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洛阳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2023-06-25 02:03聂曼曼
新闻爱好者 2023年5期
关键词:青年人才传播策略洛阳市

聂曼曼

【摘要】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才的吸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洛阳为例,首先研究了城市形象传播与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关联性,其次介绍了洛阳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洛阳青年群体关于城市形象感知进行分析,然后对推进洛阳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提出建议,加快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与青年的契合度。

【关键词】青年友好型城市;城市形象;青年人才;传播策略;洛阳市

洛阳市政府在2021年12月推出了《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出台了一套對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援助方针,但要使青年留下来扎根洛阳,就要有能吸引他们的城市文化氛围,让青年人才有认同感与归属感。[1]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白马寺、龙门石窟、丽景门等深受中外游人的喜爱;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都体现出很深的文化韵味;牡丹文化节、民俗庙会等活动深受市民的追捧;天堂、明堂的开发,增添了洛阳对外的名片。洛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城市形象,这种城市形象能否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以招揽青年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城市形象与青年友好型城市相关理论

(一)“城市形象”的概念

“城市形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凯文·林奇在他的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出的,是指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是以城市为主体所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历史、地理、气候、社会、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2]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品牌和标识,也是城市形象宣传和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充分挖掘和整合城市资源及特色,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打造城市品牌和标识,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城市“软实力”。[3]

(二)“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面临转型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等一系列问题,“青年友好型城市”这一创新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也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洛阳等地纷纷出台以吸引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政策措施,它们都是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代表。

青年友好型城市是一种以青年为中心,全面、高效地关注青年的需求,通过表达、参与、对话等途径来实现青年的权利,不断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形成城市发展与青年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城市的规划和建造中,必须把年轻人的兴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要改善支持青年发展、生活和娱乐的城市配套设施和空间的建设,立足于青年人的需要给予全面考虑。

(三)城市形象传播与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关联性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凝聚力、亲和力和创造力,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品质,对人才有极大的吸引力。城市形象传播和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互动作用。一方面,城市形象传播可以促进城市对外的宣传和展示,把城市的优势和特色宣传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也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学习、创业等机会,增加年轻人在城市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激发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样,在城市形象传播中,他们会更积极地为城市代言和传播,更有效地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

城市形象传播与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手段。通过构建适合年轻人生长的城市环境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助力城市经济、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发展。

二、洛阳城市形象传播现状

近年来,洛阳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4]

(一)城市文化资源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起点之一,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出自洛阳。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29年建都史的洛阳,不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素有“十三朝古都”之说,“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之说名不虚传,它集古都文化、河洛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于一身,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洛阳市历史文化遗存,有石窟类10处、古墓类17处、古城址类17处、碑碣石刻类9处,如龙门石窟、隋唐大运河、应天门遗址等;自然文化有牡丹甲天下、黄河小浪底、老君山、鸡冠洞、白云山、龙潭大峡谷、重渡沟等;红色文化有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旧址、白区地下活动办公室旧址、烈士陵园、抱犊寨等;工业文化有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中信重工、洛阳耐火材料厂、铜加工厂4个国家工业遗产;艺术文化有唐三彩、河洛大鼓、牡丹文化节、洛阳宫灯、河洛百姓大舞台等;体育文化有洛阳市奥林匹克中心一期工程、社区体育公园30个、洛阳乐道建设、体育博物馆;文化设施有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02个、文化馆16个、科技馆1个、城市规划馆1个、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33个、城市书房204座。

(二)城市形象传播

洛阳借助央视及各级电视广播媒体和各类主流媒体,以广告和其他形式宣传洛阳的特色文化,如《新闻联播》中介绍了夜游龙门项目,《第一时间》中介绍了洛宁包竹粽、绣香囊特色旅游助脱贫,《传奇中国节——端午》中介绍了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灯光秀、洛邑古城非遗文化展演等,《新闻直播间》中以《河南栾川重渡沟:大山深处别样端》为题报道了重渡沟,《探索发现》介绍了二里头遗址和夏文化,《美食中国》中以洛阳特色美食“汤”为题材,宣传展示洛阳饮食文化。

《2020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在海外网络传播力排行榜中,洛阳已位列地级市排行榜第9,全国337座城市的第43,这标志着洛阳城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的提升达到了新的水平;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洛阳盛大出镜,惊艳全球;从《唐宫夜宴》到《舞千年》,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洛阳元素”频频出圈,洛阳在打造文化IP上下深功夫,创新思路,紧抓机遇,凭借唐宫小姐姐、龙门金刚等具有隋唐特色的文化节目,为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崭新的活力。

三、洛阳青年群体关于城市形象感知的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分为三类,分别是在洛阳生活学习的在校大学生、外来工作的青年人和洛阳本地的青年人,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24份。

(一)洛阳城市形象对青年吸引力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洛阳的悠久历史成为吸引各个年龄段青年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洛阳秀美的自然风光;对于人文景观和美食的喜好因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别,30岁以下的青年对美食更为喜爱,30岁以上的青年群体对城市人文景观更为偏爱。

(二)加强城市形象传播的意义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一致认为加强城市形象传播对增强城市文化氛围(占比77.56%)、为城市做宣传(占比67.31%)和提高城市凝聚力(占比63.78%)方面有着显著的意义,此外对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占比51.6%)、提高生活品位(占比41.13%)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目前洛阳城市形象传播所处阶段

调查数据显示,46.15%的青年认为目前洛阳城市形象传播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做到了历史与发展并存,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和精神;24.68%的青年认为目前洛阳经济发展快,城市建设现代化,但忽略了传统,缺乏历史气息;20.52%的青年认为洛阳在近几年开始重视城市形象方面的宣传;只有8.65%的青年认为洛阳目前还在经济发展阶段而不太重视城市形象传播。

(四)如何提高一个城市的形象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们普遍认为通过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占比74.36%)、发展文化经济(占比70.19%)、改善文化设施布局(占比70.19%)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形象;同时民众的文化素养也关系到城市形象,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修养(占比66.0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占比61.54%);另外要充分利用媒体(占比49.68%)促进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与推广。

(五)如果有一款城市形象宣传APP,您希望在APP里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

城市形象宣传APP作为一站式信息获取平台,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和可选择性,不同的青年群体对APP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调查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APP需求依次为景点介绍及攻略、历史人物传记、当地文化、历史故事、美食、博物馆介绍;30岁以上青年群体APP需求依次为景点介绍及攻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记、当地文化、博物馆介绍、美食。

四、洛阳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构想

从十三朝古都到青年友好型城市,对于洛阳这样一座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形象传播中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同时注重城市品质和环境保护,并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

(一)立足资源禀赋,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城市核心形象品牌

城市形象传播既要体现出创新性和时代感,又要展现出洛阳除历史文化资源以外的环境资源优势。全力建设以“博物馆之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为代表的“新三篇”。依托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流,打造三条生态文明展示带,整合三条展示带沿线的漕运文化、村镇文化、城防关隘文化、抗战文化、黄河治理文化、交通驿道文化、陵寝墓葬文化等历史文化要素,集中展现黄河文明和华夏文明,打造洛阳形象新名片。

洛陽被授予“中国牡丹花都”的称号,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家级文化盛会,并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升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影响力,将创新思维注入文化传承,融入“牡丹文化节”和传统文化展演,焕新洛阳“牡丹”文化品牌,让更多人走进洛阳、了解洛阳。

(二)创建文化综合体,打造城市形象新地标

作为城市精神与意象空间承载的形象地标,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展现城市精神特质,塑造城市的形象,只要一说起它,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之相对应的城市。[5]而在文化综合体中,以场所扩展为手段,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将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文化综合体设计关注的重点是青年和城市的和谐对话,使之融为一体,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其空间组合模式可采用“复合维度型”,在三维空间或四维时空上,利用文化艺术功能和公共空间复合,来组织文化综合体各功能的空间组合模式。以青年人喜欢的表演艺术业务为核心,集表演、展览、活动、艺术培训、衍生产品于一体,打造青年人喜爱去的公共空间。活力、创意、包容的城市形象是对青年一种极大的吸引力。

(三)打造城市形象APP,推广城市形象品牌

城市形象APP不仅是一种体验方式,更是一种城市形象品牌输出,通过城市APP建设,传承城市独特气质,打造城市名片,促进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前期调查发现,洛阳的悠久历史成为吸引青年的第一要素,其次是秀美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传记,所以APP中要包含几个模块,景点介绍及攻略、洛阳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记、洛阳当地特色文化、博物馆介绍、美食等。通过APP,让哪怕只在洛阳待2天、3天的人也能知道洛阳的特色文化以及去哪里玩,哪里有特色美食。同时将知识服务、文化服务融入城市个性、用户偏好,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推动文化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构建信息流畅对接的文化服务数字平台。[6]

知识服务方面,政府牵头,联合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开发虚拟现实游览、文物鉴赏、历史课堂等服务,推出免费或付费的产品,提供读书会、读诗会、油画鉴赏讲座等公益活动,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居民的文化素质。文化服务方面,以城市名片、城市百科、文化地图、旅游景点等栏目内容,填补城市文化信息传播的空缺。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重要历史事件能让青年对城市文化有深入探求。

五、结语

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要深度挖掘洛阳城市形象的内涵和魅力,充分发挥城市形象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营造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与青年的契合度,让城市形象引领、促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本文为2022年度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洛阳城市文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B257)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出炉[EB/OL].https://jgswglj.ly.gov.cn/portal/article/index/id/1100/cid/10.html.

[2]陈佳,贾士秋.新媒体环境下郑州城市形象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10):64-67.

[3]张婷.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评《城市形象传播理论与实践》[J].新闻爱好者,2020(2):107-108.

[4]刘福兴.洛阳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44.

[5]如何高标准建设文化地标让宁波“出圈”?[EB/OL].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2/07/09/030368061.shtml.

[6]张益铭.新媒体时代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探索[J].新闻爱好者,2019(10):71-73.

(作者为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社会读者服务部主任)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青年人才传播策略洛阳市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思考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