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总体方向研究

2023-06-13 08:44孙贺乾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6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农村金融乡村振兴

孙贺乾

摘要:乡村场域中日益多元的经营主体和逐渐多样的产业样态产生了巨大规模的金融投入需求。金融通过助力产业兴旺和三产融合、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绿色发展,从而有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充分把握好政府推动与市场竞争、正规金融与民间信用、经济发展与风险防控以及整体推进与因地制宜的几大辩证关系,充分提升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效。

关键词:金融 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 作用机制 总体方向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塑造新型城乡关系的动力源,能够进一步发挥“三农”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功能。乡村振兴对资源要素的配置流动有着严格要求,乡村场域中日益多元的经营主体和逐渐多样的产业样态产生了巨大规模的金融需求。因此,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尤为关键。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金融不仅具有提供资金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金融引导其他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经济活动向农村延伸,从而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探究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赋能逻辑,把握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对于将乡村振兴战略推向深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赋能逻辑,具体来说是通过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和三产融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乡村的绿色发展水平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

(一)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和三产融合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兴旺产业需要必要的资金流,金融在此方面存在着广阔的作用空间。

1.在产业类型方面,能够助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和乡村场域中多种新型产业样态的不断涌现。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和智慧农业建设等方面,都会对资金产生规模巨大且多样化的需求。当前,乡村社会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在产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持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对信贷、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和农村电商等新型经济形式涌现,通过对产业链的延长、价值链的提升,可以对乡村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拓展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这些都是金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发力点。新的农村产业、新的经营模式和主体,都迫切需要金融的支持和创新。

2.在产业主体方面,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日益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发展。目前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逐步成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主要动力。仅仅依靠创办者的个人财力,是不可能建立和运行合作社的。金融可以从中发挥作用,合作社通过吸收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可以得到相应的扶贫金融资金支持,让合作社更快起步。將贫困农户的土地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合作社,使其拥有更多的土地资源,有了资金和土地的加持,便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在获得经营收入后,与贫困户进行分红。不仅为合作社的资金需求提供帮助,还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持续的收入。金融还可以支持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掌握着更充足的资本,运用着更高的农业科学技术,拥有较多的农业人才,他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户增收的中流砥柱,通常在产业发展链条中处于核心位置。他们在既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也可以通过农企对接其他小微经营主体,从而帮助其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

3.在产业风险方面,能够有效规避产业发展中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通过开展保险及相关业务,使农民在发展中免遭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农业以及与之关联的乡村其他业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承受着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风险,容易损失巨大。通过开展保险业务,农民的种养收益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其他新兴业态也可以参保,提高乡村产业质量。加强财政对此方面的支持,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可获得一定的保费补助。此外,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政府可以通过研判受灾受损经营主体的具体情形和实际赔付情况,对保险费用进行适当的抵减,或者对赔付进行一定的补贴。

(二)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

在目前我国的乡村社会中,小农户仍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30亩以下的家庭被列为“小农”。根据第三次农业人口普查资料,目前,50亩以内的小农户约有2.6亿户,10亩以内的小农户约为2.1亿户,约为80.76%。近几年,尽管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目在持续增长。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元和骨干主体。

农村金融可以让更多的小农与现代农业实现衔接和结合。涉农金融机构通过积极的发展对农业产业链的融资,逐渐将农民引入和嵌入到产业链的运行过程中去。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种农业经营主体已经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末端,如加工和营销等。有的以农业园区为依托,对一些轻工业进行了集聚,并对与之有关的服务业也进行了吸纳。在生态资源优质且充沛的地方,不应该只局限于发展传统的种养殖业,而是应当将该区域的天然禀赋和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此场域内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在发展传统业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探索打造休闲农业模式,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如此一来,当地农民就可以充分依托自身的生态禀赋,在村新型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参与到这个链条当中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直接得以致富,而且因为产业链的存在,也可以依托其中的存货、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或者产权等,进行进一步的资金融通。从而满足传统农业样态和乡村其他新型产业样态的资金需求,为乡村的产业集群提供充沛的资金流,真正地实现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融合相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相结合,形成一个上升和发展的良性循环。随着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会建设温室大棚和购入农业机械设备等,这些也可以作为乡村经营主体的抵质押物,切实推进农产品产业链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和金融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支持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的载体。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支持和扶持,既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方向相一致,也与其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相一致。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对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目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乡村新产业样态涌现,对相关基础设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十分强烈。金融可以将区域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整合起来,从而可以将更多的中长期信贷资金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向农业农村倾斜,在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现代设施农业等领域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仅仅依靠财政的推动和扶持,很难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财政压力也就加大。因此需要金融与其进行协调和联动,必须要将财政和金融之间的互动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财政资金的投入和金融资金的介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融资活动并非一种一次性的行为,基建本身也必然存在着一些物质消耗和设备老化的问题。因此,在完成后的运营和维护阶段,也会有很多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通过设计出相应的金融工具和服务,不断地满足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的融资需求。

(四)提升乡村社会的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乡村绿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可以在数字技术的赋能和驱动下提升乡村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绿色金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对农业的碳排放进行有效地控制,是“双碳”的重要发力点。绿色金融能够为低碳领域和新兴业态提供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对其进行支持。绿色低碳金融的引进,促使企业从传统的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式生产的转型,进而达到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将会对储蓄到投资的转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提供投资的价值导向,对绿色资本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通过引导人力、物力等要素资源在农村地区的合理流动,推动各种绿色低碳减排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加快低碳经济带来的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提升乡村整体发展和管理水平,从而达到让农民共同富裕、生态和谐美丽的双重目的。

“绿色金融+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乡村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乡村的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以及乡村诸多的集体资源如何进行高效的分配与管理是一个重点。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将村社的集体资源连接起来,并通过引入外部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发挥数字技术、社会资本与乡村绿色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作用,提升乡村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的数字管理效率,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利益链接机制,全面夯实乡村绿色产业数字管理的基础,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供技术载体和数据平台。

二、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总体方向

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握以下几对辩证关系,这几个原则组成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总体方向和实践导向,即把握好政府支持和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正规金融与民间信用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推进和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

(一)把握好政府推动和市场竞争的关系

实践证明,单靠政府推进或单靠市场竞争都不能很好达到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和服务的最好效果。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乡村情形差别很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既不可能采取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也不可能只靠政府的单一维度的推动,只有将政府的适度介入与农村金融市场适度的竞争和多元化发展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和途径。在富裕地区的乡村,要注重内生性转变,利用市场诱致性变迁,驱动政府出台适宜的政策,政府也应该及时做出相应的制度回应,积极引导金融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必须建立地方政府和专门监管机构对金融活动的监督机制,营造健全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防止滋生风险。针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区域,政府的扶持推动具有很大的作用空间和潜力。政府应推动加强此区域农村居民的支付制度和信贷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保障体系,有效减少农业的经营风险。总之,必须结合不同区域特征和当地农业的发展特点,制订出相应的金融发展策略,在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中牢牢把握好政府推动和市场竞争的辩证关系。

(二)把握好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关系

农户能够从正规小额信贷获得必要的生产资金,使其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水平。但由于正规信贷存在办理手续繁琐、识别精准度不足、抗风险能力要求高和“精英俘获”等問题,很大一部分农户不能获得必要的贷款,导致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农户并不多。非正规金融又称为民间金融,是指内生于民间,根植于基层民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而满足相应资金需求的金融形式和融资行为。非正规金融属于“自下而上”自然生长出来的金融现象,它之所以能够适当地对正规金融做出补充,是因为它的借贷手续更加方便,对抵押质押物的要求不高,所以能够为缺少资金的农户提供必要且及时的生产资金,同时还会对农户的收入增长产生明显的正向作用。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正规金融体系的情况下,非正式贷款在部分地区成为部分农民获得资金的重要途径。有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民间借贷总量为5.4万亿元,而到了2020年增长到8.2万亿元。可见,非正规金融对农村金融的正规供给作出了重要的补充。需要注意的是,非正规金融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必须高度关注非正规金融的风险防控问题。由于民间借贷经常出现不规范操作等问题,因此提升了借贷的风险。还严重依赖于地缘和亲缘关系网络的存在,由此产生了监管机构难以监管的现象,产生农村金融的监管空白。此外,相较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利率更高,这也不利于资金的需求方。其中存在较大风险,甚至引发一些诉讼纠纷。因此,必须对此加强监管,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乡村场域中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通采取一定的举措,促进和引导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和合法化发展。

(三)把握好经济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金融风险的监管、预防和化解。他指出,在开展金融工作时,预防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将预防和化解这一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增大,金融体系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也与日俱增。当然,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中,在一些关键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使得金融风险得到部分收敛,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对金融领域的风险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乡村振兴中涉及的领域很多,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也很大。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带来了更高的金融风险防控和化解要求。在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把防控农村金融风险摆在突出的地位,对城市和农村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协调安排,建立以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为目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把防范和化解农村领域的金融风险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和突出任务,加大对各类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和主体的监管力度,增强其“三农”事业的支持力度。既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又要及时妥善地防化存在的金融风险,真正做到“两手抓”。不能脱离发展来讨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防范,要始终坚持在发展过程中化解风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防控措施进行改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加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于能够促进乡村发展的金融要进行有力的扶持和鼓励,对于可能危害乡村发展,损害广大农民利益的金融要进行及时且有效的监管和禁止。

(四)把握好整体推进和因地制宜的关系

目前,在农村地区仍有很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手段比较单一。因此,农村信贷市场的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广度也需要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农村在全国各地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其中存在一些普遍的痛点。诸如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银行贷款的审批费用高昂等。同时,银行发放的平均额度较小,且分布在各个乡镇,地区集中程度较差,银行的信贷风险难以控制。此外,金融空白区域广泛分布,金融常识普及困难,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在目前和未来的推进阶段,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进行更多的创新,推动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迫切需要进行多方面探索。提高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促使金融机构积极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因人施策,为农户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最近几年,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不少模式,有許多值得推广。例如,在诚信建设上,山东省建立了对农民的“数字信用”评估系统,使农民的诚信记录得以电子记录。在抵押性和保证制度上,湖北省采取了“产业协会+互助资金+银行”的信贷管理方式,地方粮食协会通过向成员缴纳互助资金,对互助资金进行分担,组成互助资金互助的互助担保人。为改善信贷效益,河北省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民”的农业支持体系,并大力发展诸如仓单抵押、棉包抵押等一系列金融业务。今后要在全国各地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试点工作,要适时地总结经验,将优秀案例适度推广,以点带面地促进农村金融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农村金融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