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研究

2023-06-26 01:09冷晓栓
课外语文·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赏析古诗词诗词

冷晓栓

众所周知,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古典诗词,这些古典诗词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其高超文化素养和深远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诗歌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更多地体现在其对诗词的运用上;另外,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和落實,古诗词在高考语文中的地位将会得到不断提升,相关试题也会逐渐提高相应比重。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同学们要清楚地认识新课标形势下的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命题趋势和主要类型是什么,我们自身又需要掌握什么样的古诗词鉴赏技能,这是值得我们在古诗词鉴赏方面深入学习探讨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才能深入感悟古诗词的美,更好地从古诗词中汲取文化内涵,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一、当前,新课标形势下的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命题趋势

(一)考查难度不断提升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当前高考中,古诗词鉴赏不再单纯地考查字词方面的积累,还要求同学们会分析古诗词营造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2003年全国新课程卷,只不过考查我们对于诗歌“诗眼”的认识;2004年全国卷考查对诗歌中“闹”字的分析,这些只要我们联系诗歌中的意象就很容易得出答案;而2022年全国甲卷中的第一道理解和赏析题,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考查了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还有,2020年新高考Ⅱ卷第二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文化现象的分析。所以,同学们,以后的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与以往单纯的字词句分析相比,难度真的不能同日而语。

(二)考查知识点更全面

古诗词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根据近五年来的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来看,命题者对同学们在古诗词方面的知识考查更为严格,不仅要求在答题时全面考虑诗歌的内容,还要考查我们针对提问是否能分析其考查意图。纵观历年高考题,考查内容涉及意象的理解、内容的把握、句子和词语的解读与分析、文化的沿袭、情感的宣泄等方面,可以看出新课标下高考语文对古诗词知识点的考查可谓细致入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根据题目考查要求组织正确答案,也使时间本来就有限的语文科考试更为困难。

二、新课标形势下,古诗词鉴赏学习备考策略

虽然古诗词鉴赏题目的难度和广度都在提升和延伸,但考查主要是围绕古诗词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对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展开的,因此从根本上熟知古诗词命题的考点,掌握考点所呈现的特征及具体知识是我们取胜的关键。

(一)把握古诗词形象

当我们接触诗歌时,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是第一时间需要把握的两种主要形象类型。比如,作者在古诗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主人公的自我形象或主人公之外的形象。请看2020年新高考Ⅱ卷: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

荆州早识高与黄,

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

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

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

信手拈出皆成章。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通过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赠诗,赠给的对象是赵伯鱼。诗歌首联表明赵伯鱼对高、黄两人的诗非常熟悉,表达了诗人对赵伯鱼勤奋好学的赞赏之情。颔联中的“后生”,也指赵伯鱼。畏,是“敬服”的意思。该句表达了诗人对后生的敬畏之情,而不是“劝诫”,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的谦逊。那么,综合首联和颔联,分析这两人的形象,我们可以推断出题目中的B选项不正确。

(二)品析古诗词语言

杜甫曾经讲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古代诗人对语言运用的重视。其实,语言运用也是其情感宣泄的需要。不同的语言运用表现出不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也能跃然纸上。如2020年天津卷高考试题: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问题:“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即炼字题。一般而言,炼字题会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对于第一和第二种提问方式,我们的作答思路: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这种提问要进行比较鉴赏)

回到这道题,同学们可以这样回答:首先,要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其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其实就本诗而言,两者都好:

(1)“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的美感,凸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无忧无虑,表现出乡村世界的热闹和快乐。

(2)“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空旷辽远,更突出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三)把握古诗词内容

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是核心,这是我们阅读古诗词最需要注意的部分。思想内容的考查可以细致划分为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和对诗人抒发情感的考查,二者紧密联系。我们如果能够概括出诗词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就能够体悟到诗人的思想情感。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其中第1题A选项是不正确的。“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的意思是说人们执着地去南山寻觅春色。“苦”字的运用凸显“执着”,而不是“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第2题考查同学们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文化现象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词人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只有纵观全词才能回答。认真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答案:(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日”这种文化节日其实就是把人看作生活实践的主体,勉励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以自身凝练优美的文体、丰富多样的内涵和深刻隽永的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经久不衰。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从古至今一直在继续:远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虽然古诗词这一传统的文化现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重视其价值是亘古不变的。本文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全国高考语文卷古诗词鉴赏试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古诗词鉴赏试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题型。希望大家能够提高思想认识,从高考得分的角度来看,熟悉这一类题目,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增强应考的信心;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古诗词题目的训练,能够培育自身的核心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赏析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