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通感转译研究

2023-06-22 00:29丁渊渊陆泉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模型构建文创产品文化

丁渊渊 陆泉

摘要:体验经济时代,用户的需求逐渐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更注重情感的满足。文创产品追求的不仅是造型和美感,作为感性产品,它还具有显著的生活性特征。文化是文创的灵魂,创新是文创的生命。针对目前大多数文创产品设计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情感需求、文化内涵与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以通感转译认知原理为基础,以通觉意象为切入点,增强文创产品的互动性,令其具备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能力。荷花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文章从艺术设计中的符号学、设计心理学等理论出发,以“荷”为研究对象,挖掘“荷”文化的独特要素,分析基于通感转译理论的“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通感转译的设计理论运用到“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中,构建文创产品通感转译设计模型,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助力“荷”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荷”文化;文创产品;意象互通;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3

1 “荷”文化特色分析

1.1 “荷”文化的内涵

“荷”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化,传袭至今,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渗透至农业、诗歌、艺术等多个领域。荷花、荷叶等意象伴随民族的发展,被赋予美好的寓意。“荷”又与“和”“合”谐音,传递团结、和平等寓意,自古以来,“荷”一直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望与祝福,“荷”文化的传承亦是对中国“和”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1.2 “荷”文化的视觉特征与审美特色

荷深陷淤泥之中,但依旧高贵不屈,笔直挺立。荷叶青翠欲滴,荷花亭亭玉立,藕洁白无瑕。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出发,将荷的色彩、造型等元素运用到设计中,除了能给予消费者视觉上的审美体验,还能营造静谧、柔和的氛围。

荷花,又称莲花,作为佛教圣花,它又被赋予禅意。佛教众徒信仰荷之精神,潜心修行,以达到清净无阻的境界。

荷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用荷来突出文创产品的意象特征,能够赋予产品亲切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2 “荷”文化在通感设计中的意象互通

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书中指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五觉”作为人体感触器官所带来的神经反应,是人类进行一系列创造性活动的基础,通过通感转化,人的五感互相融合,从而使人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整合需要传递的信息,最终呈现更个人化的情感体验。

而将单一的五感转换理解为通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美学家陈育德先生把通感区分为“感觉挪移”“多感叠加”“意象互通”三个类别,提出“心统五觉”,心即理,有感乃发于心。最终,用户在心理共鸣作用下,形成超越五感的体验。用户通过多感官交融互通,最终获得物我交融、意象互通的情感体验。

2.1 “荷”意象互通之传神

“传神”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将原有的意象与形态,通过表述与传达,使产品达到意象互通的境界。在通感转译中,如果单一的五感转换是简单的意象传达,那么意象互通中的“传神”则是产品生动形象的准确表达。

取“荷”作为通感转译的意象,在通感转化过程中,把握“荷”作为基础符号加以设计的自然性与关联性,提取相关视觉元素作为通感转译的意象,运用于产品的外观形态和色彩表达上,用震撼的视觉效果直击人心,在感官层面引发用户的主观移情。在感官挪移的基础上,通过多觉叠加的方式,将意象触感融入产品的用户体验中,通过用户各感官的信息加工,实现情境交互,达到“传神”的目的。

2.2 “荷”意象互通之情感共鸣

“抒情”与“传神”一样,是重要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段。在“传神”的基础上,引发情感共鸣,提升文创产品的表现力。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大多使用单一的借形手段展现产品外观,简单粗暴地在书签、扇子等载体上绘制意象图案,这样的文创产品缺乏内涵,难以实现文化传递与引发情感共鸣的目的。若能在多种单一感官觉源产品设计语言的基础上不断增维,让刻画的“荷”意象更富画面感与故事性,就能够引发用户情感共鸣。除此之外,在“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通感转译过程中,准确选择的意象载体也为意象互通之情感共鸣奠定了基础。

以“传神”和情感共鸣为通感转译的研究方向,使用户在使用文创产品的过程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唤起文化记忆,触发个人情感。那么,此文创产品设计便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对“荷”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3 基于通感转译理论的“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价值

通感转译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例,目前的工业产品设计大都以人为本,设计师会关注特定用户的使用体验、情感表达等信息。为了更好地维系用户,他们通常会使用多觉叠加的方式,引导用户多感官体验产品、接纳产品、认识产品,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最终达到提升产品价值的目的。

“荷”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一面旗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以“荷”文化为基础的文创产品设计中,通过通感转译手段,融入江南文化基因,使文创产品饱含地域特色,承载着一代人的乡愁。

通感转译理论在“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设计文创产品不仅要考虑一般的产品特性,还要考虑产品的文化特性与创意特性,消费者会在这三种特性的作用下产生通感体验。利用通感转化理论指导传统文化类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能拓展用户视觉认知之外的心理体验,还能使用户沉浸式体验文创产品[1]。

从实践层面出发,基于通感转译理论的文创产品设计更是一種体验式消费。体验经济是市场经济走向完备的标志,是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体验经济视野下,用户需求逐渐从追求物质满足转向追求精神满足,更重视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可通过多感官交融互通,激发用户更深层次的文化记忆与情感,以此满足用户的自我体验与精神需求。

4 “荷”文化文创产品通感转译设计实践

4.1 “荷”文化文创产品的载体选择

文化的输出需要载体。文创产品的设计要围绕特定的文化主题,向消费者讲述文创产品传承的文化与创意故事,充分展示文创产品的内涵,延长文创产品的生命周期。

江南是茶叶之乡,“禅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入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并演变为各地礼俗,成为江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可以将茶具作为“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载体,促使用户的“五觉”产生联系,引发对“荷”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联想。

将“荷”文化融入家居类文创产品中,最大限度地使其与室内空间协调统一,营造古韵新生之感,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家居类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通感转译理论,从家居的形态、用材、色彩等方面进行构思,拓展“荷”文化家具类文创产品设计的内涵与范畴。

4.2 “荷”文化文创产品的通感转译设计原则

4.2.1 “荷”文化文创产品的通感转译设计要遵循量体裁衣原则

在传承“荷”文化的基础上,“荷”文化文创产品的功能设计必须合理,还要因地制宜选择文创产品的载体。除此以外,把握好这类基础性符号的自然性与关联性,更能引发用户的主观移情。设计师通常会选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提取关联性视觉元素,进行产品外观设计,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主观移情,从而理解文化特色,这也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推广方式。

4.2.2 “荷”文化文创产品的通感转译设计要遵循文化创意原则

一件文化底蕴深厚的产品,不仅能带给消费者艺术享受,还能彰显文化的魅力。从古至今,关于“荷”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中,更能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2.3 “荷”文化文创产品的通感转译设计要遵循受众体验原则

优良的设计要注重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设计师要了解消费者心理,以满足文创产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目标,进行通感转译设计。其中,视觉与触觉融合对受众体验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决定产品的整体观感,如产品的材质、颜色等。

4.2.4 “荷”文化文创产品的通感转译设计要遵循情感传达原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了情感与归属的重要性。“荷”文化文创产品若想打动消费者,不能只停留在理性层面,而应融入感性元素,以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所以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同时,融入“和”“合”“禅意”等理念,让文创产品成为信息的发送方,让消费者成为信息的接收方,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启发其心觉式通感。

4.3 “荷”文化茶具的通感转译设计模型构建

在传统文化的文创设计模型构建方面,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非常成熟的学术成果。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梁町依据“文化空间”理论和马利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层次”理论,提出了“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三个层次,该理论对传统文化的文创设计影响深远[2]。在“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模型构建中,将此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分别从文化符号、环境与文化、用户与文化三个设计维度展开通感转译设计。

首先,以形传意,通过“荷”文化符号的叙事性设计,提炼“荷”之形态、色彩、肌理等元素,以叙事的方式将其与设计对象等因素进行整合,以产品设计的表现手段进行叙述,达到直击人心的视觉效果,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主观移情,从而进一步理解“荷”文化。

其次,运用传统技法,能更好地体现文化特色,触发消费者的联想与记忆。在“荷”文化茶具的通感设计中,可以从茶具材料、外观等方面入手。例如,茶盘材料选择天然石材,加之“荷”文化的叙事设计,茶盘整体可体现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最后,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首要目的。设计的最终目的并非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即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体验经济时代,文创产品的设计越来越注重文化与产品的内在关联性与互动性,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基础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通过深刻解读江南地域文化,将“荷”的美好寓意融入文创产品,让产品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传递相关信息引发消费者共鸣。启发用户通感的共鸣性设计包含多个因素,涉及情感性共识、价值观共识、知识性共识、思维性共识等方面[3]。

4.4 文创产品的通感转译设计方法——以“荷”文化茶具设计为例

以“荷”文化茶具设计为例,探究文创产品的通感转译设计方法,深挖荷的文化要素。“荷”文化茶具包括提梁壶、茶盘、茶杯、公道杯、六君子。通过研究形态、功能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计茶具中不同组件的形态,同时对“荷”文化与茶具套件进行意象互通,使转译后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寓意的符号能与不同组件一一对应,以触发某种通感体验。

图1 “荷”文化茶具设计

设计以“莲花江南”为主题,将莲文化与茶文化巧妙结合,给人以身临江南之感,让人产生共鸣,“禅茶”文化给予消费者更好的情感体验。

形态符号的通感转译是文创产品通感转译的基石。“荷”文化中有许多可以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符号。在茶盘的设计中,采用荷叶、水流的线条,不仅能在视觉上营造故事感,同时也对茶盘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在空间上,茶盘用来盛放茶壶、茶杯等器皿,而荷叶则是承托荷花之物,消费者随之产生联想。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是消费者基于生活经验的一种心理活动。在产品通感转化过程中,消费者往往会将某种外在语意信息和多种关联事物联系起来,丰富产品体验。在提梁壶、公道杯、茶杯的设计上,提取荷花造型,将两片晶莹圆润的花瓣包裹形态运用于壶身,壶与杯的底部都采用流水曲线,形成系列化茶具设计,让消费者更好地感受“莲花江南”的意象。

在“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中,色彩作为最直观的视觉符号,助力营造“莲花江南”的意境。色彩与造型赋予产品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荷”文化茶具设计中,选取墨色到黛绿的渐变色,为产品注入江南之韵。当消费者的思想和情感与产品色彩发生交织时,就会赋予色彩某种特定的思想,由此色彩成为消费者寄托情思的载体[4]。

材料为产品设计提供了物质基础,材料的不同特性影响产品的功能、形态。材料作为媒介,引导消费者通过“五觉”感官综合判断产品特性。因此,要根据江南地域文创设计的前期用户调研,充分解析用户的文化素养与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更有效地实现产品通感转译。

如图1所示,在本次设计中,茶盘主材选取内敛沉稳、高雅脱俗的乌金石,茶杯及茶壶的瓷质选取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越窑瓷,瓷质造型和釉色之美展现出茶具的儒雅气质。茶具材料推动消费者视觉和触觉的多感官交融互通,形成物我交融的境界,加之悠悠茶香,视觉、触觉、嗅觉三觉融合,形成意象互通的情感境界。

5 结语

本文将通感转译理论融入“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分析“荷”文化的丰富意蕴和价值,提出相关设计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设计师的文创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新的理论思考。文创产品是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感转化理论运用于“荷”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中,使现代思维和传播方式与极具地方特色的风格和文化符号相融合,从而提升文创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王国先,文艺,韩柳绪,等.石鼓书院通感文创产品设计[J].工业设计,2017(3):87,89.

[2] 程文婷,曾梦媛.全球本地化视野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前期研究[J/OL].包装工程:1-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4.TB.20220915.1625.005.html,2023-03-08

[3] 孙宁娜,宋奕霖.通感语意程式构建及其在古筝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1,34(3):8-10.

[4] 齊伟民,张冬雪.传统色彩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传承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4):205,243.

作者简介:丁渊渊(1999—),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文化创意设计。

陆泉(1980—),男,江苏南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

向:产品设计与理论。

猜你喜欢
模型构建文创产品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