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与传承

2023-06-13 02:29魏文晶哈尔滨华德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鱼皮赫哲族服饰文化

魏文晶 (哈尔滨华德学院)

为进一步加大赫哲族鱼皮服饰传承力度,就需要从根本了解赫哲族鱼皮服饰的发展历程,了解鱼皮服饰工艺流程,才能更好地开展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传承工作。同时还需正确认识到制约赫哲族鱼皮服饰发展的因素,并总结出相关措施,在传统鱼皮服饰工艺技术上加以创新,促使鱼皮服饰获得新生,并发扬民族个性,而这也必然是赫哲族鱼皮服饰发展传承的必要途径,也是传承的重要内容。赫哲族鱼皮服饰是原始技术的活化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的实际传承时多数以身口相传得以延续。

一、赫哲族概述及鱼皮服饰发展历程

赫哲族是我国黑龙江、松花江以及乌苏里江流域居住的居民,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多数都居住在黑龙江省。由于赫哲族居住在三江领域,地域气候寒冷,无法种植棉、麻等纺线织布农作物,为此历史上赫哲族通过渔猎生存,后为抵抗寒冷鱼皮与兽皮就成为赫哲主要服饰原料,基于此,赫哲族也曾被称为“鱼皮部”。

赫哲族作为具有渔猎文化背景的民族,很多历史资料都有记载,赫哲族依水而生,以鱼皮服饰为其民族文化特色。

赫哲族发展历史悠久,我国大多历史文献对赫哲族都有相应的记载,如《汉书》、新旧《唐书》中都明确记载过,在后代辽朝、清朝等书籍中都明确记载赫哲族区域划分以及历史、民族文化、习俗等。随着历史变迁,文化不断的融合,赫哲族人口数量也发生变化,相关人口统计信息显示,在19 世纪初在松花江居住的赫哲族约2 万人,在1931 年后三江流域的赫哲族仅剩约300 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赫哲族人约有718人,直至2000 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赫哲族人口数量为4640 人,成为我国东北区域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但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工艺却是世界少有的,虽然历史上也有较多属于民族特色的鱼皮文化,但随着历史推移这些鱼皮文化逐渐消失殆尽,通过调查研究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文化发现,赫哲族鱼皮服饰并未出现断层,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工艺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而这一切就必须要感谢且铭记那些为鱼皮服饰工艺图案传承人的坚持,使现代人仍然可以欣赏到独一无二、清新脱俗的鱼皮服饰工艺图案。

若想从根本上对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的传承进行了解,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探究,了解赫哲族鱼皮服饰图案有关的历史文化。那么文化为何物?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物质的总括。

赫哲族作为渔猎民族,鱼不仅是赫哲族的食物,是他们保暖抗寒的服饰原材料,更是赫哲族的精神追求。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对赫哲族的民族文化以及生活、生产都具有长远的影响,鱼皮服饰文化在赫哲族的民族信仰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为此,若要探究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的传承就需要探究赫哲族专属的“鱼皮服饰文化”。

什么是鱼皮服饰文化呢?鱼皮服饰文化是沿着松花江等流域生活的民族,将鱼皮作为服饰原材料,经过特殊鞣制制作成的一种服饰、生活用品,从而衍生初的文化、社会的总称。鱼皮服饰文化是渔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心文化。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延续,是由于这个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成为生存发展的载体,在解决民族衣食住行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关于衣食住行的文化,简言之就是赫哲族先人在面临资源匮乏的环境下而形成的与鱼相关的文化产物,而最突出且传承最久的便是鱼皮服饰,已然是赫哲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区分标志。

二、制约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传承的因素

(一)传承保护形式过于传统

从某种角度而言,如今的鱼皮服饰逐渐失去原有的属性,现阶段我国现存的多数鱼皮服饰都已被各大博物馆收藏,或在某大型传统文化上进行展出,放置于橱窗内供人欣赏,也就是说鱼皮服饰已然成为“庙堂之上”。而对于鱼皮服饰工艺图案的传承以及工艺制作传承人都是特定人群,无法对鱼皮服饰工艺传统技法很好传承,虽然也是一种保护,但这种保护具有一定局限性,只是将鱼皮服饰如琥珀标本一样放置在展柜中,只可以起到认识历史的作用,让现代人对先人的智慧感叹,无法予以它新的生命与活力,通过博览会的展览必然是在扼杀鱼皮服饰的传承与生命力,为此,就必须加大对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的传承,赋予鱼皮服饰全新活力。

(二)当地经济相对落后

通过查询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同江市赫哲族文化村可知,当地村落经济相对落后,而除去赫哲族文化村以外,其他省市对于赫哲族鱼皮服饰的了解程度明显较低,甚至部分人并没有见过鱼皮服饰。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赫哲族生存方式发生变化,我国市场经济遍布赫哲族生活所有区域,赫哲族人从原始经济模式逐渐转型,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现阶段赫哲族所生活区域逐步发展旅游经济以及当地特色等,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交通多有不便,区域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旅游经济发展也受到限制,无法大规模进行开发,经济较为落后。

(三)鱼皮工艺图案艺术与现代生活结合难度较大

通过分析赫哲族鱼皮服饰以及鱼皮制品的实际现状来看,赫哲族地区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主,大力发展当地旅游文化特色,所以现阶段鱼皮制品工艺较多,但是成衣制品相对较少,主要由于部分鱼皮服饰工艺图案价格高昂,具备购买能力的人较少,多数都是各个地方博物馆购买但也是用于展示。现阶段市场上由于鱼皮工艺生产原因,鱼皮材料并不能代替为服用材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鱼皮革在肉质时无法促使其像服用材料柔软,进而鱼皮材料多用于鱼皮画的制作或鱼皮鞋等,这些鱼皮制品对鱼皮鞣制要求并不高。

三、赫哲族鱼皮服饰制作工艺

鱼皮服饰作为赫哲族标志性传统服饰,赫哲族先人通过渔猎获得丰富的鱼皮服饰原材料。不同鱼皮质地可以制作不同的工艺服饰,例如鲤鱼皮可以制作衣裤,胖头鱼或狗鱼的鱼皮质地十分坚韧,可以制作鱼皮线或裤子。鳇鱼皮质地耐用结实,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且可以预防膨胀腐烂,适用于制作夏装。

鱼皮服饰不仅制作工艺复杂,其鱼皮工艺图案也十分考究。在进行鱼皮鞣制时所使用的鱼皮以及鱼线加工都使用的是手工制作,为此耗时且耗力,若制作人员没有手工经验和较高耐心时是无法完成的。夏季与秋季是赫哲族捕鱼的最佳季节,他们通常将捕捉到较大的鱼皮完整剥下来,使用“空裤”的木槌鱼“亥日坎”槌床,反复的捶打剥下来的鱼皮,使鱼鳞可以自然分离脱落,并促使鱼皮逐渐变得柔软。并且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可以使其熟制,而后再进行裁剪,使用鱼皮线缝制特殊的鱼皮服饰。在制作鱼线时则是将鱼皮剥下后将其熟制,而后涂上鱼肝,促使鱼皮能够柔软且温润,再将其进行压平,切割成柔软且坚韧的鱼线,将较为粗的一头互相连接一起后根据所需进行鱼皮服饰的缝合即可。

赫哲族较为日常的鱼皮服饰包括鱼皮短衫、鱼皮衣裤等。鱼皮衣在赫哲族语为“乌提库”,鱼皮衫轻巧柔软,日常穿着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整体衣型呈现直筒状,衣服长度到臀部位置,袖口较紧,包括对襟鱼偏右衣襟两种鱼皮服饰款式。鱼皮长袍主要是女性穿着,由于赫哲族受到满族服饰影响,鱼皮长袍整体而言与旗袍十分的相似,长袍腰部较为窄,且衣长过膝,下身较为肥大,呈现扇形。衣袖整体较短且肥大,只有领窝并没有衣领。部分为追求美观的鱼皮长袍会有璎珞等装饰品,多数有铜铃与贝壳制作而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鱼皮长袍不仅美观且保暖、防潮。(图1 所示)

图1 不同鱼皮服饰(图片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四、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

赫哲族鱼皮服饰图案纹样较为繁多,包括非自然水纹、云纹以及几何图形等,也有自然形成的花鸟鱼兽等。不同的服饰图案使赫哲族传统鱼皮服饰更加美观,究其原因是由于赫哲族人在发展历程中居住环境较为特殊,他们的居住村落多在森林、河川汇集于大自然中。这些服饰图案不仅具有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加凸显初赫哲族人独特的文化与审美意识。色彩上浓郁而鲜艳就凸显出赫哲族人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同时还蕴含赫哲族人的精神信仰,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的图案作为记录历史发展的载体,将服饰图案中赋予对生活、生命的美好期待。

赫哲族的先人相信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赫哲族人崇尚自然与动物,他们认为动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力,可以去邪魅、治百病,所以将各种动物形态花纹装饰在赫哲族鱼皮服饰中十分常见的。但并不是所有鱼皮服饰都有统一的图案,不同的鱼皮服饰会予以不同的图案,以此代表不同的含义。

赫哲族男性和老人所选择的装饰图案相对较为简单、朴素,女性与儿童则会选择色彩鲜艳的图案。赫哲族男女鱼皮服饰边缘都是属于单宽边装饰,又可以在宽边单独装置水纹或云纹。云纹与水纹作为曲线装置,具有柔美多姿的优势,主要分布在赫哲族鱼皮服饰的衣领以及袖口等部位。通过连续性的排位来体现出服饰边缘的装饰,可以突出强烈的韵律美,这是现代服饰中已然不存在的。在赫哲族族人眼里,鹰、鱼是神明的代表,更是长寿的标志,在赫哲族族人心里占据重要地位,为此在他们所穿的日常鱼皮衣裤上都会装饰云纹、水纹图案。(如图2 所示)。

图2 日常鱼皮服饰(图片来源:夸克图片)

此外,赫哲族还认为树与鸟位置也十分重要,若一棵树上存在诸多的鸟,就说明该氏族部落必定会繁荣发展。生命树一般是较为固定的样式,具体表现为艺术与象征意义的神树,具有3-4 片叶片,其形式又划分为对称与不对称的,生命树根系繁茂,代表民族的生生不息,也凸显其的生命力,为此,赫哲族的先人认为树不仅是人类家园的标志,更是人心灵的遮蔽物。

由于赫哲族起源于三江平原上,到底是谁创造出的鱼皮服饰文化并没有详细且相关的文献记载。赫哲族“伊玛堪”作为记录赫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现阶段熟知的人却少之又少。只有部分老人还了解该说唱艺术,多数人甚至都从未听说过。而根据从老文化传人口中翻译伊玛堪后可明确一点是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已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由于并没有对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进行详细的文字记录,使得我们对于其了解范围较少。

五、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与传承

赫哲族鱼皮服饰的图案纹路以及款式都具有当地独有的特色与意义,蕴含千年历史韵味,且也成为赫哲族的重要标志,同时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社会经济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质生活也具有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导致赫哲族的鱼皮服饰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从未听说过有鱼皮服饰,并且鱼皮原材料也逐渐地被现代科技所替代,在20 世纪50 年代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击的结果,更是无法避免的文化碰撞,但我们不仅要将凝集赫哲族先人千年的智慧工艺、图案以及服饰形成文化记忆,更要促使其得到发展途径,赋予其现代文明,促使其在现代文明下获得新生,重新回到属于赫哲族的文化舞台中。

与传统繁杂的鱼服饰工艺技术相比,无论是赫哲族年轻人还是其他民族的年轻人的审美逐渐简便化,即更倾向于舒适且轻便的现代服饰。随着老一辈的离去,学习鱼皮服饰手艺的人逐渐减少,而鱼皮服饰繁杂的工艺流程使其无法走工厂流水线,实现批量生产。并且赫哲族年轻人对于现代服饰也完全接受,部分传统服饰衣物逐渐消失在生活中,基于此,如何加大宣传相关力度,提高现代年轻人对赫哲族鱼皮服饰的正确认识十分重要,对传承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具有积极意义。

(一)加大鱼皮服饰工艺宣传力度

当地有关部门要加大鱼皮服饰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赫哲族年轻人以及其他民族对赫哲族鱼皮服饰的正确认识。现阶段我们看到的鱼皮服饰都是由博物馆展出的,或在赫哲族节庆活动才可以看到日常生活的鱼皮服饰,一定程度上制约宣传范围,无法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需要扩大宣传范围,要以当地为中心点,先将宣传范围扩展到东北地区,同时更要努力宣传到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并熟知赫哲族鱼皮服饰。但由于目前赫哲族鱼皮服饰的发展处境十分艰难,本身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难度,无法实现工厂批量化生产,这就导致赫哲族鱼皮服饰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日常式消费,而是需走轻奢定制消费路线。对鱼皮服饰进行创新,在鱼皮工艺以及原料方面不断努力创新,寻找鱼皮服饰与现代服饰的贴合之处,例如将鱼皮图案与现代布料进行结合,将鱼皮服饰工艺图案穿插在现代服饰中,从而制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且具有明显民族风格的新鱼皮服饰。虽然目前赫哲族鱼皮服饰在宣传以及传承方面仍然不够充分,但它具有一定的潜力,相信在未来技术以及文化冲击加持下赫哲族古老鱼皮服饰技术与鱼皮服饰文化必然创造出新活力。

(二)加大对鱼皮服饰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与支持

由于鱼皮服饰工艺流程复杂,在进行鱼皮鞣制时必然要掌握充足的经验方可进行操作,为此鱼皮服饰工艺传承人十分紧缺。主要由于鱼皮服饰工艺在学习积累经验时间较久,在该阶段中传承人需每日进行反复揣摩练习。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鱼皮服饰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与支持,通过予以传承人必要的经济支持,促使其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鱼皮服饰工艺。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

在近几年来随着现代技术成熟与发展,通过短视频、图片等不同形式都可以形成记录,在记载过程中,文字已然不再是唯一的表达载体,通过不同方式可以搜集到关于赫哲族的发展历程以及文物,也可以通过走访探秘了解赫哲族思想文艺以及历史,了解赫哲族鱼皮服饰发展历史,同时通过组织专门的研究活动,使用理论来引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群众自发保护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可以有序开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且也可以在全国组织开展博物馆巡展,加强人们对赫哲族鱼皮服饰的保护意识。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改善目前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传承的危机,从而在社会上使得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除去传承鱼皮服饰工艺技术以外,对鱼皮服饰工艺的改良过程中,赋予鱼皮服饰新的生命,促使鱼皮服饰与现代审美相同。

六、结束语

总之,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不仅是专属于赫哲族的特色民族文化,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赫哲族鱼皮服饰中蕴含赫哲族先人的精神文明、智慧以及社会价值,更是赫哲族人与自然共处的主要体现。目前赫哲族鱼皮服饰工艺图案的传承与发展,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努力,加大对赫哲族鱼皮服饰的了解,科学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促使赫哲族鱼皮服饰能够得到壮大,从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知道中国大地上永远有源源不断的独特文化,这些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载体,值得更多人对其进行保护与学习。

猜你喜欢
鱼皮赫哲族服饰文化
凉拌鱼皮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