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锦区域性纹饰与色彩审美特征分析

2023-06-28 13:55王思博朱慧芳于晓华
流行色 2023年2期
关键词:黎锦形式

王思博 朱慧芳 于晓华

摘 要:作为我国纺织发源地之一,海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展纺织技艺。随着海南地区纺织技艺的成熟,承载着黎族文化的“黎锦”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之中,历经时代更迭传承至今。如同其他诸多文化遗产,黎锦虽然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审美内涵,然而其受关注度仍然有待提升。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中的分支“杞方言”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走访整理而来的资料进行黎锦艺术区域性纹饰、色彩审美特征的分析与探讨。期望黎锦的艺术价值、审美内涵被更多人认识,为黎锦的传承和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黎锦;审美内涵;形式;杞方言

Abstract:A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Hainan began to develop textile technology asearly as the Neolithic Age.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textile technology in Hainan, the "Li brocade", which carriesthe Li culture, has gradually come into the public view, and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time to time. Like manyother cultural heritages, although Li brocade has rich artistic value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 its popularity stillneeds to be improve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takes the branch "Qi dial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regional decoration and color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 brocade art based on thedata collected from the field visit.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rtistic value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Li brocade willbe recognized by more people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 brocade.

Keywords:Li Jin; aesthetic connotation; form; Qi dialect

1 海南黎錦概述

1.1 黎锦的产生与发展

黎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海南岛上现今已知最早的居民。黎锦便是黎族织锦技艺的统称,因其品种多样、技艺精良成为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黎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海南地区虽然在使用原始的“腰机”进行纺织,如宋应星《天工开物· 乃服》中记载“织匠以熟皮一方置坐下,其力全在腰尻纸上,故名腰机。”但黎族人已经掌握了较系统的纺织技术,能利用这些技术完成各类棉、麻材质的纺织,这便是黎锦的源头。

至汉唐时期,海南设立郡县制并因此加强与中原地区的货物来往,黎锦的式样更丰富、技术更成熟[2]。如唐段公路《北户录》记载“琼州出五色藤,合子书囊之类,花多织走兽飞禽,细于锦绮,亦藤工之妙手也。”发展至宋元时期,黎锦进入兴盛、成熟阶段,种类拓展至十余种;明清时期则是鼎盛、高峰阶段,黎锦纺织技术一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海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航线的开辟更是在贸易往来中让黎锦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得以凸显。然而,鸦片战争的到来对海南地区的纺织业产生强烈冲击,黎锦也因此受到负面影响。虽然黎锦的纺织艺术在时局动荡中传承至今,但黎锦在海南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逐步递减。尤其是承载黎族社会文化符号的黎锦服饰,更是在自然、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中逐渐消亡。这一方面意味着黎锦作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黎锦丰富的艺术价值、审美内涵正在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3]。对其审美内涵、艺术价值予以发掘、呼吁更多人关注黎锦艺术,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原因。

1.2 黎锦与杞方言

由于海南地区的黎族人分布在不同的居住环境中,语言、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信仰方面也存在部分差异。根据语言区分可以分为哈、杞、润、赛、美孚五大方言。其中,哈方言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杞方言其次,常见于保亭和琼中、五指山市。杞方言地区的黎族人自称为“岐”,相较其他地区而言汉化程度较高。目前,杞方言地区的黎族人大多数能使用流畅的汉语进行交流,且穿汉服、唱汉歌,传统技艺和文化也走向没落[4]。

杞方言地区黎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地区一脉相承。一方面,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与中原地区虽有往来却并未完全同化,黎锦也能因此延续数千年。另一方面,海南岛富饶的自然物资为黎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各种各样的纤维类植物遍布岛中,保存完整。除此之外,海南岛一直以来有着独特的社会制度,如“合亩制”“峒”,为黎族文化的多元发展助力,也让五大方言区的黎锦技艺发展有了间接的推动因素。从黎锦艺术差异性的视角来看,杞方言区的黎锦服饰式样更繁杂,纹饰及色彩更瑰丽绚烂[5]。

2 杞方言区黎锦纹饰与色彩形式特征

2.1 纹饰题材特征

黎锦纹饰这一无言的载体通过织锦承担了文字功能,为历史发展提供了证据。因而,对于黎锦纹饰与色彩审美特征的分析,首先要从题材形式表现层面予以解剖。杞方言区黎锦纹饰的题材包括人物题材、动物题材、日月山川类题材和抽象类题材。其中,人物类题材在杞方言区的纹饰中最常见,如单人人物纹、百人纹。通过夸张、变形的方式将纹路塑造为抽象化的几何形态,不注重写实与还原,只注重捕捉人物特征。这种纹饰题材的表现方式,有着强烈的趣味性和叙事意义,因此让杞方言区黎锦纹饰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杞方言区常见的人纹筒裙与鸡纹筒裙( 图1),藏于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杞方言区妇女上衣通常为对襟圆領样式,头部缠着黑色或花纹头巾,下身穿着与上身色彩相近的筒裙,图中两种筒裙便是最常见的制式。左图中从上至下铺满了棕色、白色的人纹图案。且纹样自对称轴分成两部分,左侧和右侧使用不同色彩来表现,让纹饰的视觉效果有更丰富的视觉层次。右图中则是二方连续的鸡纹,将鸡的形态抽象处理为相对简单的几何形体平铺于筒裙下摆部分。除此之外,杞方言区黎锦服饰和生活用品中还经常出现蛙纹、植物纹、雷电纹,在题材方面可以体现杞方言区人们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感。

2.2 纹饰结构特征

黎锦艺术发展过程中,纹饰的形式特征与技艺的发展水平之间也息息相关。例如,黎锦技术尚未成熟时,只能制作简单的纹饰或者图案;随着黎锦技艺的发展和成熟,黎锦能制作出的纹饰类型更丰富,结构也更多样。然而纵观发展过程,对称和秩序一直以来都是纹饰结构追求的形式美感。相较于其他方言区的黎锦艺术,杞方言区则更倾向于在规律的纹饰中借助色彩变化追求韵律,在稳重中点缀活泼之美。

图2 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的布什地区妇女服装与筒裙。黎族杞方言妇女传统服饰,上衣以黒色、白色布料及彩锦缝制,衣肩、下摆处、衣背绣有人纹、十字纹、卐纹、几何纹图案。筒裙的上半部是粉色与绿色交替的马纹图案,下方为红黄二色的人纹图案。无论是在上衣还是在筒裙中,整体结构都是遵从对称规律。其中纹饰皆为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纹饰,有着规律的节奏美。可见,杞方言地区的纹饰结构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常见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部分图案以对称轴为中心使用不同色彩拼接展示;另一方面,则是纹饰大面积应用时会通过左右或上下纹饰题材的变化,使纹饰呈现整体规律细节富有变化的视觉美感。

2.3 纹饰色彩特征

杞方言区内黎族人普遍居住于琼中、五指山和保亭等地区。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可知,杞方言区内黎族人居住环境以山区或盆地为主,这也意味着黎族人在黎锦服饰选择方面更注重便捷与功能性;在黎锦色彩方面更注重色彩辨识度、鲜亮度。如杞方言区黎族女性的筒裙通常不过膝,以便走路。在色彩选择方面,则是以粗犷、鲜艳的色彩为主,如红色、白色、黑色作为主色调,间杂少量的黄色与绿色。无论何种色彩,在杞方言区黎锦艺术中的表现都有着饱和度较高的特征。

图3 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的民国时期杞方言区妇女服装和头巾。图左上装是以黑色为主、白色为辅的面料缝制而成,上装肩膀处、下摆处都有红白相间的人纹和星点纹、几何纹。袖口部分,少量白色布料与红色条状装饰相间,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下摆处纹饰中,有少量黄色、绿色的装饰色,与肩膀部分纹饰的配色相呼应。图右妇女头巾的纹饰色彩也有着相同的视觉特征,夺目璀璨、秩序井然。头巾也使用黑色布料作为底色,在边缘处有红色与白色棉线作为装饰;头巾两头则有大量红色与黄色、白色间杂的菱形纹样。可见,杞方言区黎锦纹饰普遍选择以黑色为底、红色为主、白色为辅,间杂少量黄色、绿色或蓝色,使杞方言地区黎锦呈现绚丽而不失生机的美感。

3 杞方言区黎锦纹饰与色彩审美内涵

3.1 黎族技艺与智慧的映射

“黎锦光辉艳若云”是古人对黎族织锦的赞美,它既是穿着的衣料,又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朴质而夸张,色彩浪漫。杞方言区黎锦纹饰所展现的绚丽美感,与其背后数年前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的技艺有关,更是世世代代黎锦传承人、工作者智慧的集中映射。v从杞方言区黎锦纹饰与色彩呈现技术层面分析,无论是面料还是染色技法都历经更迭。早期黎锦面料为树皮布,经过扒树皮、浸泡、敲打、漂洗、晒干等数道工序最终制成服饰;随着木皮绩衣的出现,黎锦纹饰有了更丰富的可能性,数十道工序的巧妙琢磨中黎族人将木皮纤维从线做成完整的黎锦工艺品,技艺之精、智慧之灵不由得令后人赞叹。后期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更为黎锦纹饰与色彩呈现带来新的曙光。如杞方言地区面料织造中有大量彩纬显花斜纹,母体与子体图案之间使用彩色经线区分开来,使用牵、绣工艺完成加工,让黎锦正面色彩斑斓、纹路清晰的同时还能保证背面肌理的平整度,纹饰与色彩形式美的背后无疑能展现杞方言区黎锦世代传承中每一个手工艺者的技艺之美、智慧之美。

3.2 黎族信仰与情感的展现

在杞方言区黎锦纹饰与色彩构建中,视觉表现是由每一个元素共同组织而成。杞方言区黎锦的每一件服饰或工艺品,都是选择对应题材后,对题材的视觉特征予以捕捉、处理,借助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完成纹饰构成和表现。而杞方言区黎锦纹饰题材的选择,与当地人的信仰、情感之间有着紧密关联。从杞方言区黎锦纹饰题材和结构分析,通常对题材进行归纳、夸张或重复排列的方式予以表现。无论人物题材或自然风景、天气现象,都承载着杞方言区黎族人的信仰和情感。从信仰层面分析,黎族人有着悠久的祭祀文化,如龙被、鬼纹短裙都是宗教祭祀用品及其相关产物。对于神鬼、天地等神秘力量的敬仰,也为黎锦纹饰更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从情感层面分析,生活在海南地区,尤其是杞方言区的黎族人,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地理环境,虽然与其他地区之间有着贸易和文化交流,但数千年来也在这一环境中过着悠然且自得其乐的生活,对于这一地区的风景、动植物都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是由于“万物有灵”是黎族人关于信仰的主要思想,黎族人在黎锦织造中会将植物、动物看作是“有灵”的对象进行创作,使其成为黎锦中的纹饰。如在杞方言区黎锦纹饰中有大量蛙、鸡等题材,便能展现黎族人对自然界每一种生灵的尊敬,对于所处生活环境的质朴情感。而无论是神秘的信仰文化或质朴的生活情感,均为杞方言区黎锦纹饰与色彩背后体现的艺术之美。

3.3 黎族民俗与风情的转译

纵观黎锦纹饰与色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早期黎锦技艺较原始,原材料的选择也较单一,未区分不同方言的差异性。随着时间的推进、技艺的革新,黎族织造工法朝着横向、纵向两个层次发展,无论是织造方法的选择还是纹样色彩的偏好方面,均显示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这代表着黎锦艺术曾经有过蓬勃发展的阶段,获取过瞩目的成就,也代表着多元发展趋势背后是不同区域黎族人民俗与风情的文化符号。

黎族杞方言妇女在传统婚礼中佩戴的婚禮头饰(图4),饰品通体为黑色棉纺织原材料,主体部分有大量红色、黄色和绿色交加的人纹图案,这些图案以规律的方式排布在头巾中。头巾尾部有云母片和流苏作为装饰,显得头巾视觉效果更鲜亮夺目。头巾中绣的人纹图案是人跳跃、舞蹈的形象,欢欣鼓舞的场景表现的是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以及对婚后生活美满的祈愿,也是杞方言区黎族人风俗民情的符号化语言。除此之外,还有“福”“禄”“寿”等汉字符号转译而来的纹饰,体现杞方言区黎族人丰收场景和婚礼场景的纹饰,这些纹饰背后彰显的是海南杞方言区不断与其他地区文化交融、习俗影响的发展过程;诸多植物纹样表现的则是杞方言地区黎族人生长的环境、生活的祈愿。可见,杞方言区黎锦纹饰的题材和色彩背后,是杞方言区黎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图景,是民俗和风情的符号化表现,这也是杞方言区黎锦纹饰与色彩的审美内涵之一。

4 结论

黎锦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内涵,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符号赋予其独特而极有魅力的艺术面貌。自黎锦问世至今,均被看作海南纺织领域的重要成就,也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不同方言区的黎锦,又分别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艺术魅力,让大众为之赞叹。本文以黎锦艺术中杞方言区这一分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海南黎锦区域性纹饰与色彩的审美特征。从纹饰题材、结构和色彩三个层面阐述了杞方言区黎锦的艺术形式特征,在形式基础上结合黎锦的发展历程、当地环境、人文风俗等方面归纳了背后的审美内涵,从这两个层面剖析了审美特征。期望通过本次研究,让更多人了解杞方言区黎锦艺术的艺术魅力,为杞方言区黎锦艺术和当代人的交流架起一座更便捷的通道和桥梁。

5 参考文献

[1] 钱小萍, 沈芝娴, 方婷玉. 黎锦的结构与织造工艺及其龙被刺绣技法研究[J]. 丝绸,2021,58(11):1-4.

[2] 朱睿, 练瑶瑶, 方方. 非遗黎锦图案的组合规律分析[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22,35(2):51-57.

[3] 金蕾, 陈建伟. 黎锦人形纹的图形表征与文化内涵[J]. 纺织学报,2015,36(6):119-123.

[4] 陈建伟, 司亚慧, 金蕾. 黎锦织造工艺及其文化特征探源[J]. 服装学报,2016,1(1):101-106.

[5] 冯建章. 论黎锦的文化救赎功能[J]. 民族文学研究,2015(1):118-126.

猜你喜欢
黎锦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黎族织锦技艺及其非遗文化网络活化传承探析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海南黎锦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推广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