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本可以一样

2023-06-08 20:57王聪
心理与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性取向表哥儿童

王聪

随着家长育儿观念的进步,性教育,特别是性别教育,在社会上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一些关于性别教育的社会新闻也时常成为热点话题。为庆祝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将以“性別教育”为主题,旨在提高公众对于儿童性教育的关注并促进认识,同时为读者朋友们提供有益的性别教育观念和技巧,助力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一位同性恋女孩的故事

身高1米73,清瘦的女孩晓露,顺直的黑发轻快地搭在肩头,皮肤白皙,五官精致,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也都是别人眼中“邻居家的女孩”。

晓露工作以后就长期居住在北京,突然有一天凌晨4点,她给母亲发微信说“妈妈我爱你”,简单聊了两句后,家人就再也联系不上她了,直到一周后她出现在了精神科病房—— 晓露说话很混乱:“人不能这么自私,我也想睡觉,我爱所有人,大家救救我”等。一会儿说让母亲去死,一会儿说妈妈我爱你;行为异常,见人就敬礼,说谢谢,拍别人的头,凭空比划;眼神发直,目光呆滞,显得很紧张;反复打电话给自己的一位女性朋友,说“丽,你快躲起来,不要出门……”

晓露已经住院了,诊断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经了解得知,晓露的发病基础是由于她的性取向与大部分人存在差异—— 她有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并且感情很好,在父母不知情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两个女孩相互支持着在北京打拼、生活,并且两个人在工作上也有了不错的成绩。

晓露三十岁了,禁不住父母的催婚,后来向父母坦露了自己的真实情况。晓露的父母对于女儿的情况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控制女儿,限制其与女友接触,让女儿摆脱“同性恋”的帽子,甚至和女儿的领导取得联系,让领导帮忙。晓露在持续一年多强烈的逼仄感下,终于无法承受,逐渐出现了疾病的表现。

她是这样长大的

治疗师追踪了晓露的成长经历:由于父母工作一直比较忙,她从小和表哥一起长大,很少穿裙子;头发会留得长一点,但是很少像其他女孩一样梳起来个小辫子,而是散在肩头。在父母工作忙碌的大多时间中,晓露都是跟着表哥还有表哥的同学一起,跟着表哥追、跑、玩枪战,跟着表哥一起打抱不平,帮助小朋友们。从小就觉得表哥特别酷,觉得自己要成为和表哥一样的人,渐渐地行为习惯都向表哥学习,变得多动、调皮,喜欢攀爬等运动,不愿意斯文地坐着,喜欢跷着二郎腿,倚靠着座椅才觉得够帅。

晓露也经常在跟哥哥们一起玩耍的时候讨论哪个女孩特别好看,晓露会说“我好喜欢那个小姐姐啊,好想亲亲她抱抱她”。还曾经一度看见妈妈的高跟鞋就扔到垃圾桶,说妈妈不应该穿这样的鞋子,太丑了,或者拿着高跟鞋握在手里,感觉像是枪一样比划着玩,“咚咚”模拟打枪的声音。晓露的父母从未觉察这一切的异样,殊不知如此的生活状态影响了孩子性别角色的建立,造成了其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是在人类童年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并发展健全起来的,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对自己天然性别的认同感。一个人是否能形成正确的对自身的性别认同,将对未来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性别认同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属性的重要步骤,与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感态度、常态的行为模式相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寻求认可、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随着社会浪潮的不断席卷,成年人身上的职业责任有时让父母职责无法喘息,但这对于孩子是特别大的丧失,父母的指导和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就像晓露,她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是缺位的,父亲也只是偶尔陪伴,使得晓露和母亲更是陌生的,心理是远离的,很少能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温暖,也很少感受到女性温柔的力量。母爱的缺失让孩子自我认可下降,强化了男性身份在生活中的出现,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性别角色。

这里还要引入一个概念—— 角色期待,是指在儿童建立与生物属性、社会身份、传统观念相符合的稳定状态之前,来自社会、家庭等环境中对他们的某种期望和要求。而在家庭环境中的角色期待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中晓露妈妈的工作更忙,晓露很少能感受到妈妈温柔细腻的照顾。因此晓露变得性格刚强、自理能力很强。而家里人则经常夸晓露真是个好孩子,像个男孩一样勇敢坚强。家长这样的夸奖从某种程度上是行为强化的一种方式,未形成系统观的儿童会在无形中感受到家人的角色期待。晓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男孩身份,从家庭的角色期待到自我角色期待,远离了自己的生物性别。

虽然性别认同是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心理学的观念更加关注社会环境对性别认同的决定作用,如果儿童时期认同符合自己的性别属性后,就会继发出符合自己认同性别特点的行为习惯、态度情感等。儿童的性别认同从3岁就开始逐渐建立,3~6岁是儿童性别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晓露性别认同的萌芽期,是父母长期不在家,跟着表哥“闯荡江湖”的威风时刻,对于表哥的过分依赖,让晓露认可男性的力量,这份认同使得她想要“同化”。

关注儿童性别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

好消息是,后来晓露恢复得很好,一直在门诊定期复查,情绪都比较稳定,仿佛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平静中。晓露的父母从最开始的绝对拒绝接受孩子的性取向,到现在不再干涉晓露的生活,他们的观念也在慢慢地转变。

性取向偏离常态对于很多人不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并且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这些都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变化中体现的。多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顺应孩子正常的生长曲线,做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事情。希望所有家长都可以重视儿童性别的家庭教育,用正确的教养方式,以发展孩子的天性为基础,在儿童性别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正确引导!

猜你喜欢
性取向表哥儿童
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配偶权问题研究
表哥来了(1)
表哥来了(2)
青蛙表哥
英格兰明年起看病先问性取向
时代性取向下的价值观培养:法治意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一本书的教训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