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的专项特征及训练应用研究

2023-06-12 09:54王俊丰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

王俊丰

摘 要:武术兼具技击、运动和文化的三重属性。散打是中国传统运动与现代运动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融合中国传统与现代体育的理念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格斗文化。武术散打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专项特征的研究,在明确其专项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武术散打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武术散打;专项特征;训练应用

1 散打的动作要领概述

与泰拳、空手道、拳击等项目相比,散打的主要特征是快、准、狠。所谓“快”,就是要有极快的速度,运动员要有极强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灵活多变。与此同时,散打中的腿法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打法,要求运动员必须迅速做出反应。“拳似流星”“发腿如箭”都是用来形容散打技术的。所谓“准”,就是在运动员的进攻中,要有精准的动作,能够快速打中对手,不拖泥带水,利用身体的适当力量迅速地击中目标。所谓“狠”,就是要运动员有足够的力量,在出击时,运用全身力量来提高胜率。如果运动员力量不够,则既不能震慑对方,也不能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反而会让自己的攻击落空。

2 武术散打的专项特征

“专项特征”是指在专项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环节、过程和因素,是区分不同运动项目差异的主要指标。所以,对专项特征进行界定与精炼,既可以充实相关运动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对专项训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散打运动的专项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2.1 主要能量供给系统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明确指出:每轮比赛实行三局两胜,一局比赛时间为两分钟,间隔休息时间为一分钟。在短短的两分钟散打时间,对抗是动静结合的,双方时而对攻,时而拉开距离,时而调整策略,时而寻找机会。所以,散打运动员的能量供给体系被视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无氧锻炼和1—2分钟的有氧锻炼。在竞技体育中,除了局间的休息,运动员的进攻和防守常常是随机的,一旦进入攻守阶段,运动员的机体就会进入无氧状态。故而,单纯的有氧、无氧训练对武术散打项目的竞技水平提升效果都是微乎其微的。在武术散打比赛中,“攻防打点”的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的。在兩分钟的比赛中,有氧和无氧的能量转化是非常明显的。

2.2 比赛规则所确定的获胜要素

规则是技术的引导,在规则中找到获胜的关键因素,可以极大地提高专业训练的针对性。武术散打是以“点数”为评判标准的竞赛,裁判将依据选手在比赛中的拳、腿、摔等动作的表现进行加分或扣分。所以,在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点数”是最重要的。因此,如何运用技巧和战术来获得点数成了教练员在进行专业训练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明确指出“方法清楚,击中明显”的原则,要求裁判员基于该原则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执行进行评分。所以,清晰的打法显然是获得积分的关键。在武术散打比赛中,运动员的姿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双方交手,动作变化之间,运动员的位置会出现一定的偏移,这就导致了“方法清楚”与“击中明显”需要在移动中完成,因此策略的施展也受到位置变化的限制。

2.3 武术散打的主要技术

散打的技术融合了拳击、摔跤和跆拳道三者的所长,即包含“拳法”“摔法”和“腿法”,与此同时,散打还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因此,与拳击等运动相比,散打的技术结构更加复杂,技术规范的定义也比较模糊,需要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在武术散打技术应用上,历来重视“远踢、近打、贴身摔”,这不仅是武术散打技术的重要特点,更是武术散打技术特点的突出体现。在复杂的技术架构下,武术散打的特殊训练不能只限于练拳、练腿,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即以“拳”“腿”“摔”为主要技术的体系。除了“拳”“腿”“摔”等构成技术结构的核心外,武术散打的步法、防御系统也应当被纳入技术结构。

2.4 武术散打项目的特殊性

2.4.1 戴拳套

拳套起源于拳击运动,它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拳击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武术散打是以拳、腿、摔为一体的搏击运动,自项目开始普及以来,拳套就被列入了散打的装备范畴。拳套不仅能起到保护双方选手的作用,还能增强比赛的观赏性。

2.4.2 按体重分级对抗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将运动员的体重划分为12 个级别,体重处于同一级别的运动员进行较量,这极大地提高了比赛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公平等级制度下,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由于自身的先天条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技战术风格。在比赛中,运动员的移动速度越快,技巧也就越灵活,而且很少会被击倒。运动员必须要根据比赛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攻击力和防御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比赛的要求。

2.4.3 强调“快摔”

在散打中,为防止两人长时间纠缠、拉扯等,造成观赏性差的现象,《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明文规定,两人身体接触时间超过两秒,无法有效实施摔法时,裁判员必须暂停比赛。武术散打中的摔法必须做到快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快摔”技术的运用需要运动员有很高的技巧,并具备技巧的掌握和转化能力。就拿接腿摔来说,如果“接腿勾摔”不能奏效,那么就必须迅速地做出“别摔”的动作。所以,为了适应武术散打竞赛的要求,运动员必须按照“快摔”的标准进行专项训练。

3 武术散打的训练应用

3.1 优化“信号沙包”的整体性训练

“技术”是“体能”的表现,“身体”是“技术”的内部基础,二者不可分割。所以,从项目的特殊性出发,对运动员进行整体的技术设计和身体素质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必须从武术散打专项测试和专项特点的角度来设计测试内容,以提高其针对性,同时兼顾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训练手段越来越成熟,可以通过机械力来测试运动员的出拳力量,也可以通过仪器来提醒运动员,检测运动员的各项能力。所以,可以根据训练需要,在沙袋的各个侧面安装不同的信号灯,让运动员在沙袋周围不断地走动,并根据信号灯的指示,进行打击。这种设计不仅能锻炼选手的灵活性,还能锻炼选手的反应能力和打击能力,同时还可以是选手在日常训练中锻炼身体和提高技术。而要想体现出这场比赛的结果,就必须有信号上的平均值。除了单一技术动作的强度外,还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的信号,让选手在一段时间内做出判断,并快速地做出与信号的接触,以此来衡量选手在极度贴近真实情况下的综合打击技术和力度,从而计算出其平均击打强度。可以通过人工调节信号的方向、时间、次数和数量,使信号能够适应不同的技术风格。优化后的信号沙包可用于短时、多频、随机的多方案动作训练。

3.2 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

武术散打的能量供应体系具有特殊性,散打活动中是高频、快速、不可预知的能量转换。在两分钟的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多次的无氧供能,而且这种消耗只能维持几秒钟。所以,在武术散打的特殊训练中,要提升运动员的高频、快速无氧呼吸能力。教练员在指导散打选手进行训练时,一定要掌握好这一点,即在日常训练中,要让运动员适应能量供应的特点。同时,这种特殊的训练对教练员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教练必须要始终跟在运动员的身后,通过口令来控制运动员高强度的呼吸频率。比如,在运动员进行沙袋训练时,教练可以选定单个固定动作,将动作的周期控制在几秒之内,在教练的口令下,运动员必须保持“格斗架”的姿势以快速地做出反应。又如,武术散打在进行特殊的身体锻炼时,可以采用两分钟的原地或移动的空击练习,但不限定具体的内容,而是让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设计进攻和防守的动作。但在听完教练的指令后,运动员要用最大的力量和最大的速度进行5—10 秒的进攻,在教练叫停后,再恢复到有氧運动的技术、战术设计状态。两分钟一组,教练可以安排几个小组,但在两分钟的时间里,教练要根据情况,设计“开”“停”几个动作,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可以灵活调整动作。所以,从能量供给特性的观点来看,教练员在进行训练时,应抛弃大量的体验式教学,而应采用与能量供给系统特性相适应的训练模式。

3.3 设计多方位变化训练计划

在武术散打中,运动员的动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比赛中,步法、技巧和战术变化都十分灵活,要做到“方法清楚”“击中明显”,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训练中,运动员若没有掌握快速变化的技术,没有充足的战术的攻守练习,就很难发挥出个人的技术和战术。但是,目前在武术散打专业训练中,教练对灵活性的关注度明显不足,认为只有原地的技术和身体锻炼能够满足获胜要素的需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武术散打中的步伐和动作的改变都是非常迅速的。比如,后退步、低鞭腿、高鞭腿,并不是简单的原地后退和踢出一脚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移动、改变位置,才能得到明显的效果。

武术散打选手通过“打靶”等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是不可能直接转移到实战中的,必须要通过选手之间的相对位移来进行连接,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功力”逐渐融入比赛。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比赛中的竞争机制,必须在原地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技术动作训练。例如,在进行“鞭腿”打靶训练时,运动员只进行单方向训练,很难适应对方的移动,这时,教练就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设定相应的指令。“一”代表着运动员快速、多个方向的移动,“二”代表着左下的鞭腿,“三”代表着右上的鞭腿,“四”代表着向左或向右的鞭腿,“五”代表着缓慢、多个方向的移动。在原地鞭腿的基础上,运动员在教练的指令下可以进行相应的步法和动作训练。通过对口令的随机切换,可以使运动员迅速适应竞技体育中“运动、多向变换”的特殊特点。而且,随着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在原地、缓慢移动的情况下,技术和战术训练的需求也会逐渐降低,只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让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得到持续的提高。就像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竞技水平越高(比如世界冠军、世界纪录),这种精确和偏差的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高水平的武术散打运动中,教练员若不能正确地认识方位变化的影响,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训练任务的偏差。

3.4 重视训练中的人文关怀,强调训练内容的特色

武术散打的专项训练,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很少涉及体育项目中的人文精神。由于缺乏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导致武术散打陷入了“众说纷纭”的窘境。当前,社会各界对“散打”缺乏中华特色的说法更是屡见不鲜。中华武术是一项秉承中华优秀文化“点到为止”和“尊重生命”理念的运动,它的比赛方式和西方的格斗方式有些相似,但它的整体技术是以“点数取胜”为基础。

针对上述问题,武术散打运动必须在训练中增加并强调人文关怀、文化内涵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教练专业的培训方案和中华武术情结的推动下,武术散打选手很有可能在各种比赛中运用其特色和战术内容,增强其在格斗项目中的文化特色。另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对技术的精髓进行归纳和提炼,以便更好地达到技术规范。通过对技术的归纳和提炼,就能掌握技术的结构和内容,进而明确技术规范,提高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振兴. 武术散打项目推向奥运会战略背景下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解读[J]. 中华武术,2023,(1):65-68.

[2] 陈霄. 散打运动的力量特点与训练方法[J].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2022,(24):25-27.

[3] 林才. 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武术研究,2022,(12):46-49.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
散打运动员赛前唤醒状态的研究
浅谈武术散打情绪控制方法与心理分析
武术散打对大学生人格健全培养研究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的探究
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中腿法技术运用的调查研究
黄石市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融合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武术散打课的有效教学解析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