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5合金铸锭均匀化工艺研究

2023-06-26 07:31张芯华
铝加工 2023年3期
关键词:铸态铸锭共晶

张芯华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326)

0 前言

7175 合金为Al-Zn-Mg-Cu 系高强铝合金,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及民用工业等领域[1-2]。由于它合金化元素含量高,在半连续铸造过程中容易形成大量的非平衡共晶组织,需要进行均匀化热处理,使合金非平衡共晶相尽可能溶入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基体中残留的第二相,并且消除铸锭的微观偏析[3]。因此,铸锭的均匀化处理是该合金能否获得理想组织、工艺性能、使用性能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研究均匀化工艺即均匀化温度及时间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尤其是对未溶粗大相的影响。

1 试验方法

采用纯度为99.95%和99.70%的原铝锭、纯锌、纯镁、纯铜、铝铬中间合金配料,Al5Ti1B 为晶粒细化剂。熔炼温度为730 ℃~760 ℃,精炼温度为730 ℃~750 ℃,铸造温度为690 ℃~710 ℃,将熔体浇铸于铁模中获得300 mm×120 mm×80 mm的7175铝合金方锭,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7175合金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采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对合金铸态和不同制度的均匀化状态的试样中的残留相含量、残留相成分组成、弥散相析出密度等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结果,确定7175合金方铸锭的均匀化热处理制度。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检测发现该铝合金铸态微观组织中非平衡共晶熔化温度为477 ℃,采用的均匀化制度如表2所示。

表2 均匀化制度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铸态组织分析

对7175合金铸锭进行铸态组织分析,图1为金相组织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晶界处富集大量结晶相,合金晶粒尺寸相对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3 μm。

图2为铸态合金SEM扫描组织,从图中看出它与铸态金相组织一致,晶界处偏聚大量结晶相,晶内结晶相较少。铸态合金SEM背散射模式下组织中主要存在两种明显的成分衬度,通过EDS能谱分析结晶相主要为T相(AlZnMgCu相)与Al7Cu2Fe相(见表3)。

表3 EDS能谱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如图3 所示,通过对铸态合金进行DSC 热分析,发现在476.98 ℃附近存在明显熔化吸热峰,即对应为低熔点共晶相熔化温度为476.98 ℃。结合工业化生产均热炉温度控制条件,选取460 ℃~470 ℃为合金均匀化温度,设计均匀化工艺进行试验(见表2)。

图3 铸态合金DSC曲线

2.2 均匀化对铸态合金结晶相影响

不同单级均匀化处理后合金的SEM 组织照片(见图4),晶界处富集大量结晶相回溶基体。通过Iamge-Pro-Plus 软件分别统计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第二相面积分数平均值(5张200倍),得出在470 ℃保温12 h、24 h和36 h后,合金中残留第二相面积分数分别为1.23%、0.988%和0.984%,保温24 h后合金中残留第二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460 ℃保温40 h 后,合金中残留第二相面积分数为1.12%,略高于470 ℃/24 h、470 ℃/36 h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的残留量。

图4 不同单级均匀化处理后合金SEM组织照片

图5为不同单级均匀化处理后合金DSC热分析结果,合金在476.98 ℃处吸热峰消失,说明合金中非平衡共晶相T(AlZnMgCu)相大幅减少,但在502.67 ℃处出现了较小峰面积吸热峰。

图5 不同单级均匀化处理后合金DSC结果

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T相大部分回溶,少部分转变为A12CuMg 相。图6 为合金在470 ℃/24 h 与470 ℃/36 h均匀化处理后残留相SEM,存在两种明显成分衬度,通过EDS能谱分析(见表4),发现合金中残留第二相主要是Al7Cu2Fe相与S(Al2CuMg)相。

图6 均匀化后合金残留相

表4 残留相EDS能谱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2.3 均匀化对弥散相的影响

通过场发射SEM 背散射模式,观察460 ℃/40 h、470 ℃/24 h、425 ℃/5 h+470 ℃/24 h 和450 ℃/5 h+470 ℃/24 h均匀化后水冷样品。

从图7 中可以看出,4 种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均有细小弥散的E(Al12Mg2Cr或Al18Mg3Cr2)相析出,合金中弥散析出相数密度如表5 所示。经460 ℃/40 h均匀化工艺处理,析出相数密度相对稀疏,而且颗粒尺寸较大,470 ℃/24 h处理的样品中弥散析出相颗粒数密度有所提高,达到9.37个·μm-2,颗粒尺寸较小。相比单级均匀化工艺,两种双级均匀化工艺处理的样品析出相数密度大幅度提高,颗粒尺寸更细小,其中450 ℃/5 h+470 ℃/24 h双级均匀化处理,析出相特征相对更加优异,颗粒数密度能达到22.96个·μm-2。

图7 不同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弥散相特征

表5 不同均匀化工艺处理后合金中弥散析出相数密度

3 结论

(1)铸锭中结晶相主要为T 相(AlZnMgCu)与Al7Cu2Fe相,大量分布在晶界处,而晶内较少。

(2)采用470 ℃保温24 h 以上,合金中低熔点非平衡共晶相已经充分回溶。

(3)采用450 ℃/5 h+470 ℃/24 h工艺对铸态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不但能够消除铸态低熔点非平衡共晶相,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微量元素Cr 以弥散相形式均匀析出。

猜你喜欢
铸态铸锭共晶
浅谈Al-Ti-C与Al-Ti-B细化剂对7050合金铸锭的影响
大规格纯钛铸锭脱氧现象及对策
浅析锆合金β淬火组织差异
Sc对7028铝合金铸态组织和性能影响研究
铸态QTRSi4Mo1材料的研制
Cr12Mo1V1锻制扁钢的共晶碳化物研究
《含能材料》“含能共晶”征稿
《含能材料》“含能共晶”征稿
结晶与共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铸态30Cr2Ni4MoV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