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沙棘林绣线菊蚜发生规律观察及其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2023-06-12 10:02王春喜王斌聂彦君
林业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

王春喜 王斌 聂彦君

摘要:  2019~2021年定点系统观察了绣线菊蚜的发生规律,结果显示:(1)科左中旗沙棘林绣线菊绣线菊蚜5月上中旬始见,6月上中旬为始盛期,7月上中旬为发生高峰期,8月为发生盛末期,9月下旬为终见期;平均温度15.8 ℃以上开台活动活跃,平均温度28 ℃以内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其发生。均匀适度的降雨结合适宜的温度,适宜绣线菊蚜大量繁殖、生长。(2)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等3种农药可作为防治绣线菊蚜的专用药剂,交替使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WD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施药推荐浓度分别是4 000~5 000倍液、5 000~10 000倍液、3 000~4 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绣线菊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作为防治绣线菊蚜的兼治药剂,一般不推荐为专用杀蚜剂。

关键词:  沙棘林绣线菊蚜;  发生规律;  防治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   S 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3)02 - 0033 - 03

Observation of the Occurrence Pattern of the Aphid in the Sea Buckthorn Forest of Kezuozhong Banner and its Control Agents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Screening Test of Its Control Agents

WANG Chunxi WANG Bin NIE Yanju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tation, Horqin Left Wing Middle Banner,  Inner Mongolia Baokang 029300)

Abstract After the test observation, the aphid of embroidery thread in the sea buckthorn forest of Kezuozhongqi was seen in the first half of May, the first half of June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blooming period, the first half of July was the peak of the occurrence, August was the end of the blooming period, and the second half of September was the end of the blooming perio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5.8 ℃ above the open table activity is active,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whe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s within 28 ℃, the more favorable to its occurrence. The average rainfall combined with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suitable for aphids to multiply and grow. The results of the drug screening test showed that three pesticides, such as oxytetracycline, thiamethoxam and imidacloprid, can be used alternately as a special agent to control the aphid. 10% oxytetracycline soluble liquid, 25% thiamethoxam WDG, 10% imidacloprid wettable powder application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 is 4 000~5 000 times, 5000~10000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s of application are 4 000~5 000 times, 5 000~10 000 times and 3 000~4 000 times respectively. Efficient cyhalothrin emulsifiable oil has a certain control effect on hydrangea aphid, and can be used as a part-time agent to control hydrangea aphid, but generally not recommended as a special aphicide.

Key words sea buckthorn forest hydrangea aphid; occurrence patter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gent screening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又叫酸刺、酯柳和黑刺,是胡頹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种极具耐贫瘠、耐盐碱的灌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生态经济林。近年来,通辽市科左中旗大力推广沙棘经济林,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8 000 hm2,对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加快恢复生态、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丽乡村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沙棘经济林内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不同程度发生,以成虫、若虫刺吸嫩叶、新梢及幼果汁液进行为害。被害新梢上的叶片凹凸不平并向背弯曲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发育,幼果受害严重导致果实质量,造成大幅减产。威胁着沙棘经济林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有效防治绣线菊蚜危害,确保沙棘经济林安全,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科左中旗保康镇保康北村开展了观察沙棘林内绣线菊绣线菊蚜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試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科左中旗保康镇保康北小北马家村沙棘林中心点(123.3040°E、44.1435°N),面积为36 hm2,栽植密度为3 m×4 m,林龄为5年,虫梢率50%以上。2019~2021年科左中旗4~9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0.3、19.2、19.1 ℃;4月上旬平均温度最低,分别为9.6、10.2、9.5 ℃;7月下旬平均温度最高,分别为30.1、28.1、28.7 ℃。

2019~2021年4~9月总降雨量分别为213、233、396 mm,2019年降雨量偏少(图1~2)。

2 材料及方法

2. 1 观察发生规律

2. 1. 1 试验时间

2019~2021年每年4月中旬,从果树开花起至当年春梢停长后,每7 天调查1次。

2. 1. 2 试验材料

树枝、剪子。

2. 1. 3 试验方法

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5株,东、南、西、北方位选取4个新梢,调查有绣线菊蚜梢数,并计算虫梢率等。

P(%)=F/H×100%

式中,P为虫梢率(%);F为有绣线菊蚜梢数(个);H为调查梢数(个)。

2. 2 药剂筛选试验

2. 2. 1 试验时间

选择绣线菊蚜危害盛期,试验时间为2020年6月20~25日。

2. 2. 2 试验材料

供试器械: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3WZ-45型推出车式喷雾机。

供试药剂: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江苏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河北天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5%噻虫嗪WDG(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西安喷得绿农化有限公司)。

2. 2. 3 试验方法

(1)试验设置

每种药剂设置3个浓度梯度(试验浓度选择以登记同类药剂的常规稀释倍数为基础),重复4次,清水对照1个(CK),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5棵树,每个处理之间设保护行,随机区组排列(表1)。

(2)防效调查方法

试验前在各小区内选择2株样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固定5个被害梢,每梢调查顶梢5~10片叶的活蚜数,施药后2、7、14天各调查1次活蚜数,以施药前和施药后的平均活蚜数量计算防效效果。防效计算公式:

校正防效(%)=[1-(对照区药前平均虫数×处理区药后平均虫数)/(对照区药后平均虫数×处理区药前平均虫数)] ×100

3 结果与分析

3. 1 发生规律观察

2019年,绣线菊蚜5月上旬始见,6月上旬为始盛期,6月下旬到达高峰,7月下旬为盛末期,9月下中旬为终见期。2020年,5月中旬始见,6月上旬为始盛期,8月上旬为盛末期,9月下旬为终见期。2021年,5月中旬始见绣线菊蚜,6月上中旬为始盛期,8月中旬为盛末期,9月下旬为终见期(图3)。

简单相关分析表明,2018~2020年4~9月绣线菊蚜发生量与降雨量相关性不大(r=0.03,2018; r=0.43,2019; r=0.19,2020),与温度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2018; r=0.64,2019; r=0.83,2020)。

结果表明,绣线菊蚜5月上中旬始见,6月上中旬为始盛期,7月上中旬为发生高峰期,8月为发生盛末期,9月下旬为终见期;平均温度15.8 ℃以上开台活动活跃,平均温度28 ℃以内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其发生。均匀适度的降雨结合适宜的温度,适宜绣线菊蚜大量繁殖、生长。

3. 2 防治药剂试验

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4 000和5 000倍液),25%噻虫嗪WDG(5 000和10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和4 000倍液)是防治绣线菊蚜的高效药剂,施用后2天的防治效果达92%以上,药后14天的防效在85%以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和4 000倍液等3种不同浓度防治后2、7和14天的防效均95%以上。以7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天后防效79.5%,但14天后防效为52.3%,对绣线菊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持效性差(图4)。

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等3种农药可作为防治绣线菊蚜的专用药剂,交替使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WD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施药推荐浓度分别是4 000~5 000倍液、5 000~10 000倍液、3 000~4 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绣线菊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作为防治绣线菊蚜的兼治药剂,一般不推荐为专用杀蚜剂。

4 结论与讨论

沙棘林绣线菊蚜包括瘤蚜和绣线菊蚜是科左中旗沙棘林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其中沙棘林瘤蚜单株或几株成片发生的较多且严重,但局部发生多,整片林普遍发生的较少,而绣线菊蚜则整片林发生的较多,但单株发生程度较瘤蚜发生的轻。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两种绣线菊蚜多在同一园内同时发生,发生规律也大致相同,在调查中选择以绣线菊蚜为主,瘤蚜为辅。

据2019~2021年沙棘绣线菊蚜发生期调查结果分析,6~7月中旬是其盛发初期,是控制的关键时期,早期采用较高浓度吡虫啉、噻虫嗪等内吸性强药剂涂茎,即能有效防治,又对天敌安全,扩散后再进行全园防治,防治指标确定为7月上旬以前为虫梢率30%以上,7月中旬以后为虫梢率50%以上。这主要是考虑到不同时期树体对绣线菊蚜为害的忍受能力制定的。

沙棘经济林内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的抑制作用显著,在6月下旬达到高峰,在防治中应尽可能选择杀虫谱窄,对天敌无杀伤作用的药剂种类。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
关于安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探讨
江西猕猴桃主要病害种类和防治调查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阿勒泰地区杨十斑吉丁虫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