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形式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2023-06-07 21:53李晋赵清杰刘婕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智慧社区

李晋 赵清杰 刘婕

摘 要:以北京市“双培计划”学生为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学院制定并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提高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包括通过加强新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多样化的师生学术交流、创建智慧社区助力学生科创活动、组建“双创”工作委员会强化创新育人机制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双培计划”;北京学院;新生教育;智慧社区;科创导师

北京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的二级机构之一,专门负责承接“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和“高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等北京地区高校访学学生培养工作,依托学校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每年承接北京市“双培计划”学生160人左右,其中,以理工科学生为主。所有访学学生均作为学校本科生的一部分,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统一培养,同时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予以个性化发展支持,制定并实施多项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培养高水平和高端技能创新人才的多形式培养措施。

加强新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鼓励新生树立远大抱负、勇于创新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学校非常重视这个环节。北京学院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第一价值追求,以培养国家和北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新生一入校就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尤其是新时代首都发展需要规划个人的发展方向,树立远大抱负、勇于创新,做“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聘请科创导师开设导论性讲座

北京学院在新生正式上课之前,会安排特聘的“双创”导师对来自北京市属高校的新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导论性讲座。例如:针对2022级的新生,开设了题为“积极参与科创活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导论性讲座,通过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条款,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支持政策。同时,利用新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简要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特别是近期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和需求,再展示往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取得的科创成果,列举其中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期调动新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并顺势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勤奋学习,积极申请“双创”项目,积极参加感兴趣的国内外科技大赛,有意识培养其统筹时间、勇于创新的能力。

组织多样化的师生学术交流,实时指导学生学习及科创活动

北京学院的学生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其中,理工科专业方向包括机器人制造、汽车工程、新型平板、智能感知、芯片设计与制造、自动化、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等,虽由北京学院统一管理,但其学业计划则分散在各专业学院并执行学校相对应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服从学校相对应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标准,又要考虑其生源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要求。学生个体在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与发展规划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学院解决的途径是组织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分组小型交流活动。

1.小范围讲座式交流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北京学院每年都组织多场次小范围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针对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学生,于2021年12月在北京书院地下社区妙创空间与相关学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交流的内容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需求,结合实例和导师的经验介绍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通过交流,使学生的问题在现场得到解决,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更深入了解,明确了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关注点。

2.灵活多样的课余交流

由于“双创”导师也是一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建立北京学院学生单独的微信群、i北理群等,“双创”导师既可以通过交流群解答学生问题,也可以利用课后时間在教室里解答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总而言之,采用各种交流手段对学生进行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科创项目和科创竞赛指导。同时,北京学院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总结会,学院领导与各专业“双创”导师一起,共同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寻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好的途径和方法。

创建智慧社区,助力学生科创活动

北京学院创建了智慧社区,专门开辟了服务于科创活动的科创空间以及学术交流的妙创空间。科创空间设施齐全,为满足学生的科创需求,里面有用于探讨问题的大白板、有丰富的书籍刊物、有做实验的器材设备、有多个供学生、教师讨论和备赛调试的空间。妙创空间可以容纳几十人进行交流活动,可以在这里举办学术讨论会、科创讲座和总结交流会。正是因为有科创空间和妙创空间这样的场地,才给学生们开展科创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保证。2021年,北京学院在此开展了“天擎·燃料火箭发射体验赛”,以清洁燃料作为火箭助推燃料,以趣味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2022年,开展“天行·智能车挑战赛”,以设计制作在特定赛道上能自主行驶且具有优越性能的智能模型汽车为任务,鼓励学生们组成团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们的钻研和创新热情。

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

北京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主要职责是:联系学校科协,建立科创竞赛信息交互渠道,发布各类科创信息,构建并不断充实北京学院科创信息库,帮助解决学生们的科创相关问题,策划安排科创相关活动,统计整理北京学院学生的科创经历和科创成果等,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提高学生的科技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致力于强化学生们的专业素养,扩大北京学院科创知识与技术的普及程度。协会参与了徐特立学院科技月的志愿工作以及挑战杯、“互联网+”、世纪杯等各种科创活动及竞赛,举办了“天擎”固体燃料火箭体验赛、汽车“智”造梦工厂和“天行”智车挑战赛等院、校级活动,承担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科创活动及科技竞赛的组织参与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组建“双创”工作委员会,强化创新育人机制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制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三全育人”导师在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科技前沿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北京学院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等创新性实践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北京高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质量,结合北京学院工作实际,组建了“双创”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来自八个不同学院的八位专业导师组成。“双创”导师为北京学院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训练、科创赛事指导、专业导论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如表1所示)。“双创”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委员们组织指导了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竞赛活动,并开展了一系列专业讲座,为培养学生科创兴趣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以北京学院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为例,2021年—2022年成功结题4个项目,新申报且正在进行中的部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

例如:“仿真人形机器人建模及越障行走功能实现”等项目选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项目申请过程中,由学生组长负责组建团队、任务分工及申报材料的撰写,经导师审批、专家评定后正式发布。从项目实施、中期考核到结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导师负责对遇到的技术、编程、财务报销等问题进行指导,整个过程按正规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这个训练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人员协调能力。对于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学生来说,整体上在算法、编程能力等方面有突出优势,但是对于工程系统体系了解需要增强。以智能机器人系列的竞赛项目为例,参加竞赛用到的不仅是算法和编程技术,还有对机器人系统知识的了解、对比赛平台和比赛规则的熟悉和掌握,而且还需要了解各种传感器、系统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参赛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查阅很多资料、学习多学科交叉知识及多种先进技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另外,每个赛项都需要团队合作,项目组长还负责小组内的分工协作、计划制定与查验以及赛后总结,这同样提高了学生的领导和项目执行与管理能力。

总之,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学院以北京市“双培计划”学生为中心,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提高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加强新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識,利用多样化师生学术交流机会实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及科创活动,创建智慧社区助力学生科创活动,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协会,通过建立“双创”工作委员会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和科创赛事指导,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德侠,陈薄,崔艳,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完善[J]. 北京教育(高教),2022(6):20-25.

[2] 杜函芮.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科研育人的动力机制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22(10):62-65.

[3] 张继明,马书君.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与责任调适[J]. 北京教育(高教),2022(9):36-39.

[4] 罗自荣,尚建忠,杨军宏,等. 创新能力培养新思路跨学科、主题式创新基地探索与实践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06-209.

(作者单位:李晋、刘婕,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学院;赵清杰,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智慧社区
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实现
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研究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智慧社区”的养老生活
以试点带动打造“智慧社区”助力居家养老
探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建设
关于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研究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
智慧社区之“RFID+手机”车辆身份识别系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