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的研究

2023-06-20 17:02李漠贾晓娟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中华思政

李漠 贾晓娟

摘 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文化相关内容,可充实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科学系统化教学资源,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对中华优秀文化如何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中华优秀文化

作者简介:李漠,贾晓娟,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各课程教师应依托教学主渠道,将思政教育实施渗透在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在高职英语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外来文化。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元文化思辨能力加以培养。在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推进课程思政。

二、研究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几年,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主要为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型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内容上局限于传统文化的融入。系统性教学实践成果尤其是教学设计可视化成果欠缺。

笔者前期进行了政策和理论学习,确定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框架,以马克思主义学习、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通过初步的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和学生进行交流,对教师群体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和实践有局限性。主要关注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忽视中国现当代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融入体系不够科学系统。

有关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的资源整合和提升利用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有所欠缺。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主要以教师操作层面、教师主导角度开展研究,针对学生为主体的研究较为少见。

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将中华优秀文化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训练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三、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研究思路探讨

1.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需要科学有序地进行,教师要扎实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对中华优秀文化框架体系有所认识,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教师和学生还需要学习现当代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认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共同得出结论。笔者所在学校结合高职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展特点,确立了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文化内容体系为“中国哲学”“汉语汉字与文学”“传统节日与中华民俗”“民族文化及民族特色”“历史典故与人物事迹”“地方名片与风景名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前沿及文明创新”。

2.教学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首先要掌握学情,可通过问卷和访谈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了解学生的中华优秀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意识。依托教材单元内容,提炼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记录分析学生的课堂活动,回放课堂教学录像,查找思政教育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归纳关键问题,研究进一步实施教学的对策,进而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全课程全员教学实践。

3.重视资源建设,提升资源质量和利用效果。可围绕“中国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堂”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建成较为系统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灵活穿插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和表达任务,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依托精品课程保存共享,整合课件资源,提供有助于学生可持续提升的学习资源。

4.坚持师生共建课程理念。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生生交流分享。教师可通过布置小组作业等方式,指导启发学生查找资料,丰富文化知识。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有关中华优秀文化的英语词汇,提高写作和翻译等能力,进行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文化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将掌握语言和接受文化熏陶融为一体。

重视教学追记和学生反思。学生可在每次任务后和学期末进行学习反思,查找中华优秀文化知识和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文化两方面的收获与不足。比如,笔者教授的一名学生曾表示:“英语课上语言学习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我主动积累中华优秀文化知识,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炎黄子孙,我倍感自豪。在完成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文化任务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今后要把学好英语和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相结合,在讨论交流中多使用英语,进一步提高自己‘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使自己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5.在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下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研究引向深入。教师须牢牢把握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坚定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探讨思政教育内容和框架,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时刻关注因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对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实施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还要帮助学生辨析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着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实施建议

(一)培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中华优秀文化素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效果如何,师资是关键。提高高职英语教师思政教育能力,首先要提高其中华优秀文化素养。持久的自我学习和单位对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视,能保证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是课程思政取得预期成效的前提。教师要不间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应和传承关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品德修养,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掌握文化精髓。在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

(二)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仅由教师主导讲解是不足的。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强调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避免英语语言学习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学生活动形式化,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必要调研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学习的感兴趣程度。让学生参与确定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学习的内容、方法,使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文化。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设计,在引导小组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任务前的学生文献学习、任务中的作品要求、任务后的分享评价,都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笔者的实践体会是: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教师主导的指令性学习是被动的低效的。而基于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英语能力均得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越来越积极,作业各项得分逐步升高。

(三)重视学生多元文化理解力对职业发展的意义

从育人角度看,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中华优秀文化学习相结合,应该从课堂融入扩展到课外活动,从大学阶段延伸到终身学习。通过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使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主、有效地开展学习,学会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兼备国际视野和民族自信,助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

当前,语言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网络教学平台日渐增多,教学手段不断发展创新。教师应积极进行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的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提炼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制作高质量的课件。教学资源系统化,有利于灵活开展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动,也可以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类选修课提供参考;精品课教学资源可以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对社会学习者同样具有普适性。教师可以以线上学习平台为支撑,组织学生开展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践所学,巩固学习效果。

(五)将中华优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考核

之前,学期考核的试题没有特别重视有关中华优秀文化的表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目前各类考试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课程考核需要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可将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表现和作品质量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一部分。设计期末试题时,教师应充分提炼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和素质提升相结合。考核环节的隐形渗透,可以实现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考核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指引下,广大英语教师需要对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通过理论学习,确定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文化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针对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概念不够重视、教学设计研究碎片化、教学资源不够系统适用及选取随意性强等关键问题进行教学总体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坚持师生共建课程,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真正达到育人效果。

五、结语

本文探索了中华优秀文化如何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在具体实施时,要坚持师资建设为前提,着力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文化素养。要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系统化作为实施教学的前期工作。在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英语教学要贯彻语言、思想和文化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的中华优秀文化知识水平、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和资源获取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课程目标。希望广大同行继续探索将中华优秀文化有机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和多元文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使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文化,并能够理解、分析、评价世界多元文化,兼备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朱毅,陳世润.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32):26-30.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