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3-06-20 07:49白雨荷
中国商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

摘 要: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陕西省作为西北重地,要加快农业强省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经过研究分析,陕西省依然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科技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强及农村居民收入低且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在立足陕西省地理环境和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品牌、强化科技创新和促进农民增收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陕西省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农业品牌;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农村居民收入

本文索引:白雨荷.<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1):-157.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6(a)--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階段,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正顺应这一趋势,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是协调稳健可持续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配置合理、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收入分配公平合理、农业供给能力有保障,能够长期有效地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又是增长模式的转型,是多个维度的增长和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的、均衡的、高效的发展模式,是以产业增产、增效、社会增收、生态增值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方式。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是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全省自然条件复杂,包括大巴山地、汉江盆地、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和风沙过渡区六种地形,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涵盖不同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区域,主要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近年来,陕西省注重区域统筹、完善应对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农业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发展却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特征。基于此,陕西省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打好基础,为全面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1 陕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1.1 经济发展水平

2021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为29800.98亿元,比2020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09.39亿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第二产业为13802.52亿元,增长5.6%,占46.3%;第三产业为13589.07亿元,增长7.3%,占45.6%。人均生产总值为75360元,比2020年增长14.41%;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45元,较2020年增长10.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71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9年的2.93:1降为2021年的2.76:1(以农村居民为1),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1.2 农业发展状况

陕西耕地面积5974.3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515.78万亩。全省乡村人口1475.9万,占常住人口的37.3%。陕西省属于粮食紧平衡、肉类基本自给和水果调出的大省。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1270.4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2012.82万吨、园林水果1896.46万吨、肉类127.97万吨、水产品17.07万吨。2021年,陕西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4.34千公顷,比2020年增长0.1%。其中,夏粮1104.68千公顷,增长0.1%;秋粮1899.66千公顷,增长0.1%。2022年,陕西省夏粮总产量475.9万吨,播种面积1105.1千公顷。

根据202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农业增加值1845.75亿元,比2020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59.93亿元,增长14.1%;牧业增加值482.41亿元,增长13.4%;渔业增加值21.29亿元,增长4.7%。农业和牧业是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和牧业增加值分别占73%和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122.77亿元,约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5%,渔业占比约为1%,林业占比约为2%,占比较小(见图1)。

1.3 农产品品牌概况

近年来,陕西省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数量达到12个,位列全国第七。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17个,其中洛川苹果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果品类第一,其价值评估高达687亿元。陕西省渭北具有高原光照充足、温差大、海拔高等特点,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的最大区域。同时,陕西省是世界最大的猕猴桃集中连片产区,拥有眉县猕猴桃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陕西省关中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充沛,具有良好的农作物种植条件,因此关中地区是全省粮食生产的主要集中区域,也是全国唯一的奶牛、奶山羊“双奶源”基地。陕南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富硒区,有丰富的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农产品中的硒含量普遍较高,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陕南地区盛产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和魔芋等。

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108家,其中国家级55家、省级650家,辐射带动的农户数高达60.34万户。培育出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陕西羊乳、大荔冬枣、陕北小杂粮、泾阳茯茶、陕南食用菌等在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区域公用品牌。根据陕西省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全省苹果面积924.10万亩、产量1302.71万吨,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猕猴桃面积99.91万亩、产量138.85万吨,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奶山羊存栏265万只、产奶量72万吨、羊乳制品产量14万吨,存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8.2%、61.4%和80%。

1.4 农业机械设施情况

2019年,陕西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普及,推进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高农机设施质量和作业效率,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1%,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陕西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情况如图2所示,近年来陕西省农业机械规模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202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431.21万千瓦,较2020年上涨了1.81%;而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率为2.42%,明显高于2021年的增长速度。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并未出现停滞的状况,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业现代化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陕西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陕西省农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逐步推进,专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但当前农业产业结构仍需優化。陕西省应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陕西省农业产业内,第一产业比重最高,而以农副食品加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较低,未形成促进产业循环发展的合理比例关系。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313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为3036亿元,占比高达70.38%。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没有明显增长,由2020年的22.02%下降到2021年的21.28%,林业生产总值为100亿元,服务业生产总值为225亿元,分别占2.32%和5.22%。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不利于发展渔业,林业、渔业和服务业在省农业经济总值中占比较低,尤其是渔业,占比不足1%。林业产值占比连年下降,由2018年的3.23%下降至2021年的2.32%,林业、渔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陕西省农业内各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产业的循环发展和风险分散。

2.2 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近年来,陕西省培育出苹果、猕猴桃、茶叶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绿色、特色农产品,但品牌建设仍然有待加强。目前,陕西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3000多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420个、绿色食品292个、有机农产品262个、地标农产品等级87个,占全国比例不高,且产地较为集中。认证农产品主要为果产品类,畜禽、粮油、蔬菜等类别较少。此外,省内资源未得到充分配置,部分地区制定品牌策略时未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成熟,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欠缺,难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市场竞争力较弱,陕西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均有待提高。

2.3 科技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强

陕西省科技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低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基础设置不够完善。陕西省地貌多样化,各地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差异化,农业技术设施的推广和引进难以形成统一的模式,很难满足相关的需求。二是农业科技人才难引进、留不住。农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数量较少,相关人才队伍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农业科技人才存在难引进、留不住的问题。农业科技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意愿普遍不高,导致科学技术对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不足,农业技术转化为科技成果的效率较低。三是农民的科学素养低,陕西省现有农村劳动力多为留守老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发展进程。

2.4 农村居民收入低且差距较大

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根据统计年鉴,2021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745元,仅高于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等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53元。就陕西省内部三大区域而言,关中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为15153元,陕北其次,陕南最后。2021年,陕南地区三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仅为1256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61元,收入最低的商洛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为11969元,仅占西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9%。省内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异较大,低收入地区的收入增长速度较慢。整体来看,陕西省农民收入水平仍处于落后地位,贫富差距、地区差异明显,农业发展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

3 推进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不协调不利于陕西省农业发展,应立足实际,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相比其他产业,陕西省的林业、渔业的占比非常低,因此应调整农林渔牧副业比重,且重点关注林业和渔业。首先,应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陕西省应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价值转化“两手抓”,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积极创建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从而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其次,陕西省应重点扶持渔业。完善水产养殖政策体系,加快转型升级,依托秦岭、长江、黄河资源禀赋和陕南、陕北、关中区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最后,种植业和畜牧业应朝着追求高品质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提高产品的产量,还要重点关注产品质量的提高,聚力打造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提高产品价值,调动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益。

3.2 发展农业品牌

首先,加强品牌观念,科学制定品牌策略,打造品牌文化。政府应加强品牌观念,针对农村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科普活动,牢固树立各农业企业的品牌意识。由于陕西省具有地域多样性,各地区应提高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不同地区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品牌策略,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发展模式,开拓营销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加强品牌保护。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品牌授权管理机制。同时,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把控,为品牌建设与发展打好基础。最后,加强品牌宣传。线下开展品牌宣传会或利用电商平台等网络途径大力宣传品牌文化,提高品牌认知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本土农产品“走出去”。

3.3 強化科技创新

首先,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陕西省要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同时提高农业机械装备质量,逐步提高农机农具的财政补贴。政府应出面整合平整土地,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逐步补齐农产品运输、包装、仓储、保鲜等短板。另外,陕西省应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农业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作出针对性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决策和精准管理。其次,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陕西省应鼓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机生产企业深度融合,围绕重点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农机作业领域,协同开展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积极引进农业科研团队,加大相关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农业就业,提供补贴,支持高学历人才落脚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促进农民生产与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有效结合,扩大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覆盖范围,提高生产效率。最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农民是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力量,陕西省应注重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重点培训返乡大学生、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合作社等群体,鼓励外出务工者与返乡人才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强化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积极鼓励高学历人才、相关领域专家下乡指导。

3.4 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外出务工或农业经营能力弱的农民,保障这部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有偿退出、互换耕地、入股合作等方式参与集体经济。同时,应优化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打消农民疑虑,保证后期想要收回流转土地的农民能够顺利收回。其次,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培育龙头企业,实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起到联农带农的作用,大大促进农民增收。此外,大力支持农民自愿组建合作社,加强对家庭农场培育,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业市场化特征更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更高,从而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最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针对农民提供更多劳动保护、养老方面的福利政策,为农民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加大对农民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农村医疗环境,扩大疾病的补偿规模,减少农民的刚性支出。完善集体经济的分配制度,使得老年农民依然能够获得一定分红。

参考文献

杨念,王蔚宇.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2,38(19):26-30.

杜志雄,陈文胜,陆福兴,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笔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3):10-26.

冷功业,杨建利,邢娇阳,等.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5):1-11.

王卫卫,张应良.区域品牌赋能: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基于四川省眉山市广济乡的案例调查[J].中州学刊, 2021(5):36-43.

黄让.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21(1):18-20.

黎新伍,徐书彬.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6):78-94.

刘涛,李继霞,霍静娟.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1-8.

黄修杰,蔡勋,储霞玲,等.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4):124-133.

孙江超.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及政策建议[J].管理学刊,2019,32(6):28-35.

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11):15-31.

辛岭,安晓宁.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J].经济纵横,2019(5):109-118.

寇建平.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3):1-4.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