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下

2023-06-07 16:30李晶
散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肯辛顿游民法令

李晶

全美游民最多的城市大概是洛杉矶。四季如春的洛杉矶号称天使之城,两极分化的景象却令人心寒。很多地方你只能开车掠过,细看尽是残破不堪——老旧的矮墙印着狂躁的涂鸦,歪斜的站牌像是一百年未曾更换过,寒碜的帐篷连营数里,垃圾处处,“丧尸”横陈,简直——惨不忍睹!

前一阵因为疫情的缘故,好多流浪汉“鸟枪换炮”。疫情造成旅游空白,威尼斯海滩上游客锐减,闲置的空间增多,游民趁机抢入,纷纷离开桥洞和街边,在漫漫海滩搭建帐篷营。这样一来,原本属于洛杉矶乃至全世界的著名景点威尼斯海滩,眼见数百顶帐篷排起长龙,沙滩边或木板路上,一道特异的风景线出现了。

鸡犬不宁的日子,商店被迫关门,居民蜷缩家中,为求安生,远避注射器和卫生纸,远避烟气缥缈的熏染,哪个还敢再去海滨漫步? 昔日海风扑面,路不拾遗,海鸟落在脚边的浪漫,赏月观星的情趣,全成奢侈的梦想。这是否太不公平了?居民们联合起来向市府抗议:威尼斯海滩已经变成危险营地,流浪汉侵犯了纳税人的自由,要求当局采取行动。

当局了解事态的严重性:近期洛杉矶的游民已达历史最高数量,相比过去十年增至两倍,并且可能在未来四年内再度翻倍。然而目前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的临时住所数量实在有限,压力之下,2021 年7月29 日,洛杉矶议会终于通过一项法令:在一些公共区域躺卧或搭建帐篷是犯罪行为——这些公共区域包括学校、公园、图书馆、立交桥、地铁、桥梁、隧道等。凡拒绝遵守法令或阻碍市政人员执法者,将面临轻罪指控,并处罚金一千美元,或入狱监禁六个月。

法令堪称严厉,社区居民总算长舒一口气,可同时又不禁恻隐——这让那些无家可归者搬到哪里去呢? 他们又怎么交得起罚金呢? 对此,市长解释说:法令不是要惩罚无家可归者,而是为了促进公共安全和卫生。目前洛杉矶的流浪汉危机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因此政府有义务保持公共道路和设施的清洁,并保证公众的出行安全。

法令颁布,政府执法人员开到威尼斯海滩,一点点清理无家可归者的帐篷,其情景悲惨绝望自不必说。一位对法令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愤怒地接受媒体采访,说自己也有过那样露宿街头的经历,知道那种“看到太阳落山后却不知道要睡在哪里”的感觉有多沮丧:“我们市里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的无家可归人口有庇护床位,那这条法令是要让其他百分之六十一的人睡在哪里?”另一位议员也对此举持反对意见:“法令的实际意思,是在表明‘穷是原罪’的错误观念!……实际上,缺乏安置他们的社会福利才是公共安全的真正威胁!”

法令颁布的第二天晚上,被清理的流浪汉们集聚在市长家门前表示抗议,一些人留下涂鸦和标语,遭到警察驱赶。与此同时有媒体赶来声援,批评政府没有围绕经济适用房等进行政策改革,却将流浪汉露宿街头的行为定义为犯罪。网友对此反应强烈,纷纷吐槽当局:“如此赶尽杀绝的方法,只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政府没有建造廉价的公共住房或庇护所来收容这些流浪汉,简直毫无作为!”

有抨击者对照加州曾经通过的四十七号法案,重述其奇葩规定:凡在户外盗窃财物价值未超过九百五十美元的盗贼,警察即使将其捉住也只能释放。

这是不是太讽刺了? 光天化日之下偷盗价值九百五十美元的东西,只不过得到一张罚单,而无家可归者在外面睡觉却要被关进监狱!

作为全美最“作”的州,乱象丛生之际,忽然站出一位州长候选人Larry Elder——洛杉矶中南部长大的黑人、常春藤校法律博士,此人凛然高呼“拯救加州”的口号参加竞选,发誓要推翻“臭名昭著的四十七号提案”。他说,如果当选,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加州游民的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的问题,要建造具有成本效益的住房!

当然,誓言终归是誓言,谁知它日后能不能真的兑现,谁又知道那位“傲慢的、脱离现实的”现任州长何时才能被罢免?

一则视频恰好是在我们居住的圣地亚哥拍的:一个废弃的停车场里住着三十多个游民,他们看上去还都很整洁,因为眼下他们还有自己的车子可住。停车场里有慈善机构搭的就餐棚,生活设施较全,桌子凳子、餐具箱、饮水机、咖啡机、微波炉,每天有义工按时过来发放食物。不过这一天,美国大爷埃里克准备“改改口”,去附近的披萨店取来人家给他留好的橱窗样品,几个邻居在棚子里高兴地预备碟子叉子。

埃里克原是电脑工程师,几年前不幸烧伤,花光了所有积蓄,一下子从中产变成无家可归。另一位大妈玛利亚,去年刚离婚,甘愿净身出户,却租不起房,只能以汽车为伴,眼下勉强找到清洁工的工作,每天九小时,全年无休。她常常是劳累一天了仍要脱掉鞋子再进车里,干干净净躺下。不过因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入睡前,玛利亚先用衣服遮严车窗,再打开警报器,将胡椒喷雾枪放在枕边,这样就能在不法之徒侵入时第一时间进行反击……

除少数行为艺术的体验者,或“意义追求者”以外,这些“真游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危机故事,有道不尽的苦衷与隐情。

洛杉矶市长认为,房租和生活成本上涨,是游民增长的主要原因。他肯定是故意回避了排名第一的失业问题。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统计,截至6 月中旬,美国新增失业四十一万两千人。另则一消息说,去年美国的失业率从五十年来的低点飙升至百分之十四点八的高点——甚至在2020 年5月打破了“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

为何失业率如此之高呢? 分析人士认为,根源在于制造业日益衰落、畸形的分配结构,以及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等等。各种社会弊端不可抗,加之美国人血液里的超前消费观——“圆今天的梦,花明天的钱”,这是一直以来的社会常态。人们买东西无论芝麻西瓜一律刷信用卡,因此储蓄率超低,消费却雄居全球第一,一遇失业或其他遭际,房贷供不上,房租交不起,正常生活眼见变成明日黄花。

游民增长的另一大主因,不言而喻是毒品。如今,不仅在加州的几个大城市随处可见被注射针头和药丸污染的街区,连排的帐篷营里也躺着瘾君子。在纽约、底特律、波士顿、波特兰、芝加哥等地,也遍布着溃烂的“沦陷点”。

尤其骇人听闻的是费城肯辛顿大街。作为东海岸最大的毒品市场,肯辛顿如同“末日鬼城”,像蛇或青蛙到了潮湿阴暗处,瘾君子们在那里所有的感官全都张开,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均为全美“最低价”,于是处处上演“行为艺术”。

鉴于肯辛顿实在太过“闻名遐迩”,8月的一天,费城政府终于坐不住,也效仿洛杉矶威尼斯海滩的做法,对肯辛顿大街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在收缴了瘾君子们的各种家当后,警察将他们送到了城市的郊区。对此,肯辛顿街区的居民也是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清理只是浪费公帑,水过而地皮未见得湿,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卷土重来。

然而,以我的眼睛远观流浪汉,总觉得他们中很多人也并非很悲惨。比如在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对面的大草地上,常见有人斜卧着假寐,除了乱糟糟的毯子单子外,他们也会掏出手机长时间上网打游戏。在旧金山街边,帐篷外面逸散着烟气,几个蓬头垢面的老相识在互相问候、插科打诨,嘻嘻哈哈的样子看上去心情还很不错……

我脑中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往往是“点儿背不能怨社会”这样的冷言冷语——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朋友说:“也不能算无情。你知道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其实是‘主动失业者’吗? 人家很享受流浪啊,大美国就没有他们不敢去的地方,连白宫前边的长椅上也是照躺不误!天冷了,他们就想法子挤进庇护所。暖和了,结伙去占桥洞车站或者公园,反正人家压根没有工作的概念,压根就没有什么追求啊,意志啊,对未来既不信任,也不指望……”

朋友抱怨加州人缴税永远都是最高的,据说十分之一都拨给了流浪汉——那些人月月领救济金、粮食券,足够吃的了,你说说,对他们还要怎么宽容?

朋友叮嘱我出门口袋里记着放现金,不用很多,二十美元以内,以防万一。“他们从来不要食物,只要钱,你给了他们钱,他们立马就去‘赌一把’‘撮一顿’,真是没辙,嗨皮至上啊!”

她的一番议论,也恰好吻合了心理学专家对流浪汉的研究:游民中的一部分人有精神创伤,大部分人存在自身缺陷和不良习惯,基本上人生信念崩溃,完全丧失了工作热情和能力。

想起一段话,可能比“点儿背不能怨社会”更加“无情”——歧视,有时能变成社会的防腐剂;而消除歧视,很可能会带来全社会的同流合污!

日益增加(达五十六万之多)的无家可归者,真就成了“永远治不好的美国病”吗?

前日看到的一篇文章,似乎透出一些亮点——德州的休斯顿市长泰纳,对无家可归者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于洛杉矶、旧金山等地。泰纳认为:“让人们流落街头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这既不利于他们,也不利于城市。”

休斯顿实施的政策,被泰纳称为“严厉的爱”——市政府为流浪汉们建造了住房,成立了一个非营利伙伴联盟,同时游说州政府提供更多的精神健康和除瘾服务。与此同时,市长泰纳严格禁止公共露宿,并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活动,劝阻市民给乞丐施舍。结果令人惊异地奏效了:八年里,休斯顿的游民人口竟然锐减了百分之五十四!

我想,德州这座城市的突出示范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任何规模的城市都能够有效地减少无家可归者,只要通过一个“结合了同情心并合乎常理的执法策略”。

这里面的道理其实显而易见——政策太宽容了只会适得其反,“进步派”不断地消耗社会资源,照顾自暴自弃的人群,结果反而导致那群人数量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务之急应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觉得上述美好愿景基于合情又合理的法规,看起来大道至简,也令人心情大好。但愿类似的举措能够让那些迷茫懈怠、向着太阳挨冻的无家可归者就此得到温暖的家园。

猜你喜欢
肯辛顿游民法令
艺术收藏
乘风破浪的法令纹
入时邂逅
Audio Attraction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隐性游民
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的颁布、执行及其影响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治疗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走到哪蹭到哪的“网络游民”
只要1英镑!英国利物浦超低价甩卖“白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