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技巧

2023-06-26 01:09黄祖权
课外语文·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梅花意象诗人

黄祖权

★对诗歌的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两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近年来多地区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可知,高考是按以下两个思路来进行考查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态度观点;语言—表达技巧。因此我们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进行具體的技巧点拨。

一、读懂标题,明题材

诗歌的标题,一般会交代时间、地点、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传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诗歌的题材等。题材就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或其潜在信息。可以分为:爱国忧民,愤世嫉俗,怀古讽今,行役戍边,羁旅思乡,人民疾苦,建功立业,咏物言志,壮志难酬,思慕田园,隐逸山水,劳动生活……例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标题揭示了写作对象,概括了主要内容;陆游的《书愤》,标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下面请看2022年新高考I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显然,答案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误。“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的意思是春色无边无际,人们却情愿苦苦到南山寻觅。根据诗歌标题信息提示,词人于农历正月初七约好友一起游南山,词中描写的是游山途中的所见所闻。词的上片写百姓趁着人日佳节,吹箫敲鼓祈愿丰收,欢乐情绪跃然纸上。下片描绘了祖孙三代长幼有序,大家各司其职追求幸福生活的场景。其意在于勉励人们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美好生活,与“年老体弱”并无关系。

二、关注意象,懂诗意,表情感

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就是准确找到并理解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象,也就是所描绘的人、物、景、事等具体可感的形象。虽然某一种意象的寓意在不同的情景中或许不同,但大部分情况下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例如:梅花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兰花、荷花的高洁;月夜、笛声的思乡、怀远;垂柳的惜别柔情;杨花的离散漂泊;杜鹃的凄凉哀伤;牡丹的富贵美好;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鸾鸟、凤凰比喻忠诚贤士;鹧鸪、寒蝉比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游鱼代指书信;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时光飞逝,生命短暂……

意象是寄寓作者情感的物象,我们只有领悟它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内容。不同的意象构成整首诗的意境。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描绘的形象画面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诗歌的主旨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因此体味涵泳诗歌的意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接下来请看2021年天津卷: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朱 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创作的。

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答案是C,“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误。“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是说梅花天生具有不同寻常的韵致,与“风露冰雪”无关。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出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鉴赏诗歌形象,先明确诗句的描绘主体、主要意象、环境、动作、行为等,然后以散文化的语言加以表达。

开头两句将“群芳”拟人化,并将梅花与“群芳”对比,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接下来两句写梅花只与姑射山的神仙为伴,突出梅花天性高洁。“天然”二句,写梅花的美好与风露冰雪无关,以此衬托其天生丽质。下片中“应笑”四句,将梅花与粗俗的桃李对比,通过描写梅花于黄昏时分闲弄影,进一步突出梅花的不流俗。“画角”五句写梅花宁可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枝,突出梅花的孤傲。

再看2022年全国甲卷:

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画眉鸟》前两句写画眉鸟在林间百啭千声尽情歌唱、自由飞翔的情景,展现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后两句将大自然中的画眉鸟与被关进装饰华丽的笼中的画眉鸟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烦和对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画眉禽》这首诗,写诗人在公事之余,听到画眉鸟的叫声,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千山万壑之中,胸怀尽为开阔,怡然自得。

三、关键词句,看技巧

关键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重点词语一般用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或暗示诗文主题。关键句子是指一首诗中诗人采用各种表达技巧的诗句,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表达技巧则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几个方面去分析。

评价古代诗歌的主旨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态度,主要表现为:

(一)理解诗歌句子的含义,根据主要内容分析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作品的主旨。

(二)诗作所描述或者蕴含的社会环境。

(三)评价诗作主旨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实际来看,一般涉及(一)、(二)两方面的内容,基本不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悶、恬淡、欢乐、舒适,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请看 2022年高考押题卷:

古人称赞此诗颈联“妙处多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韦七赞善

杜 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第一,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第二,巧用对比,“北”与“南”方向相反,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开”与“塞”意思相反,“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有写诗人前途困顿之意,表现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第三,意象典型,描写北方景物时选用“关山”“雨雪”,描写南方景物时选用“花柳”“云烟”,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赏析诗歌中诗句的妙处,要关注诗歌的结构、手法、意象等,结构上可从“北”对“南”、“走”对“游”、“开”对“塞”等字词的使用上,分析对仗的妙处;手法上可从“北”“南”方向相反或“开”“塞”意思相反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意象上可从“关山”“雨雪”和“花柳”“云烟”的选用上分析诗人的匠心。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和友人的久别重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际遇的伤感之情。韦赞善北回长安,而自己年老之际仍漂泊在外,无法返回。写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感到悲伤,其实是写诗人自己的悲伤。与友人匆匆相聚之后,就要面对别离,“忘归”二字表面上好像说诗人已经忘记了返回故乡,实际上是难归,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不得归去的悲哀之情。

猜你喜欢
梅花意象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梅花
梅花引
诗人与花
“玉人”意象蠡测
梅花锁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