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土建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探索

2023-06-26 17:18徐志超岳中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徐志超 岳中文

[摘 要] 为响应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学生实践实习要求出发,研究了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现状,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并注意到捐赠文化是中外校企合作实践中有较大差异的部分,列举了就业能力教育的典型做法。分析了校企合作实践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主导权、实习基地质量与数量、“拔高”与“托底”关系的问题。最后以中国矿业大学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例,通过专家“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与企业保持科研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挖掘本科生导师作用和搭建线上创新实践平台的方式,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并提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新工科;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模式探索与实践”(J200701)

[作者简介] 徐志超(1995—),男,江苏南京人,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秘书,助理工程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和教学管理研究;岳中文(1975—),男,安徽淮南人,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爆破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7-0037-04[收稿日期] 2022-07-11

引言

2017年,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首次提出新工科一词。由于工程领域各种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实际,工科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新工科建设落脚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程人才的培养。而实现全周期、全流程的工程人才培养,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高校主导转向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强调发挥政府统筹管理下的市场作用,推动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1-2]。2020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印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再局限于职业教育,而是涉及各层次的学校、学科、专业等,旨在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2]。由此可见,应该从新工科视角下、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看待校企合作的实践,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基础[3]。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协调校企合作的方案落实,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

(一)校企合作基本形式

一方面,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作为教学平台,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进入基地完成实习任务。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难点,也可由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攻關,从而实现科研合作。

实习合作与科研合作在国外高校的行业合作中并不少见,有显著差异的是国内外高校的捐赠文化[4]。以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为例,其接受礼品支持(Gift Support)、赞助研究(Sponsored Research)这两类由企业直接出资到高校的合作形式。院校对礼品支持通常有完全的自主支配权,且通常有专职管理机构负责经费的使用。但是赞助研究的指向性更强,能把高校的研究聚焦到产业界关心的问题上[5]。

捐赠通常是校企合作的催化剂,能帮助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关系,使企业接触到重要的智力人才。陈武元[6]分析了美日两国高校经费的筹措模式,并指出,一流大学维护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需要巨额的、能自主支配的资金支持。西方一流高校捐赠金额占其全部收入的比重在不同院校之间差异明显,但我国一流大学的捐赠收入占比不足4%。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我国的高等院校却多少有些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意味[4,6]。要求企业无偿的、不图回报的提供资金或设备给高等院校并不符合实际。同时,企业所捐赠经费用于何处、如何高效使用、能否合理使用都是受到关注的问题。如果操作失当,高校、企业的声誉都将受损,破坏了校企合作的良好初衷。

(二)校企合作的目标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校企合作是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在中外高校实践中均有体现。David Rae[7]指出,就业能力教育不是把所有学生都教成企业家,而是应该让学生具备商业意识(Business Awareness)。他从大学课程设置的角度提出,核心课程的设置应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连接起来,并让学生切实感知到个人能力的增值。Jasmina Berbegal-Mirabent等人[8]探讨了教育众包平台如何帮助大学和行业联合起来,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开展校企联合活动。尽管这些平台存在一些缺陷,但它们通过促进体验式学习、促进技能获取和鼓励发展新想法来满足行业需求,使高校、学生、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都能受益。郭文莉等[9]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制定“产学对接”的学校培养标准,响应工业界的人才培养需要。同时,改造了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企业实习”两段式课程改造为“学校课程+企业学习课程+岗位实习及企业毕业设计”三段渗透式课程体系,并实行“双导师”制。郭东明等[10]在能源高校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提出开展政校企联合培养,建设能源安全特色行业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基地、科研基地和相关的实习岗位,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二、校企合作实践中的问题与分析

(一)人才培养的主导权

在教育部推动“产学研”融合的背景下,政府扮演了舞台搭建者的角色。由于缺少人才培养的主导权,企业积极性往往不高[11]。但是,有调查指出高校教师参与产学合作项目意愿强烈。这种不对称往往不是企业或者高校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问题[12]。事实上,企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响应国家战略决策,高校保持原本的办学方向,这些与校企合作不是对立的。所以,地方政府不仅要“搭好台”,还要“排好戏”,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中小微企业,降低补贴门槛,简化补贴流程,吸引其参与校企合作;打破校企需求信息不对称的大数据平台,引导高校与企业同向而行。人才培养的各个过程都应该是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质量

部分企业虽然与高校共建了实习实训基地,但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家企业不太可能覆盖所有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虽然可以通过与不同企业共建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但这对实习质量评价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统一的,然而企业标准却常常有所区别。以何种方式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如何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完成对实习实践环节达成情况的分析,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

(三)人才培养的“拔高”和“托底”

建立创新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拔高”。而尚未平息的新冠病毒感染让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活动秩序被不时扰乱,虽然虚拟仿真能完成一部分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任务,比如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诸多感性认识等,但尚不足以完全代替现场的实习。在常态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托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3]。

三、土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木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等土建类专业为例进行分析,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面向产出的教育模式下,开展校企合作实践。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措施。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一方面,邀请本专业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习指导、“挑战杯”“互联网+”大赛指导等,通过与行业内的优秀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掌握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另一方面,为在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机会,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实际工程中去,尽快实现教学与研究成果的转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有所作为、有所收益,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二)坚持科研合作,建立科研大平台

以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为导向,实施校企合作,建立科学技术研究院,构建科研大平台,致力于攻关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比如,南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研究院,主要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人才团队共同在南京成立,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发展,推动地下智慧空间绿色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从2000年开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即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立了土建类专业实习和实践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学校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人才。学生走进了企业,在现场检验或是挑战由课堂学习塑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工科知识活化起来,转化为学生的工程视野、胸怀、素质和能力[14]。通過全方位深入合作,实现了校企联合发展。

(四)发挥本科生导师优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实习实践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探索利用本科生导师制,由本科生导师带领其指导的4~6名学生到不同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这样能让学生真正到现场去,保障实习培养不打折扣地完成。

(五)主动搭建线上创新实践平台

为满足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教育教学条件,学校还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工程安全评价创新实践平台。在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监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远程实训、实习的专业培养平台。能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与工程能力。平台建设亦是线上教学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的探索,学生足不出校,便可在企业专家的远程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

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讨论的是传统工程师培养向当代工程师培养的转变。校企合作不是学校教育简单的延伸,而应该成为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国内外在校企合作形式上虽有差异,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却有着相同点。在国家利益和战略上,高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解决尚存的问题,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类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A/OL].(2019-09-25)[2022-06-09].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910/t20191009_1181933.html.

[2]张志军,范豫鲁,张琳琳.国家产教融合的历史演进、现代意蕴及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38-44.

[3]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5):32-38.

[4]邢丽娜.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研究:基于30所研究型大学的数据分析[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5]Industry Collaborations[EB/OL].[2022-03-05]. https://engineering.stanford.edu/get-involved/industry-collaborations.

[6]陈武元.美日两国高校经费筹措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7):99-109.

[7]RAE D. Connecting enterprise and graduate employability[J]. Education + Training,2007,49(8/9):605-619.

[8]BERBEGAL-MIRABENT J,GIL-DOM?NECH D,RIBEIRO-SORIANO D E.Foster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s through university teaching[J].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2020,18(3):263-275.

[9]郭文莉,劉红琳,孟波,等.“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37-43.

[10]郭东明,赵莉.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31-35.

[11]崔秋立.校企合作中学校人才培养主导权的“让渡”[J].职业,2021(14):20-21.

[12]吴明晖,刘珊珊,颜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进情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0):35-40.

[13]高鹏,余建文,韩跃新,等.疫情下“虚拟仿真与线上直播”相融合的工科实习教学创新与实践: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5):23-26.

[14]别敦荣.工科、工科教育及其改革断想[J].中国高教研究,2022(1):8-15.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iy-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in the Contex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XU Zhi-chao,YUE Zhong-wen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gy-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practical practi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expounds the forms notes that the donation culture is a part with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practice , and lists the typical practices of employ abi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ch as the dominanc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ractice ba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motion” and “support”. Finally, taking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nviting in” and “going out” of experts, maint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jointly building internship practice bases, excavating the role of undergraduate tutors and building an online innovation practice platfor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up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