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与下肢气压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血栓

2023-06-14 12:07张桂果郑莉莉
关键词:气压肝素下肢

张桂果 周 瑶 郑莉莉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前由于生育政策的开放以及妊娠合并症等高危因素的逐渐增多,高危孕妇数量明显增加,由此增加了自然分娩的难度及危险性,常常需要及时行剖宫产术助产[1]。但是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却高达9% ~ 16%[2],术后积极干预对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极其重要。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及双下肢气压治疗可用于术后并发症预防[3-4]。本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经剖宫产术分娩的2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其住院次序给予编号,在随机数字表中取随机数,所对应的随机数字表的序号为奇数的定为观察组(112 例),偶数定为对照组(112 例)。纳入标准:(1)具备剖宫产指征且自愿参加;(2)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无下肢血栓;(3)近1年内没有进行下肢外科手术;(4)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或者肝、肾功能异常等药物应用禁忌者;(2)近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者;(3)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4)下肢血管静脉炎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第1 天给予双下肢气压治疗,30 min/次,每天2次,连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术后24 h 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6 mL 6 000 IU/支)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2 组产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髂股静脉血栓、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等;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5]。分别在剖宫产术治疗前及术后6 天,抽取空腹血液,并检查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 0.05。

2 结 果

2.1 2组产妇的年龄、术前体质量指数、孕周、术中出血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经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xˉ ± s)

2.2 2组产妇下肢血栓形成情况

术后观察组患者仅2 例患者形成血栓,其中1例为股静脉血栓,另1 例为肌间静脉血栓;对照组有7 例患者形成血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2 例,髂股静脉血栓1 例,股静脉血栓2 例,肌间静脉血栓2 例。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322,P= 0.03)。

2.3 2 组产妇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术前2 组PLT、D-D、FIB、PV、APTT、PT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d,2 组APTT、PT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LT、D-D 水平、FIB、PV 水平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经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ˉ ± s)

2.4 2组产妇手术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术前2 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d 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增快,且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组经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xˉ ± s,cm/s)

3 讨 论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经阴道分娩存在难产风险,常需剖宫产术助产[6]。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长时间卧床,产后子宫体积增大对下肢静脉血管形成压迫,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术中、术后失血,组织血管损伤,促凝因子增加,造成血液高凝、血流速度缓慢,从而增加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7-9]。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一旦出现脱落,随时可能会威胁产妇生命健康[10]。

目前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主要通过基础预防,如加强饮食指导,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避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注意加强下肢活动并且注意下肢保暖,从而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物理预防措施主要有下肢气压治疗[11],通过有序及节律性地充气、放气,模仿肌肉收缩与舒张功能,达到按摩肌肉的目的,进而加快血液、淋巴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但气压治疗对血液高凝状态及其危险因素效果有限[10]。研究认为,低分子肝素钙拥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同时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比较弱,并且不影响FIB 与PLT 的结合,也不影响PLT 聚集功能,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12]。Crowley 等[13]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尽早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Mosevoll 等[14]研究显示,依诺肝素钠有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以及PLT 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

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第6 天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D-D、FIB、PV、PLT 均比术前明显降低,而2 组APTT、PT 均无明显变化,虽然轻微降低PLT 计数,但没有出现出血不良事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在改善下肢高凝状态及血流速度的同时,未影响凝血功能。赵琳琳等[15]研究证实,低分子肝素钠在有效预防高危产妇血栓的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术后第6 天,观察组与对照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下肢静脉血流比术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与朱雪梅等[16]研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有助于改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后积极地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以及双下肢气压治疗,在不影响凝血功能情况下,可以改善下肢高凝状况及血流速度,进而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气压肝素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看不见的气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