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长视域下幼儿创意美术的优化
——以大班美术活动“独木舟的故事”为例

2023-06-17 07:45顾梦婷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子涵三城三河

文 顾梦婷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要让教育回归多彩的儿童生活,在不断发现和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理念指引下,通过创设具有美育性、富有艺术感、凸显创造力的教学环节,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凸显美术活动特色,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培养幼儿成为“亲艺术、爱生活、乐创造”的小公民。

一、走近独木舟,关注独木舟的故事

进入大班,幼儿常常就自己感兴趣的事,与同伴交流和探讨。大班美术活动“独木舟的故事”,就是缘于幼儿的一次课间讨论活动。

子涵说:“妈妈昨天带我去春秋乐园玩的时候,给我读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语桐好奇地问:“石头上面讲了什么?”子涵回答:“是关于春秋淹城名字的由来。我和妈妈还参观了淹城博物馆。”

这一话题还引起了杨喆的好奇心:“那里有什么呢?”子涵回答:“有淹城的六角神龟,还有独木舟以及很多瓶瓶罐罐。”

幼儿萌发了探秘淹城的想法,特别对体型最大、最长的独木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问题接踵而来。当时为什么会有独木舟?人们在舟上会做些什么?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是流动的、变化的,课程也应该是追随儿童需要和兴趣的,是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罗恩菲德的《创造与心智成长》中也指出:“所有与环境的接触或联系均透过自我建立,启发对自我的认识非常重要。”如果想提高幼儿对独木舟的主动认识,就必须启发幼儿认识独木舟的各个部位。于是,我引导幼儿说一说参观淹城博物馆后,印象最深的文物是什么?淹城的三城、三河里为什么会有独木舟?我带领他们查阅资料、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独木舟的故事。引导在短短几分钟里,对独木舟的部位、结构、功能有了许多了解,并将重点放在舟体的长度和造型上。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启发时,要关注幼儿的被动知识,如“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等情境问题。

二、探秘独木舟,了解不同美术材料

幼儿对材料的特殊性质相当敏感,材料的使用对幼儿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经常接触黏土、陶土、橡皮泥等一系列软质地美术材料。大班幼儿正处于前样式时期,陶土非常适合幼儿发现创造。在利用陶土造型的时候,幼儿会以各种方式表现独木舟的奇特,改变头尾造型或者底部形状。

幼儿对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有别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造型、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过于严苛。

因此,在提问环节,我尽可能给予幼儿积极、亲和的回应。不同的季节会对应不同的船只。例如,雨天会有草棚一般的独木舟,烈日下会有遮阳功能的独木舟、捕鱼会有专门的双层独木舟等。

三、再现独木舟,说说独木舟的故事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三城三河”的情境,引导幼儿参与“三城三河”的搭建,让他们有代入感,能够将“三城三河”的历史背景融合到独木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

当幼儿难以把控舟的结构时,我没有急于干预,而是引导他们观察、了解独木舟特征,在观察中积累知识。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我组织部分幼儿向大家介绍独木舟,如说说用了哪些方法、讲讲独木舟的故事等。最后,我组织幼儿将搭建的独木舟运到“三城三河”中。

四、创意美术的思考与优化

(一)培养幼儿整理交流经验的过程

教师要以画为媒介,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的观察,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把幼儿潜在的能力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可见的能力。任何美感和欣赏都要基于幼儿的反应,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分析作品内容,学习了解作品背景,而在于让幼儿对美的事物有着敏锐度,以欣赏为起点感受作品、情感的“内心世界”。

(二)重视感受与欣赏重视前期经验

传统教学比较注重创造与表现,实际上感受与欣赏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美术课程,探寻如何让已经追求专技发展的课程教学回归艺术本身,让艺术成为幼儿表情达意的课程载体。

猜你喜欢
子涵三城三河
宋庆龄,三城记
出汗
打造生态淇河 建设品质“三城”
你好,三个视角
用一束光,温暖孩子的心
方恒健:三城追梦,乐满管哨
三河闸淹没式堰流水位流量关系初探
入江水道三河闸工程2×100kN卷扬式启闭机更新设计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
春天又来了,花又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