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探究过程 感悟数学思想

2023-06-21 05:06陈莉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张飞防线学问

陈莉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培养学生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在两端都栽的植树問题中,理解“段数”与“棵数”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学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阅读过《张飞外传——究竟要安排多少人》这个数学故事。故事的最后,张飞说了一句:“原来这里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张飞从中学到了学问,你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学问呢?

1. 谁能把张飞遇到的问题情境复述一下?

2. 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军师用画图的方法发现“士兵的人数要比空当数多1”这个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板书:规律)

3. 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整条防线的长度有440米,军师只是研究了其中的40米。那他从40米这一段研究出的规律,是仅仅适用于这40米,还是整条防线都适用呢?我们再一起来验证。

(1)请大家用“画一画”的方法,看看60米防线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原来60米长的防线也符合“士兵人数要比空当数多1”这个规律。

(2)能根据这个规律,算一算100米的防线需要多少个士兵把守吗?

提问:100÷10=1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00米每10米一段,可以分成10段。用军师的话说:就是有10个“空当”。

(3)照理说,“每隔10米一名士兵”,意思就是一个空当就有一名士兵。

“空当的数量”和“士兵的人数”一一对应。

为什么最后算“士兵人数”的时候,还要比“空当数”多1?这是哪里多出来的“1”呢?

(两端都要站士兵,所以还要把这一头的“1个”加上。)

(4)所以,100米的防线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200米、300米、400米、440米的防线,又分别需要多少名士兵?请每人挑一个问题,在小组里说说当中的学问。

200米、300米、400米、440米的防线,还需要用图来验证吗?不用了,我们已经从40米、60米、100米这些比较小的数据中找到了规律,那在比较大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像这样,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研究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把数据缩小,从简单的小数据入手,从中找出规律,然后把这个规律应用到更复杂的大数据中,从而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叫作“化繁为简”。

(二)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好了,既然大家都已经学会了张飞所说的学问,还能解决其他的问题吗?请看大屏幕。

1. 课本例1(种树)。

2. 课本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安路灯)。

3. 课本练习二十四第2题(设置车站)。

(三)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无论是安排士兵站岗、种树,还是安装路灯和设置车站,最关键的都是要找出其中的“空当数”(手掌示意)。如果两端都要安排,就需要在“空当数”的基础上“+1”。像这一类的问题,在数学上都统称为“间隔问题”,也叫作“植树问题”。

话说张飞用“植树问题”的学问解决了驻地防线士兵把守的问题后,非常得意,于是他把这个学问又用到了安排粮草库士兵的把守上,但是遇到了问题,你们想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吗?请继续阅读数学故事《张飞外传(二)——究竟要安排多少人》。

猜你喜欢
张飞防线学问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谦虚的铅笔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张飞因酒丧命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张飞柏、姜维豆腐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