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教材活动设计的使用策略

2023-06-11 03:51高海燕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活动设计双减

高海燕

摘  要: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设置了活动设计内容,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即将单元知识融入活动中,这样学生会体验多种活动,借此掌握知识,发展多种能力。鉴于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为目的,以教材活动设计为依据,应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体验多种活动,包括课程导入类活动、角色扮演类活动、活跃思维类活动、情感交流类活动、体验实践类活动等,促使学生学有所获,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英语;活动设计;提质增效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进入“双减”阶段。在此阶段,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具体而言,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与英语相关的活动,顺其自然地进行听说读写,掌握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实现课堂学习的提质增效。传统的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教学方式单一,且以知识讲授为主,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立足英语学科特点,提出新的课程理念,如“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际上,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统称“教材”)设置的活动设计可以践行此理念。活动设计是以单元为基础,以英语知识为重点,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形式,契合师生教学需要的活动。活动设计贯穿单元教学或课时教学始终,容纳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便于学生在体验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掌握知识,获取技能,锻炼能力,发展英语核心素养,做到学有所得,增强学习效果。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以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为基础,精心创设多种活动,挖掘活动设计的价值,助力学生提质减负。

一、创设课程导入类活动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课程导入类活动,起到引导下文的作用。该活动的呈现方式有图片导入、问题启发、故事讲述等。一般情况下,该活动被应用于课堂开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预习单元知识等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夯实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基础。因此,在实施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程导入类活动创设相关活动,导入新课。

例如,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A部分设置了导入图片。图片展现了如此场景:学生在介绍各自的度假经历。本单元主要学习过去时的一般用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过去时,加之很多学生都有度假经历,为学习积累了经验。本单元内容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立足课堂教学起始环节,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围绕视频内容,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ere did these students go on vacation?What did they do?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细心观看,认真思考。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提到:They went to the mountains. They climbed mountains. 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追问:From now on,are the students in the video doing it or have they already done it?大部分學生提到已经做过。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尝试用英语介绍这些学生去了哪里度假。在讨论时,各组成员积极思考,踊跃表达。教师随机选择学生,鼓励其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相关词句,并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继续合作,总结过去时的结构。

如此创设课程导入类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初步学习新知,有利于进行深入探究,扎实掌握新知。此外,很多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听说练习,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增强了英语学习效果。

二、创设角色扮演类活动

角色扮演类活动是以真实情境为基础,以扮演不同角色为主要形式,依据教学需求和人物特点进行表演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综合语言、表情、动作等完整展现角色特点,由此顺其自然地提高知识内化和运用水平,增强知识掌握效果,强化多种能力。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因此,在实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特点和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创设角色扮演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实现学用结合,做到提质减负。

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Im watching TV.”Section A 2d部分设置了如此场景:Jenny和Laura在打电话,交流彼此正在做的事情。如此场景,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还便于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正在做的事情。于是,教师带领学生阅读Section A 2b部分的听力材料。在阅读时,学生会迁移生活经验,合理猜想缺少的内容,进入具体情境中。接着,教师组织听力训练活动。教师播放两遍录音。在播放第一遍录音时,教师要求学生了解听力材料的大意;在播放第二遍录音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填空,并核对答案。在如此活动中,学生做到了听思写的结合,切实了解材料内容,储备语言知识,同时锻炼相关的语言技能。随后,教师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角色扮演类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以听力材料场景为基础,为学生展现简易的手工电话。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扮演Jenny和Laura,进行对话练习。在练习时,学生踊跃参与,基于自己的语言储备,迁移生活经验,使用适宜的语言、语气、动作等展现真实情境。学生作好准备后,教师引导其上台表演。在学生表演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观看,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教师继续组织角色扮演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置话题,与他人进行电话交谈。在此次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中,学生开放思维,大胆想象,踊跃表达。同样,学生作好准备后,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表演。在学生表演时,教师从角色再现、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况,同时为其他小组提供借鉴,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如此创设角色扮演类活动,不仅使学生做到了听说读写一体化,切实掌握了英语知识,发展了语言技能,还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便于学生积极体验英语课堂教学,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三、创设活跃思维类活动

活跃思维类活动是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小组为形式碰撞思维,进行知识交流的活动。教材尤为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两三个活跃思维类活动。教材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3c部分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跃思维,获取知识,收获友谊。对此,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教材Section A 3c部分为抓手,创设活跃思维类活动,促使学生学有所获。

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 A 3c部分提出活动要求:Put some things into the teachers box. Then take one thing out of the box and find the owner. You only have two guesses!此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难度较低,可以使学生活跃思维,积极参与体验。基于此,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盒子,并让学生将各自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进盒子中。接着,教师将物品进行“搅拌”,打乱物品顺序,开启“寻物启事”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每次拿出一件物品,并向学生发问:Is this your ...?Whose is it?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给出不同的回答。此时,教师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并给予学生两次猜测机会。学生因此活跃思维,迁移生活经验,寻找证据,猜测物品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碰撞思维,获取更多交流的机会。在按照如此方式进行几轮活动后,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将有相近意愿的学生分为一组,引导他们进行小组活动。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个盒子,要求每个组员放入一件物品,随机选取,向他人发问。如此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支撑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表达,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思维水平。随后,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引导两个小组向盒子中放入不同的物品,就同一物品进行提问,最快找到物品主人的一组为获胜方。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体验活跃思维类活动,切实活跃了思维。在思维的作用下,学生迁移课堂所学,积极表达,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思维水平。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强化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创设情感交流类活动

情感交流类活动是学生在系统掌握新知后,体验多种形式活动,达成情感表达与诉求的活动。在体验情感交流类活动时,学生不仅可以综合运用英语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形成文化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水平。对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结合学生学情创设情感交流类活动,促使学生学有所获,实现提质减负。

仍以“Im watching TV.”这一单元为例,教材Section B 2b部分呈现了一篇文章,介绍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划龙舟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借助多种途径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围绕文本内容制作微课,直观展现文本场景。在课堂上,教师先播放微课,直观再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学生观看时,教师提出有关问题:Which traditional festival is the video content?What holiday customs does the video show?How did these traditional customs come about?What is the connotation?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边观看边思考,建立良好认知。播放微课后,教师给予学生短暂的时间组织语言,书写观后感。接着,学生毛遂自荐,轮流读出观后感。有的学生说:The video introduce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clude rowing dragon boats and eating zongzi. These traditional customs are related to Qu Yuan,a great patriotic poet in China. 立足學生讲述的内容,教师进行简单总结。

学生分享观后感之后,教师和他们一起回归教材,观看Section B 2b部分的活动内容。教师结合具体语境,向学生提出以下系列问题:When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What are Zhu Huis mother and aunt doing?What is dad doing?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借助具体语境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学生自读文本内容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学生轮流介绍端午节文化内容,由此丰富知识储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随后,教师组织展示活动,依据各组展示内容进行点拨,助力学生完善认知。教师把握课后时机,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制作端午节文化板报,此活动具有开放性,学生在体验活动时开放思维。利用多种方式获取与端午节文化有关的内容,并进行灵活应用,借此增强文化认知。

在体验情感交流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丰富了传统文化储备,还建构了良好的文化认知。与此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合作意识,激发了英语学习欲望。

五、创设体验实践类活动

体验实践类活动是以回归现实生活为目标的活动。英语学科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回归生活时,学生会借助生活现象获取更多英语知识,同时可以灵活运用英语知识锻炼语用能力。因此,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以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为抓手,以现实生活为归途,创设体验实践类活动,促使学生走进生活,灵活应用课堂所学,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时,教师带领学生体验多种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如“get up”“take a shower”“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等。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应用课堂所学了解他人的日常作息情况。教材Section A 3c部分设置了一份调查表,旨在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与小组成员互动,相互调查、了解彼此的日常作息情况。于是,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教材活动设计内容,教师在课后阶段创设体验实践类活动——调查活动。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利用课余时间,使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彼此的作息情况,如“周末的起床时间”“运动的时间”“吃晚饭的时间”等。在调查结束后,学生完善表格内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梳理表格内容,撰写小短文,介绍他人的作息情况,由此做到学用结合。

综上所述,有效创设各类活动,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英语课堂。在体验不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地掌握英语知识,锻炼语言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要依据“双减”政策目标,依据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为依据,发挥教学智慧,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做到学有所获,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蒋巧玲.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三点”优化策略的探究[J]. 英语教师,2018,18(2).

[2]吴文娴.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23(5).

[3]顾小群. 初中英语活动设计的可视化路径分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21(18).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活动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