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优化研究

2023-06-28 12:07陈相琴刘红军刘凡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基层教师

陈相琴 刘红军 刘凡

摘 要: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方本科高校纷纷转型应用型发展道路。然而,不少本科高校在转型中,基层教学组织科研化、行政化、离散化的问题突显,培养的人才不“接地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也有待提高。文章总结了当前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准确定位、回归教学、落实“应用型”、强化明主的优化建议,以期待更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用实力和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职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81

0 引言

从2015年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方本科院校开始积极探索转型应用型本科教育道路。截止2022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中,主要定位于应用型的高校占比高达80%。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重在培养本科生“用”的能力,其人才培养遵从市场行业、职业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教学组织是高等教育落实教书育人职责的“最后一公里”的最小单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质量。当前,教研室这类基层教学组织职能科研化、行政化、离散化表现突出,违背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初心。况且,发挥好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能够有效地解决地方院校发展中办学缺乏特色、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弱等问题,有利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从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进行改革,切实发挥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定位偏移:基层教学组织发展脱离实际

基层教学组织承担着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提升师资力量的重要任务,更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的主体。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发展定位精准,基层教学组织才能更好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彰显教学水平。然而,从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来说,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盲目攀高、生搬硬套,设立的目标过于远大,导致基层教学组织发展脱离实际、不堪重负。比如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努力向“高水平”看齐,从只招收本科生到争取获得招收研究生资格,从“XX学院”争取成为“XX大学”,从教学型大学努力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基层教学组织穷于执行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安排,脱离了学校的办学实际,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办学特色。鉴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资金、平台、师资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一直处于艰难模仿升级中,力不从心。如何做到“接地气”,培养出社会认可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中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关键问题。

1.2 重心偏移:关注中心转移,教学被弱化

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开展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抓手,其工作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然而,近年来,基层教学组织出现工作重心转移、教学职能被弱化的现象。

首先,基层教学组织关注的中心转移,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科研为指引。这一现象主要受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影响。一所高校、一个院系、一名老师,其实力、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是科研成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升级更名成“大学”,最能证明其师资、学校综合能力的就是科研成果。为了能够“往上走”,不少地方院校挤压底层教职工待遇,倾其所有引进博士。部分院校为了“博士化率”,甚至饥不择食,引进一批“水博士”,引发社会争议。引进后,对引进对象是否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岗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次,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职能被弱化。基于地方院校的“往上走”目标,教师的职称评定也开始“科研至上”。虽然国家发布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破除唯论文、资历等倾向,但目前来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执行并不理想。为了完成院系科研考核指标,院系领导将各种资源均向科研贡献突出者转移。在种种功利价值取向的引导下,教师不问科研能力如何,都花费大量精力在科研上。于是,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逐渐变成了“副业”“良心活”,教得好与不好没差别,“过得去”就行。为了能集中精力科研,不少资历老的老师选择尽量少带课,或者始终只带固定的一两门理论课程,不愿带更新换代太快的实训、应用型课程。長期下去,导致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失去了“应用”的特征且同质化严重,质量满不足不了社会需求。

1.3 功能偏移:基层教学组织主体功能转移,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基层教学组织,教学与教研应该是其工作的中心,其关注的重点人群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事实上,不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却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性和科研性事务。这类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工作日常可以说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忙碌状态,忙碌于各种迎检事务、计算工作量、科研成果统计等。加上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资源有限,学校智能化办公水平不高,一些简单的事务都由所有一线教师上报,需要基层教学组织相关老师人工逐层统计完成,甚至存在多部门重复报送,加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往上走”,不少地方应用型高校甚至规定基层教学组织如教研室的带头人必须是博士或副教授,而不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制度更是将基层教学组织主体职能转移到科研上了,忽略了其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点,实践课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然而,地方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问题。一方面,受学校“往上走”目标及教师职称评定科研当先的导向影响,上到学校下到基层教学组织都无资源可以分配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上。虽然文件上要求专业课程教师要有企业工作经历,但实际并无配套资金扶持,执行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人才招聘时,不注重人员的企业工作经历,招聘的绝大多数人才都来自于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这其中不乏高学历、低实践能力,甚至脱离社会现实的纸上谈兵者。而且,选拔的基层教学组织如教研室的带头人是科研型人才,并不在乎其实践能力,很容易让大家忽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因此,以上种种原因最终都导致了实践实训课程流于形式,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1.4 文化偏移:基层教学组织离散性大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育的载体,密切影响着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左右着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科研及职称评定压力下,基层教学组织中的教师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消失,单打独斗、非合作竞争的趋势明显,基层教学组织的离散性大。尤其是在地方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内非合作的恶性竞争趋势更加突出。

基层教学组织内教师的非合作性竞争,也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违背了立德树人的初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课程更新跟不上市场需求,某些课程长期不被淘汰,课时设置也有点过于“人性化”。课程分配、课时设置、指导学生比赛等多个领域的特事特办,会逐渐吞噬基层教学组织的集体文化,长期下去必然影响年轻教师教学积极性,致使基层教学组织在非合作竞争中呈现离散状态。基层教学组织中教师群体离散的行为渐渐影响了学生,学生行为也逐渐呈现出缺乏集体荣誉感的现象,部分学生甚至可能会出现“失德”行为。常见的表现有不少学生根本不怕挂科,因为他相信补考中老师一定会“放水”,否则影响学院毕业率。部分指导学生比赛或论文认真、严格的教师,得不到“严师出高徒”的赞赏,反而收到的是学生的抱怨或者投诉,认为老师是为了自己、为了成果。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优化探讨

2.1 准确定位,基层教学组织突出办学的特色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般规模相对较小,以教学为主,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宏观定位对基层教学组织有导向作用。截至目前,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本科教育的道路上行进的时间都不长,但不少高校办学规模却实现了大幅度扩张。再加上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本校学科和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学校定位如果一直单纯的追求“往上走”,基层教学组织穷于追逐这个目标,很容易丢失学校的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就会名不副实。执掌牛津7年的牛津大学前校长柯林·卢卡斯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大学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因此大学得保持自身的办学特色。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应该立足当地经济需求设置专业,招生和专业数量不可过分扩张,课程设计要紧跟时代、企业人才需求,要以“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发展目标。至于“往上走”的目标,应该是在准确定位、量力而行,始终坚持办学特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后水到渠成去达成,而不应该是学校倾其所有硬“往上走”,一味追求“学院”升格为“大学”等目标。只有学校定位科学,基层教学组织运行中才可能保持住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2 回归教学,制定并拓宽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通道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最常见的基层教研组织形式是教研室,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应该是组织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无论年龄及职称,均应一视同仁。教研室应该组织高职称、资深教师做好带头,引导年轻教师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组织带领年轻教师充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教研室的带头人应该是专注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而非限定必须是博士或者副教授这类科研型人才。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对基层教学组织的考核及教师职称晋升考核的“科研至上”,是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职能被弱化的根本原因。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定位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相较于科研能力更重要。况且,受制于学校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资金及平台,绝大多数院系教师是“教学起家”,更擅长教学而非科研。因此应该在当前科研的职称晋升机制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职称晋升通道,让真正擅长科研的教师从事科研,而不是为了职称人人都去科研,为了那不具备“生产力”的科研成果而耗费了学校大量的教学资源。有了多元化的职称晋升通道,老师们才可能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鉴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应该尽可能的拓宽教学型人才晋升通道,加大对教学型教师培养的投入,让大部分老师自发地回归到教学本职工作中来。

2.3 落实“应用型”,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是面向地方、培养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因此,首先基层教学组织应该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抓起,将“应用型”落到实处。

一方面,学校应该给予基层教学组织资金扶持,便于基层教学组织组织授课老师分批深入到专业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要强化挂职锻炼考核,将挂职锻炼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关联起来,避免其流于形式。尤其是专业核心课及专业实践课程的老师,必须投身到市场、生产一线,熟悉产业、行业领域发展的趋势,具有行业实战经验。另外,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适当从企事业单位聘请资深管理人员或一线员工作为实训课程的兼职教师,并加强对授课过程的考核。其次,要建立应用型教学团队,资深教师要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落到实处,带领新入行教师共同成长。同时,积极与校外企业等实践基地合作,将产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落到实处。最后,要回归教学,将“应用型落到实处”,基层教学组织还需要“去行政化”,将工作的重心回归到服务教学和教研上,要组织服务好学生和教师群体,而不是重点支撑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学校要提升办公系统的智能化,减少基层教学组织及一线教师教学以外的工作负担,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2.4 强化民主,增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立德树人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主席曾说过,“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基层教学组织作为培养人才的载体,应该努力营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集体文化,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离散性。

首先,基层教学组织的领头人如教研室主任,对基层教学组织文化、氛围的形成,起到重要引领作用。教研室主任不能沦为一线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不是科研能手,但必须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制度上,为避免出现领头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对基层教学组织领头人的职称晋升考核,应该不同于普通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基层教学组织整体建树的分量。其次,基层教学组织要努力营造公平民主的集体氛围。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应该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引,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多听取一线教师及对口企业的意见,根据市场变化去更新课程体系,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做到“接地气”。再次,日常教学工作分解、教研课题立项及教学考核等,更应该建立民主制度。职称高的教师及教研室主任应该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帮扶,而不应该一味地强化“竞争”,从而提高年轻教师及职称低的教师的归属感,提高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及整体竞争力。

3 结语

在新经济形势下,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备受社会关注。通过多年积极探索,有一些高校已经探索出一条特色化道路,但大多数院校探索中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去跨越。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小的单位,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从而让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接地气”,用特色、实力服务好地区经济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吴能表,邹士鑫,罗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分层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19,(2):3236.

[2]顼迎芳,赵栋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质量提升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4):1120.

[3]仲巖.地方本科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9297.

[4]宋伟.论新时代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20,(19):4142.

[5]陶旭晨.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0,(1):132136.

[6]高丹.完善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0113.

[7]王萍,盛广宏等.“双万计划”背景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15119.

[8]李国奇.教研共同体: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方向与学习之道[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11):1619.

[9]王涛,郭家瑞.地方高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践与探索[J].河南化工,2020,(37):6465.

[10]金凌虹.地方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机制调适[J].台州学院学报,2021,(4):8792.

[11]李小朝,赵中.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J].天中学刊,2019,(4):154156.

猜你喜欢
应用型基层教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基层在线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