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语言失范探析与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构建

2023-06-15 17:58郑莉娟
现代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向往的生活失范综艺节目

摘  要: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弹幕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弹幕语言的使用状况。从语言本体和语用规范两个方面,对《向往生活(第五季)》进行描写和分析。就语言本体而言,该节目的弹幕语言存在着汉语方言引入、外来词语借用和数字符号滥用等不规范现象;就语用规范而言,还存在着语言粗鄙化、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等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对构建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体系提出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弹幕语言;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失范;网络文明;话语构建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视频互动评论体验方式的弹幕视频网站异军突起,并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之中。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统计,弹幕的使用者主要是二三线城市的青少年,年龄在24岁以下的青年人占七成,以高中和大学学历为主。据国内影响最大的弹幕网站哔哩哔哩用户报告统计,哔哩哔哩的用户年龄大概为16~23周岁[1]。可见,目前弹幕语言的使用群体集中在青少年。与哔哩哔哩网站类似,各种综艺节目也开启了弹幕模式,其弹幕的使用群体同样以青少年为主。就此而言,综艺节目的弹幕语言问题值得学界深切关注。

本文选取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作为弹幕语言语料的来源,它在2021年上半年CSM59城收视率与全国网收视率中均排名前列。该节目的观众群体以青少年为主,其弹幕语言贴近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实际,内容真实性较高。我们对该节目中的弹幕语言进行了语料筛选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弹幕语言的失范问题,并对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的构建提出具体建议。

二、弹幕语言的失范表现

目前,大部分弹幕平台都已设置了敏感词过滤系统,对观众所发布的相关内容实施了有效监管,即便如此,仍能发现大量的语言失范现象。我们对《向往的生活(第五季)》14期节目中的514957条弹幕进行了数据处理,通过关键词检索和逐条审核的方法,选取了4000余条存在失范问题的语料进行分类归纳,从语言本体失范和语言使用失范两个角度,对弹幕语言存在的失范现象展开分析。

(一)语言本体失范

就语言本体来说,《向往的生活(第五季)》弹幕语言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汉语方言的引入,二是外来词语的借用,三是数字符号的滥用。

1.汉语方言的引入

在弹幕语言中,有一部分语词是从方言中借用而来的。它主要体现为三种方式:一是方言词语的直接借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来的语义可能会稍有变化;二是出现了方言声母、韵母相混现象,即采用相同或相似发音的汉字来表示方言词语;三是保留方言词语的“外壳”,但对原有的语音、语义、用法进行了改造[2]。我们对《向往的生活(第五季)》弹幕语言中的汉语方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归纳、梳理,具体如表1所示:

在表1中,例(1)里的“系”为“是”字的发音,具有粤方言特色。例(2)、例(3)中的“jio”,则具有西南方言的发言特点;普通话中读e、au、iau、ye的韵母,在西南官话中通常读作o或io韵母[3]。在弹幕中,方言声母、韵母相混现象也很常见,如例(4)中的“稀饭”。由于福建、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等方言区,存在f、h不分的情况,因此,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误将“喜欢”写成了“稀饭”。例(5)也是类似的形成方式,在江淮官话、吴语的大部分方言点,存在前后鼻音不分的情况,往往将eng读作en,于是“女朋友”便读为“女盆友”。例(7)将“去”读作“克”,属于典型的方言谐音式表达,在武汉、洪湖等地的方言中较为常见。例(8)中的“弗兰”是模仿湘方言中的“湖南”;例(9)中的“恰饭”是模仿赣方言和湘方言的发音,例(10)中的“七饭”模仿的是湖北方言的发音,表示的都是“吃饭”的意思;例(11)中的“哈”则是模仿湖北方言中“下”的发音。例(12)中的“吃货”,原本是北京方言,意为“饭桶”“能吃不能干、没用的人”,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例(13)中“这货”的“货”,为方言词缀,在山西方言中很常用,带有贬义色彩。不过,它们在弹幕中的情感色彩更偏向于中性,贬义色彩逐渐消失。

2.外来词语的借用

除了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之外,弹幕语言也受到外来语的冲击,这主要表现为对外来词语的借用。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音译法是最便捷、最常用的语言借用方式,它在弹幕文化中被称作“空耳”。如“干巴爹”是对日语“頑張ります”的音译,意为“加油”,常用于为关系亲密的人鼓励和打气。类似的还有“纳尼”“亚撒西”“哦莫”“奈斯”“吧唧”等。《向往的生活(第五季)》弹幕语言中音译外来词的具体来源及含义,可如表2所示:

除了音译之外,弹幕语言在引入外来词时,还会创造性地继承外来语的语法结构。比如“……的说”,表示“认为、觉得”,它来自于日语语法中的“……と言います”,是一种使说话者语气变得更为可爱的句式,无实际意义。再如,“ing”是英语进行时后缀,网络中通常将它作为中文后缀,表示正在做某事或此时所具有的一种感情状态,如“游戏ing”“开心ing”等。在弹幕语言中,采用中英混搭的形式也十分常见。如“好nice”“get不到凌晨两点的点”“为艺术家打call”“这很real”等,这类弹幕语言所涉及的英文單词较为简单,发音长度也很简短,易于学习和模仿。

3.数字符号的滥用

我们对《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中的弹幕语言检索后发现,其中也存在着数字与符号滥用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数字谐音和标点符号的随意使用。所谓“数字谐音”,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读音特点,对它们进行重新组合以表达新的意思,如“666”表示“牛牛牛”、“U1S1”表示“有一说一”等。在弹幕语言中,标点符号的随意性使用现象也比较突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零形式、叠用、组合使用。所谓“零形式”,是指在网络交际语中省略标点符号,如:“太搞笑了吧这奥特曼有点吓人呀哈哈哈”“大华什么时候回来呀想大华了”等;同时,还有将标点符号用空格代替的情况,如“大华回来了 叫他来吧 求求”“小龙虾不是海鲜 是河鲜”等。而标点符号的叠用和组合使用,往往可以增强弹幕语言的情感色彩。网友们在表达激动兴奋的心情时会连续使用多个感叹号,在表示强烈疑问时则会连续使用多个问号;有时还会组合使用感叹号和问号,以表示震惊、意想不到的情感,如:“我来啦!!!”“工作人员?!”等。

(二)语言使用失范

除了语言本体的失范之外,《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中的弹幕语言还存在一些语用问题。虽然各大网络平台都对弹幕语言实施了监管,降低了不文明用语出现的频率,但仍能发现其间存在一些语言粗鄙、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等现象。我们也对此进行了进行了归纳、梳理,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一些粗鄙化语言,如骂詈语、污言秽语等,在弹幕中往往是以变体形式出现的,隐匿性较强,监测比较困难,关键词过滤算法并不能完全屏蔽弹幕中的粗鄙用语。为了躲避相关的审查制度和过滤方法,一些网民会将不良敏感词语以“不敏感”的语言形式来代替,如汉语拼音缩写、英文缩写、缩句词、四字新成语、汉字谐音、数字谐音等变体形式。在例(1)~例(3)中,利用“去”“靠”“草”等常用字来代替“肏”字;在例(5)、例(6)中,则以拼音首字母“MDZZ”来代替“妈的智障”,以“R”来代替“日”。这些手段均增强了粗鄙化语言的隐匿性。

同时,在弹幕中还出现了一些充满戾气的暴力言论,往往夹杂着污秽低俗、诋毁谩骂以及带有歧视性质的内容。在例(7)~例(14)中,形容他人为“娘们唧唧”“傻老娘们儿”“丑大姐”“大胖娘们”等,这些称谓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和外貌歧视,是对被形容者的一种语言暴力。在例(15)~例(17)中,通过“老头”“90后”“老一辈的”等词语,对年龄阶段进行人为区分,再针对某个年龄段发表含有歧视性的言论。例(18)~例(20)则属于地域歧视,这主要体现为发布者仅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就直接对某一区域的所有人下定义、贴标签,甚至将农村作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形成了地域之间的对立。例(21)~例(24)属于生理缺陷性歧视,将“残疾人”“老弱病残”“聋哑”等生理缺陷与道德品质直接挂钩,体现出发布者对于生理缺陷者的不平等态度。

可以说,《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中的弹幕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状况。目前,网络中的失范性语言已经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他们形成规范的语言系统与文明的语言习惯造成了阻碍。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维护祖国尊严的大事。语文应用中的不良倾向有损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腐蚀人们的思想观念,败坏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巨大。”[4]由此可见,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的构建实在是刻不容缓。

三、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构建

对于语言文明的解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陈良璜认为,语言文明的具体含义包括:“其一,是指语言洁净,合乎规范,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不说粗话脏话;其二,是指思想洁净,实事求是,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搞崇洋媚外,不要低级趣味。”[5]张焕香、李卫红认为,语言文明是人们在语言使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良好文化修养和令人愉悦的语言环境[6]。陈新仁则将文明社会用语界定为:文明社会用语就是指内容健康向上,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对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确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那些社会用语[7]。弹幕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时尚、创新、灵活且饶有趣味[8],不但受到青少年的青睐,而且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成为网络语言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结合前文对弹幕语言失范现象的分析,这里着重从营造良好网络语言生态、共同推动文明话语实践两个角度,对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构建提出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一)营造良好网络语言生态

1971年,美国学者豪根提出了“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理论术语,它指的是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变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使用语言的人们的一系列活动而造成的[9]。冯广艺指出,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10]。可以说,语言生态文明与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并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网络空间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并成为提升青少年语言文明意识的关键阵地。在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中,法律制度、媒体平台、语言景观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为网络语言文明行为提供法制保障

语言立法是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升华与保障,完善相关语言立法规范,既能够增强语言文明行为的执行力度,又可以厘清语言不文明行为在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的界限,为促进语言文明的实施提供清晰、明确的法律依据。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20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体现了对语言文字工作和网络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促进了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应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语言文字使用,加大对语言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严重违犯者、屡教不改者应予以必要的行政或经济处罚,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不文明语言行为的良好風气,努力营造全方位的语言文明氛围。

2.充分发挥媒体平台的语言示范作用

媒体不仅是信息资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语言文字传播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关于各类媒体中网络语言的使用,既要运用现代化的语言治理手段加以规范、管理与引导,又要分层次、分类别对待,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传统主流媒体应当采取严谨科学的语言态度,不应为迎合网络流行口味而随意使用网络语言。而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多元化的新媒体,如《超级演说家》《奇葩说》等则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规范标准,在符合受众需求的同时,提升观众们的网络语言素养。此外,媒体平台还可以增加语言文字类的传播样态,自觉抵御低俗网络语言的侵蚀和渗透。如《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朗读者》等电视节目,在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引导社会语言应用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3.加强虚拟公共空间语言景观建设

有学者指出,公共场所用语与创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态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共场所用语应遵循文明原则、文雅原则和礼貌原则[11]。鉴于公众言语对社会言语行为的指标性作用,必须对公众言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典雅性、及时性、伦理性做出明确规约与调整,以符合公众言语规范[12]。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入手,促进语言生态健康发展。目前,各级部门对传统公共空间语言生态的规范与管理普遍重视,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关注虚拟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建设问题,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整治,切实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向网民展现语言形式文明得体、表达内容积极向上的语言景观。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语言景观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好语言生态建设的动态管理,避免在实施过程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

(二)共同推动文明话语实践

网络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青少年网络语言文明建设不能只是依靠强制性的约束,而是要本着“容纳、分析、引导、规范”的原则,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语言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推动文明话语实践、倡导青少年文明網络用语,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1.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来看,要调动广大社会群体力量参与到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的实践中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积极开展语言文明建设工作。电台、电视台、新闻媒体等,既可以采用正面鼓励的方式推行文明语言,带头履行语言文明承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以此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塑造力;又可以采用反面曝光的办法来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如公开发布网络语言粗鄙化现象调查报告和网络低俗词汇,推出不文明词语排行榜,以此发挥主流媒体的监督作用、导向作用。学术团体、学术平台应当积极发挥面向社会的理论辐射作用,实地调查并科学阐释各类不规范用字用语现象,为提升国民素质、推动文明话语实践作出应有贡献。文化艺术团体可以通过小品、相声、曲艺等文娱节目,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抨击不文明语言行为。

2.学校层面

学校是推广语言文明话语活动的主阵地,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各级各类学校应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育环境多个角度入手,全方位开展网络语言文明教育。在教材内容方面,应加大审查力度,剔除教材中的不文明语言及不良插图;还可以推出以青少年网络语言文明为主题的通俗读物,发挥教材作为校园语言文明载体和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方式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自身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文明规范,同时将文明规范的语言文字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在教育环境方面,可以开展网络语言文明系列宣传活动、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机制,把学生的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作为常规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评优评奖的考核内容;通过校园电子屏幕、宣传栏等,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通过以上举措,让语言文明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文明习惯。

3.家庭层面

家庭是培养青少年的第一文明场所,家长也是教育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13]。要真正提高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就必须格外重视家庭语言的规划与使用。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语言文明和网络文化教育时,可以从自我提升、正确引导、家校合作三个方面着力。首先,家长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形成文明用语的家庭氛围,积极培养孩子的文明语言意识与习惯,切实提升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也不能断网禁网,因噎废食,而是应积极做好沟通和疏导工作。家长还可以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充满趣味性的网站,指导孩子健康上网,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督导作用。最后,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真正落实好家校合作育人机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专家层面

面对新时期所出现的语言失范现象,各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尤其是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特长和专业优势,答疑解惑,建言献策,从专业角度来构建科学的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体系。首先,应脚踏实地,深入群众,融入社会,做好调研。针对网络语言中所存在的失范问题,要发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应发挥集体优势,加强学科沟通,构筑权威性、高层次的网络语言交流平台。如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等,促进了文化界、社科界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入交流,搭建了引导网络语言文明使用、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高端平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还应强化精品意识,产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质量论著。学者们要将所从事的研究、产出的作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切实解决网络语言中的失范问题,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四、结语

陈新仁指出,语言文明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指标[14]。网络语言文明也是语言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形式,弹幕的使用群体以青少年为主,毋庸讳言,在弹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现象。因此,本文选取了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作为弹幕语言语料的来源,对其中的语言失范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就语言本体而言,该节目的弹幕语言存在着汉语方言引入、外来词语借用和数字符号滥用等不规范现象;就语用规范而言,还存在着语言粗鄙化、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等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对构建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体系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总之,青少年网络文明话语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这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凝聚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起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切实推动文明话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何永波.新媒介视域下的语言表征研究——网络视频弹幕语言特点及其受众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2021,(19).

[2]侯超.方言与网络语言[J].语文建设,2013,(4).

[3]肖堃.商城方言更趋近于西南官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1).

[4]张艳霞.语言文明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陈良璜.论语言文明建设[J].南京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6]张焕香,李卫红.北京高校大学生语言文明状况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3,(3).

[7]王玲,陈新仁.公共空间“语言粗鄙化”现象及其治理[A].陈新仁.外国语文研究:空间与互动[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

[8]劉昌华.社会和符号的互动:弹幕语言场域的反思和治理[J].东南学术,2018,(6).

[9]林松华.从语言生态角度看弹幕语言规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10]冯广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语言生态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08,(4).

[11]孙小春,何自然.公共场所用语得体性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19,(2).

[12]陈红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众文艺,2013,(7).

[13]张爱军.微博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语言暴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6).

[14]陈新仁.语用规范化与城市语言文明建设[J].中国语言战略,2022,(1).

The Anomie of Bullet Screen Language in Variety Show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enagers' Network Civilized Discourse

——Take the Variety Show Xiangwang De Shenghuo(《向往的生活》) as an Example

Zheng Liju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The screen of the variety show Xiangwang De Shenghuo(《向往的生活》) is mainly used by teenagers, which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use of the screen language of teenager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Xiangwang De Shenghuo(《向往的生活》) (the fifth season) from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ontology and pragmatic norms. As far as the language itself is concerned, there are some non-standard phenomena in the screen language of the program,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dialects, the borrowing of foreign words and the abuse of digital symbols. As far as pragmatic norms are concerned,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vulgariz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discrimination and language violen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rgeted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discourse system for teenagers.

Key words:bullet screen language;variety show;Xiangwang De Shenghuo(《向往的生活》);anomie;network civilization;discourse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郑莉娟,女,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向往的生活失范综艺节目
浅析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本土化回归
浅析“慢综艺”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
《向往的生活》:观察类慢综艺的叙事模式和内涵解读
符号聚合理论视野下《向往的生活》的价值取向构建研究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