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3-06-10 00:12王钊涵李光杰
求知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高中语文策略

王钊涵 李光杰

摘 要:2019年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选文中,增加了革命文化选文的比例。革命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教好新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选文?本文探索了三种教学策略:“1+X”阅读教学模式与革命文化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对革命文化选文的文本解读能力;创设革命情境,开展沉浸式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统编本;革命文化;策略

作者简介:王钊涵(1998—),女,佳木斯大学。

通信作者:李光杰(1968—),男,佳木斯大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弘扬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统编本教材中革命文化选文的意义,在对选文题材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董成雄在《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一文中指出:“革命文化是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政治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对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路线和政治保障等进行的文化价值建构。”[1]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由革命文化凝聚而成,又反过来滋养革命文化,赋予革命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革命文化对高中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革命文化同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且明确指出革命文化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教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选文很有必要。

二、革命文化选文的新时代意义

从国家层面看,革命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代代相传的革命文化基因刻在学生的骨子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编选上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展现了当下时代所需要的品质,向学生传达了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宗旨,却能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的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这一项重要工作融入语文教学中,还有利于充分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从新课标和课堂教学层面看,将革命文化元素融入语文课程,既可以发挥其本身的育人价值,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现代化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核心素养,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例如,教材中的《“探界者”钟扬》一文为我们讲述了钟扬将自己的一生献身种子事业,展现了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懈探索。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可以体会到钟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而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革命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个人层面看,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材择选了一些中国革命进程中领袖人物、革命人物的作品,使学生在学习选文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走进作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把握以及为时代变革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例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向我们展现了青蒿素的发明过程。通过榜样人物价值观的引领,可以激发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新时代奉献的热情。

三、统编本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的体裁分类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选文具有文质兼美、众体兼备的特点。本文对32篇相关选文的体裁进行了归纳总结。详见下表(表1)。

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中革命文化选文体裁丰富,其中,小说类、通讯类、诗歌类居多,其他体裁相对较少。教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各个体裁的特点,梳理每篇革命文化选文的背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统编本高中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1+X”阅读教学模式与革命文化教学相结合

温儒敏教授在“全国统编教材与语文学科素养”讲座中阐述了“1+X”阅读教学方式。“1”即一篇文章,“X”即多篇文章,“X”是对“1”的进一步延伸和巩固。该模式能将单篇和群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践阅读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拓宽阅读视野[2]。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应用于革命文化选文中诗歌类、散文类、小说类文本的教学。在具体操作前,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一方面,教师要明确所教授“1”的主题情感,参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于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提示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影视片段,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师要寻找“X”资源,进行“X”拓展阅读。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为例,教师可以逐层分解课标中的教学要求,并精心研读教材,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内涵。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郭沫若的《天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1+X”阅读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本,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良好的群文阅读效果。

(二)提高教师对革命文化选文的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基础,教师只有充分熟悉文本才能顺利展开教学。文本解读中的“读”是对教师的潜在要求,而“解”是深层次的要求。“解”是在“读”的基础之上开展的。“读”是起点,强调对文本语言文字等基础知识的了解,而“解”强调对文本情感、意义等深层次的把握。因此,教师进行革命文化选文解读时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作为普通读者去阅读体验;第二,将自身文本解读的成果转换为教学设计,使其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对于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教师必须进行独特而深入的解读。针对以上提到的多种革命文化选文,教师应提前完成充分解读的工作。以对《拿来主义》一文的解读为例,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文本的指向性,正确把握文本多重价值中的核心价值。笔者认为,《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学生明白在面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时,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其次,教师应当深入解读,分析文本的层次性,梳理把握文章的脉络层次,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批判力量。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比较解读,体会文本的立体性。同时,教师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不能只局限于作品本身,还应当参考前人对作者创作意图的阐释以及对这部作品的评论等。例如,教师可以将《拿来主义的逻辑魅力》一文作为自己的备课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教师提升自身对革命文化选文的文本解读能力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三)创设革命情境,开展沉浸式语文教学

沉浸理論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种情境的全身心投入,进而进入一种沉浸状态[3]。革命文化选文通常更侧重于人物形象和情感,这类文章的学习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好引领作用,带领学生进行沉浸式语文学习。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教学建议。

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迁移,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将自己转换为文本中的人物,站在文本人物的角度来感悟。这样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感受文本人物的所思所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迁移时,可以利用VR(Virtual Reality)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先将所需要的革命场景导入VR系统中,让学生戴上VR设备,观看虚拟教学视频,从而获得深度体验。例如,在教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时,教师可以把五四运动的场景导入VR系统,让学生体验五四运动时,年轻人的那一股“狂劲”。这样的虚拟情境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站在诗人郭沫若的角度来感悟这首诗歌,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应当唤醒学生的革命情感,并且创设真实的革命情境,促使学生从文本沉浸学习转变为真实情境沉浸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革命传统作品有关背景的了解,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作品的认知。温儒敏教授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对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应当注重情境性,即提倡情境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情境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书面任务后,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将《沁园春·长沙》与橘子洲头景点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去橘子洲研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感受毛泽东当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可以将《长征胜利万岁》与四川雅安五条红色旅游路线相关联,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线,感受红军当年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等一系列革命壮举。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文本沉浸学习转变为情境沉浸学习。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革命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引导青少年对我国革命历史与现代发展形成清晰的认识,自觉抵制不良外来文化。教材革命文化选文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多方面了解中国的革命文化及其发展。语文课程能够在革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上发挥巨大作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教材编排的亮点和特色,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建议,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革命文化素养,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以文育人,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董成雄.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4):11-16.

崔丽梅,刘秀芳.基于学情的统编教材“1+X”阅读教学初探: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J].语文建设,2021(15):69-71.

蔡伟,陆依洁,李莉.走向沉浸式语文[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1):86-91.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