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 鹤鸣传承

2023-06-21 23:52杨燕萍陈帅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鹤鸣传统活动

杨燕萍 陈帅

海珠区鹤鸣五巷小学创办于1949年,位于海珠老城区的龙凤街,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学校周边的社区环境文化气息浓郁,与麻石老街、青砖小路相伴,与古老建筑、名人故居为邻。学校所在的社区以广州居民为主,毗邻龙导尾市场,附近有成珠小凤饼、荣昌潮汕风味馆、佛世界素食社、芬芳甜品、熊记鸡粥、凤记美食等多家老字号饮食场所,为我校传承传统饮食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给鹤鸣五巷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了立体多元的教育资源。

民以食为天,我校师生一直对广州传统饮食文化颇有研究。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活动,以传统饮食为桥梁,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广州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体会广州饮食文化的风韵。为此,我校聘请了小凤饼传承人薛锐明等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传统饮食文化传承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授以传统文化育人的知识技能,与家庭、社会保持密切联系,营造学生成长并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良好社会环境。少先队每年均与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区少工委联合开展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活动。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区关工委、新闻媒体等资源的作用,邀请专家到校指导传统饮食文化活动的开展,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小凤饼非遗传承的研究

小凤饼作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中华名小吃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让很多广州人对它念念不忘。薛锐明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鹤鸣五巷小学是该项目2018—2020年和2021—2023年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非常重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动,组建非遗项目小凤饼制作技艺传承和推广领导小组。杨燕萍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德育主任任副组长,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和其余教师和各班家长义工为组员。领导小组成立后,大家开会共同商议,确定以“非遗传承 我爱小凤饼”为主题开展校内传承、校外推广活动。学校少工委聘请省级传承人薛锐明和市级传承人薛文婷为校外志愿辅导员,为学生传授小凤饼(鸡仔饼)的制作技艺,指导他们体验小凤饼制作的全过程。“非遗传承 我爱小凤饼”主题系列活动分为“小凤饼故事我来讲”“小凤饼我会做”和“小凤饼我宣传”三大项。

(一)小凤饼故事我来讲

小凤饼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要想学生做好小凤饼,传承好这项技艺,首先让学生了解小凤饼。通过听讲小凤饼的故事,学生对小凤饼的历史具有简单的了解。薛锐明老师经常到校给学生讲述小凤饼来历的故事。广州方言:“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闻名,成珠鸡仔饼。”清朝咸丰年间,在成珠楼后面有个伍氏家族。当时伍紫垣是十三行的总买办之一,他习惯在每天午睡过后吃些点心。有一天,他就派他的丫鬟(名叫小凤)到成珠楼买点心。当时正值中秋,点心已经卖完。成珠楼老板和糕点师傅们不敢得罪伍紫垣,于是糕点师傅急中生智就把做五仁月饼的馅料和皮重新制作成小小的饼,让小凤拿回去。伍紫垣吃后大声赞扬,问这是什么饼?小凤急中生智说,这是小凤饼。小凤饼始创于185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21年成功注册商标。在清末民初时期,在梁殿华那个时代小凤饼做得最好,开始把小凤饼发扬光大,闻名与畅销于省港澳。现在的小凤饼已经成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小凤饼我会做

小凤饼与鸡仔饼有什么区别?小凤饼口感松脆,这是小凤饼的特色。鸡仔饼有很多外加的调味,而小凤饼吃的是原味。一百多年来,小凤饼都是纯手工制作,非常松脆,冰肉就是小凤饼的灵魂。薛锐明师傅说:“要想把小凤饼做好,制作人必须要把心沉下来,用心纯手工完成。”

每学年,我们都会邀请薛锐明老师到学校指导学生对小凤饼制作材料的认识,讲解小凤饼的制作步骤,并通过切饼、压饼两个稍微简单的制作步骤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小凤饼的纯手工制作。学校少工委在学期末还会组织亲子家庭到小凤饼的制作工场,亲身体验小凤饼制作的全过程。小凤饼的制作有七个步骤。第一步:制饼皮。把面粉、糖水、食用油按比例搅拌均匀后搓成饼皮。第二步:选配料。小凤饼所需要的原材料共有11种。以果仁类为主的有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三种。然后还有冰肉,冰肉选用猪脊膘,最适宜做饼的是脂肪部分,切下来用糖腌制。如果天热腌制24小时,如果天冷则腌制48小时。另外还有糯米粉、面粉、纯正花生油、糖、盐、水等。第三步:混合材料。将这11种原材料用手工进行混合。第四步:制饼胚。将混合了白砂糖的冰肉、白芝麻、瓜子仁和榄仁糅合,加熟糯米粉令它们紧密黏结融合,之后将第一步做好的饼皮与之合并搅拌均匀。第五步:成型。把做好的饼胚平整定形、定量,再压饼成型。第六步:烘凤饼。把做好的小凤饼放入高温烘炉里烘大约20分钟。第七步:凉凤饼。烘完后,把小凤饼放进(空调房)放凉。放凉到大概25~26度左右就可以进行入袋包装。

(三)小凤饼我宣传

通过薛锐明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吃着自己动手制作的小凤饼,心里美滋滋的。他们还要当“代言人”,拍摄小视频结合“非遗少年说”活动在网络上推广广州非遗美食——小凤饼。在2021年6月结束的“‘非遗少年说第二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范思嘉同学荣获“网络人气奖”;陈帅老师荣获“优秀指导奖”。这些奖项的取得都是对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开展“非遗传承 我爱小凤饼”系列活动的鼓励和肯定。

“小凤饼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是一代代人传下去,就会造成断层。我们要从学生在校园开始传承,至少让他们有传承的思想,在行动上有认识,慢慢植根在学生的心里,这样才有传承的基础。”鹤鸣五巷小学铭记薛锐明老师的话,将一如既往地加强非遗美食小凤饼的宣传、教育和传承的力度,拓展校内外资源,从历史文化、制作技艺中挖掘和提取有特点和有价值的因素,从而构建多元的特色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非遗传承的实践平台。

二、亲子厨房实践的研究

2016年以来,学校着力开展的“鹤鸣朝阳亲子厨房”活动已成为我校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品牌。该活动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美的时代精神,营造我校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教育氛围,培养了队员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鹤鸣朝阳亲子厨房”活动共分为三个系列活动——学厨艺活动、厨艺修行活动和六年级厨艺展示活动。亲子厨房菜式是由学校和家委成员共同制定,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至少掌握一道菜的制作方法,小学六年共学会做十二道菜。每年的五月份,学校少工委都会组织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厨艺展示活动,一至五年级由家长指导学生进行亲子厨房修行。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家长义工来校,根据家校共同制定的《亲子厨房菜式》指导学生制作一道家常菜。学生学习后还要回家反复练习,让家长给予指导和评价。每年勞动节前夕,学校还会举行一次六年级厨艺展示活动。通过这样的大手拉小手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活动,让学生懂得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学会体恤父母、关心父母、热爱劳动,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校园小农田的研究

为了扎实开展传承传统美食文化的研究,保证食材的安全、卫生和新鲜,学校综合利用252平方米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聘请了校内外劳动教育顾问。让学生参加小农田劳动,体会耕作的辛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结力。110平方米小农田劳动实践基地包括无土栽培区、中草药种植区、土培实践区、岭南果园区和素馨花传承区。无土栽培区也是鱼菜共生科学栽培实验区,每季统一种植一种农作物,现在种的是通菜;中草药种植区由每班种植一种中草药进行研究;土培实践区种植时令蔬菜、瓜果,苦瓜、辣椒等;岭南果园区种植了多种岭南佳果,荔枝、龙眼、阳桃、凤眼果、人参果和柠檬等;素馨花传承区种植了50棵素馨花。我们还有142平方米的劳动实践活动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整体围绕“鹤美立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小农田建设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彰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将书籍上学到的知识与校园小农田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地里割韭菜、拔香葱、种苦瓜、摘辣椒等,还进行鱼菜共生无土栽培科学试验,学生既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统筹计划能力,又学会了珍惜粮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非遗美食传承的实践,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既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快乐,同时也引领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活动是学校实施鹤美教育的抓手之一,也是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标志,对弘扬学校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从历史文化中挖掘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构建多元的特色活动体系,在传承传统饮食上下功夫,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让劳动教育回归真实,实现五育融合。

猜你喜欢
鹤鸣传统活动
木偶剧 鹤鸣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鹤鸣
杨鹤鸣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