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的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20 10:17赵延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多模态英语教学

摘 要: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把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图像、颜色、音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加广阔的视角。在英语教学中,图片及视频等多模态语篇是教师最为常用的导入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文本”。《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理解多模态语篇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之一。本文以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以影片《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汤婆婆的人物海报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旨在为教学中运用和解读多模态语篇,帮助学生提高多模态的识读能力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模态;话语分析

作者简介:赵延,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一、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它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图像、颜色、音乐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些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多模态语篇,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并且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环节当中。在这些多模态语篇中,图片又是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被广泛运用到导入及文本配图中。比如笔者在一节英语读后续写课程《圣诞女巫》(The Christmas Witch)的教学中,就选取了动画片《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中汤婆婆的电影海报进行了导入,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后续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成意义三个维度去探讨多模态语篇的解读方法,旨在给英语教學中多模态语篇的应用带来一些启示。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朱永生认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韩礼德(Halliday)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后来,又从皮尔斯等学者的符号学理论中吸取了媒介、对象、解释等一些概念。此外,多模态话语分析也吸收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即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符号,具有意义潜势。韩礼德在他的功能语法中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组篇功能。概念功能表示概念意义;人际功能表示关系和态度;组篇功能表示语篇意义。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来看,语法是制造意义的资源。克瑞斯(Kress)和勒文(Leeuwen)在其研究中将语法延伸到了视觉模式,即认为图像也是一种社会性符号,同样也可以使用韩礼德分析语言的社会符号性的方法来分析图像。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组篇功能,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的和构成意义三个维度来搭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中“汤婆婆”图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再现意义分析

根据勒文的观点,图像可以依据其不同的特点划分为叙事的和概念两个大的类别。在叙事的再现过程中,又可以分为行动的、反应的以及言语和心理的这三个具体过程。其中,行动的和反应的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及物的和不及物的。因此,从再现意义的角度,我们可以探讨同一个图像中不同成分之间以及不同图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弄清楚哪些成分相当于及物系统中的行为者,哪些成分相当于对象,哪些成分相当于环境。

在《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汤婆婆角色电影海报中,主要人物汤婆婆出现在海报的中间且占有较大篇幅。这样的构图非常醒目,可以立刻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阅读中即将出现的主人公——“圣诞女巫”。可以从其手势及眼神中来探知其心理活动。汤婆婆的双手紧紧握着一张纸,这张纸有可能是一封信或者一份合同(在影片中为合同)。这样的行为刚好和阅读内容(街区内有一个老妇人,一整年都在家里保留着圣诞节的装饰。熟悉她的人都称她为“圣诞女巫”,小孩子们对她更是充满了恐惧之感。本文的主人公,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承担了送报工作,不得已来到了圣诞女巫的房子。本想送完报纸后悄悄离开,不料情急之下扭伤了脚,不得不和圣诞女巫有了接触。圣诞女巫非但没有伤害小男孩,反而非常热心地帮助了他。后来,小男孩了解到圣诞女巫的儿子在战争中去世,悲伤的她为了纪念自己心爱的儿子,所以一直保留着圣诞装饰)相吻合。从汤婆婆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名女巫的狡猾,也可以看到她眼中流露出的一种情感,这与阅读中圣诞女巫前后形象的对比非常契合。整个图片背景为经典的女巫居所陈设,符合女巫给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即狡猾、阴险、凶残等负面形象。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也积极创设相关的情境与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探讨女巫给人的印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解读多模态语篇中的叙事性特征,重点抓住主要人物、言语、心理、环境等要素,这些核心素养能力在解读文本类语篇当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互动意义分析

克瑞斯和勒文认为,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是指图像所呈现的世界与观看者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正是通过这种关系与读者进行互动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就是图像所体现出来的互动意义。在实现这种互动意义时要考虑接触、距离、视点和情态等四个要素。

1.接触。我们在人际互动中通常都非常重视接触,尤其眼神的接触更是被视为一种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但是在多模态语篇中,参与者的目光有时并不总是指向观看者,这种想象中的“接触”,即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想象的人际关系就不复存在,这种图像被称之为“提供”。在《千与千寻》汤婆婆的电影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想象中的“接触”,即“提供”。这是一种客观观察,与事件的发生有着一定距离。通过汤婆婆这张电影海报,学生可以自己去想象这样一位“女巫”身上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而不是立刻就可以了解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距离。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距离往往可以体现出人物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即心理距离。在多模态语篇中,图像同样可以使观看者靠近或者远离人物、地点和事件。《千与千寻》汤婆婆电影海报中的女巫和手中的这张纸是离我们最近的,那么学生必然会关心主人公及这张纸到底是什么内容。即“圣诞女巫”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视点。视角不同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对象间关系。当我们仰视某物时,会对物体产生象征性的权势;当我们平视某物时,会映射出一种平等的关系;当我们俯视时,会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种不同的视点或视角,在多模态语篇中可以体现出不同程度地卷入。汤婆婆的电影海报中,我们可以发现摄影师运用了一种平视,这种视角说明了一种平等的关系。阅读后,学生会发现“圣诞女巫”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并让人感到畏惧的坏人,而是一个因失去儿子而感到非常悲伤,一个没人理解而非常孤独,一个会理解和照顾他人的温暖的老人。

4.情态。情态指的是色彩、色调、再现的细节、深度等方面在某种图像表达过程中使用的程度。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单独被看作是一个尺度,其范围可以从没有细节到细节最大化,也可以从没有深度到最大深度。在每一个尺度中,都存在某一个特定的点,形成一种标准的自然主义。这种“标准”和‘感官编码倾向联系起来,可以形成某种愉悦的或不愉悦的感官体验。汤婆婆的电影海报以经典女巫家的陈设为背景,凸显了一种有魔力且阴森恐怖的氛围,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更能体會一个小孩子对于圣诞女巫具有的那种恐惧感。 这种给小孩子所营造的“恐惧感”与文章后来所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构图意义分析

根据克瑞斯和勒文的观点,构图意义涉及三种资源,即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所谓信息值是指图像中的各种元素在图像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并分别实现各自的意义。特定元素在整体中的角色也是由这种位置所决定的,不同的位置反映出不同的信息值,比如左边或右边,中间或边缘,上方或下方。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修斯(Mathesius)提出了“主位”和“述位”这对基本概念,研究了句子中不同成分在语言交际中不同的作用。句首的成分一般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引出话题的作用,被称为主位;句子的其他部分被称为述位,起到提供新信息的作用。与此相似,克瑞斯和勒文认为图像从左到右其实也是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过渡;图像从中间到边缘的过度则是主导信息向受支配信息的扩散;图像从上方到下方则是理想到真实的过渡。此外,不同元素在前景或背景中的不同位置、大小、亮度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引起读者不同程度的注意。《千与千寻》汤婆婆电影海报中,信息的焦点由人物和场景共同加以体现:主人公是一个形象非常夸张的女巫,住在一个感觉让人生畏的居所。在构图意义分析及文本阅读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以及情节的发展,还要帮助学生理解背景信息起到的烘托作用,并且充分理解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结语

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电影海报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意义的构建需要具备协调性,进而促进整体意义的构建。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多模态分析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语篇,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此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别和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对预测和理解阅读篇章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5.

[2]Kress G, Leeuwen T V. Reading Images[M]. Burwood: Brown Anderson, 1996.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靳雅姝.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以《大红灯笼高高挂》海报为例[J].电影评价,2010(11):75-76.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80.

[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多模态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