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强度对林下幼龄油茶生长的影响

2023-06-12 10:02邱伟清徐志恒翁振明缪国俊朱旭华
林业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长量存活率

邱伟清 徐志恒 翁振明 缪国俊 朱旭华

摘要:  为探索低产油茶伐除更换良种技术,以1970年用实生苗造林的普通白花油茶林和培育2年的长林无性系嫁接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 30%、50%、70% 3种砍伐强度和不砍伐4种方式,比较不同砍伐强度对林下油茶苗存活率、生长量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50%的砍伐强度效果最好,与不砍伐的对照比较,存活率造林后第一年增加3.19%,第二年增加7.98%;新梢生长量造林后,第一年增加22.76%,第二年增加61.80%;每株开花数量增加18.62%,开花率增加30.55%。由此可见,在低产老油茶林分批更新改造过程中,50%的砍伐强度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产油茶林;  砍伐强度;  存活率;  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 79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3)02 - 0010 - 04

Effect of Cutting Intensities on the Growth of Young

Camellia oleifera under the Forest

QIU Weiqing1 XU  Zhiheng2 WENG  Zhenming1 MIAO  Guojun1 ZHU  Xuhua2**

(1.  Ecological Forestry Development Center of Suichang County,  Zhejiang Suichang 323300;

2.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 of Suichang County,  Zhejiang Suichang 3233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chnology of cutting and replacing improved varieties of low yield Camellia oleifera, the ordinary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planted with seedlings in 1970 and the Container Seedlings Grafted by long forest clones cultivated for two year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tting intensities on the survival rate, growth and flower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lings under the forest were compared by using four cutting intensities of 0%, 30%, 50% and 7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0% cutting intensity had the best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ithout cutting, the survival rate increased by 3.19% in the first year and 7.98% in the second year; The shoot growth increased by 22.76% in the first year and 61.80%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afforestation; The number of flowers per plant increased by 18.62%, and the flowering rate increased by 30.55%. Therefore, 50% of the cutting intensity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production of low yield o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in the process of batch regeneration.

Key words low yie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cutting intensity; survival rate;growth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國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具有2 000 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1 - 2 ],其原生态的山茶油,能与世界上公认最好的植物油脂“橄榄油”相媲美;1960~1970年以前种植的油茶产量低、效益差[ 7 ] ,为此有关专家从1980年初期,开展了油茶品种的选优工作[ 3 ],到2000年以后在油茶产区推广种植[4 - 6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针对产量低、效益差[ 7 ] 的老品种油茶,袁昌选[ 7 ]等提出采用品种改良措施,在改良中研究较多的是高接换冠技术[ 8 - 10 ],该技术工序比较复杂,成本较高,难以推广;而简便、易学、成本低、林农容易接受的砍伐老品种更换新品种的方法,研究甚少,仅对砍伐强度与老油茶林产量之间的影响[ 11 ]和老油茶林砍伐方式与良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12 ]进行了研究,而老油茶林砍伐强度与良种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试验通过老油茶林砍伐的不同强度比较更新种植的良种幼苗生长量变化,探索出一套既能适应油茶幼树快速生长,又能减少油茶产量损失的砍伐强度,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浙江省遂昌县地理坐标为28°13′~28°49′ N,118°41′~119°30′E,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9 ℃,极端最低气温-9.7 ℃,极端最高气温为40.1 ℃,>10 ℃的气温273天,积温5 653 ℃,平均无霜期250天,年均降水量1 510 mm。试验林地设在金竹镇古楼村,土名坟垵下山场(表1~表2)。

表1 林地基本情况

表2 土壤养分

1. 2 试验材料

试验更新油茶苗木采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选育的长林系列3、4、40、53号等品种,培育的2年生无性系嫁接容器苗,平均苗高50 cm,平均地径0.5 cm,选择叶、茎、根部无病虫害的植株。

种植肥料为浙江浩丰施特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含磷量≥12%的“三汇”牌钙镁磷肥,遂昌绿金有机肥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质含量≥60%、N∶P∶K=7%的“绿金”牌有机肥。培育肥料为九江“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N∶P∶K=17∶17∶17、养分含量≥51%的“心连心”牌高塔纯硫酸钾型复合肥。

1. 3 试验方法

1. 3. 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砍伐30%(A)、砍伐50%(B)、砍伐70%(C)、不砍伐(CK)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共16块长方形试验样地(面积15 m×20 m)。

1. 3. 2 种植与管理

根据试验设计要求,2018年冬,开始砍伐低产老油茶树,然后在无油茶树桩的地方挖60 cm×60 cm×40 cm的种植穴,每穴施钙镁磷肥250 g,有机肥5 kg,株行距220 cm×300 cm,处理A种植450株/hm2 ,处理B种植750株/hm2,处理C种植1 050株/hm2。于2019年2月底前完成造林工作,造林当年9~10月进行松土施肥,每株施0.05 kg复合肥;以后每年4月和10月抚育施肥2次,每次施复合肥100 g/株,施肥要求离幼苗根部15 ㎝开沟施肥,沟深10 ㎝左右。保留的老油茶林结合垦复施复合肥500 g/株。

1.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造林当年(2019年)和第二年(2020年)的10月份按照试验设计调查活苗株数和死苗株数,计算存活率,存活率=(总株数-死亡株数)/总株数×100;并用200 cm钢卷尺测量最长新梢长度。调查造林第二年(2020年)油茶开花株数、无花株数,计算开花率,开花率=(活株总数-无花株数)/活株总数×100;计算每株开花数量,取开花株数的平均值。采用DPS软件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砍伐强度对油茶造林存活率的影响

砍伐老油茶林强度不同,每个试验区中的造林存活率也不同,造林后第一年最高的达到94.69%,最低的为91.50%;第二年最高的达到91.48%,最低的为83.50%,为了检验不同砍伐強度对油茶造林存活率的影响,将油茶造林存活率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表3)表明,两年都是砍伐强度在50%时的油茶造林存活率最高,第一年为94.69%,第二年为91.48%;没有砍伐直接在林下种植的最低,第一年为91.50%,第二年为83.50%,两者比较,砍伐强度50%的存活率第一年增加3.19%,第二年增加7.98%,而且,砍伐强度>50%,或者<50%时,油茶造林存活率均开始下降。经多重比较,第一年4种处理间油茶造林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值>0.05),第二年3种砍伐强度之间油茶造林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与没有砍伐直接在林下种植之间的油茶造林存活率却存在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砍伐强度不同的林下种植油茶,其油茶造林存活率是不同的,50%砍伐强度的造林存活率最高,可在低产老油茶林分批更新改造过程中推广应用。

表3 油茶存活率分析

注:①表中处理栏横向的A表示砍伐30%、B表示砍伐50%、C表示砍伐70%、CK表示不砍伐;②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2. 2 不同砍伐强度对油茶幼林新梢生长的影响

为比较不同砍伐强度对油茶幼林新梢生长量之间的变化,现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由表4可知,与对照相比, 3种砍伐强度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油茶幼林新梢的生长量,幼林新梢生长量最高是砍伐强度50%的,第一年平均达到8.63 cm,第二年为14.40 cm;最低的是没有砍伐直接在林下种植的,第一年平均达到7.03 cm,第二年为8.90 cm,两年的排序均为砍伐强度50%>砍伐强度70%>砍伐强度30%>没有砍伐。第一年砍伐强度50%比砍伐强度70%的新梢长度增加1.17%,比砍伐强度30%的新梢长度增加13.85%,比没有砍伐的新梢长度增加22.76%;第二年砍伐强度50%比砍伐强度70%的新梢长度增加2.84%,比砍伐强度30%的新梢长度增加8.27%,比沒有砍伐的新梢长度增加61.80%。

表4 不同砍伐强度对油茶幼林新梢生长量分析

经多重比较,种植第一年的新梢生长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第二年砍伐强度50%和砍伐强度70%与没有砍伐之间新梢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砍伐强度30%的与没有砍伐之间新梢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强度砍伐低产老油茶树对新栽油茶幼林新梢生长量的差异,种植当年表现不明显,从第二年开始,才明显地表现出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是砍伐强度50%和砍伐强度70%的表现最好。所以,在低产老油茶林分批更新改造过程中,这两种老油茶树的砍伐强度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 3 不同砍伐强度对油茶幼林开花的影响

从开花株数比例和每株开花的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油茶栽培的经济效益,由于2年生的油茶嫁接苗在种植第二年就开始开花,现将4种不同砍伐强度种植2年的油茶幼林开花株数的比例(开花率)和每株开花数量进行整理分析。

表5 不同砍伐强度对油茶幼林开花影响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每株开花数量随着砍伐强度增加而增加,砍伐强度70%的开花数量平均为2.6朵/株,没有砍伐的1.88朵/株,比没有砍伐的开花数增加38.30%,比砍伐强度30%的开花数增加19.27%,比砍伐强度50%的开花数增加16.59%。经多重比较,砍伐强度70%与没有砍伐之间每株开花数量达到极显著差异,而与砍伐强度30%和砍伐强度50%及没有砍伐之间每株开花数量差异不显著。

从开花率看,砍伐强度50%的开花率最高,达到82.36%,比没有砍伐的51.81%提高了30.55%,依次排序为砍伐强度50%>砍伐强度30%>砍伐强度70%>没有砍伐。经多重比较,3种砍伐强度与没有砍伐之间的開花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3种砍伐强度之间的开花率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 1 结 论

砍伐强度30%、50%、70%下种植的油茶幼林,除每株开花数量为70%的砍伐强度最好外,其余的存活率、新梢生长量、开花率等,均是50%的砍伐强度最好,较对照(砍伐强度0)存活率第一年增加3.19%,第二年增加7.98%;新梢生长量第一年增加22.76%,第二年增加61.80%;开花率增加30.55%,虽然70%砍伐强度的每株开花数量比50%砍伐强度的增加17%,但是,据郭小华等[ 11 ]研究,砍伐强度70%时比砍伐强度50%时老油茶林单位面积产量损失可增加至35%左右,所以,林农不容易接受。因此,在低产老油茶林分批更新改造过程中,50%的砍伐强度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3. 2 讨 论

根据油茶为强阳性树种[ 14 ]的生态特性,林下阳光照射条件越好,就越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但本试验结果,仅有每株开花数量这一个因子随着林地光照机会增多,开花数量增多,其他3个因子却是砍伐强度50%时生长最好,在砍伐强度>50%,或者<50%时均开始下降。分析原因,可能还是与林地内阳光照射有关。首先,从存活率和新梢生长量看,砍伐强度30%的和砍伐强度0的,由于林地中老油茶树保留的数量偏多,幼苗所受阳光照射时间变少,直接影响移栽苗木的正常生长,促使苗木存活率下降,新梢生长速度缓慢;砍伐强度70%的,遮挡光线的老油茶树偏少,林地内阳光照射面积广,油茶幼林冠幅小,土壤中水分蒸发量相对会大些,造成苗木因在生长过程中持续缺水而影响移栽苗木的正常生长或死亡;其次,从每株开花率看,也可能与林地内光照时数有关,没有砍伐的,林地中幼苗的阳光会被原来的老油茶树遮挡,幼苗受阳光照射时间较短,光照不足影响花芽分化。砍伐强度70%的,遮挡阳光的老油茶树比被原来减少,幼苗获得的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有利于花芽的正常分化,此研究结果与唐昌贻[ 12 ]、谢培庚[ 13 ]、贺桂先[ 14 ]等研究结果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  中国油茶[M].  第2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1 - 4.

[2] 郑道君,  潘孝忠,  谢良商,  等.  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5, 33(1): 131 - 135.

[3] 杨承荣,  杨正怀,  严明先,  等.  长林油茶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J].  林业实用技术,  2011(3): 22 - 24.

[4] 曹永庆,  姚小华,  林 萍,等.  ‘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优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9): 7 - 11.

[5] 李永泉,  李远平,   蔡坚,  等.  油茶优良品种在广州的早期生长表现[J].  广东林业科技,  2010, 26(6): 49 - 54.

[6] 杜洋文,  邓先珍,  周伟国,  等.  油茶长林品种引进及综合评价[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28(3): 96 - 100.

[7] 袁昌选,  王孜昌,  杨芹,  等.  优良品种在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中的作用及优良度评价[J].  种子, 2016, 35(8): 88 - 90.

[8] 贾代顺,  陈福,  卯吉华,  等.  云南高原山区油茶高接换种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9, 48(3): 78 - 83.

[9] 彭佳龙,  郑永祥,  史小华.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J].  浙江林业科技,  2012, 32(2): 57 - 59.

[10] 罗健,  谭晓风,  袁军.  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及生长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4): 42 - 44.

[11] 郭小华,  钟子龙,  严志伟,  等.  低产老油茶林品种置换技术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20, 47(1): 46 - 48.

[12] 唐昌贻,  毛云飞,  叶金水,  等.   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之砍伐方式研究[J].  南方林业科学,  2021, 49(3): 29 - 33.

[13] 谢培庚,  谢志华.  湖南普通油茶生长特性及丰产栽培[J].湖南农业科学,  2017(5): 28 - 31.

[14] 贺桂先,  李林松,  徐林初,  等.  油茶的生长特性及其功能价值[J].  江西林业科技,  2007, 35(4): 39 - 42.

猜你喜欢
生长量存活率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