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5-13 12:06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习所进校园技艺

(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海南 儋州 571700)

黎锦是我国海南海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黎锦产业走入快车道,政府、学校和企业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黎锦的发展,促进黎锦的传承。

1 传承现状

1.1 现状调研

为了解黎锦的传承现状,海南省民族织绣工作室成员对海南黎锦发展现状及传承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地点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各市县,比如五指山、三亚市、乐东县和白沙县等9 个市县。调研方式主要采用现场观摩、走访、座谈、个别交流、电话询问和资料查阅等形式,调研内容是黎锦发展以及传承情况。

图1 海南黎锦传承人分布统计

图2 海南黎锦传承人人数统计

1.1.1 黎锦传承人数据统计

国家级传承人比较少,有3 位,占到总传承人的1.2%,县级的传承人非常多,有164 位,占到68.9%,市县发展的县级传承人非常多,如图1、图2 所示。

1.1.2 黎锦乡村合作社与传习所的组建

海南各市县很多传习所的传承人,集结其所在当地村的妇女,办起黎锦合作社,依靠织锦脱贫致富。传习所多的地方,乡村合作社也多,如图3~4。比如保亭县有1 个传习所,合作社就有8 个,如图3。

图3 海南合作社和传习所组建统计

图4 黎锦乡村合作社和传习所组建数据统计

1.1.3 黎锦进校园进课堂以中小学为主

海南各市县黎锦进校园进课堂均以中小学为主(如图5),小学43 所,中学45 所,共有88 所中小学校开设了黎锦课堂,其中以五指山地区的为最多。中职学校开设黎锦第二课堂的有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开设黎锦专业的仅有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该校校内全日制学生人数较少(10 人左右),校外农村班学生较多,每年都有上千人,同时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第二课堂,截至目前是全省范围内传承最有特色的学校。

图5 海南黎锦进中小学校园数量统计

1.1.4 黎锦技艺的教学内容

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黎锦技艺的传承,如表1。现代色彩设计和设计原理的知识传授少。

表1 海南中小学黎锦技艺教学内容

1.2 总体情况和调研情况分析

其一,国家级传承人少,县级传承人多。应加快培养省级、国家级的传承人,规范县级传承人的认定。

其二,海南黎锦的生产多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产品单一,但是销售情况好,大多产品供不应求。在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下,海南黎锦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价格适中的生活型与实用型旅游产品畅销。

其三,各市县黎锦进校园进课堂均以中小学为主,中职学校开展黎锦课堂的非常少,只有一所中职开设黎锦专业,黎锦专业培养人数少,校外培训农村班中老年妇女居多。

其四,黎锦有四大技艺纺、染、织和绣,各市县重在染、织和绣的技艺传承。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对海南黎锦的传承和发展统筹、协调不够。黎锦主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旅游景区发展,在海南其他市县发展比较少,需要加强整个海南区域的黎锦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1]。

第二,黎锦产品“活化”不够,创新内驱力不足。黎锦合作社的销售很多是接单手工织锦活,创新内驱力不足。黎锦生活化的产品比较少,产品设计缺乏新思维、新理念,开发实用与生活化的黎锦产品是发展趋势。

第三,资金过多地投放在中小学校,忽略了中高职院校,应把技艺放到专业中去传承,培养引导学生毕业后创新创业带动黎锦发展。

第四,黎锦技艺重在传承,缺乏创新。

3 对策

3.1 设立培养复合型黎锦人才目标

设立传统黎锦技艺传承人,与时代需求发展不和谐。传承人机制中的传承者涵盖的范围不仅是掌握非遗技艺的工匠,还包括习得者、研发者、营销者和传播者等主体。培养传承人,不仅培养黎锦的四大工艺,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才能,比如创新设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故应当培养复合型黎锦人才,培养黎锦现代传承人,以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求[2]。

3.2 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黎锦的生产多以合作社形式发展,学校与合作社进行深度建设,传承人进校园,学生进合作社,合作社在校园设立。学生对接岗位,学习目的明晰,学习主动性强,促进学校的教学成果转化为产品。

3.3 形成专业集群

广度上形成专业集群,与服装专业及平面设计专业等联合起来,扩大黎锦传承的覆盖面。设计类专业开设黎锦第二课堂,融入民族元素,开展各类产品设计。黎锦加入现代色彩学与设计学原理,把现代审美元素融入黎锦,专业集群相互共赢发展[3]。

4 结语

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徒相授,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要求,在现代传承人培养模式上,现代传承人应该具有综合的文化素质,高超的技术技艺和独具匠心的创新能力。黎锦的传承在新时代借助职业院校的独特优势培养更多黎锦现代传承人。

猜你喜欢
传习所进校园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优秀剧目进校园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