,重症专科护士一专多能的优势尽显。

“整整3年,护理人员承担的压力空前,职业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3月27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政策管理学院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学系创始系主任、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刘庭芳。在他看来,护理队伍,以女性为主,基于女性身上的善良、悲悯、细致等特质,以及因之产生的价值而设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护理事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交流和合作速度加快,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随之提升。但与之相对的是,一如既往地承担更多辛劳的工作,自身价值与获得上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等。如何更好关爱护士,是各公立医院管理团队当下和未来面对的重要课题。

不同阶段的不同价值

“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

2023年1月,国际护士会(ICN)发布了年度国际护士节主题。ICN主席pamela cipriano表示,该主题阐述了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改善全民健康过程中,国际护士会对护理未来的期望。公众需要从新冠疫情中吸取教训,并将其转化为未来的行动,确保护士得到更多保护、尊重和重视。要提升护士在政府、公众和影响医疗健康决策者心中的价值。

刘庭芳的观点,和国际护士会今年发布的主题暗合。

在刘庭芳看来,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讲过要“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但后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曾走过一些弯路,甚至出现人才断档的困境。所幸,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的不断引进,从推行责任护理到整体护理,护士在医院的地位不断提高正成为新的趋势。

刘庭芳表示,护理并非普通概念,其无论是在传统医疗还是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均为重要板块。平时大家会将“医护”相提并论,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一朴素的理念中,其实蕴含着科学性和引领实践的重要价值。随着医学模式从过去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心理、社会因素并重的新模式,尤其是“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后,中国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机构服务体系的优化,将新医改不断推向纵深,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均离不开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护士甚至是院长和医生的老师,在医院医技、行政和诊疗工作变革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刘庭芳强调。

“随着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的变化,医、护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范玲的观点与刘老先生的观点亦有契合之处。在她看来,医生和护士是两个独立的职业,有着各自的专业领域和专业优势。在“以疾病为中心”时期,患者和家属眼中,护士归医生管,从属于医生,护理工作依附于医生。但随着护理专业自身的发展,护士在工作中,逐渐参与诊疗计划。医护关系从最初的主从型、指导-被指导型,发展到今天的并列互补型模式,这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医护工分工的职业化要求,“动态互补”,并列平等、互相监督、紧密协同的关系将是未来常态。

不身在其中,不沉浸行业数十年,“局外人”,甚至身处规模化发展大环境下的医院管理者们,都难以深切理解护理行业内涵的变化,对护理人员工作和生活状态,也少有感同身受。

“曾一直被认为是辅助医生的助手,但当下的确到了重新被认知的时候。”王艳梅回忆,中国医科大学护理专业设立之时,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专门的教材,那就把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都学一遍,同时加上护理相关内容。王艳梅和范玲那一期学员,是中国医科大学第71期学员,共招25人。第86期时,开始扩招,一期学员达到60余人,之后逐渐扩容。在2021年达到高峰,招收了230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护士甚至是院长和医生的老师,在医院医技、行政和诊疗工作变革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刘庭芳 北京协和医学院 卫生健康政策管理学院 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学系创始系主任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

新一代护理人的觉醒

王艳梅现在还记得当年老师说的一句话,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名言:当你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她多年未变的QQ的签名仍是“铺路石”。在她看来,当年面对着她和范玲等这群十八九岁孩子的老先生们,很多当时到了退休年龄,但仍在为国家护理事业而尽心尽力。老先生们的愿望,是恢复护理高等教育的第一批学员们,能够借政策推动之机,探索出中国护理事业的一条新路,为更多后来者“铺路”。

前辈们怎么为后来人“铺路”?

“感谢护理团队和专科护士,你们是特别有战斗力的集体!”在2023年年初的全院大会上,当盛京医院院长孙思予在讲台上代表管理团队全体成员向护理团队鞠躬的那一刻,范玲再次泪目。

在范玲看来,医院近年间的护理水平提升和工作环境改善,有外因和内因推动。外因是政策,2011年为一个重要时间拐点:这一年,护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同年国家开始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岗位管理试点。两大改革,盛京医院均为试点医院。为此,医院成立了工作小组,院长任组长,将医院人力资源、后勤和信息中心等部门纳入,多科室联动;后者,实现了护士的能级设定,按岗位实际工作量和难度分配绩效。

所谓“能级”,范玲解释,医院在2011年开始实施N0~N4分级的护士岗位管理试点,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此前的护士和主管护士晋级,主要看年头和文章发表数量,改革后,怕累、不敬业,本该N4能级的主管护士,可被降级定为N3甚至N2级,而刚入职,本该N2能级的护师,因为专业技术进步快,同时获得专科护士证书的,可能很快被升为N3,二者绩效也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怪圈。此举,大大提升了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盛京医院护理改革的内因,是早在2005年便已进行了垂直化管理。范玲介绍,医院彼时此举,与管理团队锐意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密不可分。在概念上来说,护理垂直管理,是引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将护理人、财、物与责、权、利达到完美统一,形成独立但不孤立的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部、星级评比委员会及科主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以此大大提高护理管理效能。简而言之,是护理团队不再看临床学科主任们的“脸色”,拥有了最大限度的管理和绩效分配权限。

北京老年医院近年来培养了大批专科护士,以此应对越来越多元和高难度的护理需求。

除此之外,范玲表示,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近年间护理团队水平的提升,还得缘于2017年开始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工程,以及更早时候开展的护理品管圈、护理6S管理等品质管理工具的应用。不过,她强调,在践行这些工程的过程中,必须要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将各项工作落于实处,否则,“内外两张皮”,只能让护士们越来越累,而且得不到应有的价值感。

要成为什么样的护士

护士的累,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近3年。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各类医疗机构中,护士数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中国内地护士数量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01.8万人,较之2012年增长了1倍有余,增幅达到10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人数达到3.56人,医护比从2012年的1∶0.95发展到2021年的1∶1.17,比例倒置问题得以扭转。

但在以上表象之下,自2009年新医改至今,整体上来看,护士群体的生存状态、工作环境、待遇、晋升,以及幸福感等仍未实现本质上的跃升。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的目标。不过,这也仅为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最低医护比标准:在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0,医护比为1:4。

“和发达国家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在刘庭芳看来,当下,护理队伍增长到500万这一当量值得肯定,但真正实现全领域的高质量护理,实现更合理的护理资源配置,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因为,人数是固定的,人的精力、体力和专业训练都是有限度的。”他强调,如果将护理完全看成执行医嘱,那“床护比”显得没那么重要,但要真正体现护理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就要在护理队伍建设上,做更大的倾斜。此外,当下公立医院的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0%,但其中本科率又是多少?“不能脱离实际需要来谈人力资源配置,要持续加大力气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邓宝凤也认为,应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培养更多本科及以上学历护理人才,并使其迅速充实到医院护理团队,才能更好地推进医院整体发展。当下,很多中小体量的医院中,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占据了相当大比例,提升这一群体的护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邓宝凤回忆起自己当年在宣武护校学习的时光:护校就在宣武医院里,急诊楼对面。每天在二楼上课时,窗外会不停响起急救车的叫声。多数涉及临床实践的课,也都是对面诊室和病区的大夫过来上。每天下了课,邓宝凤常常偷偷跑去对面急诊楼里,站在大夫诊室门口一两米远的地方观望,内心充满好奇和憧憬。“现在的孩子们,缺少职业好奇心,与临床的结合也没有那时紧密”,邓宝凤强调。

在近几年的护士招聘过程中,邓宝凤加了一条比较严格的标准:要有爱心、面善、综合素质强。“长相不亲和的,我真的不想要,‘冷美人’成不了优秀的护士。护士是和患病的人打交道的,职业素养要求其实非常高,并不是‘服务员’。”

多年来,范玲一直有一个心愿,正式表达一下对中国医科大学的感谢:一是感谢大学对自己的培养;二是感谢大学为盛京医院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护理人才。当然,她强调,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冲着范玲本人来的,奔赴而来主要缘于个人的梦想和价值体现。

“90后这一代,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思维活跃,对新信息和新理念接受得快,但在踏实性和从一而终的职业态度上尚有不足。”王艳梅表示,护理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医学人文和综合素养课程的设置和更新,意在增强学生的职业品格,强化职业归属感和忠诚度。在她看来,护理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职业,有积累才有腾飞;“越忠诚,越成长”,这样的认知,除了全社会引导和大学教育,更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内化于心。

护理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医学人文和综合素养课程的设置和更新,意在增强学生的职业品格,强化职业归属感和忠诚度。

——王艳梅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团队建设的多维实践

针对记者“护士离职率”这一问题,范玲表示,相对于5%这一红线,盛京年均不到0.1%的离职率,全国少有。这与医院多年间护理大环境的营造,以及多项管理改革与创新息息相关。

在邓宝凤看来,很多医院的护士离职,也和编制难以放开、医生编制挤压护士编制,加之编制后面跟着的户口、福利待遇等有所关联。

盛京医院护士之所以有极低的离职率,与医院整体氛围营造,以及多年进行的多项护理管理改革有关。很多改革,走在了行业前面。

经过2004年的摸索,2005年,盛京医院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护理垂直管理模式;2006年,拓展了专科护士培养渠道,先后开展了重症监护、静脉输液、PICC、糖尿病护理、造口师等专科护士的培训;2009年,在国内首创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饮食营养指导师、用药护理指导师、康复护理指导师四类专科护士(“四师”)培养;2011年,实施了N0~N4分级的护士岗位管理试点;2013年,全面启动品管圈工作方法;2014年,启动了“护理—专科—特色”建设项目;2019年,完善关爱护士组织管理架构,建立磁性管理组、关爱行动组、网络平台管理组、男护士社团管理组4个小组,多维度、多层次地开展关爱工作,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同年,推行6S管理工具;2021年,则推行了叙事护理。

“历年来的改革,均因为医院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范玲举例,自2005年开始进行摸索,两年后,医院护理团队自行研发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软件,按工作绩效、岗位风险、岗位职责等合理分配绩效津贴,建立了较之以往更为科学、高效的护理绩效垂直分配体系。名为《大型公立综合性医院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的科研课题,先后于2013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开拓新路总是艰难的。”范玲回忆,当时最难的是打破科主任负责绩效分配这一制度,以及他们身上延续多年的“说了算”的“优越感”。当然,在医院管理团队的力挺之下,加之动的并非医生绩效,而是按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工作价值分配,改革得以顺利完成。正是始于护理垂直管理的成功实践,盛京护理学科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上,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10。

“中国护士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和群体战斗力。”2004年,刘庭芳从国外引入品管圈概念及管理体系,并首先应用于护理事业,在其后延展至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他介绍,至今,近20年间,在全国各地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中,已进行了10万余个项目的开展。研究型品管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超过概念诞生地日本。在实践过程中,护士团队成为领头羊,“没有她们的参与,中国医院品管圈不可能走向世界”。

刘庭芳表示,中国护理品管圈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10年,通过院内实践,以品管圈大赛等为抓手,医院护理环境不断改善,质量不断提高;后10年,随着这一工具的广泛应用,护士在医院的地位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得到历练,甚至可以做到站上讲台为院长和医生们授课,推动医院一改过往“自上而下”的旧有管理模式,关注“自下而上”,来自护理团队的声音。

1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检查常用药品和常备药品是盛京医院心脏外科、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护士赵晓换和同事们的日常操作。

2 多年来,仅在新疆地区,刘庭芳便率团队进行了5次护理品管圈实操指导。

3 盛京医院南湖院区第一、第四神外病区护士荆莉在辅助患者术后康复。

4 为推进护理团队能力提升,2004年,邓宝凤带领北京老年医院护理团队打响了护理体系的ISO9000认证攻坚战。

5 近年来,北京老年医院不断强化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培养。

“当下,因为有越来越多医疗、行政等科室的参与,运用品管圈这一工具的护理人员比例下降到50%,但绝对数一直在增加。这也将对医院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改善服务、控制成本等方面起到传统管理手段难以实现的作用。”刘庭芳强调。

“近年来,护理团队基本上拿了各类品管圈大赛的‘大满贯’。”范玲介绍,从开始实践至今,盛京医院的护理品管圈已从20多圈扩展到1000多圈。这意味着,护理在临床上已经发现并针对1000多个问题,利用相关工具和不断更新的制度和机制,对问题加以改善和解决。

同样在2004年,邓宝凤带领医院护理团队,进行了护理体系的ISO9000认证攻关。邓宝凤坦言,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项巨大挑战。挑战在于,这一体系的核心工作,是搞明白“组织技术接口”,“人对人”,“物对物”,实现“人、机、料、法、环”,即人员、设备、耗材、管理流程和诊疗环节多项流程的梳理与重塑。

“当时有人说,这项工程的完成至少要一年时间,但我们只用了半年。”邓宝凤回忆,自己那段时间几乎天天住在医院,带领护士们在各个科室之间来回跑。最难受的是,临床、后勤、医工等部门的人并不理解,“你们有病吧,来管我们?”

遇到问题找院长,在时任院长陈峥等班子成员的极力支持之下,项目最终得以完成。

在邓宝凤看来,其后多年运行的ISO9000质管体系建设,在推进医院护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职业理念提升,甚至护理科研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 北京老年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于广荣一直是个对自己严苛、对患者温柔的姑娘。

我们的护士 我们的未来

范玲刚到医院工作之时,身边的几乎都是中专生,都对她这个本科生的到来怀有期待。当然,不排除持有异样眼光者。对此,范玲的应对,是将专业技能做好。同时,在多个维度展现自己的实力:持续学习,两年之内写出5篇专业论文;因过于劳累患上甲亢,切掉部分甲状腺组织继续干;走上管理岗位至今,她从未休过一个“干部假”,几乎将所有时间,用于医院护理事业。就任护理部主任的第一天,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做一个不离一线、务实管理、专家型的行业管理者。她不希望医院护理团队全员再遭遇自己当年吃的苦,但她希望姑娘和小伙子们,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更清晰的方向。

“护理事业发展和团队建设,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邓宝凤在成为护理管理者之后,曾受医院指派,在奥地利从事2年注册护士工作,前往澳大利亚、日本短期研修。工作、研修期间,她吸收到的,包括DRGs、ERAS等先进理念,也包括护理人文和科研建设的新路径探索。在将这些理念融于工作中后,北京老年医院护理团队建设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近年间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北京老年医院在护理领域始终居于百强之列,医院的护理科研有了新的气象,蒸蒸日上。

“中国护理事业正走上快车道,护理质量也在稳定提升。只要坚定信念,不断创新,这一团队在未来将产生更大的价值。”王艳梅表示,近年来,中国医科大学重视护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培养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作为目标任务,不断创新。

“这是一个很努力的群体,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群体。”王艳梅强调,高等护理教育领域,国外百年走过的历程,中国仅用了40年。走过最初的迷茫,到中程的砥砺奋进,再到当下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护理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统一调配,兼顾公平。”在赣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戴辉看来,当下,医院护理团队的稳定是医院学科建设,甚至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将医疗和护理分开管理,应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他介绍,医院近年来床护比“卡”得比较死,进行护理岗位的分级是重要工程。此前,医院护理岗位设定了7个级别,但在对急诊和ICU护理资源进行优化后,无论是应对新冠疫情的战时状态,还是未来的科室护理资源分配,都有了新的参考。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专业技能之外,更多体现护理人的温度,这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绍华看来,公立医院的护理团队建设,强化医学人文培训是重中之重。将患者当作亲人而非形式上的关怀,中国护理人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应对未来,中国护理领域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刘庭芳对中国护理事业有着更多思考:一是推进“护工”这一职业向“护理员”方向转变;二是成立国家层面的护理研究平台;三是提升青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赋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借助新冠疫情3年带来的机遇,请进来走出去,让更多护理人员前往国外,进一步吸收国际经验;五是让中国的护理品管圈经验输出国门,为“一带一路”国家带去“中国经验”;六是持续加强中国护士的人文素养建设,以更好的服务,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中国南方一些医院护理管理和团队建设理念,已在向国际靠拢,护理品管圈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点上,京津冀等地的医院还存在一定差距。”采访的最后,刘庭芳特别希望记者与众表达他的这一观点。

“没有护理的高质量,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的高质量发展,就缺失了特别重要的一块版图。”部分被采访医院的管理者亦如此表示。

在刘庭芳老爷子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合影:某次品管圈大赛的讲台上,他和几家医院护理部主任的交流亲切自然。

2020年,就某一主题采访刘老爷子后,应记者要求,他发来配文照片。他问,“像80岁的人吗?”

80多岁的刘庭芳,四五十岁的范玲和邓宝凤、王艳梅,以及她(他们)所在医院的护士们,都在当打之年。

会越活越年轻。

猜你喜欢
护士医院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