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2023-06-20 10:33郭宏岩李宏远
南北桥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郭宏岩 李宏远

[摘 要]“三教”改革的提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突破,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三教”改革中,课程思政建设是重中之重,而课堂教学又是“三教”改革实施的关键环节,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三教改革;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项目名称]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构建”成果(项目编号:LZYJGZXLFZC2211);辽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集团2022年度集团化办学课题“课程思政引领‘三教改革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djr2205)。

[作者简介]郭宏岩,女,辽宁新民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教学、职业教育研究。

李宏远,女,辽宁阜新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三教”改革是指教师队伍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突破,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主要以提高教师“三教”能力为重点,以提升教材“三教”水平为抓手,以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支撑。目前,在“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在积极探索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及素质培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三教”改革与课程思政现状

1.1 “三教”改革的内容

1.1.1 教师

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改革就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同时鼓励高校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来校任教,打造一支德艺双馨、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任务,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及时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应由来自企业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及技术实践经验。

1.1.2 教材

教材包括线上线下教材、企业定制教材。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工作,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序列中新兴的教育类型,要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不断更新的情况,不断开发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体现行业企业新技术和新标准的专业课程教材。

1.1.3 教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即创新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线上线下教学、传统课堂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积极探索和改革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

第二,翻轉课堂。把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调整,将传统课堂授课时间变为课堂讨论、分享交流的时间,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产教融合。在学校专业建设基础上,探索产教融合模式的可行性与具体措施。例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融入教材知识体系;同时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1.2 “三教”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2.1 激发教师发展活力

“三教”改革以激发教师发展活力为导向,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打造课程团队等途径,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好、育好”的目的。

1.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将“三教”改革视域下的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引导。

1.2.3 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需要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1.3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施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随着“课程思政”在高校的全面推进,不少教师都开始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部分教师依然存在“只重专业课程、忽视德育课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并不到位。从课题调研结果来看,在已有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探索中,一些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的认为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是增加学生负担,在实施时注重了显性教育而忽略了隐性教育;有的认为“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对自己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不够重视。因此,如何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既符合思政教育要求又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另外,不少专业课教师对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指导,对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也缺乏经验与方法。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教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应对能力不高,直接影响其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能力,进而也会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4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式不够丰富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模式多样,但大部分教师更多的是生硬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教学,起不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种模式容易造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割裂,使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效果大打折扣。

首先,专业教师对思政元素缺乏深入分析和挖掘。当前大多数思政教师缺乏对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对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存在哪些关联、如何以思政元素为抓手实现价值引领以及如何融入专业课教学等问题缺乏深入探究。其次,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价值理解不够深入。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较为狭隘,只知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对思政教育如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却缺乏深刻的认识,容易把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内容割裂开来,影响专业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第三,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要求,融入思政元素开展的教学活动也缺乏灵活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影响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地落实。最后,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也缺少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教师只知道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从专业课中获得满足感、是否能通过专业课学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激励和引导专业教师更加主动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2.1 设置混编式教学队伍,推进校企思政

首先,建立起专业的教师团队体制,在高等职业院校原有的“双师制”教育团队组建体制框架之下引入专职或兼职思政课教师,成立混编式教师队伍[1]。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和思政课组织建设思维为依托,通过思政课教师、企业培训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教案编写、教程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研究、组织教学开展等方面的配合与合作,使专业教师团队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技术教学顺利融合。其次,由思政课教师、企业培训师、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还需要提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及时关注时政热点及与专业相关的文件,提升思想政治敏感度和专业导向敏感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并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朝着市场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方向发展。此外,由于企业培训师与企业联系更为紧密,其思想、行为与教育方法受市场经济要素的影响更大,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政治素养、政治水平及专业能力,牢牢把握政治立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不动摇[2]。同时,企业培训师与专业课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国内外行业企业最新关键技术,确保课程内容贴合技术需求、企业需求、市场需求,使人才兴国、技术强国真正落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处。此外,教师团队还要团结协作,从各自专业维度为学生讲解国家政策,积极宣传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熏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

2.2 依托顶层设计,重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层面的支持,这就要求相关院校依据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导向,深入推进模块化课程建设教育体制变革。模块化课程建设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布局和梳理,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标准统一、体系完整、先进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的重要手段[3]。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及专业需要进行模块重组的专业教育学习,自主设置课程安排、课程结构、学时设置和学分要求。同一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模块课程体系重构后,对于各模块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成长为综合性、复合性、专业性、跨专业的职业技术人才,进而满足企业、市场、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2.3 推进课程优化,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任务、项目、实践驱动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4],是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一个系统而综合的课程体系。而推进这一课程优化体系的关键之处即在于转变固有的课程目标体系观念,进一步转型确立以行动系统为核心的体系框架观念。所有课程设置与开展的目标并非完成课程任务或教学任务,而是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行动互动,通过项目化的项目任务设置,组块化地推进教学开展,并在每一组块项目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大局意识等,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双线教育的同步完成。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学生从专业学习中体会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其专业认同感、岗位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4 传递“工匠”精神,以学生为课程核心

相比于传统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更加倾向于对职业人才的培养。结合课程思政思维而言,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传递“工匠”精神,在教育体制框架下更加倾向于培养专业工匠,并且以成为“大国工匠”为学生专业发展、技术发展及人生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回归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课程就成了工匠人才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关键要素,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内容构建方面需要深入贯彻“工匠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学生专业发展与人生发展需求,将专业发展形式、前沿技术技术、行业发展业态、创新产业模式融合贯通,通过课程构建与课程专业思想传递实现课堂生命力的焕活。高校要夯实学生中心地位,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的教育核心理念,构建学生本位的生命课堂,进一步重塑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拓展课堂内容,注重思想教育,提升课堂教学内容水平与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与技术转化速率,以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实施。

3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可以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專业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文化素养,能够服务社会、引领时代潮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岩,刘秋华,宋玲珊.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专业课“免疫技术”为例[J]. 成才之路,2022(27):33-36.

[2]司小妹.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思考——以“旅行社导游服务”课程为例[J]. 成才之路,2022(23):16-19.

[3]张吉,张功荣. 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程伦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2,41(4):73-77.

[4]王璐.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公关世界,2021(17):119-120.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